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65节
如此多复杂的心绪并不影响夏国斌的热情,“何教授,好久不见啊!”
他过去和何毅握手。
虽然两人都在西海大学,但何毅要兼顾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以及湮灭力场实验组,并不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工作,和其他教职工见面的机会不多。
何毅也和夏国斌握手,笑道,“是有一阵子没见到了”,他才刚说完,还没来得及寒暄什么,旁边就有人找过来。
他就开始忙起来,连续吩咐着,“通知凝态物理中心那边,让他们配合新材料制造……”
“下个月,要进行一阶锂研究。对了,科学院材料所的报告有了吗?”
“明天的实验也要准备……”
“一会儿要开会,没看到夏教授都过来了?让他们快点,别耽误王院士的宝贵时间!”
夏国斌站在旁边听着有些发愣,他问道,“你们这个项目还有科学院材料所和凝聚态物理中心参与吗?”
“对啊。”
何毅道,“有好多机构参与。”他苦恼的说道,“我就管这方面的工作,真是忙死了,要他们一起配合,光是分配工作都干不完,还要管实验……”
“唉!”
他说的长叹了口气。
“项目这么庞大?”夏国斌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好奇的问道,“你们这个项目,经费有多少?”
他说完补充了一句,“要是牵扯保密就别说了。”
何毅摇头道,“倒是没什么可保密的,你去其他机构打听一下也知道,一百亿,是个长期项目。”
“多少?”
夏国斌愣住了。
“一百亿啊?”何毅疑惑道,“怎么了?你们那里不是有两千万经费吗?我和王院士讨论过,经费还够吗?”
“……”
夏国斌尴尬的咧咧嘴,心里一股苦痛流过,他追问道,“所以,给我们准备的机会是两千万?”
“对啊。”
何毅似乎看出了什么,转个语气说道,“不过还是要看工作量,计划是两千万,但夏教授,你也知道,经费这个东西说不好……还是要看多少工作吧,如果你们经费不够,后续也可以提交申请……”
“不过先说好,后续提交申请,必须给出明确的财务报单,还有……”
何毅连续说了一大堆。
夏国斌听着心里都在滴血,他当然知道后续申请也能获得资金批复,但后续再想申请资金难度就很高了。
如果最开始获得了经费,资金使用的自由度就很高,能少也给研究所的人,发上一笔不菲的奖金。
现在只有400万的经费,他们只是科研分苦力而已。
“啪~啪~”
他越想越难受,忍不住走到一边,狠狠的扇了自己两巴掌。
……
会议正式开始。
夏国斌不是正式参会,他没有参与到研究中,只是过来说一下实验结果,然后就带着郁闷离开了。
在离开之前,他还满是哀怨的看向了王浩。
王浩感觉莫名其妙。
不过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就顺着纳微实验室的成果,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可以在材料制造上下手。”
“你们都听了夏教授的实验,他们发现合金切面,是一个个小球组成,如果我们以技术所能支持的最小单位,来制造出一个个小的材料颗粒,然后再把它们放在一起……”
“然后,以此进行反重力实验,会怎么样呢?”
会议室陷入了沉默。
大家都思考着王浩所说的方法,仔细思考觉得很有道理,但疑问也肯定是有的。
组里的材料专家张世强就直接问道,“制造一个个的小颗粒,要怎么把他们黏合在一起呢?”
“如果只是外压的方式放在一起,会破坏小颗粒的结构,也肯定会出现很多缝隙。”
“其他方式……”
“会对材料制造技术要求很高……”
其他人也讨论起来。
“或许可以在中心放置一条主线路,四周的小颗粒嵌入到主线路中,一直连接着?”
“这样做就没意义了。”
“也可以用磁场吸附的方式,让小颗粒自然有序排列,外围再固定好……”
“不一定是横切,也可以竖切,把材料做成一根根带有小颗粒的线,然后有序缠绕在一起……”
“……”
------------
第四百一十六章 重大突破,发现第三种升阶元素!
在针对颗粒性材料的研究上,会议上好多人纷纷发表看法,也提出了研究的难点和问题。
当把内容集中在一起,就发现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王浩倒是没有在意。
会议会把一些重要的问题记录下来,有一些很不错的建议也会记录下来,后续会再研究讨论。
但是,大多数的建议并没什么意义。
在场的材料学者都是实验室工作,是研究如何去制备新材料,而不是做材料制造工作的,也没有纳微材料或者其他相关方向的学者,相对来说,就有些不专业了。
不过,在研究出颗粒式材料制造方法前,他们还是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来验证颗粒性材料是否能提升反重力强度。
现在无法做到制造精细的颗粒材料,但可以使用‘不精细的手段’来做实验进行验证。
何毅就建议道,“我们可以先制造一厘米的颗粒,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试试效果。”
“如果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就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得到验证。”
这个说法得到了支持。
想制造精度达到微米级别的颗粒状材料,技术难度确实是非常高的,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到。
如果只是制造精度为厘米级别的颗粒,再把颗粒通过某些方法固定在一起,相对就要容易太多了。
当然,效果也肯定差很多。
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王浩再次召集了核心研究人员,针对fcw-031材料的颗粒形态进行研究。
fcw-031,是新研究出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为139k,可以在200k左右,激发出0.93(7%)的场力强度。
他们并不是要把颗粒精细到某种程度,只是研究一种大致的形状,来让其激发的反重力特性更多处在同一方向。
fcw-031经过了反重力特性实验,有了实验底层材料布局的支持,很快粗略的颗粒化形态有了具体方案。
那是一种不规则的十三面体形态。
其中一个最大的面向外呈现半圆形凸起,大面正对方向的四个小面则是向内半圆形凹陷。
“这个形态和材料布局相似,可以让fcw-031内部半拓扑结构激发的反重力特性更多处在同一方向。”
“从理论上来说,圆形凸起正对的方向会集中场力,我们可以以此配合整体的材料布局,来激发出更强的反重力场强度。”
王浩总结说道。
在确定了fcw-031材料一厘米颗粒的形态方案后,依旧有个难点没有确定下来,就是如何让一个个颗粒组成整体的材料。
每一个颗粒都是不规则的十三面体,再有序的排列也不可能形成一个整体。
因为颗粒必须要同一方向,只是贴合在一起,就肯定存在大量的缝隙,近而影响到材料的导电性能。
当电流载量变低,激发反重力场的强度也会变低。
最终,王浩还是让所有人都回去慢慢思考,再提交一份想法报告出来,他要做的就是在所有的方案中,找出最适合的那一个,又或者集中几个方案来出一个新的方案。
这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
五天后。
有关颗粒性材料的讨论会再次召开。
参会的人都拿出了一套方案,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说明,多数人拿出的方案都没什么意义,能轻易找出一大堆问题。
其中几份有点价值的,也都是会议上讨论过的内容。
王浩连续听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根本没听到什么新颖的东西,他考虑着是不是让夏国斌参会?
夏国斌是纳微材料专家,也许就能提出好的建议。
“夏教授倒是也可以……”
上一篇:网游:开局选到了最强种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