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74节
确定少年是睡着了,他才轻轻的拿开少年抱着他的手,给人盖好了被子。
男人像来的时候那样,无声的离去了。
这一觉似乎才闭上眼睛,还没睡多久就听到了敲门声。醒来的时候,李问下意 识的伸手摸了摸床边,不由的就笑了,要不是清楚的记得昨儿夜里有人来过,他都 要以为是自己做梦了。
想来男人等到他睡着后,人就走了。
“少爷,要起床了,你今日要去上朝,要早点起床。”外面的天还黑着,屋里 一片黑暗,李童进屋里点亮了桌上的油灯。
这可真是够早的,李问在心里吐權,不得不从床上起来,打了一个哈欠,眼角 挤出了一点眼泪。
天上还挂着月亮和星星,李童提着灯笼,他们主仆二人就出门,往午门步行过 去。好在他们搬到六元府住之后,从家里过来午门并不是太远,步行过来不到半个 时辰,权当是早上出门散步,要是时间不是这么早的话就更好不过了。
这条路上不少一早就赶着去上朝的官员。
“你回去吧,我自己过去行了。”到了午门,李问就让李童回去了。因为不知 道何时才下朝,他就让李童晚些不用来接他了,到时候他自己回去就成了。
“哦,好的,少爷3 ”
李童就提着灯笼往来时的路回去。
第三十九章 早朝
寅时,朝中的官员们要到达午门外等候了,等到城楼上的钟敲响,城门打开, 大臣们才能排队进宫上早朝。
这会的天还黑,要不仔细看,见了面都看不清楚谁跟谁。他一个从六品小官也 无人注意到他,李问看了一眼找不到熟人,就随便找了一个角落站着,等着一会宫 门开了排队进去。
李问是一次来上早朝,但并不是第一次在这外头等着进宫,所以规矩他大概都 知道。
他到了之后,后面不少的轿子跟着到了。
抬轿的轿夫们熟练的抬着小轿子,一顶轿子走了后面一顶轿子填上,一个个身 穿朝服的大臣们从轿子上下来。能坐到这个位置的大臣大多都是一把胡子的年纪了 ,一个个上朝的经验老到,一到了就各自找地方站着打瞌睡,等着一会排队进去。
李问心想也是辛苦这些老臣们了,一个个年纪都可以当他爷爷了,每天还要辛 辛苦苦的起来上早朝。
不过他觉得别人辛苦,别人却是甘之如饴。
朝中的官员们乘坐官轿也是有规定的,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帏子 用料颜色,和抬轿的人数等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 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四品以下的官员只准乘二人抬的小轿;至 于皇亲贵族乘坐的轿子,则有多达十人乃至三十多人抬的轿子;等等。
所以仔细看这些官员们乘坐的轿子,就大概的可以判断里面坐着的是几品的官 员。
从这个社会的许多细节上的东西就可以明显的界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一旦越 矩了就很容易让人抓住把柄,以此作为话题被他人所攻击,所以这些官员们一个个 都活在这些制度里面。
到了京城之后,李问对这些规矩上的东西都大概的了解了一遍,脑子里大概的 记得一些。不过他现在还年轻力壮,还未到要人抬着走的地步。
他到这么一会,就见到各种官轿抬到,从这些大臣乘坐的轿子和官服等等,李 问在心里大概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品阶和官职等等,在脑子里过滤出一些信息。
一顶四人抬的银顶蓝呢官轿稳稳的落下,抬轿的四名轿夫一看就是身怀武功, 并且武功还不低。
身着朝服的董相从轿子里面下来,朝中的官员们上前去同董相打招呼,能够上 前去与董相打招呼的,都是官阶不低的官员。
董相一脸笑意盈盈的与众人打招呼,态度显得和蔼可亲。
站在远处的李问看着被众人拥护在中间的董相,光从外表看来,董相不过是一 个个子矮小的普通老人,谁能想到这一位是朝中权倾朝野的董相爷。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说的便是如此。
“Pt-nt—nt—”
又是等了一会,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了,宫门打开,百官们排好队依次进去。
李问随着人站在队伍的末尾,遇上了翰林院的同僚,与他们打了一个招呼,便 是跟着一同进去。他并非与翰林院中所有的同僚们都熟悉,有的人平日是不怎么在 翰林院中的,所以与这些同僚们就不怎么见过面。
虽是同在翰林院当差,也有人混的好一些,有人混的一般的,一般常在翰林苑 里呆着的那些都是混的一般的,能够有机会到皇帝面前露脸的都算是不错的了。
他们翰林院中进了一个六元的事,这事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是知晓的。今日见到 人来上早朝,一些人心思活络的,就知道李六元这是得到皇上的特许才能来上朝, 看李六元的这个年纪还这么年轻,再在官场混个十年八年,没准比他们混的都要好 ,因而一些人就存了与李六元交好的心思。
李问并不是看不出别人的心思,他是想着大家都同在翰林院,怎么说都是同一 个部门的同僚,他们翰林院的人团聚在一起,要干架力置也大些。
到了保和殿外,官员们整顿仪表,礼部的官员拿着小本子过来登记,登记上朝 的官员,以及检查官员的仪容仪表是不是符合规矩。这些监察御史历来都是看人下 菜,对上官阶高的大官就是个孙子,对上官阶低的官员就摇身一变成了老子。
李问站在队伍的末尾,等了一会才到他。
“下官李问。”李问拱手行了一个礼。
“嗯,记上。”
对上一张盯着他的老脸,李问下意识的绷紧了神经,对方问了他的姓名官阶,
记上。
等到记录完他之后,礼部的官员们就登记完成。
等了一刻钟,钟声响起,百官们步入金銮大殿,文臣武将各站一边,官员的站 位是按照级别从高到低,品阶越高的官员位置就越靠前,品阶越低的官员就越靠后 ,这些老臣们都有他们的站位,一个个按照往常的位置站好。
官员们站定之后,相互之间拱手打一个在招呼。
李问是第一次来上早朝,他在队伍的最后面找了一个空位就站定,这样也不用 担心占了别人的位置。
站在前面的太子视线往后,注意到站在队伍后面的李六元,杨绍慕的眼里闪过 一丝笑意,与旁的人打了一个招呼。大皇子和三皇子四皇子几个成年的皇子都有上 朝、参与政事的资格,他们都站在金銮殿上。
众人等了一会儿,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
穿着一身龙袍的皇帝坐在金銮殿最高处的那把龙椅上,承受百官的朝拜。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
所有的官员们都下跪行礼,高声喊道。
站在队伍后面的李问随着众人跪,脑子里突然的就想起了上一世看的某部清朝 连续剧,里面那位格格就搞了一个“跪的容易”,他在心里想等回去要不要也自己 弄一个。
若不然这日后上朝要跪,下朝要跪,见了皇上要跪,见了皇后要跪,见了皇子 要跪,见了皇亲国戚要跪,见了官职比他高的大官全部都要下跪丨!!
而且就他这个从六品的小官,见到的官员几乎都比他官职高的。
……膝盖好痛!
麻蛋!等下了朝回去他一定让府上丫鬟给他缝几个“跪的容易”,替换着用! “众爱卿平身。”昭宗帝抬了抬手,喊道。
“谢皇上。”
百官们一个个都跟着起来,站在队伍后面的李问跟着别人起了身,深深的觉得 当一个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跟在皇帝身边的老太监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回皇上,微臣有事要奏。”
御史大夫奏某某大臣的儿子在闹事纵马伤了人,这种事几乎天天都有。
前面一半这些官员们都在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扯皮。
然后就是地方上缺钱做什么事的,上来找户部要钱;一些部门被户部拖欠了月 俸还未发下去的,来找户部要钱;边关那里拖欠了三年有余的粮饷,隔三岔五就要 被提起一次,问户部什么时候能把拖欠的粮饷发下去……
“皇上啊,臣也是没办法啊,户部真的拿不出这么多的银两来。是微臣无能, 求皇上责罚啊……”户部尚书都一把年纪了,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哭没钱
总之一句话,就是户部没钱,你们逼死他这个户部尚书也没用,大不了他这个 户部尚书也不当了,换一个人来当,他就不相信能凭空变出这么多银两来了。
“行了,起来吧。”昭宗帝听到要钱的就脑子发疼,看到跪在地上的户部尚书 老泪纵横,脑子就更疼了。针对这些事,皇帝只能好言安抚武将那边,让户部尚书 尽快的发一部分的银两下去。
旁的人伸手扶了一把,把哭的都起不来的户部尚书扶起来。
武将们被气的一个个脸都是黑的,还拿户部尚书这个老东西没办法。
一个早上,金銮大殿就乱的跟个菜市场一样,耳边是闹哄哄的声音。李问站在 后面,一开始还认真的听了一会,后面是听的他昏昏欲睡。
“你们都给朕说说,这事要如何处理? ”金銮殿上有片刻的安静,只有皇帝问 话的声音。
“皇上,微臣以为,若是小小的一点钱财就能换来和平,咱们为何不用最小的 代价换来两国的和平邦交呢。万一两国要真打起来,咱们是要损失更大的钱财。” “臣附议。”
“皇上,咱们大成好不容易才平静几年,百姓们能过一个安稳的日子,这要打 起来,百姓们将会是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啊。”
针对外使要来一事,有的大臣认为他们还是像往年那样,以两国的和平邦交为 前题,不管他们提出什么要求,要是用钱财能处理的事情,总比两国真的打起来的 好。
因大成建国之初的国力衰弱,因而大成每年都向外使大臣赠送大量的钱粮,才 勉强维持住了现在这表面的和平。因而在这件事上,朝中的一些大臣们就支持还是 按照以往的做法,继续如此。
刚才才哭了一顿没钱的户部尚书站在那里低着头不发话,总之他没钱,你们谁 有钱的你们说话,他无话好说。
“朕是要你们帮忙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留给朕自己解决。”昭宗帝 的脸上有着隐隐的怒意,皇帝自然是知道国库空虚,户部拿不出钱来,这些臣子们 一个个没钱都来找他这个皇帝,那他这个皇帝没钱了要找谁拿?!
一有什么事这些大臣们就一个个低着头不说话了。
第四十章 初露锋芒【三更】
金銮殿上有一瞬间诡异的沉默与安静,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不说话。
“你。”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沉着脸,抬手一指。
皇上指的是谁?所有人的视线往后看去,顺着皇上手指的方向,看到了站在最 后面的少年,这些大臣们一时间还没想起来这个少年是谁。
周围的环境安静的可怕,李问的脑子总算是清醒了过来,恍惚的感觉自己刚才 做了个梦,梦到自己穿到了古代当了官,还被皇上特许去上早朝。事实上醒来的时 候他发现这并不是个梦,而是真的。
这会儿李问还未意识到皇帝是在指他,等所有人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的时候, 他瞪大了眼睛,面上露出了一点惊讶,有一种上课不认真被老师点名让站起来回答 问题的窘迫。不过现在他不是在课堂上,他回答不出问题大不了就坐下换另一个人 来回答就是了,他这会儿是在朝堂上,要回答不上来是要做好准备面对皇帝的怒气 的。
我吗?李问就差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别人。
“你,就你,站出来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昭宗帝早就注意到站在队伍后面 的李六元,下面的一众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是一把年纪的老头,就这么一个新鲜的少 年站在这里头想让人不注意到都难。
这个未及弱冠之年就考上了状元,他们大成的第一个六元之才,皇帝想听听李 六元的想法。
“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