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35节

  “走吧,我们到另一个作坊去看看。”

  下面还有一个相接的作坊,这里是加工棉花的地方,只不过还未到棉花收集的 季节,所以因为没有原材料,这边的作坊就显得比较空,工作的人员也并没有那么 多。

  李问让人去打开仓库的门,拿了几件棉大衣和棉帽子鞋子手套出来,他说道, “你们看看,这就是用棉花做出来的衣物,衣服和鞋子帽子手套都在这里了,一会 我让人给你们一人准备一套回去。”

  “这是去年的样板,今年的棉花还未起来,所以今年的棉大衣要等到年底才能 开始生产。”

  “你这些,都是做出来卖的?”谢云飞伸手去摸了一样衣服,只觉得触手的手 感柔软厚实,他可以肯定这件衣服在冬天穿在身上,必然不会感到寒冷了。

  “是啊,这些东西做出来不卖,这么多还留着自己穿吗? ”李问说道,“哦, 忘了告诉你们,这边庄子上的东西都是老师的。我以前在南阳读书,都是住在老师 那里,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庄子,想着闲来无事,就到这里来折腾折腾0 ”

  所以一不小心,他就搞出了这么多的东西来。

  谢云飞的嘴角抽了抽,心想也就只有你才这么有能耐,读书之余还能搞出这么 多的东西,完了还考出一个状元来,果然不愧是他们大成出的第一个六元。

  “这一件衣服的价格如何?”谢云飞问道。

  “我对这个价格也不大了解,你问管事吧。”李问转而问管事,管事对作坊这 边的事情是一清二楚,对这些衣服鞋帽卖出的价格也清楚,所以一五一十的报了出 来。

  价格这么低廉?谢云飞看想赵向毅,转而对李六元问道,“我们可以预订这些 衣服吗?”

  “……这个嘛,应该是可以的。你们到时候去找老师谈,或者是到这边来找管 事谈。”从建起了作坊之后,李问就不管这边的事情了,所以他对内部的这些事情 都不是很了解。不过他知道去找傅院长谈,肯定能把这个事情谈下来。

  但是好像傅院长也不管这些事,在管这些事情的应该是满叔吧?

  “好,到时候我亲自去找先生谈。”赵向毅说道。

  李问知道赵向毅想要这些棉大衣有什么用,边关几十万的大兵,每个人都要一 件的话,就是好几十万件了,他拍了拍赵向毅的肩膀,说道,“赵大哥,这个事先 不急,别说你想要的这里没那么多给你,就是有那么大的量给你,你能一下子拿出 这么多的银两吗?”

  边关十几万的士兵并不是赵家一家的责任,说到底这些士兵都是皇帝的兵,要 养也是国家来养,还轮不到赵家去养。赵家要能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买置办军需,等 回头皇帝追究下来,没准还会给赵家扣一个“居心不良”的帽子。

  赵家本就引得皇帝的忌惮了,这会儿还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两出来买军需用品 ,你们赵家这是收买军心,皇帝一句话下来:你们赵家想干嘛?

  那到时候要怎么解释?

  “庄子和作坊这里这么多的人要养,这里的东西都不是白白得来的,每个人都 有劳动付出,因而每个人都应当有劳动所得。若是劳而无得,那么谁还愿意给你干 活呢? ”李问这话也明白地告诉赵向毅,哪怕他是用他的身份,或者是用赵家的身 份去说,这些东西都不可能白白的送给他的。

  他们作坊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人要养活,整个庄子以及附近的农户还有许许多多 的人。

  赵向毅顿了顿,他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我们回去吧,咱们回去的路上再说。”李问有点于心不忍,他们今天在这边 要逛的都逛了,要看的也看了,他今日的目的是要带他们到这边来看一看,要告诉 他们,只要换一种方式,百姓也可以把日子过的好。

  “好。”这一路看下来,陆知书从一开始的惊讶,到现在的深思,他开始在思 考,若是等他到了地方去,他能为百姓们做一点什么,要怎么样为百姓们去做。

  在逛完了作坊之后,他们就打道回去了。

第九十二章 你可以相信我,一更

  南阳府的一家酒楼的楼上的厢房里面,李问与陆知书还有赵向毅,以及谢云飞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一起,这里面除了他们四个人,再也没有别的人了。

  李问双手合十放在桌面上,看着面前的三个人,说道,“今曰带你们到庄子上 去,我事先已经同老师商议过,得到了老师的同意,我才带你们到那边去看看。” “那里的东西,想必你们都已经见到了。前面我已经说过,庄子上的那些东西 是我在南阳的这几年,读书之余折腾出来的东西,当然那些东西都并非是我一个人 的功劳,若是没有老师的支持,以及庄子那边的管事和庄户汉子们的帮忙与配合, 那边的庄子也不会有今日的这些东西。”

  “我当初看到庄子那里的农奴和佃农们过的日子,我当时的脑子就在想,为什 么这些农民们勤勤恳恳干活做事,辛苦种了一年的地,到头来却还是要饿着肚子, 连饭都吃不饱。四海无闲田,农夫仍然会饿死,这是为什么?”

  这里面就要谈及到一个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土地都在大世族和地主的手中, 朝廷的王侯大臣们的手中都握着大量的土地,所以农民们的手中没有可种的土地, 只能去租借地主家的田地耕种;其二就是朝廷的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 一年的地,交了地主家的地租和朝廷的赋税之后,余粮就所剩无几了。

  若是遇到年成不好的年份,农民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若是遇到洪灾干旱,地里颗粒无收的时候,农民连地主家 的地租都交不上,上面还有朝廷的赋税徭役要交。民为什么会反,日子都过不下去 了,除了造反他们别无他路,这就是前朝为什么灭亡的原因。

  若是大成继续如此下去,肯定会继续走上前朝灭亡的道路。

  在座的四个人里面,除了李问是出身于农家,赵向毅和陆知书以及谢云飞都是 出身于大世家,他们活在这个社会的最上层,无法深切的去体会到百姓的这些困难 。今日李问看到的这些问题,他们也许是看在眼里,但是并无太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更不会去想如何的改变这些人的生活。

  李问把问题抛了出来,他并不打算去为他们解答,因为他的解答必然会触及到 这个社会的阶层性的问题,这并不是目前的他可以去碰触的,所以他转而去思考另 外一个问题,“我那一天到了庄子之后,回去之后想了许久,想了许多的问题。”

  与其去思考这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如先解决这个目前急需处理的问题。

  李问继续说道,“为什么同样的一块土地,有人种的粮食多,有人种出的粮食 少?为什么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块土地上,种出同样多的粮食,甚至是种出更 多的粮食呢?如果我们种出的粮食多了,那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种一棵树,首先要选择一颗好的种子,把这颗种子种下去,还要细心地 去照料以及培育,才能使得这颗种子发芽,长出叶子,然后开花结果。在这颗种子 发芽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什么东西。

  同样的,种地也是如此,从选择一颗种子,到把这颗种子种出来,等到这颗小 树苗长出叶子开花结果。所以在后来的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面,我从庄子那里挑选出 了一批人,带着他们一次次的去尝试,如何在同一块地里面种出更多的粮食,才能 以及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

  谢云飞点点头,他觉得有道理,这就是李六元的聪明所在,李六元不去触及大 世家的利益,而是想着先从农民的那里着手,若是农民手中的粮食多了,即便是交 上了地租和徭役赋税,农民的手中仍然是有粮食可吃。

  不管是谢云飞还是赵向毅,他们都知道大成从建立之初就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 问题,就是土地的兼并问题。成武帝建国之初,就给许多的功臣大量的土地作为奖 赏,而如今这些人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从而也导致百姓们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陆知书作为大世家的子弟,他从小熟读圣贤书,但是让他去种地,他连地要 如何种都不知道。

  “我在无意间发现一种树,结出的花朵是一种棉絮,这些棉絮采集下来可以制 作成保暖的衣物,所以后来我在庄子上尝试进行大面积的棉树种植,才有了如今的 棉田。”包厢里安安静静的,只有李问一个人的声音,他说到了对棉树以及棉花的 发现。

  当然棉树的发现和棉树的使用并非是他发现的,而是前人已经发现的,只是在 大成这里对棉树的种植并不普及,所以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棉花这样的东西。

  就连庄子那里,知道棉花制作成了衣服鞋帽那样成品之后,庄子那边的农户们 才是真正的认识到了棉花的作用,所以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庄子那边那么多的农户愿

  意尝试着去种子棉树的原因了。

  李问提到了他当初为什么想到去建纺织作坊,必然的就会提及到纺织机的改进 以及为什么把织娘集中都一起织布的问题,“相信你们刚才都看到了,假如我们把 这些人集中在一起生产,一天可以生产多大的量,和一个农妇自己在家织布,多久 才能织出一匹的布。”

  这里面要提到一个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的问题。他当初是想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一个生产模式,当然如今的大成没有那个条件使得这个社 会能够进入到现代社会。

  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如今的大成还是处在一个半奴隶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假 如他要想把更多的人投入到生产劳动当中,必然要使得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之中解放 出来,才能把这部分的劳动力投入另外的生产当中。

  “庄子那里只是我的一个很小的尝试,目前看来算是走出成功的一步。当然庄 子那里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在那里的尝试可以成功,是因为它可以满足我所需 要的条件,才能够进行这样的尝试。”李问如今并不打算跟人谈论关于社会性的问 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哪怕是现代的社会学家们都无法去很清楚的说明白这个 问题,所以他们还是要回归到小问题里面来。

  “你做的很好。”听完了少年的这么多话,赵向毅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谢云飞想到了庄子上的许多的东西,从地里的粮食到后面他们走进去的作坊, 他的内心是无比的震惊的,此刻他看着李六元的眼里都带着崇拜,他说道,“李六 元,你实在是太厉害了!小生佩服。”

  “呵呵,哪里,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厉害,我只是在尝试去做,我所力所能及 的事情。”李问摸了摸脸,有点不好意思,他看了一眼赵向毅,发现对方正看着他

  目光从谢云飞的脸上扫过,李问看向陆知书说道,“知书,你不是想等之后到 地方上去当官吗?”

  陆知书点了点头,说道,“我如今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能够去当好一个 父母官。”

  “你这么优秀,当然可以啊!”李问瞪大了眼睛看着陆知书,说道,“我今日 带你到庄子那里去走一走,其实想告诉你一个,我们首先可以从百姓手中握着的仅 有的土地下手,假如地里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农民是不是就不会饿死了?”

  粮食多总不会是坏事不是吗?只有把肚子填饱了,他们才有力气去思考和面对 别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起码他们目前要把下面的地基打好了,才能够去建造 上面的楼层。

  “至于之后开建作坊的事情,若是等到能够达到那样的基础之后,我们再建立 作坊,不是很容易就能把作坊建立起来了? ”李问相信今日带了大家去走了一边作 坊之后,相信大家对这种新的生产方式都有了认识。

  李问知道庄子那里的许多东西拿出去外面,会引起多少人的争抢。还有作坊那 里的改良后的织布机,一旦让某些人知晓了,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拿到手。

  而今日之所以带赵向毅以及谢云飞他们到那边去,其实是李问在与傅院长谈论 了之后,他决定了带大家到庄子那边去,今日不是让太子殿下的人发现,他日也许 是别的人知晓。他让赵向毅和谢云飞看到了庄子上的那些东西,等于是把他手中握 着的一张牌亮出来给他们看,这是他的诚意。

  谢云飞转头看了一眼赵向毅,对李六元说道,“李六元请放心,今日我们所见 到的东西,我可以代为保证,除了我们之外,此事不该知晓的人,我们绝对不会让 旁的人知晓。”

  谢云飞的话保证了,除了太子殿下会知道这件事之后,朝中其余的人不会知晓 此事。若是太子殿下知道了这里的东西,太子殿下必然会有所行动。

  “你可以相信我。”赵向毅说道。男人的话不多,却是有绝对的信服力。

  两个人的目光对上,李问在男人的眼中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他微笑着点了点 头,他说道,“我当然是相信你的。”不然他今日也不会带赵向毅到庄子那里去了 ,就是因为他相信赵向毅。

  “阿问,谢谢你相信我,我不会辜负你的信任的。”陆知书的心中同样的为今 曰的所见感到震惊,他并不知晓在他们分开的这几年里面,李问在读书之余还做了 这么多的事情。

  而李问做的这些东西,是陆知书从前所没有去想过的。

  若是在今日之前,陆知书对怎么去当官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在今日之后 ,他的心里开始有了具体的想法,以及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去做。

  “知书,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希望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李问看着陆知书 笑道。其实今日他耍了一点小手段,李问希望把自己的好友拉到他同一个阵营上面 来,他绝对的不想曰后与陆知书站在对立面。

  只是最好的朋友吗?陆知书看向少年,微笑着点点头,他并不希望他们之间仅 仅只是朋友。但是再多的话,陆知书很难与好友去说,所以他只能放在心中。

  这一日他们在包厢里面谈了许久的话,谢云飞提了几点他感兴趣的问题,李问 都尽置的去为谢云飞解答。

  从赵向毅负责送他回乡省亲,李问就知道一些事情不好瞒着,早晚都有可能会 被人发现,不如他主动去把这些东西展示在赵向毅的面前。李问其实庆幸这一次送 他回来的人是赵向毅,而不是别的人,若不然他一个小小的六品翰林院修撰,根本 就无力与比他级别更高的BOSS抗衡。

  其实他今日选择了赵向毅,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第九十三章 回到家乡

  在南阳府停留了两日,到了第三日他们就上了去往清镇平的大船。五月的天气 炎热,船舱里面有些闷热,李问站在船头吹吹风,赵向毅从身后走来,站在少年的 身边。

  两人的衣摆被河面上吹来的风,吹的现现作响。

  “你怎么也来了?”李问转头看向身边的男人,问道。

  “我不见你回来,我就出来外面看看,没想到真在这里找到了你。”赵向毅回 去船舱里面不见少年在,就往这边找了过来,果然是在船头找到了少年。

  “外面凉爽,我到外面来吹吹风。”李问看了一眼赵向毅,转头看着前面。

  大船在水中航行,河岸两岸是高山峻岭,都是他熟悉的景象,李问的眼里有点 怀念,他说道,“这些年来,这条河道我走了无数遍,但是每一次归家的心情都一 样。”

  赵向毅知道少年想念家中的爹娘和亲人,他说道,“我明白。”

  李问笑了笑,说道,“其实这几年在南阳读书,我也不经常回去家中,每年只 有过年才回去家中几日,过完了年就到南阳去了,这些年我更多的事情都是留在南 阳府读书。原来还以为南阳已经离地家中很远了,等去了京城,才知道原来南阳离 地家中算是近的了,还有离的家乡更远的地方。”

  “我有时候想起要去京城当官了,对这件事,心中还是有些许茫然的。”

  尽管他的内心对此是有一些想法,但是并未真正的付诸于行动,都只是存在他 的构想之中。在自己还未遭受到挫折之前,李问的内心还是有许多的激情和想法, 想去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但是真正的当了官之后会如何,他其实并未真正 的体验到。

  “等曰后你就知晓了,也许这件事并无你想的那么难。”从前赵向毅只是觉得 李六元是一个会读书的小书生,在他的眼中李六元不过是一个读书人。

  等到那一日在傅大学士的庄子上走了一遭之后,赵向毅的心里对李六元已经有 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若说从前他还怀疑这个少年能不能在京城那样的地方活下去 ,那么在这之后,他其实已经没了这样的顾虑。

  “哈哈,是我想的太多了。”李问笑道,他自己这几天的确是想的有点多了。

首节 上一节 135/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你不爱他了他最爱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