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血强国

铁血强国 第980节

只不过,包围圈内的苏军在白天的战斗当中,已经损失惨重了。他们的火炮和坦克以及装甲车等重武器,在战争当中被帝国空军的战机给摧毁的差不多了。以至于在进攻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发起纯步兵的进攻。可想而知,这种进攻方式在遭遇了帝国陆军猛烈的火力打击,损失会有多么的大。

“同志们,突破中国人的包围圈,我们就胜利了,我们就能够回到我们的国家了。继续冲啊!”苏军的一个政工人员正在为进攻的部队打气。在陷入帝国陆军的包围圈之后,苏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他们已经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这种求生**使得他们悍不畏死的发起进攻。

“乌拉!乌拉!”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高呼着口号,端着步枪向帝国陆军的阵地冲去。

“咻!咻!咻!”照明弹不断的升空,在强烈的白光照耀之下,黑暗变成了白昼。

“哒哒哒!”伴随着照明弹的光亮而来的,则是帝国陆军猛烈的机枪火力。苏军的身影显现在了照明弹的光芒之下,成为了帝国陆军的机枪火力最佳的打击目标。

曳光弹拉出一条条长长的轨迹,击中那些苏军士兵之后,这才彻底消失不见。

“进攻!进攻!撕开中国人的防线,我们就安全了,就能够回家了。”苏军的政工人员拼命的动员着。

“啊!”一声惨叫响起,只见之前还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动员的苏军政工人员,已经被一枚流弹给击中,倒在了地上了。抽搐了几下之后,这才没有了声息。

“轰!轰!轰!”迫击炮疯狂的开火,拼命的将炮弹倾泻到苏军的头上。为了提高火力,这些迫击炮都在以最大射速开火,以便于能够杀戮更多的苏军。当然,这种不计后果的高强度射击,会使得炮管的使用寿命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炸膛的危险,但是,为了打赢这一场战斗,炮兵们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在苏军猛烈进攻帝国陆军第3集团军固守的防线的时候,帝国陆军的其他部队也没有闲着。虽然没有空军的助战,但帝国陆军的炮兵们,依旧在拼命的开火,为前线的部队提供最大的火力支援。同时,帝国陆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主力,也在发起猛攻。

因为包围圈内的苏军将精锐都抽调去攻击帝国陆军第3集团军的防线去了,在其他的方向上,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而已。这使得这些苏军根本就无法抵挡住帝国陆军的进攻,他们的阵地正在不断的沦陷,生存空间也正在不断的被压缩。要不了多久,他们压缩到一起,再也无法动弹了。

“嘎吱、嘎吱!”坦克的履带碾压着大地,发出那种让人听了牙酸的声音。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正在猛烈进攻。尽管,在夜晚发起进攻,装甲部队将面临几大的损失。比如压到反坦克地雷,或者被敌人的反坦克火力命中。但是,为了提高攻击的力度,已经没有人在乎这些了。想办法先将苏军都解决掉,这才是最重要的。

“哒哒哒。”坦克前面的同轴机枪和航向机枪正在开火,将那些企图靠近坦克的苏军士兵通通射杀掉,免得他们对帝国陆军的坦克构成威胁。

为了对付帝国陆军的坦克,这些苏军士兵也算是尽了全力了。他们甚至被要求携带集束手榴弹或者炸药包,去炸毁帝国陆军的坦克。这无疑是九死一生的行动,即便是侥幸成功了,恐怕也会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但是,在政工人员的鼓动下,在为了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的影响之下,这些苏军士兵依旧在疯狂的发动进攻。

“哒哒哒!”一个苏军士兵躲过了一辆豹式坦克的前面的机枪扫射,就地一滚,就滚到了帝国陆军的‘豹2’坦克的侧面。他直接将一捆集束手榴弹拉着了引线,放置到了坦克履带上面的翼子板上。

“轰!”集束手榴弹发生了爆炸,坦克履带上的翼子板被炸飞了。坦克开动了几米之后,履带发生了断裂,彻底无法开动了。

“见鬼!全体车组成员,马上弃车。”车长大声命令道。这个时候,待在坦克里面,那已经是不安全的了。无法行动的坦克,会成为敌人的各种反坦克火力的打击对象的。在帝国陆军当中一直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士兵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保住士兵们的生命,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这项装备。

“当、当、当!”苏军的机枪子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迸射出一阵阵的火花。

几个装甲兵从坦克内爬出,迅速的离开了坦克,逃到后方去了。

没过多久,苏军的一辆bt-7坦克就抵近到了这辆被遗弃的坦克的后面,在距离不到十米的地方,用45毫米坦克炮向这辆‘豹2’坦克开火。

当距离拉的足够近的时候,即便是苏军的坦克炮,也是能够摧毁帝国陆军的坚固坦克的。

只见一道火光闪过,帝国陆军的‘豹2’坦克的装甲就被撕开了。里面的弹药发生了殉爆之后,成为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

这或许是帝国陆军在战场上,第一辆被苏军的坦克击毁的坦克吧。

战斗进行的非常的惨烈,即便是有夜色的掩护,也无法掩盖这种惨烈的战斗。帝国陆军为了歼灭苏军的主力,拼命抵挡住苏军的进攻。而苏军为了撕开帝国陆军的防线,同样也在拼命进攻。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就看谁先坚持不住了。一旦部队崩溃的话,将会造成一场惨败。很多时候。部队在正面战斗当中,损失并不会太大。但一旦发生了溃败,开始逃窜之后,伤亡就会直线上升了。

当东边的天空出现一丝鱼肚白的时候,苏军的进攻被迫停止了。因为他们知道,尽管他们非常努力了,但依旧无法撕开中国陆军的防线。如果继续进攻,反而会让他们付出更大的伤亡的。他们可以肯定,在天亮之后,中国空军的战机已经起飞了,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命令前线的部队,立刻撤退,进行隐蔽,避免遭到中国人的轰炸。”朱可夫看着东面的天空,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招降

“轰!轰!”当帝国空军的战机一架架呼啸而来,将炸弹扔到了苏军的头上的时候,代表着随着白天的到来,天空已经再一次的被帝国空军所掌控了。苏军最佳的逃生时机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苏军想要成功突围的可能性,将成倍的增长。

被帝国陆军包围的时间越长,苏军遭受的打击就越严重,这也就会使得他们用于撕破帝国陆军的包围圈的力量越来越弱,从而导致帝国陆军彻底的围歼掉他们。

当白天重新来临之后,帝国空军出动了上千架的飞机攻击包围圈内的苏军,进一步的削弱苏军的抵抗实力,为帝国陆军全歼他们而创造条件。同时,帝国陆军的炮兵也在继续的开火。因为苏军的生存空间经过昨天晚上的战斗之后,已经变得更加的狭小了。这使得帝国陆军的炮击,变得更加具备威胁。

当然,对于包围圈内的苏军而言,这就是地狱一样的了。每分每秒,这里都有人死去,不管是被中国空军的战机炸死,还是被中国陆军的炮兵炸死,结果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突围无望,看着身边的战友被炸弹或者炮弹炸成碎肉,这对于苏军的士兵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很多人甚至因此而崩溃掉了。

在包围圈之外,乌拉尔河西岸,苏军剩余的部队也有所行动。在中国陆军和空军集结主力对付包围圈内的苏军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撤退。首先撤离的是辎重部队、炮兵和装甲兵。尽管,苏军的炮兵和装甲兵在之前的战斗当中损失非常的大。但是,这两种技术兵种依旧是苏军重视的。在撤退到伏尔加河之后,还得补充更多的炮兵和装甲兵。

“司令员同志,这是从莫斯科发来的电报。”一个通讯军官将一份电报递交给了朱可夫。

朱可夫看了电报之后,无奈的笑了笑:“向斯大林同志回电,我们已经努力过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努力没有能够成功。中国人的包围圈十分的坚固,我们无法救出被围的部队。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恐怕;连我们都会被中国人歼灭。为了保存实力,我将撤退到伏尔加河以西进行防御。”

“另外,请求斯大林同志向伏尔加河派遣更多的部队。特别是空军,必须要保证制空权。要不然的话,我们很难打败中国人。”朱可夫接着说道。

“是,司令员同志。”通讯军官敬了一个礼之后离开。

“司令员同志,我们真的要放弃被围的那些战友吗?那可是上百万的军队啊!失去了他们,下乌拉尔方面军就名存实亡了。”一个将领一脸悲哀的问道。

“不是我们要放弃他们,而是我们无能为力。中国人已经布下了陷阱,他们已经陷进去了。如果我们再不撤退的话,我们也会陷进去的。另外,请记住,就算没有了他们。下乌拉尔方面军也不会名存实亡的。斯大林同志会从上乌拉尔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抽调部队来增援我们的。空军也会派遣大量的战机来协助我们。我们将组建新的方面军,即伏尔加河方面军。在那里,抵挡住中国人的进攻。”朱可夫说道。

当然,他也看得出来,大家对于撤退,心里有些不太认同。

“同志们,我们现在撤退,放弃了我们的战友,还要放弃大量的领土。我知道,这让大家心里很不好受。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的撤退,我为了保存实力,是为了在将来能够抵挡住中国人的进攻,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伟大的苏俄。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这一点。执行命令去吧。”朱可夫说道。

“是,司令员同志。”将领们纷纷点头。不管他们对于朱可夫的撤退的命令是否能够接受。但是,都必须要遵照这个命令行事。否则的话,朱可夫可不是一个善茬,一定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的。在朱可夫身为集团军司令员,同时还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和他正面对抗。

看着离开的将领们的背影,朱可夫神情冷漠。如果愿意的话,他当然希望能够救出包围圈内的苏军,一起撤退到伏尔加河。那些和中国*军队打过仗的老兵,将是未来的苏俄军队的骨干。每一个都是宝贵的财富。但是,他们已经努力了,却根本就做不到,救不出那些被包围的部队。如果继续留在这里,等中国*军队消灭了被围的苏军之后,下一个恐怕就轮到他们了。所以,为了保存实力,朱可夫只得下令撤退。这样的话,多少还能够保住几十万人。等到援军抵达之后,还能够沿伏尔加河布防。如果这几十万人都损失掉了,那苏军的兵力缺口将会更大。

帝国陆军成功的包围了上百万的苏军,只有歼灭包围圈内的苏军,帝国陆军就将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这也让位于亚斯内的西线司令部内,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虽然,西线司令部从开展以来就一直处于守势。但是,能够打胜仗,这无疑是每一个帝国*军人的希望。
首节 上一节 980/13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下一篇:抗战之无双战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