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62节

  “粒子对撞实验中,中心锚点连线、偏差评估,可以对小型实验进行分析,就像是分析一个小村庄。”

  “如果对象到一个城市,也就是大型实验、超大型实验,就必须要整体进行对比……”

  很多人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包括鲍贺星、罗尔贝托-卡斯特洛、詹姆斯-鲍勃,都是如此。

  他们是思维落后了!

  他们做大型实验数据模拟偏差算法的想法,还停留在小型实验分析所用的方法上,一直想理清多参数偏差评估体系的逻辑关系。

  那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实际上,根本不用那样做,研究大型的实验就要用全新的手段,去看整体的数据对比,而不需要再去细化到分析评估每一个粒子轨迹的偏差。

  但是,整体对比要怎么做呢?

  他们听的更认真了。

  高晓红一直举着手机拍摄着,她没有认真听内容,只是盯着手机屏幕中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张硕。

  屏幕中的身影好像不是博士生,而是一个年轻又成功的国际顶尖学者。

  那样的顶尖学者,才能在这样的大会上侃侃而谈,即便台下坐的都是顶尖学者,依旧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充满信心的说明自己的想法。

  “张硕,真是太优秀了!”

  高晓红心里不由的感叹,“一个博士生,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突然想到什么又叹了口气,“如果再大几岁就好了。”

  随即脸色一红,赶紧用力甩甩头,还心虚地朝旁边看了一眼。

  薛洪涛可不在意高晓红,因为他同样感觉很震撼,唯一的遗憾是手机正在拍视频,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到群里和同事分享这种震撼。

  脱稿!

  不讲研究成果,讲算法构想!

  自由发挥,侃侃而谈!

  那就像是在给会场的人讲课,问题是台下都是顶尖学者,自己这种国内名校的教授,都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这是国际会议上做报告?

  薛洪涛想了半天,才想到了一个类似的场景,高中的课堂,请来一个教授给学生们讲课。

  那是什么感觉?

  自由发挥,随性的发挥!

  他也去给中学生讲过课,是被中学邀请过去的,目的就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

  现在的情况似乎就很类似,可问题现场是国际会议啊!

  换做是自己……咳咳。

  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就不用想了。

  ……

  会议厅后排,曹孟波面带郁色,走进门随意得找个空位坐下。

  他刚进行了一次郁闷的成果报告。

  那本来是非常有震撼性的,展示的是高能所对十几次小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图像。

  会议评审给了非常高的评价。

  问题是,同行们都来这边了,就让报告的震撼性大打折扣,也直接影响到了曹孟波的心情。

  他甚至不想听点评,做完了报告就直接来了这边。

  曹孟波坐下来以后,左右看看,问向隔着一个位置的田桂林,“报告有多久了?”

  旁边的人顿时不满道,“安静!”

  田桂林指了一下台上,也小声提醒道,“认真听。”

  曹孟波顿时更郁闷了,他也只能扭过头认真听起来,才发现讲的不是中心锚点连线算法?

  台上。

  张硕已经说到了重点内容,“对大型实验进行数据模拟偏差分析,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数字对比。”

  “数字对比并不像对于城市经济进行分析,只有一个笼统的数字。”

  “我们可以把实验模拟转化为数字,再通过对比分析,把实验数据转化为数字,并以模拟补充实验数据缺失,进行整体的对比、整体的输出。”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第一就是可以简化算法。以中心锚点连线算法,去研究大型实验的分析算法,即便最后能够成功,所完成的算法也会非常庞大,甚至可能庞大到即便用最高端的计算机都无法完成计算。”

  不少人跟着讲解点起了头。

  这是关键问题。

  如果算法过于复杂,计算量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哪怕是研究出完善的算法,可能因为其无法预估的计算量,也根本无法投入使用。

  “第二,整体的分析,才能确定发现。”

  “实验偏差分析结果发现单独区域的特殊现象,很大程度上就会被归为外在影响。”

  “比如,高能物理所的第一次小型实验分析,发现有一个小区域粒子数量稀少,会议论证就认为是真空管道内有空气分子存留。”

  “可万一是未知物理现象呢?怎么去确定呢?显然,就必须要对大型实验进行整体分析,对很多次实验进行整体分析。”

  “这样才能提升结果的可信度,才能确定特殊现象是什么……”

  当讲解到这里的时候,前几排数据专家们的表情已经变的极为严肃。

  在报告开始的时候,他们只觉得听个‘算法构想’很有意思,后来才发现算法构想可能会解决大型实验的偏差分析计算问题。

  现在,他们认为这会成是一项重要研究,甚至可能会成为一项对高能物理实验产生跨越式影响的伟大成果!

  (本章完)

第50章 报告视频的段子版本!

  中心锚点连线偏差评估算法,让人感觉只是一种新颖的实验分析手段。

  在高能组实验会议上发布研究的时候,实验物理中心的高洪利、刘烨以及廖振宇就是这么判断的,他们认为算法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实验分析手段,能够帮助团队对于实验把握更清晰。

  在论文正式发布以后,其他的高能物理领域学者们的判断也类似。

  他们希望在中心锚点连线偏差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对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算法。

  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强度大、参数多,产生的各类粒子信号明确。

  比如,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

  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之前,一直都只存在于理论中,而发现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实验强度提升的过程。

  希格斯粒子的信号非常稀少,百亿的数据中可能只存在一个信号,就需要不断增大强度,才能够进行明确的测定。

  各个高能物理数据团队,就是朝着“对大型实验精细化偏差分析”的方向思考的。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下意识觉得,利用新手段分析数据,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最差的结果也能给实验分析带来帮助。

  现在他们明白了。

  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目标是通过对整体的分析来确认异常。

  张硕举的例子是‘高能所利用算法的实验分析结果’,而以往的粒子对撞实验分析中,也发现过很多次的异常。

  等绝大部分异常,最后都会被归为外在干扰,或是数据检测问题,因为他们无法继续去研究,就只能做个简单判定。

  现在讲的算法构思,可以会对大型实验进行整体分析,其分析结果就可能帮助找到一些异常内在的原因。

  甚至,可能会带来明确新发现也说不定。

  所以他们才会认为,新算法可能会成为一种对高能物理分析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

  接下来,必须更认真了。

  张硕的报告中,第一部分讲的是大型实验分析的算法构思,第二部分讲的是实现方式,也就是把模拟数字化,再类比进行实验数字化。

  那么,第三步就是核心了,是应该讲‘怎么才能做到实验数据化’了吧?

  “接下来就是核心内容!”

  “应该是偏差评估结合数据化的分析方式,赶紧录音,一定要记下来,回去慢慢理解。”

  “能完成实验数据的数字化,算法的构架就出来了,方向很明确,方法也很明确了……”

  一大群人都充满了期待。

  在众人的期待中,张硕重新回到讲台,开口进行了总结,“如果拥有这种分析手段,一些异常信号就能够找到原因,甚至是明确一些新的发现。”

  “所以,至少在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方向上,我认为更需要的是增强分析手段,而不是继续增强实验强度。”

  “有全新的分析手段,就可以对过往的实验数据进行重新审视。”

  听着张硕的总结,好多人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

  他的下一句话就是,“以上就是我的算法构思,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首节 上一节 62/1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短跑:赛道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