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 第1260节
“话虽如此,只是……”说到这里,苏令宾话音戛然而止,稍事斟酌了一下,却又摇头失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第一千五十一章 政事堂议事(上)
陆瑾暗感奇怪,问道:“怎么,莫非又什么不妥之处?”
想及陆瑾也不算外人,苏令宾沉吟了一番,说出这段时间的一个重要感悟:“比起虞国,大唐官场实在太过复杂难懂,政事堂诸位宰相之间也是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陆瑾思忖一下,笑道:“常言一山不容二虎,有人的地方自然也会存在争斗,此乃无可避免的情况,苏娘子你只要秉持为政之心,相信太后也一定会对你青睐有加的。”
“但愿如此吧。”苏令宾长叹出声,继而又振作精神的言道,“对了,政事堂议事开始,你我得速速前去才是。”
陆瑾点了点头,便与苏令宾一到前往中书省。
洛阳宫的中书省位于皇城西部,紧邻史官与修书院,一片掩映在榆树中的院落错落有致,看起来颇有几分古朴厚重。
而政事堂就位于中书省内的一座别院之内。
自大唐开国以来,原本政事堂一直设在门下省,但因后来裴炎担任中书令时权大势大,将政事堂迁去了中书省,就这么一直保持了下来。
作为大唐宰相办公之处,政事堂可谓整个朝廷的头脑,协助天子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下面更设有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地位极为重要。
原本政事堂议事者原仅三省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四人,这也是货真价实的宰相。
不过随着后来高宗武后消减打压相权,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其他官员参政议政,宰相人数这才多了起来。
到得如今,除了中书令和侍中之外,其余宰相均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若没有加授,即便是牛气冲天的尚书左右仆射都不能成为宰相。
故而自从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病逝后,尚书省也就无人成为宰相,这也是尚书省长官首次被排挤出了政事堂。
来到政事堂内,官吏往来如梭,人人都是一片忙碌。
比起陆瑾这个选少前来政事堂之人,苏令宾倒是轻车熟路,微笑介绍道:“陆郎,每日早朝后宰相们都须得前来政事堂议事,然后就在各自的政事房内处理公务,到得午后,便可前去所供职的衙门办公。”
陆瑾笑叹道:“如此说来,现在我不仅要负责吏部的具体事务,更要负责政事堂的相关事宜,今后只怕会更加忙碌了。”
“能者多劳么!”苏令宾美目橫了他一眼,却是忍不住笑了。
进入政事堂内,宰相们均已经就坐。
陆瑾抬目扫去,分别为内史裴居道、天官尚书韦待价、地官尚书韦方质、春官尚书武承嗣、鸾台侍郎刘祎之、凤阁侍郎魏玄同。
裴居道与韦方质昔日便已经认识,算是点头之交,而刘祎之和魏玄同分别是陆瑾在翰林院以及吏部的老上司,倒也熟悉,武承嗣那就不消说了,与陆瑾更又一段不快的经历。
陆瑾唯一不认识的便是天官尚书韦待价。
此人本是武将出生,以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之职入朝,被授予了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不过据说韦待价处理政事的能力甚差,数个月的时间便将天官衙门搞得是一塌糊涂,朝廷让陆瑾尽快回京,也是想要陆瑾回来主持大局。
瞧见陆瑾和苏令宾到来,议事的人算是齐了。
身为秉笔宰相的裴居道轻轻颔首,捋须正容言道:“今日陆相终于归朝返回神都,除了就任长安留守的苏良嗣之外,政事堂所有丞相已经到齐,相信对于陆相,大家也不会陌生,本官就不在此进行过多介绍,开始进行今日议事环节。”
闻言,陆瑾倒是有些欣赏裴居道的干脆利落,只听他开门见山的言道:“诸位宰相,今日所议的第一件大事,乃西突厥事务。自去岁安息四镇不幸沦落吐蕃人之手后,西域一直动荡不安,狼烟不断,昨天五咄陆部遣使到来,想要请我朝出兵西域,重置安西西镇,此乃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太后令政事堂当先商量,如何决策,还请诸位宰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完裴居道之言,陆瑾也陷入了沉思当中。
第一千五十一章 政事堂议事(上)
陆瑾暗感奇怪,问道:“怎么,莫非又什么不妥之处?”
想及陆瑾也不算外人,苏令宾沉吟了一番,说出这段时间的一个重要感悟:“比起虞国,大唐官场实在太过复杂难懂,政事堂诸位宰相之间也是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陆瑾思忖一下,笑道:“常言一山不容二虎,有人的地方自然也会存在争斗,此乃无可避免的情况,苏娘子你只要秉持为政之心,相信太后也一定会对你青睐有加的。”
“但愿如此吧。”苏令宾长叹出声,继而又振作精神的言道,“对了,政事堂议事开始,你我得速速前去才是。”
陆瑾点了点头,便与苏令宾一到前往中书省。
洛阳宫的中书省位于皇城西部,紧邻史官与修书院,一片掩映在榆树中的院落错落有致,看起来颇有几分古朴厚重。
而政事堂就位于中书省内的一座别院之内。
自大唐开国以来,原本政事堂一直设在门下省,但因后来裴炎担任中书令时权大势大,将政事堂迁去了中书省,就这么一直保持了下来。
作为大唐宰相办公之处,政事堂可谓整个朝廷的头脑,协助天子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下面更设有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地位极为重要。
原本政事堂议事者原仅三省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四人,这也是货真价实的宰相。
不过随着后来高宗武后消减打压相权,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其他官员参政议政,宰相人数这才多了起来。
到得如今,除了中书令和侍中之外,其余宰相均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若没有加授,即便是牛气冲天的尚书左右仆射都不能成为宰相。
故而自从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病逝后,尚书省也就无人成为宰相,这也是尚书省长官首次被排挤出了政事堂。
来到政事堂内,官吏往来如梭,人人都是一片忙碌。
比起陆瑾这个选少前来政事堂之人,苏令宾倒是轻车熟路,微笑介绍道:“陆郎,每日早朝后宰相们都须得前来政事堂议事,然后就在各自的政事房内处理公务,到得午后,便可前去所供职的衙门办公。”
陆瑾笑叹道:“如此说来,现在我不仅要负责吏部的具体事务,更要负责政事堂的相关事宜,今后只怕会更加忙碌了。”
“能者多劳么!”苏令宾美目橫了他一眼,却是忍不住笑了。
进入政事堂内,宰相们均已经就坐。
陆瑾抬目扫去,分别为内史裴居道、天官尚书韦待价、地官尚书韦方质、春官尚书武承嗣、鸾台侍郎刘祎之、凤阁侍郎魏玄同。
裴居道与韦方质昔日便已经认识,算是点头之交,而刘祎之和魏玄同分别是陆瑾在翰林院以及吏部的老上司,倒也熟悉,武承嗣那就不消说了,与陆瑾更又一段不快的经历。
陆瑾唯一不认识的便是天官尚书韦待价。
此人本是武将出生,以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之职入朝,被授予了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不过据说韦待价处理政事的能力甚差,数个月的时间便将天官衙门搞得是一塌糊涂,朝廷让陆瑾尽快回京,也是想要陆瑾回来主持大局。
瞧见陆瑾和苏令宾到来,议事的人算是齐了。
身为秉笔宰相的裴居道轻轻颔首,捋须正容言道:“今日陆相终于归朝返回神都,除了就任长安留守的苏良嗣之外,政事堂所有丞相已经到齐,相信对于陆相,大家也不会陌生,本官就不在此进行过多介绍,开始进行今日议事环节。”
闻言,陆瑾倒是有些欣赏裴居道的干脆利落,只听他开门见山的言道:“诸位宰相,今日所议的第一件大事,乃西突厥事务。自去岁安息四镇不幸沦落吐蕃人之手后,西域一直动荡不安,狼烟不断,昨天五咄陆部遣使到来,想要请我朝出兵西域,重置安西西镇,此乃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太后令政事堂当先商量,如何决策,还请诸位宰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完裴居道之言,陆瑾也陷入了沉思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