历史粉碎机 第242节
“算了,也没真伤到朕,只诛其身即可,他们的九族就不必牵连了!”
杨丰说道。
“陛下仁慈,德配天地!”
那秀才忙趴在那里喊道。
然后其他那些士子们也纷纷趴在那里,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吹捧圣主明君陛下,就在他们的吹捧声中,杨丰控制着他座下的犀牛,缓缓从前方走过去,那些士子们趴在那里,直到皇帝陛下的背影都看不见了,这才一个个爬起来,多少有些尴尬地互相看了看,当然,他们的脸皮也都是久经磨练的,仅仅几秒钟后就开开心心地展望明年的恩科了,至于那两个倒霉的家伙,这时候也终于停止了抽搐。
杨丰会开恩科的。
但不会是旧的科举,也不会只有这些士子参考,更不会考进士让这帮青虫们做官。
他要展开面向全社会各阶层的科举,或者也可以说是公务员考试,然后从中选拔出新一届的吏员,不要以为这时候就只有这些士子们识字,大明识字率的确不高,但那也是这个时代最高的国家,会写八股文章的的确就这些士子,但杨丰又不是考八股文章,真以为这个天下离了这些腐儒就转不动了?
大明能读会写的人还有的是。
朝鲜人可是形容过,在江南就是田间遇上的小孩都识字,虽然他可能夸张了点,但十分之一应该差不多,这个识字是说能看懂会写绝大多数常用文字,而杨丰对第一代考试出来的吏员要求也就是这么多了,至于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那个总不会比后面那些货色更差吧?
而以后的官员,那就得看这些吏员们的表现了,真要是有才能的肯定会脱颖而出的,那时候就可以将他们再向更上一级提拔。
当然,这套制度肯定会出现一些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但至少在这个比烂的时代里,这已经是最不烂的了,话说欧洲这时候就连军官还都直接花钱买呢!怎么算这也比欧洲那些直接花钱找国王购买官职的要先进。
而且他未来也不是说所有官员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
别忘了他还有皇庄。
村级自治,县级以上为官府,但在这中间还有一个皇庄。
未来皇庄的管理者将来自皇室的学校,而学生则主要来自烈士子女,勋贵后代,总之所有皇上真正的嫡系,他们走出皇家学校,紧接着就投入最基层的皇庄锻炼,然后和那些公务员考试的一样升迁,最终在官场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再加上民间那些勋民和专职监察机构,最终形成多重监督。
大明的完蛋,就是崇祯这中二在东林党忽悠下,自己毁掉了原本太监和文官互相制约的局势,让文官们做大到肆无忌惮的地步,结果把天启装傻充愣才建立起来的一切给毁了,他要真有他哥哥那水平,始终维持住太监和文官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就是慢慢耗也把建奴给耗死了。
杨丰现在就是重建这个制约。
而且还是更多重的。
锦衣卫,文官,皇庄,民间的勋民,军队……
多个不同势力并存,而皇帝需要做的,只是保证各个势力之间的平衡。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完美了。
这世界上哪有完美制度,时间久了都会变质的,但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这已经是杨丰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普及教育民智开化以后后人自己解决了。一个真正民智开化的社会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总会有人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的,他们比杨丰穷搜枯肠地玩空想更管用,话说皇帝陛下也不是什么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只是一个开挂的穿越者,最多知道有哪些是最低限度的原则。比如他知道必须让耕者有其田,这就是最低限度的原则,所以他就算杀得血流成河也必须实现这一点,但耕者有其田之后如何种庄稼获得丰收,这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也不应该由他去考虑。
说到底在这个纯粹比烂的时代里,他能够建立起一个不是很烂的制度,这就已经足够让大明独领风骚了。
考虑多了都没用。
后世辣么多大智慧者都解决不了的东西,向来自诩头脑简单五肢发达的杨皇帝,就更没心情去浪费自己脑细胞了,能把土地分下去,他自认为就对得起老百姓了。
总之,就这样在那些自以为皇上突然转性,然后他们依然可以考进士做官发签打板子的士子们欣喜若狂的山呼万岁声中,杨皇帝的大军兵不血刃地又进入了高邮。到这里就暂时不能继续向前了,再向前就是顺军在长江北岸最重要的要塞扬州了,而且因为杨丰推进速度太快,后续各军也都没跟上,尤其是那些满载各种物资的漕船,这时候还在缓慢地过船闸,虽说还有支前大军但终究赶不上船运。
要知道扬州是肯定不会不战而降了。
就在明军南下时候,一路路顺军也在不断向着扬州汇聚,新的扬州节度使刘良佐在李自成严令下,不得不把自己的家属送到南京皇宫当人质,然后率领着部下弃滁州增援扬州,再加上李本深和张应元两部,扬州的守军总数突破二十万。李自成更是把能搜罗到的大炮全部运到扬州,使得城墙上大炮总数突破了两百门这样恐怖的数字,里面不乏大量之前那些士绅从澳门购买的,这些大炮还是当初为了抵御顺军而购置,如今全都改行保卫大顺朝了。
总之这时候的扬州城墙完全被一门门红夷大炮和弗朗机变成了刺猬,据说守军光火绳枪就配备了四万支,而且还有两千多支昂贵的转轮打火枪,其他诸如万人敌,霹雳弹也就是陶制黑火药手榴弹之类更是不计其数,反正杨丰过不了扬州就进不了长江,那运河紧贴扬州城南下,南边瓜洲还有道船闸,绕扬州进长江这种事情是完全不存在的。
守住扬州也就等于守住了南京。
既然这样,李自成和江南士绅们也都豁出去了,有多大力气使多大力气,真正全力以赴打赢扬州之战,据说所有将领家属都被关进皇宫当人质,谁敢后退全家都砍了,对于那些士兵当然不敢这样,那不用皇上打过来老百姓就先反了,所以只能以重赏来激励,那些以前一毛不拔的江南士绅们可以说大放血,光给扬州守军发饷就发了整整一千万两,在被李自成洗劫过之后,他们还能拿出这么多银子,也的确是令人瞠目结舌了。
当然这些银子得打败杨丰之后才能发。
第159章 烽火扬州路
芜湖。
清晨雾蒙蒙的长江上,一艘小型战船缓缓游荡,宽阔的江面仿佛无边无际,滔滔江水在四周浩荡奔流,四周除了水声再无任何声音,大顺芜湖镇总兵金声桓部下水师营士兵于洪裹紧了被雾气打湿的衣服,在初秋季节的寒气中颤抖着趴在船舷栏杆上,茫然地望着西岸一带黑色中隐约可辨的裕溪口。
“百长,您看那里!”
他用手指着裕溪口说道。
百长迅速走过来,瞪大眼睛向他所指方向望去。
被雾气笼罩的裕溪口处,隐约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不停地晃动着,但距离太远看不清。
“渔船?”
百长疑惑地说。
这时候更多的士兵聚集过来同样茫然地看着那里。
一片白茫茫的背景中,那晃动的东西在不断变大,一开始只是裕溪口处,但就像拉长的线一样那晃动的隐约暗影,不停地向北顺着长江水流延伸,就仿佛有一条巨大无边的怪蟒,正在雾气中的江面上,逐渐向下游起伏蜿蜒着……
杨丰说道。
“陛下仁慈,德配天地!”
那秀才忙趴在那里喊道。
然后其他那些士子们也纷纷趴在那里,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吹捧圣主明君陛下,就在他们的吹捧声中,杨丰控制着他座下的犀牛,缓缓从前方走过去,那些士子们趴在那里,直到皇帝陛下的背影都看不见了,这才一个个爬起来,多少有些尴尬地互相看了看,当然,他们的脸皮也都是久经磨练的,仅仅几秒钟后就开开心心地展望明年的恩科了,至于那两个倒霉的家伙,这时候也终于停止了抽搐。
杨丰会开恩科的。
但不会是旧的科举,也不会只有这些士子参考,更不会考进士让这帮青虫们做官。
他要展开面向全社会各阶层的科举,或者也可以说是公务员考试,然后从中选拔出新一届的吏员,不要以为这时候就只有这些士子们识字,大明识字率的确不高,但那也是这个时代最高的国家,会写八股文章的的确就这些士子,但杨丰又不是考八股文章,真以为这个天下离了这些腐儒就转不动了?
大明能读会写的人还有的是。
朝鲜人可是形容过,在江南就是田间遇上的小孩都识字,虽然他可能夸张了点,但十分之一应该差不多,这个识字是说能看懂会写绝大多数常用文字,而杨丰对第一代考试出来的吏员要求也就是这么多了,至于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那个总不会比后面那些货色更差吧?
而以后的官员,那就得看这些吏员们的表现了,真要是有才能的肯定会脱颖而出的,那时候就可以将他们再向更上一级提拔。
当然,这套制度肯定会出现一些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但至少在这个比烂的时代里,这已经是最不烂的了,话说欧洲这时候就连军官还都直接花钱买呢!怎么算这也比欧洲那些直接花钱找国王购买官职的要先进。
而且他未来也不是说所有官员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
别忘了他还有皇庄。
村级自治,县级以上为官府,但在这中间还有一个皇庄。
未来皇庄的管理者将来自皇室的学校,而学生则主要来自烈士子女,勋贵后代,总之所有皇上真正的嫡系,他们走出皇家学校,紧接着就投入最基层的皇庄锻炼,然后和那些公务员考试的一样升迁,最终在官场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再加上民间那些勋民和专职监察机构,最终形成多重监督。
大明的完蛋,就是崇祯这中二在东林党忽悠下,自己毁掉了原本太监和文官互相制约的局势,让文官们做大到肆无忌惮的地步,结果把天启装傻充愣才建立起来的一切给毁了,他要真有他哥哥那水平,始终维持住太监和文官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就是慢慢耗也把建奴给耗死了。
杨丰现在就是重建这个制约。
而且还是更多重的。
锦衣卫,文官,皇庄,民间的勋民,军队……
多个不同势力并存,而皇帝需要做的,只是保证各个势力之间的平衡。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完美了。
这世界上哪有完美制度,时间久了都会变质的,但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这已经是杨丰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普及教育民智开化以后后人自己解决了。一个真正民智开化的社会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总会有人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的,他们比杨丰穷搜枯肠地玩空想更管用,话说皇帝陛下也不是什么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只是一个开挂的穿越者,最多知道有哪些是最低限度的原则。比如他知道必须让耕者有其田,这就是最低限度的原则,所以他就算杀得血流成河也必须实现这一点,但耕者有其田之后如何种庄稼获得丰收,这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也不应该由他去考虑。
说到底在这个纯粹比烂的时代里,他能够建立起一个不是很烂的制度,这就已经足够让大明独领风骚了。
考虑多了都没用。
后世辣么多大智慧者都解决不了的东西,向来自诩头脑简单五肢发达的杨皇帝,就更没心情去浪费自己脑细胞了,能把土地分下去,他自认为就对得起老百姓了。
总之,就这样在那些自以为皇上突然转性,然后他们依然可以考进士做官发签打板子的士子们欣喜若狂的山呼万岁声中,杨皇帝的大军兵不血刃地又进入了高邮。到这里就暂时不能继续向前了,再向前就是顺军在长江北岸最重要的要塞扬州了,而且因为杨丰推进速度太快,后续各军也都没跟上,尤其是那些满载各种物资的漕船,这时候还在缓慢地过船闸,虽说还有支前大军但终究赶不上船运。
要知道扬州是肯定不会不战而降了。
就在明军南下时候,一路路顺军也在不断向着扬州汇聚,新的扬州节度使刘良佐在李自成严令下,不得不把自己的家属送到南京皇宫当人质,然后率领着部下弃滁州增援扬州,再加上李本深和张应元两部,扬州的守军总数突破二十万。李自成更是把能搜罗到的大炮全部运到扬州,使得城墙上大炮总数突破了两百门这样恐怖的数字,里面不乏大量之前那些士绅从澳门购买的,这些大炮还是当初为了抵御顺军而购置,如今全都改行保卫大顺朝了。
总之这时候的扬州城墙完全被一门门红夷大炮和弗朗机变成了刺猬,据说守军光火绳枪就配备了四万支,而且还有两千多支昂贵的转轮打火枪,其他诸如万人敌,霹雳弹也就是陶制黑火药手榴弹之类更是不计其数,反正杨丰过不了扬州就进不了长江,那运河紧贴扬州城南下,南边瓜洲还有道船闸,绕扬州进长江这种事情是完全不存在的。
守住扬州也就等于守住了南京。
既然这样,李自成和江南士绅们也都豁出去了,有多大力气使多大力气,真正全力以赴打赢扬州之战,据说所有将领家属都被关进皇宫当人质,谁敢后退全家都砍了,对于那些士兵当然不敢这样,那不用皇上打过来老百姓就先反了,所以只能以重赏来激励,那些以前一毛不拔的江南士绅们可以说大放血,光给扬州守军发饷就发了整整一千万两,在被李自成洗劫过之后,他们还能拿出这么多银子,也的确是令人瞠目结舌了。
当然这些银子得打败杨丰之后才能发。
第159章 烽火扬州路
芜湖。
清晨雾蒙蒙的长江上,一艘小型战船缓缓游荡,宽阔的江面仿佛无边无际,滔滔江水在四周浩荡奔流,四周除了水声再无任何声音,大顺芜湖镇总兵金声桓部下水师营士兵于洪裹紧了被雾气打湿的衣服,在初秋季节的寒气中颤抖着趴在船舷栏杆上,茫然地望着西岸一带黑色中隐约可辨的裕溪口。
“百长,您看那里!”
他用手指着裕溪口说道。
百长迅速走过来,瞪大眼睛向他所指方向望去。
被雾气笼罩的裕溪口处,隐约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不停地晃动着,但距离太远看不清。
“渔船?”
百长疑惑地说。
这时候更多的士兵聚集过来同样茫然地看着那里。
一片白茫茫的背景中,那晃动的东西在不断变大,一开始只是裕溪口处,但就像拉长的线一样那晃动的隐约暗影,不停地向北顺着长江水流延伸,就仿佛有一条巨大无边的怪蟒,正在雾气中的江面上,逐渐向下游起伏蜿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