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26节

  等梳理工作结束,就可以进行整体的调试。

  后续张硕还要输入和输出端代码的完善,罗勇军则负责写项目报告。两人分工合作,争取能最快的速度完成研究。

  ……

  与此同时。

  在通讯软件上,有个名为‘综合三层轻松聊天群’的群组非常活跃。

  这个群组里,都是东港大学理学院综合楼三层的教职工。

  薛洪涛也是其中之一。

  他参与了上一次粒子对撞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因为手下有博士生上台做报告,就一直关注高能所的实验会议信息,想看一下论文收录情况。

  结果没等到论文收录,却等到了高能所发布的项目合作公告。

  最开始薛洪涛根本没有在意,他只是扫了一眼就要关闭网页,才注意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硕?”

  “那个硕士论文和毕业证被取消,然后在高能所实验会议上做报告的博士生?”

  薛洪涛又仔细看了下,就把公告转发到了平时聊天的群组里,“看看这个公告!”

  “还记得我上次说的吗?”

  “那个被学校取消硕士学位的学生,在实验会议上做了很厉害的报告,现在更了不得了,他拿了高能所的项目!”

  “经费百万!高能所还特别发公告指定合作!”

  “上次我就知道,这家伙很了不起……”

  其他人也马上参与进来,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还真是!”

  “百万级别的项目,指定合作,一个博士生,感觉有点儿像是看天书……”

  “项目是分析实验模拟偏差?要整体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个全新的分析方法,太有难度了吧!”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啊!”

  “这种水平,硕士论文怎么会抄袭呢?学校是弄错了吧……”

  东港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二楼,主任办公室。

  有个六十岁左右、带着方框眼镜的老教授,满眼凝重的盯着电脑屏幕,正是科学院院士、东港大学理学院院长、东港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的主任蒋维之。

  蒋维之对面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

  中年人留着短发,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有棱有角的脸颊看起来精干而稳重。

  他就是张硕的研究生导师周凯军。

  蒋维之看完了电脑上的信息,抬起头皱着眉头看向周凯军,“凯军,你带的那个硕士生,水平这么高吗?”

  “高能所指定和他进行合作,研发一种实验分析算法。”

  “这个难度……”

  后续的话没有说出来。

  他是应用数学方向的院士,周凯军是杰青级别的数学教授。

  研究内容说出来,他们就能对难度估算个大概。

  周凯军立刻摇头嗤笑道,“我对张硕有了解。他最多就是成绩好一些,要说能完成大的研究,还能得到高能所的资助……”

  “根本不可能!”

  “我判断,要么就是和他现在的导师有关系,要么就是高能所被忽悠了。”

  蒋维之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心。

  他审视的看向周凯军,严肃问道,“那个学生的论文,真的和你无关?”

  周凯军苦笑道,“老师,你还不知道我吗?要是知道有问题,我也不可能让他的论文通过啊!”

  “而且,发论文的博士是张平带的,我根本就不认识!”

  “我就是倒霉的被牵连了。”

  他说着郁闷的摇头。

  蒋维之想了一下,思索着点头,“也对。不让带学生也没什么大不了,你就安心做项目。”

  “等做完手里这个项目,你的资历就足够参与国家级的大项目,再过些年,也就有了评院士的资本。”

  “凯军,我很看好你,你可不要在其他的事情上掉链子……”

  “老师,伱就放心吧!”

  周凯军拍着胸脯做了保证。

  等走出了办公室的门,他不得轻呼了一口气,心里也感觉非常的郁闷。

  他只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

  东港大学要求博士生要完成一篇SCI论文,黄慧不知道该写什么,他指导的时候,举例说了手下研究生的一个小内容。

  谁能想到,黄慧修改一下就发表了?

  本来以为也没什么,谁能想到硕士论文抽查正巧抽到了张硕的头上?

  否则,也不会出问题。

  现在的事情更想不到了,高能所竟然把百万级的项目指定给张硕,一个在读博士生?

  “这怎么可能!”

  周凯军感觉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对,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学校内肯定有很多议论的声音。

  他拧着眉头思考应对办法,“学校对我的处罚原因,是说对研究生论文审核不严。”

  “实际上,我并没有错。”

  “学校也定死了毕业论文的抄袭。”

  “如果证明黄慧比张硕优秀的多,根本不需要抄袭别人的小论文……一切,不言自明!”

  周凯军想着,咬牙做出了决定。

  ……

  一周后。

  项目进入了收尾阶段。

  张硕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代码,各部分拟定运行了很多次,碰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修改,还利用申请的服务器输入模拟数据试运行,持续两个小时的运作一切正常。

  “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再想做进一步的调试,就需要更高端的计算机。”张硕轻呼了一口气,问向罗勇军,“报告写的怎么样了?”

  “也差不多了!”

  罗勇军道,“早上的时候修改了下格式,感觉已经没什么问题。只是报告,应该没有太多要求。”

  他看起来有点疲惫。

  最近一段时间,罗勇军都一直很努力,不止是调试程序、写报告,还不断地研究算法包、程序包的功能,以便理清偏差评估体系的内在逻辑。

  这就是算法逻辑中最难理解的地方。

  他倒不是因为感兴趣,纯粹是后续项目验收、做报告,甚至是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可能会牵扯底层原理问题。

  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人,肯定会有人问他原理。

  他不知道就太丢脸了!

  现在罗勇军里里外外全部弄懂了,他感觉自己的逻辑水平得到了升华,仿佛已经成为算法逻辑大师。

  张硕点头道,“程序调试好了,报告也写的差不多,我们可以提交验收了吧?”

  “应该可以了。”

  “什么流程?”

  “先在学校项目后台提交一下,然后学校会和高能所那边沟通,看他们是什么验收流程。”

  罗勇军解释道,“机构的资助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不同,只要资助方认可就行了,具体怎么验收要商议一下。”

  “我估计会把代码拿过去,再过去做报告讲解一下。”

  “他们会用程序分析实验数据,确定一切没问题就行了,具体的分析结果,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那可真有关系……”

  张硕小声嘟囔了一句,他做研究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分析结果。

  如果能看到单次实验特有的现象,就证明两个世界微观物理规则的一致性,以后就可以朝着源点论的方向继续研究。

  这是最重要的。

  ……

  两人一起就修改了项目状态。

首节 上一节 26/1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短跑:赛道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