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2038节
“改不过来难道就不改了吗?”李治是一个文化人,你动不动就和尚和嫖客,这他也受不了啊!
“陛下说的是,微臣尽量尽量!”
李治无奈的摇摇头,又仔细的琢磨了一下韩艺的这番话,虽然不是很懂,但是觉得很牛呀,大唐文化,唐人,多么好听呀,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就真的比他父亲还要牛了,“你说得倒是动听,可这该如何做啊!”
韩艺道:“利用商业去推广我大唐文化。”
“商业?”
李治微微一愣,推广这些应该是朝廷做的,跟商业有个屁关系。
韩艺突然也愣了愣,忙道:“陛下,说到这商业,微臣有件非常迫切的事,要向陛下禀告,事关我大唐江山。”
这话好生吓人啊!李治忙道:“什么事?”
韩艺道:“陛下,微臣在研究阿史那贺鲁反叛一事上,发现我大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给我大唐带来灭顶之灾。”
“什——什么问题?”
李治都给吓坏了。
韩艺道:“就是我朝的均田制度。”
第973章 全国商品化
均田制!
毋庸置疑,绝对是唐朝的国制!
唐朝能有今日,全凭均田制!
均田制怎么会破坏大唐的江山社稷呢?这不是在搞笑么!
李治对于韩艺这种耸人听闻的说话方式有些不满,稍有不悦道:“这话又从何说起?”
但这是韩艺前世留下的职业遗产,老千多半都是这种调调,不耸人听闻怎么去下套,道:“微臣在西北的这些日子,看到许多人都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非常惨,所以微臣一直在思考,如何杜绝这类事再度发生,但是反叛、割据多半来自于人的野心,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光有野心还不够,他需要粮食和人。
而我朝为了施行均田制,避免百姓迁移,因此各州县其实都是封闭式的,想要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这需要很多手续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百姓都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往大了说,州县也能够自给自足。这就是最可怕的,因为如此一来,任何一个州县就能够随时形成割据的态势,没有哪个州县需要依靠朝廷,因为他们都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兵都是直接来自各州府的农民,一旦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有所松动,那就非常危险了。”
李治眉头深锁。
这话却有道理!
安禄山能够形成割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太封闭了,经济不流通,百姓只认识安禄山,你皇帝是谁,跟我半毛钱关系,安禄山要当皇帝,我还有可能成为首都的子民了。
这细思极恐呀,李治越想越害怕,问道:“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全国商品化!”
韩艺道:“让百姓流动起来,让商品流动起来,好比如说西北产马,养马就好了,供应全国,江南产粮食,那种粮食就好了,让它们形成一种供需关系,有马没有粮,你造不了反,你有粮没有马,也不行,还有布匹,没谁愿意光着屁股去造反,那也不行,要想两者皆有,得从西北打到江南去,关键没有粮食能支持那么久吗?
而且一旦形成全国商品化,百姓的心中就是存以大唐,而非州县,消息也来得更加灵通,不会出现闭塞的现象,无法形成割据的现象,因为每个州县就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李治摇头道:“不行,不行,如果百姓都流动起来了,那谁还会去种田啊!另外,如此一来,府兵制便会遭到破坏。”
“微臣去啊!”
韩艺笑道:“百姓流动起来,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讨口饭吃,种地要是能够赚钱的,大家都不要土地,都给微臣好了,因为这样一来粮价肯定会涨的,微臣再花钱将他们请回来种地就是了,地是最宝贵的,因为是无本买卖,没有商品可以生商品,但是地可以生粮食,没有人会放弃种地的。至于府兵制么,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府兵制毕竟不是职业军人,只是一群农夫,他们的战斗力不行的,一旦好些年不打仗,府兵制必然也会瓦解,而且生活一旦安逸下来,他们也会逃役的,谁都怕死,这是人性。”
李治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他也想变,他要立新,可问题是,韩艺提出的这些建议太新,改得都面目全非,谁敢保证,就能成功,如今国泰民安,犯不着冒这险。
韩艺也知道李治听完就拍板决定,他只是想给李治一个思想准备,他的经济计划马上就要开始了,先下个套在这里,于是道:“陛下,微臣非否决均田制,没有均田制就没有如今的大唐,但是均田制是诞生于我大唐最弱的时期,均田制只是适合穷国家,一旦国家富裕起来,必定会求变的,这当徐徐渐渐,但是针对突厥,必须要利用商业去推广我大唐文化和我大唐的制度。”
李治一听,对呀,可以先去突厥那边试试,好的话,我再拿到中原用,毕竟还是以中原为主,道:“那你倒是详细说说看。”
韩艺道:“不知陛下可有知道微臣那一份牧场协议。”
李治笑道:“要是没有这份牧场协议,朕真的会拿你治罪,你这一招的确非常妙,朕也非常认同。”
韩艺道:“微臣让他们签订牧场协议,其一是为了暂时先稳住他们,其二是给予朝廷一个介入西北事务的理由。牧场协议是朝廷推动的,朝廷就必须为此负责,那么朝廷肯定要派人去驻扎在当地,负责主持公道,这不就是官衙的职务吗?但仅凭这一点还不够,微臣还向那些部落承诺,朝廷会让人去兴建驿站,开通商路,给予当地百姓带去繁华。陛下可将这些工程都交给商人去做。”
李治好奇道:“修路、兴建驿站,朕倒是不反对,为何要让商人去?”
韩艺道:“敢问陛下,如果当初隋炀帝是将大运河的工程承包商人,那么百姓还会造反吗?”
李治愣住了。
韩艺笑道:“咱们要吸取隋朝的教训,不要让朝廷直接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一旦反了,那反的就是朝廷。如果当时隋炀帝将出重钱包商人去修,如果商人剥削百姓,百姓恨的是商人,朝廷也可以怪商人,所有的罪都是商人来承当,朝廷的本意是好的,是商人太奸诈了。”
李治道:“但是商人也要赚钱,朝廷哪有这么多钱。”
韩艺道:“朝廷绝不会亏的,首先,运河修好了,商人的货船络绎不绝,商人得找码头停船,朝廷花这么多钱修建运河,不可能免费试用,多多少少也得给点过路费,这钱不亦多,多了竭泽而渔,但是可以积少成多,而且是永久性的,再多的钱也回得来。”
李治笑道:“过路费,你当朝廷是贼么?”但是心里很爽呀,这办法真不错,反正商人名声不好,再背上几个锅,也无所谓啦!
“微臣这只是打个比喻!”
韩艺讪讪一笑道。
“陛下说的是,微臣尽量尽量!”
李治无奈的摇摇头,又仔细的琢磨了一下韩艺的这番话,虽然不是很懂,但是觉得很牛呀,大唐文化,唐人,多么好听呀,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就真的比他父亲还要牛了,“你说得倒是动听,可这该如何做啊!”
韩艺道:“利用商业去推广我大唐文化。”
“商业?”
李治微微一愣,推广这些应该是朝廷做的,跟商业有个屁关系。
韩艺突然也愣了愣,忙道:“陛下,说到这商业,微臣有件非常迫切的事,要向陛下禀告,事关我大唐江山。”
这话好生吓人啊!李治忙道:“什么事?”
韩艺道:“陛下,微臣在研究阿史那贺鲁反叛一事上,发现我大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给我大唐带来灭顶之灾。”
“什——什么问题?”
李治都给吓坏了。
韩艺道:“就是我朝的均田制度。”
第973章 全国商品化
均田制!
毋庸置疑,绝对是唐朝的国制!
唐朝能有今日,全凭均田制!
均田制怎么会破坏大唐的江山社稷呢?这不是在搞笑么!
李治对于韩艺这种耸人听闻的说话方式有些不满,稍有不悦道:“这话又从何说起?”
但这是韩艺前世留下的职业遗产,老千多半都是这种调调,不耸人听闻怎么去下套,道:“微臣在西北的这些日子,看到许多人都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非常惨,所以微臣一直在思考,如何杜绝这类事再度发生,但是反叛、割据多半来自于人的野心,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光有野心还不够,他需要粮食和人。
而我朝为了施行均田制,避免百姓迁移,因此各州县其实都是封闭式的,想要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这需要很多手续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百姓都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往大了说,州县也能够自给自足。这就是最可怕的,因为如此一来,任何一个州县就能够随时形成割据的态势,没有哪个州县需要依靠朝廷,因为他们都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兵都是直接来自各州府的农民,一旦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有所松动,那就非常危险了。”
李治眉头深锁。
这话却有道理!
安禄山能够形成割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太封闭了,经济不流通,百姓只认识安禄山,你皇帝是谁,跟我半毛钱关系,安禄山要当皇帝,我还有可能成为首都的子民了。
这细思极恐呀,李治越想越害怕,问道:“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全国商品化!”
韩艺道:“让百姓流动起来,让商品流动起来,好比如说西北产马,养马就好了,供应全国,江南产粮食,那种粮食就好了,让它们形成一种供需关系,有马没有粮,你造不了反,你有粮没有马,也不行,还有布匹,没谁愿意光着屁股去造反,那也不行,要想两者皆有,得从西北打到江南去,关键没有粮食能支持那么久吗?
而且一旦形成全国商品化,百姓的心中就是存以大唐,而非州县,消息也来得更加灵通,不会出现闭塞的现象,无法形成割据的现象,因为每个州县就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李治摇头道:“不行,不行,如果百姓都流动起来了,那谁还会去种田啊!另外,如此一来,府兵制便会遭到破坏。”
“微臣去啊!”
韩艺笑道:“百姓流动起来,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讨口饭吃,种地要是能够赚钱的,大家都不要土地,都给微臣好了,因为这样一来粮价肯定会涨的,微臣再花钱将他们请回来种地就是了,地是最宝贵的,因为是无本买卖,没有商品可以生商品,但是地可以生粮食,没有人会放弃种地的。至于府兵制么,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府兵制毕竟不是职业军人,只是一群农夫,他们的战斗力不行的,一旦好些年不打仗,府兵制必然也会瓦解,而且生活一旦安逸下来,他们也会逃役的,谁都怕死,这是人性。”
李治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他也想变,他要立新,可问题是,韩艺提出的这些建议太新,改得都面目全非,谁敢保证,就能成功,如今国泰民安,犯不着冒这险。
韩艺也知道李治听完就拍板决定,他只是想给李治一个思想准备,他的经济计划马上就要开始了,先下个套在这里,于是道:“陛下,微臣非否决均田制,没有均田制就没有如今的大唐,但是均田制是诞生于我大唐最弱的时期,均田制只是适合穷国家,一旦国家富裕起来,必定会求变的,这当徐徐渐渐,但是针对突厥,必须要利用商业去推广我大唐文化和我大唐的制度。”
李治一听,对呀,可以先去突厥那边试试,好的话,我再拿到中原用,毕竟还是以中原为主,道:“那你倒是详细说说看。”
韩艺道:“不知陛下可有知道微臣那一份牧场协议。”
李治笑道:“要是没有这份牧场协议,朕真的会拿你治罪,你这一招的确非常妙,朕也非常认同。”
韩艺道:“微臣让他们签订牧场协议,其一是为了暂时先稳住他们,其二是给予朝廷一个介入西北事务的理由。牧场协议是朝廷推动的,朝廷就必须为此负责,那么朝廷肯定要派人去驻扎在当地,负责主持公道,这不就是官衙的职务吗?但仅凭这一点还不够,微臣还向那些部落承诺,朝廷会让人去兴建驿站,开通商路,给予当地百姓带去繁华。陛下可将这些工程都交给商人去做。”
李治好奇道:“修路、兴建驿站,朕倒是不反对,为何要让商人去?”
韩艺道:“敢问陛下,如果当初隋炀帝是将大运河的工程承包商人,那么百姓还会造反吗?”
李治愣住了。
韩艺笑道:“咱们要吸取隋朝的教训,不要让朝廷直接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一旦反了,那反的就是朝廷。如果当时隋炀帝将出重钱包商人去修,如果商人剥削百姓,百姓恨的是商人,朝廷也可以怪商人,所有的罪都是商人来承当,朝廷的本意是好的,是商人太奸诈了。”
李治道:“但是商人也要赚钱,朝廷哪有这么多钱。”
韩艺道:“朝廷绝不会亏的,首先,运河修好了,商人的货船络绎不绝,商人得找码头停船,朝廷花这么多钱修建运河,不可能免费试用,多多少少也得给点过路费,这钱不亦多,多了竭泽而渔,但是可以积少成多,而且是永久性的,再多的钱也回得来。”
李治笑道:“过路费,你当朝廷是贼么?”但是心里很爽呀,这办法真不错,反正商人名声不好,再背上几个锅,也无所谓啦!
“微臣这只是打个比喻!”
韩艺讪讪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