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 第492节
陆瑾笑语言道:“这我还是知道,相传此庙乃是当今天后为生母杨氏祈福所建,以前本名太原寺,建在与端门相对不远的教义坊内,一日天后登端门遥望洛阳之景,见太原寺不禁思念生母,悲恸之余令太原寺迁移到积德坊内,而太原寺从此以后也更名叫作了大福先寺。”
未然恍然笑道:“噢呀,忘记状元郎乃是天后心腹,这等事情岂会不清楚?呵呵,在下刚才怕你不知道,还想班门弄斧替你解释一二了。”
闻言,陆瑾淡淡一笑,却没有言语。其实这段故事并非是天后讲述,而是他以前身在温泉宫时,太平公主无意间提及的,故此才记在了心中。
来到寺庙门前,早有一群僧人恭候于此,为首老和尚头戴佛门志公帽,白发苍苍矍铄苍旺,瞧见众进士走马而至,立即站在原地深深一个佛礼,言道:“老衲大福先寺主持法藏,见过诸位进士。”
陆瑾心知眼前这位法藏和尚乃是盛名远扬的佛门高僧,自然不敢有所托大,急忙下马对着法藏拱手言道:“在下陆瑾,见过方丈大师,我等奉帝命前来奉先塔题名留念,还请方丈大师行个方便。”
法藏捋须微笑道:“大福先寺能够留下诸位进士的墨宝,实乃荣幸之际,诸位里面请。”
在寺庙僧人的陪同下,陆瑾带着进士们走入了大福先寺内,入目便是飞檐斗拱的庙宇,百姓们进进出出往来不断,神情虔诚地向着每一个金身佛陀雕像叩拜作礼,嘴里碎碎念叨着祈求之事,袅袅青烟萦绕盘旋四周,庄严而又肃穆。
唐时佛教兴旺鼎盛,备受平民百姓喜爱,尤盛道教多矣,未及陆瑾言语,不少进士都已经进入庙宇之内焚香叩拜。
相比佛教,陆瑾更信服土生土长的道教,因而他并没有入内向佛主叩拜,而是就这样站在外面等待。
过得半响,进士们重新聚齐,在法藏和尚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先塔之下。
这座奉先塔乃是近年新建而成,仔细数来共分七层,全是以制式统一的青砖堆砌,砖面粉刷白灰为底,看上去极为气派。
陆瑾四下环顾,正在思索改在何处题名留念,法藏已是捋须笑道:“状元郎,浮屠四周的围墙都可以用来提名,还请状元郎赐下墨宝,供人瞻仰。
陆瑾点头言是,却见一名小沙弥已是捧来了红彤彤的朱漆,恍若血水一般盛在木盆之内。
而作为题名所用的毛笔,则是一只笔锋肥硕饱满的巨大毛笔,陆瑾刚握在手中,便觉得手腕为之一沉。
不容多想,他信步来到了东面围墙前,略一思忖断然挥毫,一行行漂亮的大字已是出现在了墙面之上,写的为:调露二年,岁在庚辰,暮春之初,新科进士二十五人会于奉先塔前,感念圣恩浩荡,科举举贤,特题名留念聊作回忆。
写完这一行后,陆瑾另提一行,龙飞凤舞地写出了自己的名讳籍贯:江宁陆瑾。
“咦,原来状元郎是江宁人士啊。”站在旁边的未然颇觉惊讶地笑了起来。
陆瑾这才醒悟不知不觉写出了真实籍贯,然而现在更改却是不可能,只得点头笑道:“在下祖上乃江宁人士,故此便写为了江宁。”
未然点头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你我还算有缘了。”
“哦,未郎君也是江宁人?”
未然言道:“非也,在下乃丹州咸宁人,不过母亲却是江宁人士,在下在江宁县也生活甚久,算是半个家乡吧。
陆瑾本欲询问一下谢府目前情况如何,然现在人多势众,也不好再问,对着未然轻轻一笑,将手中毛笔递给了崔琳。
待到二十五名进士在围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奉塔题名就算完结。
魏旭伦露出了意犹未尽之色,微笑提议道:“状元郎,光是名字却没有诗句搭配,岂不枯燥无味?以在下之见,不如请状元郎你再题诗其上,聊作纪念,不知状元郎意下如何?”
话音落点,立即得到了进士们的拥护同意,纷纷出言请陆瑾题一首诗歌留在墙上,作为庆贺。
第四零五章 题诗奉塔
陆瑾也不推辞,信步走到围墙边,略一思忖正欲挥毫其上,站在旁边的崔琳不禁冷冷提醒道:“状元郎,你这首诗可是代表着我们同科进士所有人的文采水平,若是出现纰漏示以后人,只怕会引来嘲笑,还请你谨慎思之,”
徐长平点头附和道:“崔郎君此话不错,状元郎未及思索便冒然下笔,却是有些太过轻率了。”
的确,一般人琢磨题诗,都会思忖半响甚至更久,慢工才能出佳句,毕竟这可是留给后人看的,若是出现差池,丢脸的不仅是陆瑾一人,还会捎带同科所有的进士。
瞧见众进士似乎甚为认同崔琳和徐长平之话,陆瑾淡淡一笑也没有出言解释,依旧是我行我素挥毫而书,四行漂亮的大字立即出现在了墙上,字体飘逸出彩,龙飞凤舞,顿时令所有人的双目瞪直了,写的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
未然恍然笑道:“噢呀,忘记状元郎乃是天后心腹,这等事情岂会不清楚?呵呵,在下刚才怕你不知道,还想班门弄斧替你解释一二了。”
闻言,陆瑾淡淡一笑,却没有言语。其实这段故事并非是天后讲述,而是他以前身在温泉宫时,太平公主无意间提及的,故此才记在了心中。
来到寺庙门前,早有一群僧人恭候于此,为首老和尚头戴佛门志公帽,白发苍苍矍铄苍旺,瞧见众进士走马而至,立即站在原地深深一个佛礼,言道:“老衲大福先寺主持法藏,见过诸位进士。”
陆瑾心知眼前这位法藏和尚乃是盛名远扬的佛门高僧,自然不敢有所托大,急忙下马对着法藏拱手言道:“在下陆瑾,见过方丈大师,我等奉帝命前来奉先塔题名留念,还请方丈大师行个方便。”
法藏捋须微笑道:“大福先寺能够留下诸位进士的墨宝,实乃荣幸之际,诸位里面请。”
在寺庙僧人的陪同下,陆瑾带着进士们走入了大福先寺内,入目便是飞檐斗拱的庙宇,百姓们进进出出往来不断,神情虔诚地向着每一个金身佛陀雕像叩拜作礼,嘴里碎碎念叨着祈求之事,袅袅青烟萦绕盘旋四周,庄严而又肃穆。
唐时佛教兴旺鼎盛,备受平民百姓喜爱,尤盛道教多矣,未及陆瑾言语,不少进士都已经进入庙宇之内焚香叩拜。
相比佛教,陆瑾更信服土生土长的道教,因而他并没有入内向佛主叩拜,而是就这样站在外面等待。
过得半响,进士们重新聚齐,在法藏和尚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先塔之下。
这座奉先塔乃是近年新建而成,仔细数来共分七层,全是以制式统一的青砖堆砌,砖面粉刷白灰为底,看上去极为气派。
陆瑾四下环顾,正在思索改在何处题名留念,法藏已是捋须笑道:“状元郎,浮屠四周的围墙都可以用来提名,还请状元郎赐下墨宝,供人瞻仰。
陆瑾点头言是,却见一名小沙弥已是捧来了红彤彤的朱漆,恍若血水一般盛在木盆之内。
而作为题名所用的毛笔,则是一只笔锋肥硕饱满的巨大毛笔,陆瑾刚握在手中,便觉得手腕为之一沉。
不容多想,他信步来到了东面围墙前,略一思忖断然挥毫,一行行漂亮的大字已是出现在了墙面之上,写的为:调露二年,岁在庚辰,暮春之初,新科进士二十五人会于奉先塔前,感念圣恩浩荡,科举举贤,特题名留念聊作回忆。
写完这一行后,陆瑾另提一行,龙飞凤舞地写出了自己的名讳籍贯:江宁陆瑾。
“咦,原来状元郎是江宁人士啊。”站在旁边的未然颇觉惊讶地笑了起来。
陆瑾这才醒悟不知不觉写出了真实籍贯,然而现在更改却是不可能,只得点头笑道:“在下祖上乃江宁人士,故此便写为了江宁。”
未然点头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你我还算有缘了。”
“哦,未郎君也是江宁人?”
未然言道:“非也,在下乃丹州咸宁人,不过母亲却是江宁人士,在下在江宁县也生活甚久,算是半个家乡吧。
陆瑾本欲询问一下谢府目前情况如何,然现在人多势众,也不好再问,对着未然轻轻一笑,将手中毛笔递给了崔琳。
待到二十五名进士在围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奉塔题名就算完结。
魏旭伦露出了意犹未尽之色,微笑提议道:“状元郎,光是名字却没有诗句搭配,岂不枯燥无味?以在下之见,不如请状元郎你再题诗其上,聊作纪念,不知状元郎意下如何?”
话音落点,立即得到了进士们的拥护同意,纷纷出言请陆瑾题一首诗歌留在墙上,作为庆贺。
第四零五章 题诗奉塔
陆瑾也不推辞,信步走到围墙边,略一思忖正欲挥毫其上,站在旁边的崔琳不禁冷冷提醒道:“状元郎,你这首诗可是代表着我们同科进士所有人的文采水平,若是出现纰漏示以后人,只怕会引来嘲笑,还请你谨慎思之,”
徐长平点头附和道:“崔郎君此话不错,状元郎未及思索便冒然下笔,却是有些太过轻率了。”
的确,一般人琢磨题诗,都会思忖半响甚至更久,慢工才能出佳句,毕竟这可是留给后人看的,若是出现差池,丢脸的不仅是陆瑾一人,还会捎带同科所有的进士。
瞧见众进士似乎甚为认同崔琳和徐长平之话,陆瑾淡淡一笑也没有出言解释,依旧是我行我素挥毫而书,四行漂亮的大字立即出现在了墙上,字体飘逸出彩,龙飞凤舞,顿时令所有人的双目瞪直了,写的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