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211节
一个小孩不声不响的躲在暗处偷看他们,若不是赵向毅听力非同常人,他们都 发现不了那里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一见到他们就跑,李问就只好让张鸣宇追上去 ,把小孩拦住了。
“你们都是坏人,放开我,放开我……”
“不要闹,哥哥不是坏人,哥哥只是有几句话想问问你,你要知道就告诉我们 ,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我们不会为难你。”李问塞了一个馒头到小孩的嘴里,成功 的把小孩的骂声堵住了。
等到小孩啃完了一个馊头之后,他又拿出了一个馒头,成功的问出了村子里面 还有人在,用食物诱惑小孩带他们去找人。还留下来的大多是已经走不动的老人, 还有爹娘不在、或是被爹娘遗弃的孩子,跟在老人的身边,这些人都坚强的活了下 来。
见到他们一行陌生人到了村子来,大家都警惕的看着他们。
“不要害怕,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官员,我下来是想了解一下各个村子的情况。
”见到有活人在,李问从马上下来,在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之后,从这些老人的口中 了解到了他们所在的村子以及附近的一些村子的情况。
好在他们出来的马背上都还带点粮食出来,他让人给这些老人和孩子留一点吃 的。
“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
“大老爷,我们给你磕头。”
老人拿了粮食之后,纷纷的跪下来给他们磕头,把他们当神一样来跪拜。
李问忙的让人起来,在走之前他告诉还留在这里的老人们,如果他们遇到困难 ,可以到襄州城外的流民收留处去,那里会有人帮助他们。
“驾_”
几个人翻身上马,去往老人所说的下一个村子。
这一天,一直走到了天快黑,他们才赶回到了城中。
好在他们回快了一步,几乎是他们前脚一进门,外面就哗啦啦的下起了大雨。
后面连着的几天,他们都骑着马到附近去走动,走到更远一些地方去查看下面 村子的情况,以及询问这些地方的农作物种植等等一些东西,实地进行考察。回来 李问把这些都整理成文书,给皇上那里去了奏折和密信,以及给报社那里写了文章送过去。
冬天在逼近,天气越来越冷了,见到城外的流民们身上还是穿着夏天的薄衫, 连一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这个问题他们急需要解决的,所以在给报社去的消息里 面,李问往里面夹了一则回收旧衣服的消息,鼓励人们把家中不要的旧衣服捐出来 给北地的百姓们,帮助北地的百姓们渡过这个寒冬。
李问远在襄州这里,他并不知道每一次《民报》的报纸在京城的销置是多好, 影响力是有多大,所以他并不知道他登上的这一则回收旧衣的消息让整个京城的商 贾百姓和读书人都看到了,大家都在讨论捐旧衣服的事,把家中不要的旧衣服都拿 了出来。
就连宫里的昭宗帝都知道了这件事,这种事皇帝不好拿到朝堂上去讲,回头到 皇后那里去坐的时候,略提了一件捐赠旧衣的事。
皇后是何等聪明的人,皇上那里一提,她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当日就下了懿 旨招了几位大臣的夫人们进宫说话,说到了李六元在襄州赈灾的事,而后顺便的提 了提捐赠旧衣的事来。
所以这些夫人们一从宫里处去,回家就是让府上的人把不要的旧衣拿出来,还
让府上的管家把库存里不用的布匹都拿出来,给捐了出去,这些夫人们还因此博了 一个好名声。
京城中的夫人们好攀比,一些夫人见到别人做了好事得了好名声,都纷纷的效 仿,因而京城中的这些夫人们最近一见面不是说哪里的胭脂水粉好,而是问谁谁家 捐赠了多少布匹旧衣。
李六元去了一趟襄州赈灾,把整个襄州的官员都一锅端了,外面的百姓们和读 书人都在夸李六元是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做了一件大好事。
如今襄州的一众官员被抓了,同时意味着整个襄州的官职职位都是空缺的,需 要大量的官员填补上去。对于朝中的一些皇子大臣们来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 大好的机会,一个个都在想方设法把他们的人塞进去。
大皇子和三皇子两人的动作最大,他们都想让自己的人坐上襄州知府的位置去
作为太子的杨绍慕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不过比起大皇子和三皇子两 个人的高调行事,太子向来行事都比较低调,并不想做的太引人注目。
“殿下,襄州来信了。”下面的人把襄州来的信送进来。
“把信拿过来。”杨绍慕接过了信,看了起来,等看完了后,脸上露出了笑意
相比于京城的热闹,襄州经过前面的热闹之后,这段时间要平静了许多。
自从他把襄州一派的官员都抓起来了,现在等于是现在整个襄州都无人管辖, 皇上派人送了旨意过来,让他暂时全权负责襄州这边的事情,所以他这个钦差大人 每天是忙的脚不沾地,大把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直到下边的人过来说吕兴邦要见他,李问才想起来他那一天让人把人关到牢里 去,就一直都没有去看过那一位吕知府,哦,现在成为一个阶下囚。
“他想要见我?”
想到自己把人给抓起来了,对方既然要见他,他还是要去见见的。
不知道对方有什么话想要和他说,李问站起来,理了理衣服,对坐在身边的男 人说道,“走吧,我们去见见吕兴邦,正好我也有话想要问问他。”
男人面无表情,起了身跟着少年走。
“大人,冤枉啊……”
“大人,求求你放我们出去……”
走进牢房里面就感到一阵阴冷,李问裹紧了身上的披风,赵向毅护着少年,不 让两侧牢房里面伸出来的手抓到少年。
他们一路往牢房深处走进去,这一位前襄州知府是单独一个人关在一间牢房里 面,相比于别人一大群人关在一个牢房里面,这一位前知府大人的待遇已经是很不 错的了。
他们到的时候,这一位前襄州知府正坐在牢房里面等着他来,仿佛预料到了他 会来一样。
“吕知府。”
隔着牢房的门,李问也没想进去里面,就站在外面,看着里面的人。
“从被关入这间牢房开始,我早已经不是什么知府了。”牢里的吕兴邦穿着一 身阶下囚的衣服,披散着头发,整个人都仿佛老了二十岁一样。看着牢房外面的李 问,吕兴邦做梦都没想到他会被这么一个毛头小子从知府的位置拉下来。
李问呵了一声,倒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他问道,“听说你找我,是有什么话要 对我说?你说吧,我就站在这外头听着。”
吕兴邦望着站在外边的少年,十六岁的六元,整个大成就这么一个,他沉吟片 刻,说道,“是我小看你了0 ”
“承认承认。”李问笑了笑。
见对方只是看着他不说话,李问倒是好奇,问道,“我倒是有点不明白的,想 问问你。”
“你说。”吕兴邦说一副洗耳恭听。
“我要没记错的话,你是昭宗三年的进士,按照你这个年纪已经是坐到襄州知 府的位置了,我看你在地方上的政绩不错,再过两年没准就被调到京城去了。你何 须要挺而走险,做下这些事情?
我们的人从你府上搜查出来的金银珠宝之多,就算是你十辈子都花不完这么多 银两,你存这么多金子银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来襄州之前,李问对这一位襄州
知府还是了解了一下。
想起他们从陆府的府上查抄出的那么多金子银子和粮食,外面饿死了那么多人 ,这一位襄州知府倒还好,家里的粮仓里面的粮食都已经放到发霉了,就这一点, 李问就不能原谅牢里的这个人。
“哈哈……”吕兴邦听到这话,大笑起来,问道,“还有人怕家里的金子银子 多的啊?”
金子银子自然是越多越多,谁会嫌多了?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的。”李问摇了摇头,心里微叹了一口气。看着在笑 的吕兴邦,李问正色问道,“我今日来还有一句话想问问你,你上面的主子是谁?
他这话一出,牢房里面的笑声戛然而止。
这一位前襄州知府面上的笑一下子就消失了,一脸阴沉的看着牢房外面的钦差 大人。
“你不说,我也知道。”知道吕兴邦不会告诉他,李问嘴角噙着一点笑,回头 对身后的男人说道,“我们走吧。”
他们从牢房里出去。
天上雪花飘落下来,李问伸出手去接,一片雪花落到他的手中,说道,“下雪 了。”
“外头冷,咱们走吧。”赵向毅伸手去握住少年的手。李问转头看向抓着他的 手的男人,嘴角勾起了弯弯的弧度,嗯了一声,两个人走在前面,身后是跟着他们 的人。
第九十章 回京 半个月后
从京城调派来接任襄州知府一职的官员到了襄州城,李问和赵向毅带着人到城 门口接人,没等多久就见到车队出现在路的那头,直到车马来到他们的面前。马车 里的沈大人从里面下来,沈知同沈大人对李问和赵向毅拱手道,“赵将军,李大人
“沈大人。”
“沈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李问从赵向毅那里知道接任襄州知府一职的人是太子一派的官员,这么说来他 们都等于是自己人了。尽管他这段时间不在京城,但是也可以猜测出太子殿下能把 他的人塞到襄州来坐上知府一职,怕是没少付出努力。
“不会不会。我在京城就听说了你们在襄州这里为百姓们办的事,实在是让我 心中感到佩服。”沈知同原是通政司左参议使,这一次调往地方上来任知府一职, 官职升了一级,补上的地方知府是实缺。只要他在地方上做的好,再过三五年调回 京城去,官职没准还能再往上升一升。
沈知同是太子一派的人,和作为太子伴读的赵向毅原也是认识,他对李六元也 不陌生,不过以往只是见过面,并不熟悉,这还是头一回接触。
年纪这么轻的六元郎,一入朝为官没两个月就官升了一级,能够得到皇上的信 任,仅凭这一点,这一位李六元就不容他小觑。这一位李六元日后怕是前途不可限 量,与这样的人相交好处要多过坏处,这个道理沈知同是明白的。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的,皇上让我们到地方上来,可不就是让我们来为 百姓们做事的。”站在这外头风大冷的很,李问只想赶紧的离开这里。他们寒暄了 几句,李问说道,“沈大人你们一路过来舟车劳顿,想来应是累了,不如先进城, 咱们边走边说。
“好好。”沈知同没有不答应的。
沈知同坐上了马车,李问翻身上了马背,和赵向毅骑着马往城里进去。
如今城中恢复了正常的买卖,街上的店铺都开了门。
只不过经过这一次的事后,襄州城不复往日的繁华,街上也没什么摊子摆着做 生意。街上往来的行人车马都并不多,更别说买东西的人了,除去粮行卖粮食的几 家铺子,其余的一些店铺生意都并不是太好,几乎是门可罗雀,生意惨淡。
“原先陆知府住的院子已经查封了。这是我临时在这里给你找的小院,沈大人 你看看合不合适,暂时先住着,等后面你再让人再城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小院,换 一个更为合适的。”李问带着沈大人往给他们安排的住处过来,原本这些事情是地 方官员安排的,只不过现在他把地方官员都抓起来了,所以这些事情暂时就只能他 暂时帮忙安排了。
那天他们在陆知府那座院子里面动的手,院子里面的地上的血迹都还没清洗干 净,住人肯定是不大行的。
“好好,这个小院已经很不错了。”看到李六元为他安排的院子,沈知同表示 感谢的话。
知道这些事情并非是李六元这个钦差大人分内的事,不过对方还是在他这个新 知府到襄州上任之前,都为他安排好了,从此可看出李六元的为人处世,就凭这一 点就让沈知同心中对李六元的印象不错了。
“那就好,不客气的。”李问说道,“沈大人你们先稍作休息,整理下东西。 至于公务上的事也不急在这一时,咱们稍晚点再谈。”
这一次一接到调令就赶着到地方上来,沈知同只是带了管家仆人先过来,所带 的行囊并不是太多,家中女眷尚未过来,大概要等年后才会过来,因而他们一行的 人也并不多。
跟着沈大人一起到襄州的,还有从京城那里送来的一批衣服和布匹等物,押送 东西来的是忠远侯小世子的人。原本司徒羽是想亲自跟着到襄州来的,只不过老侯 爷不允许,家中亲娘和老祖母一听说这事差点没让人把他关家中的院子里,司徒羽 就只好放弃亲自过来了,但是也派了一个小厮过来。
“李大人,这是我们家世子让小的送来的。”小厮把单子递给李大人。
“呵呵,这么多啊。”李问是认识小世子身边的这个小厮,他接过单子看了一 眼,“还不错。”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东西过来,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对小厮 说了几句辛苦了之类的话。
直到这会老侯爷才知道儿子跟着李六元搞了个什么报社,京城中卖的最火的报
纸就是他们出的。尽管老侯爷嘴上说儿子不知轻重,什么事都敢干,但是心里到底 还是觉得儿子长大了,懂得做一点正事,不再是整日都在外头斗鸡遛鸟,为此老侯 爷的心里多少都还有点欣慰了。
不过儿子跟着李六元混到一起,这真的好吗?想起李六元在襄州干的那些事, 老侯爷的心里有点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