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 第1075节
没想到陆瑾居然提及此事,李显大感惊讶,点头道:“这事朕当然知道,裴炎早就提前告知了朕,朕也是同意了的,怎么?有什么不妥么?”
闻言,陆瑾大惊失色,又气又急的言道:“圣人,历朝历代传位的规矩都是皇帝崩逝,只要嗣君成年,便可立即开始执政,这也是防止大权旁落之法,圣人何须在守孝期间将权力交给他人?如此一来,岂不是徒增变数?”
“陆卿,不知有何变数可言?”李显疑惑不解的问得一句,忽地又笑道,“太后乃是朕的母亲,在朕守孝期间,暂代国政也没什么不妥,况且以前太后替先帝不是也处理政事多年么?从来都没出现过任何差池,区区三十来天的时间,相信也是如此。”
见到李显还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陆瑾真不知该如何隐晦其言提点他了,当此之时,索性坦承直言道:“圣人,微臣之虑并非是担忧太后不能妥善处理政事,而是担忧圣人你守孝期满之后,太后却不肯交权,到时候该当如何是好?”
李显这才明白了过来,脸膛瞬间便多了一股凝重之色,思忖半响,他直视陆瑾开口道:“陆卿专程请朕出来,就是为了这一点小事?”
“小事?”霎那间,陆瑾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肘腋大患,李显他居然还认为是小事?
李显摆出了皇帝的架势,一本正经的开口道:“陆卿,朕也明白你是一片好心,然而太后乃是朕的母后,岂会作出擅权妄为之举?况且还有裴炎等一干丞相在此,到时候岂会容得母后胡作非为?”
陆瑾见李显根本没有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心头瞬间凉了半截,他拱手言道:“圣人,并非是臣无端揣测,尤记战国秦昭王时期,宣太后乘昭王年幼以太后之身执掌举国大权,重用其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也使得秦昭王年过六十居然还是傀儡君王,若非后来秦昭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说不定这样的局面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圣人,古人尝言:帝王权力乃是国之公器,犹如利剑般不能轻易予人,否者就有伤及自己的危险,况且公器最吞私情,即便是母子之情也不能例外,圣人何能够有太后能够在你守孝期结束还政于你之奢望,还请圣人立即拨乱反正,不要酿成大祸之后方才追悔莫及。”
李显本就是没有主见之人,一听陆瑾这么说,倒是有些着急了,言道:“可是陆卿,朕已经答应了裴炎之请,若是现在变卦,岂不是同时开罪了太后以及裴炎?如此一来,朕当如何处之?”
一听此话,陆瑾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咬牙切齿的言道:“圣人,现在你才是大唐的君王,不是她天后,也不是他裴炎!你何须这么怕他们!”
李显额头冒出了涔涔细汗,显然被陆瑾此话急得不幸,然而处于自小对武后的惧怕,他还是没有勇气改变已经定下来的事情,叹息一声言道:“这个……陆卿,朕再好好想想,此事你先不要对别人说,朕自有定见。”
陆瑾自然听出了李显的退缩之意,他原本还想再劝,谁料李显已是忙不迭的开口道:“朕还得去先帝那里守灵,不宜离开了太久,陆瑾,咱们下次再行详谈。”说完也不待陆瑾同意,转身边走。
陆瑾怔怔然的望着李显的背影消失在了晨雾当中,只觉当头被一盆冷水浇下,满腔热血瞬间就化作了冷凉一片。
接下来三四天,李显都没有再次召见陆瑾商量事情的意思,而对于太后明目张胆的执掌国事,李显也是采取了默认的姿态。
故此,这几日政事的号令并非是帝王诏书下发,而是使用的“太后令”,不得不说实乃大唐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情。
第八九三章 裴炎的险恶用意(推荐票加更)
陆瑾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一切,静静的注视着朝局事态的发展。
他虽贵为吏部侍郎,然而却在朝堂中根基甚浅,几乎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而且宰相当中与也没有人与他交好,根本不能影响到政事堂的决策。
如此,陆瑾才悲哀的发现他的一切权力来源均是得知天后,只要天后支持他,他办起事情这才能够一帆风顺,然若失去了天后的相助,他陆瑾立即变得一文不值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陆瑾才认识到了自己为官以来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缺少朋党的支撑。
其实说起来,他以前一直对朝臣们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之举甚为厌恶,也非常看不起,但是此刻看来,才觉得大臣如果成为了孜然一身的孤臣,虽可以获得不错的美誉,但是却改变不了其影响力的不足,这也是非常大的弊端。
如现在朝局党派形势,当以中书令裴炎一党最盛,这其中又摆包括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景先;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岑长倩两位宰相,以及单于道经略大使、右武卫将军程务挺等人。
而原本以刘仁轨、裴行俭等人为首的军方派,却因为刘仁轨的渐渐老迈,以及裴行俭的溘然长逝,逐渐失去了其影响力,陆瑾算得半个裴派之人,故而亦是如此。
所以朝局斗争,不结朋党,几乎是寸步难行。
这些想法都是陆瑾这几日思忖得来的接过,但让他深感忧虑的是,朝臣中支持武后与支持裴炎的大臣们可谓是势均力敌,勉强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是支持嗣君李显的却是寥寥无几。
而将来李显亲政之后,必定会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成为高官,从而提升自己的势力,在上层权力框架已经被武后与裴炎垄断的情况下,李显这么做必定会惹来极大的动荡。
倘若陆瑾是李显,那么现在一定不能轻举妄动,而是尽量保持平和,亲政之后不争权不夺利,而是任由武后一党与裴炎一党明争暗斗,待到两败俱伤之后,再行见缝插针安排自己的人上位,从而遏制武后与裴炎。
然若李显展现得太过急躁,或许想要自己的亲信立即上位,那必定会惹来武后与裴炎的联手反击,动摇其亲征根基。
故而,陆瑾觉得当次之时,李显应冷静对待,以不变应万变为上,方为上策。
闻言,陆瑾大惊失色,又气又急的言道:“圣人,历朝历代传位的规矩都是皇帝崩逝,只要嗣君成年,便可立即开始执政,这也是防止大权旁落之法,圣人何须在守孝期间将权力交给他人?如此一来,岂不是徒增变数?”
“陆卿,不知有何变数可言?”李显疑惑不解的问得一句,忽地又笑道,“太后乃是朕的母亲,在朕守孝期间,暂代国政也没什么不妥,况且以前太后替先帝不是也处理政事多年么?从来都没出现过任何差池,区区三十来天的时间,相信也是如此。”
见到李显还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陆瑾真不知该如何隐晦其言提点他了,当此之时,索性坦承直言道:“圣人,微臣之虑并非是担忧太后不能妥善处理政事,而是担忧圣人你守孝期满之后,太后却不肯交权,到时候该当如何是好?”
李显这才明白了过来,脸膛瞬间便多了一股凝重之色,思忖半响,他直视陆瑾开口道:“陆卿专程请朕出来,就是为了这一点小事?”
“小事?”霎那间,陆瑾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肘腋大患,李显他居然还认为是小事?
李显摆出了皇帝的架势,一本正经的开口道:“陆卿,朕也明白你是一片好心,然而太后乃是朕的母后,岂会作出擅权妄为之举?况且还有裴炎等一干丞相在此,到时候岂会容得母后胡作非为?”
陆瑾见李显根本没有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心头瞬间凉了半截,他拱手言道:“圣人,并非是臣无端揣测,尤记战国秦昭王时期,宣太后乘昭王年幼以太后之身执掌举国大权,重用其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也使得秦昭王年过六十居然还是傀儡君王,若非后来秦昭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说不定这样的局面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圣人,古人尝言:帝王权力乃是国之公器,犹如利剑般不能轻易予人,否者就有伤及自己的危险,况且公器最吞私情,即便是母子之情也不能例外,圣人何能够有太后能够在你守孝期结束还政于你之奢望,还请圣人立即拨乱反正,不要酿成大祸之后方才追悔莫及。”
李显本就是没有主见之人,一听陆瑾这么说,倒是有些着急了,言道:“可是陆卿,朕已经答应了裴炎之请,若是现在变卦,岂不是同时开罪了太后以及裴炎?如此一来,朕当如何处之?”
一听此话,陆瑾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咬牙切齿的言道:“圣人,现在你才是大唐的君王,不是她天后,也不是他裴炎!你何须这么怕他们!”
李显额头冒出了涔涔细汗,显然被陆瑾此话急得不幸,然而处于自小对武后的惧怕,他还是没有勇气改变已经定下来的事情,叹息一声言道:“这个……陆卿,朕再好好想想,此事你先不要对别人说,朕自有定见。”
陆瑾自然听出了李显的退缩之意,他原本还想再劝,谁料李显已是忙不迭的开口道:“朕还得去先帝那里守灵,不宜离开了太久,陆瑾,咱们下次再行详谈。”说完也不待陆瑾同意,转身边走。
陆瑾怔怔然的望着李显的背影消失在了晨雾当中,只觉当头被一盆冷水浇下,满腔热血瞬间就化作了冷凉一片。
接下来三四天,李显都没有再次召见陆瑾商量事情的意思,而对于太后明目张胆的执掌国事,李显也是采取了默认的姿态。
故此,这几日政事的号令并非是帝王诏书下发,而是使用的“太后令”,不得不说实乃大唐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情。
第八九三章 裴炎的险恶用意(推荐票加更)
陆瑾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一切,静静的注视着朝局事态的发展。
他虽贵为吏部侍郎,然而却在朝堂中根基甚浅,几乎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而且宰相当中与也没有人与他交好,根本不能影响到政事堂的决策。
如此,陆瑾才悲哀的发现他的一切权力来源均是得知天后,只要天后支持他,他办起事情这才能够一帆风顺,然若失去了天后的相助,他陆瑾立即变得一文不值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陆瑾才认识到了自己为官以来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缺少朋党的支撑。
其实说起来,他以前一直对朝臣们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之举甚为厌恶,也非常看不起,但是此刻看来,才觉得大臣如果成为了孜然一身的孤臣,虽可以获得不错的美誉,但是却改变不了其影响力的不足,这也是非常大的弊端。
如现在朝局党派形势,当以中书令裴炎一党最盛,这其中又摆包括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景先;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岑长倩两位宰相,以及单于道经略大使、右武卫将军程务挺等人。
而原本以刘仁轨、裴行俭等人为首的军方派,却因为刘仁轨的渐渐老迈,以及裴行俭的溘然长逝,逐渐失去了其影响力,陆瑾算得半个裴派之人,故而亦是如此。
所以朝局斗争,不结朋党,几乎是寸步难行。
这些想法都是陆瑾这几日思忖得来的接过,但让他深感忧虑的是,朝臣中支持武后与支持裴炎的大臣们可谓是势均力敌,勉强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是支持嗣君李显的却是寥寥无几。
而将来李显亲政之后,必定会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成为高官,从而提升自己的势力,在上层权力框架已经被武后与裴炎垄断的情况下,李显这么做必定会惹来极大的动荡。
倘若陆瑾是李显,那么现在一定不能轻举妄动,而是尽量保持平和,亲政之后不争权不夺利,而是任由武后一党与裴炎一党明争暗斗,待到两败俱伤之后,再行见缝插针安排自己的人上位,从而遏制武后与裴炎。
然若李显展现得太过急躁,或许想要自己的亲信立即上位,那必定会惹来武后与裴炎的联手反击,动摇其亲征根基。
故而,陆瑾觉得当次之时,李显应冷静对待,以不变应万变为上,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