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353节
知道是家里来信了,李问笑着接了过去,动手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展开看了起来, 嘴角的笑慢慢的凝固,逐渐消失,手一松,信从他的手上飘落下去地上。
李童不解的问道,“少爷,怎么啦? ”是不是信里面写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平时他们少爷 接到老爷和夫人的来信都很高兴的啊,怎么今日看起来……不是太高兴?
一阵风吹过,刚好信纸飘到他的脚边,赵向毅低头捡起了信纸,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眉 头紧锁,担心的看向少年。李问一脸的茫然,双脚下意识的往前跨出,想往外面走,喃喃的说 道,“我要回去!”
赵向毅一把扣住了少年的手腕,声音镇定,道,“你先冷静下来。”
“我要回去。”李问看向抓着他手的男人,说道。
“好,回去,我与你一同前往。”赵向毅听少年说过他幼时的往事,自然就知道李问与家 中祖母的感情深厚,今接到家书,得知祖母病危,必然是深感担心。
“你先冷静下来,不要慌乱。咱们现在进宫去见皇上,与皇上说明这事,相信皇上那里也 能理解的。”易位思考,若是他家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定然也会十分的担心。赵向毅经历 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他明白李问此刻的心里是在想什么。
人常说“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自然定律”,但是等你真正经历之时,所承受的折磨和 痛苦是终其一生都难以忘记。
“嗯,你说的对。”李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得知家中的消息,他的确是有些六神无主 。他知道这些年他阿奶的身体不大好,而他自从到了外面去读书,后来又到京城来当官之后, 除了书信上的往来,他能够与家人见面的机会是越来越少。
没想到这一次接到家中的来信,信中告知他他阿奶病危,让他速回。李问知道他爹娘的为 人,若非是情况真的到了危急的程度,他们定然不会给他写这样的一封信来。
既然家里给他寄了这么一封信来,那肯定是他阿奶的情况不容乐观,才会派人送这么一封 信来。
“走吧,咱们先进宫去面见皇上。”
京城这边还有不少的事情是他这里负责的,在走之前,他肯定是要安排好这边才能走。在 这一点上,乔颐还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朝廷有规定,京官没有批许,不得随意离京。他们要离京,这件事必须要得到皇上的同意 和批许。
在商定了之后,两个人一同进了宫去面见皇上。
天子在得知李问家中之事,表示了理解,“如此,李问你便回去一趟吧,朕这里就批许你
了。”
杨绍慕知道赵向毅与李问的关系,见赵向毅提出要护送李问回乡,也一并允许了,“小师 弟的安危就交由你负责了,你务必要把小师弟毫发无损的带回来京城。”
“臣领命。”赵向毅应道。
“微臣谢过皇上。待微臣处理好家中之事,微臣一定会尽快赶回京城。”李问行礼道。他 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不该离开京城,只是家中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不得不回去一趟,否则他终其 一生都会后悔。
杨绍慕让两人起身,没别的事了,就让他们先去处理别的事情。
“谢皇上。”李问从地上起了身,和赵向毅一同出了宫。
本本本本
从宫里出来,两个人分头去忙各自的事情。
李问手上负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里面花费了他巨大的心和努力,他绝对不允许有人 趁他不在京城给他搞事。这个时候也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把在备考的苏元和沈子敬两人提出 来,把手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们两个人去负责和统筹安排。
“好,工商部这里有我和阿元,你就放心回去处理家中之事吧。”沈子敬知道李问家中之 事,知道李问这个时候要赶着回去。至于科考之事,若是他们今年考不过,大不了他们等明年 再下场去考就是了,反正他们也不差这么一年的时间。
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李问都一一的交代给苏元和沈子敬,还有下面的一些人。
“明日我就走了,这边就先交给你们两个了。”待到人都走光了之后,李问对还留在他这 里的苏元和沈子敬说道。
沈子敬和苏元点头,都说没有问题。
一直到天快黑了,李问才从外面回去。
这个时候李瑾婉和李浩鹏都从外面回来了,李问把来信的事告诉两人,“小宝,明日我会 让人去书院给你请假,到时候你与你四姐一同乘坐马车走。明日我会骑马先行,不与你们一同 走,我会另外安排人护送你们回去。”
“瑾婉你看看这边有什么事是需要安排的,你安排一下。”
李瑾婉知晓祖母病重,心里也是十分的担心,应道,“好的,我明日安排好手上的事,最 迟后天也能走了。”知道家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作为亲孙女的她是该回去一趟。
“白羽那里,我已经让人给你送信过去了,想必不日他就能接到信。”白羽被他派出去办 事了,人不在京城这里。他们不在京城这里的话,这边就需要白羽回来主持大局,因而李问就 派人给白羽送个信,让人回来京城。
李瑾婉是知道未婚夫不在京城的事,两个人的婚事定在下月,若是祖母那里的情况不好, 怕是他们的婚期要往后推迟了。
见到小孩拽着他的手,李问摸了摸小孩的头,说道,“到时候你和你四姐一同回去,路上 要听你四姐的话,不要给大家惹麻烦,知道了吗?”他知道小孩自小就在父母祖母的跟前长大 ,对老人也是有很深的感情。
老太太有些重男轻女,一直都十分疼爱他们兄弟两个,他小时候,老太太对他这个孙子的 好自是不必说了,李问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记得老太太对他的好。况且他作为家中的长孙,祖母 病危,必然是要尽快的赶回去的。
人生最无可奈何的事,便是生老病死,谁都不想遇到,但是谁人都无法避免,只是时间的 早晚而已。
“好了,那就先这样吧,你们要收拾什么东西的,先回去收拾下。我明早就走了,你们安 排好后,会有人护送你们回去。”李问让两个小的先回去收拾东西。
“哦,好的哥。”
“去吧。”
李浩鹏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去了,李瑾婉也回了她自己住的院子。
“我后面不在京城的一段时间,府上所有的事就交由大管家你处理了。”至于府上之事, 李问就交给了孙大管家,有孙大管家在这里,只要不是皇上那里下令要封他这个六元府,是没 有人能动得他了这里。
“大人请放心,府上之事,小的自会处理好的。”孙德海应道。、
自从到了六元府来,他发现这里还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养老的地方,主子不难伺候,活儿不 多,吃食合乎口味,吃的好、睡的饱,他发现自己的腰围都长胖了一圈。
待到家中之事都安排好之后,李问还连夜跑了一趟丞相府,与他老师在书房中谈话谈到了 深夜,两个人才从书房中走出来。
赵向毅站在书房的外面等候着,他是来接他家李大人回去的。
听到开门声,赵向毅转过身,见到两人出来了,上前行礼,“学生见过老师。”私底下他 都跟着李问喊老师,而不是喊傅丞相,后者显得太生疏了。
“行了,你俩早些回去吧。京城这里有老师在,你就先回去处理家中之事吧,完了再回来 京城吧。”傅易寒摆摆手,让这两人赶紧回去,知道他们明日一早就要走了,这会儿回去还能 多休息一会。
“多谢老师,学生告辞。”李问拱手行礼后,才和赵向毅一同离去了。
从丞相府回去六元府的路并不远,两个人步行回去。
夜色已深,这个时候各府的大门都已经关上,门口外面挂着两盏大灯笼,点亮的大灯笼在 这个夜晚透出一点光亮。
走在前面的下人打着灯笼照亮了路,两个人走在后面。
见少年沉默不语,赵向毅知道少年是担心家中祖母,他伸手握住了少年的手,李问转头看 向握着他的手的男人。“不必担心,不管发生何事,我都会陪在你身边,陪着你。”赵向毅看 着他的少年,神色认真的说道。
“嗯。”李问反手握住了男人的手,他知道这个男人是专程去接他的。他想起了上一世的
时候,发生的那些不好的事情,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去面对,而现在他的身边多了一个能够 陪他一起走的男人,陪着他一起去面对。
大概这就是上天对他的厚待吧?让他到了这个异世,遇到了这个男人……
李问仰头望了一眼天空,见到天上的星星在闪烁,而他的身边是陪他一起走着的人。
谢谢有你!
只是这句话李问并未说出口。
两个人两手交错握着,一路都没有放开……
第063章
第二日的天才蒙蒙亮,他们就准备出门了。
门外是等着他们出发的队伍,都是赵向毅亲自安排的人,李问见到十几个都是熟面孔,这 些人都是赵向毅的亲卫,他们这路上的安全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有这一帮人在,路上敢跑来拦截他们的才是活得不耐烦了。
李问看了赵向毅一眼,踩着脚踏翻身下马,赵向毅伸手扶了少年一把。
待到少年上了马后,赵向毅才翻身坐上自己的马。
“我不在京中,府上就交给大管家了。”李问一手抓着缰绳,扭头看向送他的众人,目光 落到孙大管家的身上。大管家躬身道,“主子放心,老奴定会看好府上的。”
要安排的他昨日都已经安排好了。李问向众人摆摆手,转头看向身边的男人,说道,“咱 们走吧。”
赵向毅打了一个出发的手势,身后的众人驱马跟上去。
城门打开,一行人骑着马出了城,往清平镇的方向赶回去。
“驾__”
日夜兼程的赶路,在半个月后,他们回到了清平镇,李问连夜赶回去家中。
李山谷见到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儿子,父子两都没有空叙旧,李山谷拉着儿子往老人的屋子 里带,男人的眼眶红红的,声音带着沙哑,说道,“去见见你阿奶最后一面吧,你阿奶一直在 等你回来。”
一看他爹的这个样子,李问就知道他奶奶的情况可能不太乐观,忙的往屋里进去了。
“孙,孙……三宝儿……”
“欸,阿奶,我在,我回来了。”
在病床上躺着的老人一直在等到孙子回来,直到见了孙子一面,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阖 上了双目,老人的面上是安详的笑颜。看着老人闭上眼睛,李问还愣愣的,有点没反应过来, 尝试的喊了一声,“阿奶?阿奶……”
“阿娘,娘……”
李山谷喊了两声阿娘,只是阿娘已经不再应他了,这个汉子眼里的泪都忍不住的掉了下来
站在屋外的人听到屋里的哭声,已经猜到屋里的老人走了。
本本本
七日后--
到老人出殡的那一日,村中的男女老幼,全村的人都来相送。
老人的遗体就安葬在李家村后的山上,和死去的夫君安葬在一起。李家父子三人站在老人 的坟前,李山谷的身边带着两个儿子,男人一脸樵悴,下巴上的胡子都没有刮,一双眼睛红肿 ,布满了血丝。
李问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回来的那天到现在都几乎没有休息过。
“我扶你吧。”下山的路上,赵向毅向少年伸出了一只手,示意少年把手放上来。李问看 着面前的手,把手放在了男人的手心里,轻轻的点了点头。
一直到老人的丧事办完了,送走了前来的长辈和客人们,家中才安静了下来,父子两才能 坐下来喝一口茶,说上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