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第342节
“来人,去把从事伊籍找来。”刘封还死死的盯着地上的地图,头也不回的对着门外大声道。
“诺。”
又是一声应诺,士卒迅速去寻找伊籍了。
既然知道历史,不利用一下,就对不起自己了。命人去找伊籍后,刘封迅速的坐在了主位上,等待伊籍到来。
想起伊籍,刘封也着实无奈。现在江夏全靠伊籍在治理,各种事务也都是伊籍在安排。这一下子派遣出去了,就无官可用了。
唯一欣慰的就是伊籍此人对于出使,还是比较在行的。记得史书上,诸葛亮常常派遣伊籍出使东吴。维系两国关系。
现在也只能先派遣出去再说了,曹操的事情才是当务之急。
正思量间,伊籍已经被士卒带到,走了进来,对着刘封弯身行礼道:“主公。”在差不多前后脚的时候,庞统也走了进来。手上拿着一个小瓶子。
刘封见二人前后脚到,也省下了带回跟庞统解释的时间。
“士元来的正好,我正要派遣机伯出使辽东。”
“若是去辽东,路途漫长,恐怕会生变故。而且,空口白话,那公孙康未必会为了主公,而对付曹操。”庞统皱起了眉头道。
“发生了何事?”伊籍一脸的莫名道。
“宛城曹仁可能要南下了。”刘封解释道。
“江北五城,危矣。”伊籍色变道。
随即,刘封又对伊籍详细的解释了一下,并且也透露了要他出使辽东的事。
伊籍对于出使没有什么意见,他自来江夏后,自觉被刘封重视,托付郡中大事。如今见江夏隐有大祸,心中尽是担当的决心。只是。
“士元说的对,若是空口白话。恐怕公孙康不会答应联合袁尚兄弟。供给粮食,送予金银。或许还有几分机会。”伊籍也有与庞统一样的顾虑。
但是江夏前往辽东,就要经过曹操控制下的中原,河北。大量的粮食,珠宝,怎么可能穿越过去?
第二百二十五章 失传的火牛阵
刘封也觉得先前的想法有些苍白了一些,又不是历史上的孙刘联合,乃是唇寒齿亡。
江夏距离辽东有数千里,算是天南地北。
像书中出现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缔结盟约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供给粮食,金钱。让公孙康有了抵抗曹操的资本,以及让公孙康觉得你有诚意。
辽东公孙氏发家于公孙度,他治理辽东期间,才是辽东强大的起点,换而言之,公孙度等于是江东的孙策。
如今公孙康期间,公孙氏已经很强盛了。但是也有弱点,那就是辽东人口不丰。虽然公孙氏屡次出兵攻打三韩,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但是掠夺来的人口,不会耕种。
所以,粮食一直是公孙氏头疼,以及发展的障碍。若是给公孙氏足够的粮食,曹操这厮想要灭掉辽东,很难。
而另一方面,刘封多的是粮食。虽然在大旱前夕把粮食运去北方很心疼,但是这个时候也管不了许多了。粮食没了还可以生产,城池没了,声望丢了。就很难再获得了。
但是,怎么才能把粮食运过去呢?
刘封皱起眉头,苦思不已。避过中原的路线也不是没有,只要从荆州到达汉中,然后去西凉,在穿过大草原,就能进入辽东了。
不过这条路线比穿过曹操的领地更加的危险。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实在是太多了。
忽然,刘封意识到了绕过曹操这几个字。刘封双目大亮,海路。
相比于要穿过曹操的领地去辽东,或是穿越过汉中,西凉,草原进入辽东,海路无疑要安全许多。
只要船只从长江,经过江东在再北上去辽东就行了。
只是这一条路线,在汉末这个时代,可能没有人走过。船只的发展应该是在战国期间,当时楚国的船很厉害。
那个时候,没有人意识到可以走海路。因为海上风浪太大。
到了汉朝,又因为天下一统,南北往来可以走马车。所以,也没有人走海路。直到最近,因为汉末诸侯各自割据一方,互相联系很困难。辽东公孙度,是第一个用海路进行战争的人。他派遣自己的部将,横跨大海,进入青州。
控制过青州的一小块地方。
但公孙度可能也没有进行过大航海,把船航行到江东。
没有人走过,就意味着没有航海经验丰富的船员,也就意味着未知。若是把船开出去,在海上的风浪中,全军覆没,那就是大悲剧了。
因此,刘封心中产生了一丝迟疑,但随即,又被心中的无畏给取代了。
周瑜够厉害了吧?老子一样把他打趴下。曹操够厉害了吧?被誉为天时,老子这次要跟他的部将曹仁进行战争。
海上的风浪即使在厉害,也是能克服的。历史的经验告诉后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机会比后来吃螃蟹的人大的多。
海路。若是能劝说公孙康联合,就能进一步开发海上贸易,江夏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辽东,以支持公孙康的战争,辽东的金银,甚至是战马,可以从海路运回到江夏。
若是能开发出这条航路。刘封心中猛的爆发出了火热,战马。大规模的战马。刘封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许久,许久后,刘封才平复了下来。想远了,现在最紧要的是联系公孙康,支持公孙康,袁尚,袁熙对曹操进行的战争。
当刘封重新恢复理智后,才发现庞统与伊籍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可能是刚才失态了。刘封的脸上微微闪过一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