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56节
“第一呢,哥如今是朝中官员,你说对吧?所以有些事情,为了避免引起别人 的误会,哥不好出面去做。你知道哥哥为什么不方便出面去处理这些事情吗? ”李 问问道。
“不知道。”旁边的小孩答道。
李问为小孩解释,道,“咱们把所有人,分成士农工商四个分类的人。世人总 认为读书是最高尚的人,商贾之物体、世俗之物是低下的,读书之人瞧不起商贾, 认为他们身上有铜臭味。”
“但是你看,这个社会如果没了商人,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从拿里来的?我们 吃的菜、大米是从何而来?布匹和大米蔬菜都是农户产出来,但是把这些东西运过 来,卖给我们的是商人。”李问用了一番话给小孩说了商人的作用和影响,然后又 给小孩说“士农工商”这四者的单独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这士农工商之间,是 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谁都缺不了谁。一旦缺了哪一个,这个社会都无法正常 的运转。”
“你看咱们村子里为什么要开作坊,哥哥为什么要在京城开店。读书之人也是 要吃五谷之物的人,所以所有吃五谷之物的都是凡人。既然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 ,那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要吃饭,因为若是没有饭吃,咱们都要饿死
所以我们首先要想着如何生存下去,如何吃饱肚子,咱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 为了咱们自己,或是咱们李家村,大家都吃饱肚子,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李问 用小半日的时间给小孩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从社会性到世人的眼光,最后说道,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觉得这件事有失身份就不去做了,但是咱们去做某一件事,不 一定就要告诉所有人了。
凡是咱们自己认为可以去做的事情,那咱们就去做,但是这件事不一定要咱们 自己亲自出面去做,但是可以交给更适合的人去做,懂吗?”
“嗯,懂了,哥哥。”李浩鹏点了点头,听明白了他哥哥的话。
“你懂了就好,所以看一件事,咱们不能只从表面去看,咱们要懂得去分析, 还有如何去应对才是最好的。”李问抓紧了时间就给他们家小孩讲各种各样的东西 ,主要是让小孩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他不希望自己的弟弟是一个腐朽而固执的读书 人。
人要懂得去思考,才能够懂得应变。
懂得思考是比死记硬背书本和先生教给的那点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怡怡的许 多读书人的身上就缺少了这样的一种东西。
妆梦阁开张,只用了半日,货架上的东西就卖光了,不少的人等着买东西都没 有了。李瑾婉不知道他们店里的东西会这么好卖,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等 到反应过来之后,就是满心的欣喜,让人回去多搬些货物过来。
刚好头发被风吹干了,李问用绳子随意的扎住了发丝,准备起身进屋去。
就听到了敲门声,李童急忙忙的回来了。
“大少爷,小少爷,店里,店里的东西都卖完了,四小姐让我回来运一批货过 去。”李童今日到了店里去帮忙做事,他和阿辰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
“哦,是吗?那不错啊。”李问的脸上也露出了笑,知道他们店铺第一天开张 生意就这么好,他问了几句李童今日店里的情况。
不过在知道瑾婉那里让人回来多搬些货过去,李问则是拦住了李童,说道,“ 你每样只拿一点点过去,你告诉瑾婉,每日店里要限量出多少的货,不能一下子把 全部的货物都卖出去了。那这样的话等货物都出完了,咱们不就没有货物卖了?”
“啊,是,少爷,你看我高兴的,都高兴的昏了头了。”在南阳的几年,李童 也在铺子里帮忙看了几年的铺子,即便是他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到伺候他们家少爷这 件事上,不过多少还是懂得了一些生意上的事。
所以他们家少爷这话一说出来,他就明白了。
“我写一张纸条,你一会带去给瑾婉。”李问去了书房一趟,写了一张纸条出 来,把纸条交给了李童。李童听他家少爷的话,每样货物只拿到少量到马车上,接 过他们家少爷给的纸条,放进了怀里,说道,“好的,少爷,我一会到了店里就把 纸条给四小姐。”
“嗯,你们去吧。”李问留在家中,没有跟着一起过去。
马车从铺子的后门进去,李童下了马车,指挥人一起帮忙把东西搬进去了店里 。李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给李瑾婉,说道,“四小姐,这是大少爷给你写的。” 然后把他们家少爷说的那一番话告诉四小姐。
“哦,是吗?我进去里面一会,这外头你看着。”李瑾婉接过了纸条,吩咐了 一句,就往里面没人的会客室进去了,打开纸条看了一眼,纸条上只写了一行字: 物以稀为责。
她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后面两日不管店里的生意多好,只要货架上的货物卖完了,就挂上售完的牌子 ,并不会再多添货进来,铺子的货物一卖完就会关门,等第二日才会开门做生意。
一开始还没有那么多的人知道妆梦阁,是因为京城中某位夫人买了一套妆梦阁 的胭脂水粉和香水,她用胭脂和口红化了妆,用眉笔描了眉,身上涂抹了香水去参 加一位夫人举办的茶会。
当时那一位夫人面上的妆容和身上的香水就引得了许多夫人们好奇相问,那一 位夫人用炫耀的口吻提起了妆梦阁,才让更多的夫人们知道了京城新开了一家名为 “妆梦阁”的铺子,妆梦阁里的口红和香水是整个京城独一无二的,里面的胭脂水 粉也是比别家的好用。
好的东西都是人们口头相传,得到别人认可的,这就是口碑。
因此妆梦阁没开几日,京城里的夫人和小姐们都知道了妆梦阁,这些夫人小姐 们聚在一起就谈论京城哪家的铺子的胭脂水粉,和哪家铺子的金银首饰好,最后大 家就说起了京城新开的妆梦阁。整个京城只有妆梦阁才有香水,抹一点到身上,香 味能够存留许久,这些夫人小姐们都喜欢这个东西。
所以凡是在妆梦阁买了东西回去的,就没有说不好的。
客人唯一说妆梦阁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妆梦阁每天只限定卖那么一点东西, 去迟了的就买不到,这些夫人们让家中的奴仆丫鬟一早就到妆梦阁的门前去排队买
东西,还不一定能买的到。
自从妆梦阁开张之后,李瑾婉每日数钱数到手抽经,就连做梦都是笑醒的。 他们店里每曰还没开门就有许多人来排着队买东西了,一开门没多久东西就能 卖完了,所以铺子的东西一卖完他们就关门放工。李瑾婉也能早点关了店门回家, 做调制香料和熬制香料这些事情,一些杂事可以交给别人去做,但是主要的事情还 是她自己做。
而因为家中每日都在熬制香料,所以李问的身上总带着一股萦绕不去的香味, 他到翰林院去上班,别人闻到他身上的味道,就问他,“李六元,你身上怎么有股 香味?”
李问,他要怎么回答呢?总不能说他家妹子天天在家熬香料,把他给熏的吧。 曹老翰林一脸我懂我懂,李问,“……”
第十六章 秋收
金秋八月,太阳高照。
这一年的雨水少,地面干旱,地里的谷子干瘪无粒,老农坐在地里头哭,哭老 天爷不给人活路。秋收一到,地主家派下来收租的家奴前脚一走,拉走了大量的粮 食,衙门里收粮税的官差后脚跟着就到,农民家中的粮食已是所剩无几。
“大老爷们,求你们宽限宽限俺们几日吧,俺们家中真的没有粮食了啊。”老 汉跪在官差的跟前,求大老爷们宽限几日,他们家最后一点粮食都被地主家的家奴 拉走了,还欠了地主家粮食交不上,家中实在是没有粮食了。
一旁的小孙女抱着阿娘的大腿,看着官差们像强盗一样涌入了他们家中,妇人 一手揽着小姑娘,害怕的看着这一些人。
“让我们宽限你几日,谁来宽限我们几日?” 一群穿着官服手握大刀的官差们 进入村子,到每家每户去收粮税,老汉跪在官差的脚边哭,官差一脚把脚边跪着的 老汉挥开,一挥手,说道,“去,到屋里去搜一搜,看这老家伙是不是把粮食都藏 在屋里头了。”
一群官差往屋里蜂拥而入,等官差们出来,屋里的东西都东倒西歪,米缸里空 空如也,半点粮食都不剩了,屋里值钱的东西都被闯入家中的官差们搜刮赶紧,半 点都不剩。
村子里的人也不敢上前帮忙,民不与官斗,百姓们都害怕这些握着大刀的官差 们。
“大老爷,大老爷,你们不能把东西拿走。”
“滚开!再敢上来就别怪我手中的刀没长眼了。”官差用手中的大刀挥开了扑 上来的老汉,一群官差拉着东西走了。老汉不敢再上前,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呐喊 道,“老天爷啊,你这不是让我们一家人活活饿死啊……啊……这日子要怎么过啊
“爷爷你别哭。”小孙女上前去抱住了爷爷,用带着仇视的目光看着一群离去 的官差。
天高皇帝远,反正皇帝管不到他们这里,地方官吏肆意欺压百姓早已成了惯例 ,百姓们害怕官吏,不敢反抗官吏们。
每年一到了这个时候,官差们到村子里的每家每户去收粮税,家中有粮食的就 用粮食抵,有银子的就用银子抵,粮食和银子都拿不出来的,官差们进屋里一搜, 如同蝗虫过境,家中凡是值钱的东西都被人搬走了。
地主家的租子年年増加,朝廷的賦税粮税年年増加,年成好的年份交了地主家 的租子和朝廷的賦税徭役,剩余的一家人勉强还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要是碰上像 年成不好的年份,连地主家和朝廷的賦税都交不上来,更谈论一家人的能不能吃饱 肚子了。
外头的人到处卖儿卖女,大人求着一条活路,小儿哭着被卖身为奴为婢,都是 被生活所逼。
京城中的王公责族们身边无数的美人相伴,在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曰子。 皇帝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面,当着万人之上的皇帝,受百官跪拜,却不知民间百姓 们的疾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的永远都是百姓。
身在京城的李问每日按时到翰林院去点卯上班。
与他同期进去翰林院的不少进士们都调往别处去当差了,在所有人以为他这个 六元也很快就会调往别处去的时候,他却一直留在了翰林院这里当差,他每日按时 到翰林院点卯上班,每日看看书编编史,按时下班回去。
他们在京城的第一家铺子开起来了,每日的生意都很好。
尽管他们铺子的生意很好,但是李问却没有毫无节制的扩张他们的生意。李问 深明白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一条活路, 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京城这里,他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只要他不做的 过分,别人也不会和他这个六元过不去,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和平 共处,才能达到双羸的局面。
所以在家中妹子问他,“哥,我们为什么不每日多卖一点东西,要是咱们多卖 一点东西,不是能多赚一点钱吗?”
'“钱k赚不完的,咱们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你看着京城中有多少 的铺子卖胭脂水粉的,若是我们把京城的生意都包揽了,让别人的店铺无法生存下 去,你说别人还会不会允许我们的铺子开门做生意?”李问就把这个道理告诉她,
让她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有一句话叫做,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 咱们的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
“哦,哥,我明白了。”李瑾婉到底明白了她哥的话,所以也不在问这样的话 了。他们现在每日已经能赚到不少的钱了,按照这样下去,没两个月他们就能把买 铺子的钱赚回来了。
有了她哥的这一番话后,李瑾婉有多余的时间就用来研究怎么去调制更好的香 水,和熬制更好的口红和胭脂,这些都是他们铺子里卖的最好的东西,也是最赚钱 的东西。
八月一到,没几日就是八月十五的仲秋节了。
早在七月底,与书信一起托人送回去的,还有送回去给老师和家中爹娘长辈们 的节礼。在外面这么多年,李问几乎是每隔一月都有一封家书送回家。到了京城之 后,李问也托往来的商队送过几次书信回去南阳和家中给爹娘亲人。
他是算好了时间,只要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书信和节礼能在八月十五之前送到
在十五之前,南阳那边来了书信,与书信一起送来的还有傅院长托人给他送来 的礼物,满满一大车的东西。李童拿着书信往里面跑,一边跑一边喊,“少爷,少 爷,南阳来信了,还送了一车的东西过来。”
“哦,是吗,拿过来给我看看。”李问接过书信,让李童去帮忙把礼物都搬进 来。
李童应了一声,就往外面跑出去了。
李问拆开了信封,看到了里面熟悉的字迹,坐在那里认真的看了起来,仿佛能 想象到傅院长坐在案桌前给他写信的样子,他的眼眶顿时就湿润了。
信中是老师对他的关怀和叮嘱,上次他与老师说起了在翰林院里的事,老师在 来信中让他安心留在翰林院里,让他往日里要多读书,不要当官后就荒废了读书。 后面是让他遇到什么事,小事就自己解决,大事上处理不了的就写信与他说,虽然 后面加了一句,如果能自己处理的就自己处理,不必凡事都问他。
但是他依然是能感觉到了傅院长对他这个弟子的关心。
李问想起了去年的八月他还在南阳读书,老师亲自给他上课讲书。今年的八月 他就到了京城当官,离的老师十万八千里远了,往后他们想见一面都不容易,只能 靠着这一纸书信传递消息。
还有家中的爹娘亲人们,他到京城这里当官后,日后想见他们一面都难了。也 不知道家中的爹娘和亲人们是不是像他想念他们一样,在家中会想念他们,想来是 会的。不知他奶奶的身体是否健康安好,老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上次回去见到 老人,老人看起来似乎又老了许多。
李问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把看完的书信收了回来,装回去了袋子里面放好。
至于送来的礼物,李问看了看,让人把吃的东西拿去厨房那边,其余的一些用 不上的东西就先收回库房去放好,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放在外面也是碍地方,不知 道皇上赏给他的状元府还要多久才能修葺好,等那边修葺好搬到那里去住,地方会 更大一些。
自从陆知书走了之后,每次站在湖边看风景,他的心里总有一些惆怅。
到了仲秋节的前几日,李瑾婉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带着家中的女眷们开始着手 做月饼,她对她哥说道,“往年在家的时候,我都跟着大娘做月饼,这些事情都是 大娘教给我的。哼哼,你不在家,大娘可疼我了。“简直是把她当成亲闺女一样疼 受她右占*P她女娘了,,
1 “哥r我们多做一点月饼,等做好了后,你拿一些去送给同僚朋友。上次我按 你说的那样,还熬了不少的酒,到时候你一起给人送过去。”
她亲娘都没有这么疼过她,反而是她大娘对她很好。
上次她哥从家中回来,李瑾婉知道家中的一些事后,心中对她阿娘也同情不起 来,对她阿爹的做法,她这个当女儿的也无法责备。为人儿女,怎么样的爹娘不是 她能选择的,她一直都羡慕她哥有一个好阿娘,和一个疼爱他的爹。
如今到了京城这边,她想留在这里帮她哥,就不想回去家中。
“还是四妹你想的周到。”李问自己都没想起送礼这么一件事,快到八月十五 了,是要给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准备一点过节的礼物。就他家的好酒,怕是多少都 不够送吧。
见家中妹子已经为他考虑好了,李问点了点头,说道,“那行,你准备一些就 可以了,也不用做太多,送一些出去,咱们留一点在家中吃。等明年要能抽的出人
手,咱们还可以考虑在京城开一家饼家铺子。”
“行啊,哥你什么时候想开就说一声,我以前跟着大娘干活,不说全部都会做 ,大多还是懂的。”她大娘对她是真的好,什么都舍得教给她,所以李瑾婉跟着她 大娘做事,也学会了许多的东西,这会儿都能派的上用场,她觉得挺好的。
“这个事咱们先不急,你现在也空不出手来做这个。”李问说道,“等过完八 月十五后,咱们也做点腊肠和腊肉放着过年吃吧。”他喜欢吃家中做的腊肠和腊肉 ,冬天用来炒菜煲饭烧烤都不错,等过了八月十五之后,他们就要准备过冬的物资 了。
这不知不觉的,感觉一年就快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