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 第482节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
第三九五章 两圣震撼(上)
推荐阅读: 对于太平公主如此行径,高宗倒不觉得有何不妥,唯有武后暗暗感到奇怪,太平本是她所生,对于女儿的秉性武后也大概清楚,要知道太平公主可是一个活波好动之人,就这么安静地陪着他们处理政事,当真还是破天荒地的头一遭,自然令武后暗暗惊奇。
此刻,高宗皇帝早已将注意力转移到案头试卷之上,细细地读罢半响,哑然失笑道:“这篇时务策当真是胡言乱语,不切合实际,竟让朕在北疆加强兵力防备突厥,呵,他可知道大军驻扎于外需要耗费多少粮秣?单是那单于都护府的八千驻军,每年便耗资巨甚,若真的按照他的提议增加五万驻军,那还了得。”
听到父皇如此贬低案头的举子答卷,太平公主的心儿顿时悬在了嗓子眼上,她深怕这篇答卷是出自陆瑾之手,可惜父皇却不告知作答者姓名,那种既好奇又难受的心思,折磨得她心乱如麻坐立不安。
好在,高宗皇帝沉吟了半响,突然对周边侍立的内侍言道:“将这篇时务策放在另外的匣子内,作答者陈子洲,未能进士及第。”
闻言,太平公主这才放下了心来,正在暗自好笑当儿,突然又听见武后冷笑言道:“圣人你听听这一篇时务策所说之言,认为该大肆屠戮突厥异族,只有将他们杀怕杀服,才不会对我大唐举起叛旗,呵呵,可笑啊,倘若杀戮能够解边疆问题,只怕当年太宗皇帝也不会将东~突厥降部安置在漠南之地,立威固然可也,然大唐自有制度,当以霸王道杂之,光凭武力何以称霸天下。”言罢长声一叹,将案头答卷抛之于地,神情大是失望。
霎那间,太平公主又是紧张得手心冒汗,暗忖道:这篇文章,该不会是七郎所写的吧?
幸好武后也将这篇时务策列为了不能及第,并吩咐内侍记下了姓名,太平公主这才知道此文乃是一个名为王强的举子所写,并非陆瑾所为。
一时间,殿内均是高宗和武后相互交谈之声,若遇好的时务策,两圣自然而然会笑容满面地叙述不止,甚至还根据边疆具体形势讨论计策是否可行,若是看到那种愚钝之见,又会摇头失笑,讲述其中错失。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知不觉到了掌灯时分,太平公主越坐越是坐如针毡,因为到了现在,父皇和母后似乎都还没有看到陆瑾的答卷。
高宗皇帝时才虽则自信满满,言及要用半日的时间将所有答卷批阅完毕,然而到了此刻,却是头晕目眩精神不济,重重的哈欠声不时在殿内响起。
武后关心他的身体,微笑建言道:“圣人,若是累了你便回殿休息吧,剩下的答卷交由臣妾负责审阅完成,明日一早再向你报告。”
高宗本欲点头允诺,然而想了想,终还是摇头道:“此乃朕第一次亲自挑选进士之才,还是坚持看完。”
武后嫣然一笑,也不再劝,点头叫好。
又是一个长长的哈欠,高宗揉了揉有些酸麻的眼睛,再次摊开一张答卷细看。
刚看的一眼,高宗顿时被答卷漂亮的字迹所吸引,止不住点头暗地里叫好,然而将第一行的文字看完,却又立即勃然大怒,重重拍案言道:“此人开篇就质疑圣人之言,实在是乖张狂妄,如此人物,居然还能殿试,真是太可恶了!”
武后闻言暗觉惊奇,好奇地问道:“不知是何乖张语言,让圣人你这般动怒?”
高宗冷哼了一声,双手拿起案上宣纸念道:“此人第一句,写的便为‘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学生仔细思之,却觉有失偏颇。”
念完之后,高宗皇帝不悦言道:“媚娘,好歹也是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之一,历来为儒家学子必学典籍,此人身为科举士子,竟公然质疑儒家学问,实在是大为不妥。”
武后面沉如水地点了点头,问道:“不知此文是何人所作?”
高宗皇帝黑着脸翻动答卷,待看清楚答题人姓名,着实为之一愣,半响方才讶然道:“洛阳府陆瑾,这篇文章,居然是陆瑾写的?”
轻轻的话音犹如沉雷般响彻在太平公主耳畔,大惊之下太平公主登时一阵头晕目眩,纤手伸出扶住长案,紧紧地咬着银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才没有软倒在案前。
陆瑾?他怎能写出这样藐视儒家典籍的话,难道他就不懂得儒家典籍的地位么,这般公然质疑岂不是自寻死路?
一时之间,太平公主心内又是震惊又是哀怨,还有那深深的绝望。
武后蹙着眉头想了一下,颇觉奇怪地言道:“圣人,陆瑾就职翰林院后,一直谦虚谨慎文采斐然,即便是上官婉儿,也一直对他是赞叹不已,臣妾还从未听说他有什么乖张狂妄之举,况且当时臣妾令他编撰,书中字里行间更是言语通达论点妥当,也未有不妥之处,理应不会出现藐视儒家典籍的事来。”
“可是这答卷上白纸黑字写得这么清楚,何能有假?”高宗皇帝双目一瞪,显然有些不高兴武后言语中的袒护。
武后微笑言道:“臣妾相信陆瑾这么写,必定也有他的一番用意,圣人耐心看下去便可,若是陆瑾当真借此藐视儒家经典,臣妾第一个便不会饶他。”
太平公主早就是心惊肉跳,勉力笑道:“父皇,儿臣也相信陆瑾不会这样不知轻重,还请父皇耐心看下去。”
第三九五章 两圣震撼(上)
推荐阅读: 对于太平公主如此行径,高宗倒不觉得有何不妥,唯有武后暗暗感到奇怪,太平本是她所生,对于女儿的秉性武后也大概清楚,要知道太平公主可是一个活波好动之人,就这么安静地陪着他们处理政事,当真还是破天荒地的头一遭,自然令武后暗暗惊奇。
此刻,高宗皇帝早已将注意力转移到案头试卷之上,细细地读罢半响,哑然失笑道:“这篇时务策当真是胡言乱语,不切合实际,竟让朕在北疆加强兵力防备突厥,呵,他可知道大军驻扎于外需要耗费多少粮秣?单是那单于都护府的八千驻军,每年便耗资巨甚,若真的按照他的提议增加五万驻军,那还了得。”
听到父皇如此贬低案头的举子答卷,太平公主的心儿顿时悬在了嗓子眼上,她深怕这篇答卷是出自陆瑾之手,可惜父皇却不告知作答者姓名,那种既好奇又难受的心思,折磨得她心乱如麻坐立不安。
好在,高宗皇帝沉吟了半响,突然对周边侍立的内侍言道:“将这篇时务策放在另外的匣子内,作答者陈子洲,未能进士及第。”
闻言,太平公主这才放下了心来,正在暗自好笑当儿,突然又听见武后冷笑言道:“圣人你听听这一篇时务策所说之言,认为该大肆屠戮突厥异族,只有将他们杀怕杀服,才不会对我大唐举起叛旗,呵呵,可笑啊,倘若杀戮能够解边疆问题,只怕当年太宗皇帝也不会将东~突厥降部安置在漠南之地,立威固然可也,然大唐自有制度,当以霸王道杂之,光凭武力何以称霸天下。”言罢长声一叹,将案头答卷抛之于地,神情大是失望。
霎那间,太平公主又是紧张得手心冒汗,暗忖道:这篇文章,该不会是七郎所写的吧?
幸好武后也将这篇时务策列为了不能及第,并吩咐内侍记下了姓名,太平公主这才知道此文乃是一个名为王强的举子所写,并非陆瑾所为。
一时间,殿内均是高宗和武后相互交谈之声,若遇好的时务策,两圣自然而然会笑容满面地叙述不止,甚至还根据边疆具体形势讨论计策是否可行,若是看到那种愚钝之见,又会摇头失笑,讲述其中错失。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知不觉到了掌灯时分,太平公主越坐越是坐如针毡,因为到了现在,父皇和母后似乎都还没有看到陆瑾的答卷。
高宗皇帝时才虽则自信满满,言及要用半日的时间将所有答卷批阅完毕,然而到了此刻,却是头晕目眩精神不济,重重的哈欠声不时在殿内响起。
武后关心他的身体,微笑建言道:“圣人,若是累了你便回殿休息吧,剩下的答卷交由臣妾负责审阅完成,明日一早再向你报告。”
高宗本欲点头允诺,然而想了想,终还是摇头道:“此乃朕第一次亲自挑选进士之才,还是坚持看完。”
武后嫣然一笑,也不再劝,点头叫好。
又是一个长长的哈欠,高宗揉了揉有些酸麻的眼睛,再次摊开一张答卷细看。
刚看的一眼,高宗顿时被答卷漂亮的字迹所吸引,止不住点头暗地里叫好,然而将第一行的文字看完,却又立即勃然大怒,重重拍案言道:“此人开篇就质疑圣人之言,实在是乖张狂妄,如此人物,居然还能殿试,真是太可恶了!”
武后闻言暗觉惊奇,好奇地问道:“不知是何乖张语言,让圣人你这般动怒?”
高宗冷哼了一声,双手拿起案上宣纸念道:“此人第一句,写的便为‘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学生仔细思之,却觉有失偏颇。”
念完之后,高宗皇帝不悦言道:“媚娘,好歹也是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之一,历来为儒家学子必学典籍,此人身为科举士子,竟公然质疑儒家学问,实在是大为不妥。”
武后面沉如水地点了点头,问道:“不知此文是何人所作?”
高宗皇帝黑着脸翻动答卷,待看清楚答题人姓名,着实为之一愣,半响方才讶然道:“洛阳府陆瑾,这篇文章,居然是陆瑾写的?”
轻轻的话音犹如沉雷般响彻在太平公主耳畔,大惊之下太平公主登时一阵头晕目眩,纤手伸出扶住长案,紧紧地咬着银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才没有软倒在案前。
陆瑾?他怎能写出这样藐视儒家典籍的话,难道他就不懂得儒家典籍的地位么,这般公然质疑岂不是自寻死路?
一时之间,太平公主心内又是震惊又是哀怨,还有那深深的绝望。
武后蹙着眉头想了一下,颇觉奇怪地言道:“圣人,陆瑾就职翰林院后,一直谦虚谨慎文采斐然,即便是上官婉儿,也一直对他是赞叹不已,臣妾还从未听说他有什么乖张狂妄之举,况且当时臣妾令他编撰,书中字里行间更是言语通达论点妥当,也未有不妥之处,理应不会出现藐视儒家典籍的事来。”
“可是这答卷上白纸黑字写得这么清楚,何能有假?”高宗皇帝双目一瞪,显然有些不高兴武后言语中的袒护。
武后微笑言道:“臣妾相信陆瑾这么写,必定也有他的一番用意,圣人耐心看下去便可,若是陆瑾当真借此藐视儒家经典,臣妾第一个便不会饶他。”
太平公主早就是心惊肉跳,勉力笑道:“父皇,儿臣也相信陆瑾不会这样不知轻重,还请父皇耐心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