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91节
皇帝还另外点了两名户部的官员一同协助。
“朕给你们三日的时间,你们把这事办好了。“所以皇上这话的意思是,他三 天后要看到赈灾的银两。
这差事吃力不讨好,不一定是好办的事,但是现在由太子亲自出面去处理,底 下的那些官员再油滑,怎么也要给太子三分面子。太子现在是太子,说不定就是他 们未来的主子了。
“是,父皇,儿臣领旨。”太子与四皇子一左一右站在大殿上,领了旨意。
两个被点名的官员站了出来,“微臣领旨。”
见差事落到了太子和老四的头上,大皇子的心里愤愤不平,怎么什么好事都是 落到太子的头上!
杨邵勇面色阴沉,心情差的不行。
三皇子心思深沉,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帝从龙椅上离去,后面是跟着的太监和宫女们。
“臣等恭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恭送皇上离去。李问跟着跪在 后面,等皇上走了,官员们才从地上起来。
李问拍了拍膝盖,还好他戴了“宝器”,不然这一天三顿的跪,啧啧啧……
散了朝后,朝中的官员们三三两两的一起走出大殿,回去各部上班。
路上大家都在讨论捐钱一事,打听别人是打算捐多少银两。
这捐钱吧,捐的少了,皇上那里不好交代,要捐的多了,自己心疼不说,万一 皇上问你这么多银子是哪里来的,这事又说不清楚,所以最好是别人捐多少,对着 别人捐的数目出,这样才不会出差错。
半路上见到杨绍勇站在前面,不用想杨绍康都知道他这位大皇兄是这里等他的 了,他走了过去,喊了一声“大皇兄。“他挥了挥手,后面的奴才往后退了两步。
兄弟两个站在拱桥上,下面是流动的湖水,鱼儿从水面上跳跃起,又落回了水 里。
“老三,你就这么的眼睁睁的看着太子做大吗?你甘心吗? ”杨绍勇看着老三 ,问道。
“不然当如何?”杨绍康哼笑了一声,问道。
“老三,不如趁现在还有机会,你我联手。”他们现在联手,对上太子还有胜 算,父皇现在是越来越器重太子,再晚他们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杨绍勇是专程在这 里等杨绍康的,就是想拉老三到他这边的阵营来。
杨绍康也不傻,他自然听出了大皇子话里的意思。
他们兄弟几个,包括整日都装的无欲无求的老四,谁不想坐上那把椅子了,若 是他与老大联手,胜算自然会更大一些,只不过老大这个人,他向来都信不过。杨
绍康并没有立即答应杨邵勇的提议,只是说道,“这事,容我考虑一下。”
“好,你想好了,尽快给我一个答复。”大皇子心里着急,生怕迟一步太子就 变成新皇了。
“嗯。”杨绍康带着他的人走了。
杨邵勇站在后面看着走了的人,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弓着身的奴仆站在他们 主子的身边,杨邵勇说了一句,“我们走吧。”领着他的奴仆往另一边的路走了。
那边大皇子和三皇子才分开,这边杨绍慕就知道了老大和老三碰面的事,听到 底下人传来的话,杨绍慕看起来并不太在意,淡淡的说道,“兄弟之间碰上说几句 话也实属正常。”
传话的人应了一声“是”,安静地在一边站着。
早朝刚过,翰林院中的众人很快的就知道了早朝上的事,户部拿不出银两去赈 灾,皇上这是要他们这些官员们捐钱出来赈灾。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翰林院中的老 翰林们如招雷劈,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
“这月薪发不下来,我们哪来的钱捐啊。”
“就是啊,这事是户部的事,凭啥要我们来掏钱啊。”
户部这还拖欠他们的月薪没发下来,现在还要他们拿钱出来捐,他们哪来的钱 了?翰林院中的几个老翰林们聚在一起说这个事,大家的话里都在指责户部推卸责 任,办不好事,拖他们一块下水,“这帮人,这帮人……”
李问站在后面听到老前辈们的话,摸了摸鼻子,他一定不能让这些老翰林们知 道这个提议最先是他提出来的,这要是被几个老家伙们知道,指不定一个个见了他 都唉声叹气。
他原本想出这个主意是想坑一把那些在官场捞的油水多的官员们,那会儿忘记 了翰林院中的一些老翰林们都要穷的揭不开锅的事了。不过这羊毛出在羊身上,就 不知道为了这一次捐款的事,朝中一些官员们会怎么做了,所以转念一想,他也不 知道自己当初的这个提议是好还是坏了。
听到老翰林们在说捐钱的事,他从后面偷偷的就溜走了。
转头没走几步就遇见了曹振清,李问对前辈行了一个礼,曹振清依然是一副笑 眯眯的样子,对他说道,“你同我过来。”
“是,前辈。”听到这话,李问跟着曹振清过去,心里想曹老翰林应该是吧手 稿整理好了给他。果然,他跟着曹老翰林过来,就见对方拿出了厚厚的一沓手稿给 他,“这是我从书房中整理出来的文稿,目前整理出来的就只有这么多,你拿去吧
“谢前辈,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保管好这些稿件,等用完了我就给你送回 来。”李问双手过去接过了前辈递过来的稿件,郑重的说道。这些可是原作者亲手 写出的原件啊,要放在几百年后的现代,这些原件可都是放在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的 东西,所以他一定要慎重保存好了。
“好好。”曹振清无所谓,反正这些东西没了他自己还能再写出来,就是有些 费事,这拿出来的这些还是他自己挑出来觉得比较满意的诗词文章。
“前辈,我这里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前辈是否愿意。”李问有点不好意思的
说道。
“哦,什么不情之请,你说说。”曹老翰林好整以暇的等着人说。
李问就把他想让对方坐在这里让他画一幅画像的请求说出来,曹老翰林边摆手 边说道,“这那行。”而这边李问半劝半推的让曹老翰林坐下来,“咱们试试,到 时候你看了,要觉得不好,咱们就不用。”
所以就变成了曹振清就坐在那里给他当模特,李问手中拿着一块自制的炭笔正 在给曹老翰林画人像素描,他以前学过一段时间的素描,所以画一张人像对他来说 并不是太难的事。
“你画好了吗? ”他这还是第一次坐在这里给人画肖像,这让曹老翰林觉得别 扭的很。
“快了,快了。”李问手上的笔下的很快,没多久就画好了一副人物肖像图了
他以前看过某唐的人物画像,所以这个图也是参照唐宋的人物画像,所以……
就画的比较唯美。
“前辈你看看,你看我这给你画的人像还可以吗? ”李问把画好的图拿给曹老 翰林看,画上是一个中年美大叔,双下巴收了,脸瘦了,凸起的肚子没了,除了神 韵有点相似之外,长相上完全和现在的曹老翰林没有半点想象,要硬说的画倒是可
以说是年轻时候的曹振清。
曹振清一看这张画像,简直是惊人天人,满意极了,“好,很好看,画的和老 夫很像。我还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作画。”
呵呵,是吗?李问在心里呵呵,嘴上恭维曹老翰林长的玉树临风、风流潇洒, 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送,“我这都是照着前辈你的样子画的,自然画的就是前辈你 了。”
这让他不由的心里鄙视自己,李问,原来你是这种人。
“等到时候书出来,我再拿出的书与原件一同还给前辈,到时候前辈也看看刊 印出来的文集是否满意。”李问与曹振清说清楚了这书是送去书店刊印出版,而后 会拿到书店去出售,让更多的读书人能够看到他的诗词文章让后辈们阅读学习。
至于他刚才画的这张画像,到时候会作为书的封面用。
有他这么一阵马匹拍下来,曹老翰林乐呵呵的,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好好。
“那么前辈,我就不在这里打扰你了,我也回去做事了。”李问告了一声,拿 着文稿出去了0
第六十三章 二更
下午宫里的太监来传话,说是皇上传他进宫,李问只好放下手上的事情,在别 人羡慕的目光中跟着小公公进宫去见皇上了。
这一次皇帝并不是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皇帝住的养心殿。
李问跟着领路的太监到来了养心殿,他到皇帝这里的时候,碰上董贵妃刚好也 在这里。皇帝已经是垂暮之年,董贵妃才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让李问在心里感慨当 皇帝就是不一样的同时,也在心里吐槽皇帝这只老牛天天都在吃嫩草,难怪这么多 人都想着当皇帝了。
这要是放在后世,搞爷孙恋的十对有十对半都要被网上的喷子骂死,不过现在 时代不同,而且前面这一位还是他们大成尊贵的皇帝陛下。
不管李问的心里在想什么,见到皇帝他都要乖乖的下跪行礼,“微臣见过皇上 ,皇上万岁。”
“起身吧。”昭宗帝抬了抬手。
李问对董贵妃行了一个礼,微微抬眼,对上董贵妃正打量他的眼神,他垂下眼 帘,望着地面。董贵妃看了一眼李六元就收回了目光,笑着对皇上说道,“既然皇 上有事,臣妾就先回去了。”
皇上点了点头,董责妃行了一个礼,就带着人离去了。
“好些天没找李六元来陪朕对弈了,李六元你来陪朕下盘棋。”昭宗帝让人摆 了棋盘,招他过去下棋,李问应了一声“是”,在皇帝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棋盘 上是黑白棋子,李问走的白子,皇帝走的黑子,两人各执一边,棋子落到棋盘上。
两人一边下着棋,皇帝问起了他对襄州赈灾一事的看法。
李问在心里斟酌了一下,才说道,“皇上,请恕微臣实话实说。”见到皇上打 了个手势,是让他说的意思,他才继续说道,”赈灾一事刻不容缓,微臣以为当是 应该尽快处理此事,也能早日让百姓们脱于灾难之中。”
朝廷这边拖迟一天,百姓们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
他在翰林院的藏书馆翻阅过书,找到了关于襄州等地的地志,从记录中的文献 知道那边的气候干燥,常年的降雨量都不多,遇上干旱的年份,那边往往土地都被 晒干,地里自然就颗粒无收。
农耕首先要解决一个灌溉的问题,还有要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选择耐 旱和耐寒的作物等等。而要想从根源中去解决这件事,就是要解决这个水源的问题 ,李问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一南水北调,也就是把南边的水调往北边,可以解决 北边缺水的问题。
但是以现在的大成的条件,并不适合开展这种重大的工程。若是勉强开展这种 重大的工程,劳民伤财不说,肯定会从财政上拖垮整个大成,所以李问现在不会向 皇帝提起这种建议,免得老皇帝好大喜功,真的要搞出这么一个重大工程出来。
李问陪着皇帝下棋,都是皇帝问,他就答,皇帝不问,他也不会乱说。
这也是昭宗帝喜欢李六元的一点,这个少年身上并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说话做 事有理有据,在他这个皇帝的面前不畏缩不害怕,但是也不会满嘴都是恭维拍马屁 的话。自从上次经过外使来京一事之后,昭宗帝的心里是有点信任李六元这个臣子 ,觉得这个臣子虽然年纪轻,但是和别的老臣并不一样,这也是他喜欢招人过来陪 他对弈的原因。
当皇帝问他,“若是朕让你负责到襄州去赈灾一事,你当如何处理这件事?”
李问听到皇帝问的这句话的时候,还愣了一下,心里在猜测皇帝是不是想让他 去赈灾?但是随即他又推翻了这个可能,毕竟这个差事现在不知道多少爽眼睛在盯 着,以他的资历还不够担这么大的担子,所以他想皇帝只是单纯的想问他会如何处 理这件事。
想了想,李问说道,”具体要如何做,还要看襄州那边的情况如何。但是微臣 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微臣会让朝廷发放下去的每一粒粮食都到灾民的手中,每一 个用于赈灾的铜板都花在百姓的身上,解决百姓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他自己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他当官,绝对不贪。想要赚钱有很多途径,唯独 贪这一条绝对不行。不义之财,不取;违德之事,不为。抬头敢对青天,脚下踏四 方土地。做人当要对得起良心,为官当要对得起百姓,做到问心无愧,夜里方能安 眠。
“好,记住你今日说的话。”昭宗帝显然也没想到李六元会说出这样的话,而 反应过来李六元的话之后,皇帝哈哈大笑。
李问摸摸鼻子,不知道皇帝在笑什么,不过现在见皇帝的心情好,他尝试着说 道,“皇上,微臣想向你请个旨意。”
“哦,你要请什么旨意? ”皇帝好奇,李六元是要请个什么旨意了。
“微臣想要办一份《民报》。”在皇帝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李问给皇帝解释了 一番什么是报纸,他要办的这张《民报》是干什么用的,“皇上,外面的百姓们都 不理解您这个皇上,他们只知道天子,却从未见过天子,未亲耳听闻过皇上您说的 话,所以微臣办的这份报纸,可以把皇上想对百姓们说的话,刊登在这上面,让百 姓们亲眼见到,皇上日夜呕心沥血,都是为了万民。”
在后世报纸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东西,每天定时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分 布,有新闻有报纸,还有各种杂事,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东西了解到整个国家和整个 国际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
但是在这里,报纸还是一种还未诞生的东西。李问已经想好了,他现在先向皇 帝申请办一个《民报》,要是后面办的好了,根据需要还可以办《商业报》《文学 报》等等。
昭宗帝也是要面子的人,一听说这一份报纸可以让他在百姓们的心中树立一个 勤恳为民的好皇帝的形象的时候,他就动心了。
李问一边说,一边观察皇帝的神色,知道皇帝这是心动了,他继续加把油,说 道,“比方说,这一次襄州旱灾的事,以后后续的处理的进展,咱们可以通过报纸 ,让百姓们知道朝廷是如何办事的。
还有朝堂上发布下去的政令,可以通过报纸最快速度的传递下去给下面的百姓 ,这样就避免了百姓们不知律法政令,下面一些阳奉阴违的官员们也不敢随意隐瞒 百姓,从而把这顶帽子扣在皇上您的头上。报上还可以报各种风闻趣事,文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