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我,密教头子,在无限世界干大事!

我,密教头子,在无限世界干大事! 第110节

和门外不同,门里的空间覆盖着一层宛若轻纱的物质,无论是天花板还是墙角都覆盖着一层闪光的粉尘,那是为了以防爆燃的炼金粉尘。

房间中央的天花板上,一盏巨大的金属吊灯垂下来,烛光晃动摇曳,在闪光墙壁上投下庄严的影子。

吊灯下方是一张巨大的沙盘,稀奇古怪的连锁反应装置陈列在沙盘上,充分利用了沙盘上的每一寸空间,看起来和这个炼金工房有些格格不入。

135 正在闭关的李林

这件庞大的沙盘是一件一级的灯相奇物,效果是通过拨动沙盘上的连锁机器,达成某种推演的结果。

至于代价,则是每拨动一次机器,都要承担一小部分的霉运——这份霉运将会在一个月内以某种方式反馈出来。

通常情况下,这种霉运不会置人于死地,也就是有些麻烦而已。

但这份沙盘的前一任主人,也就是这个炼金工房的学徒,他是正在做炼金炸药试验时,被霉运反馈了。

一个小小的变量被忽略,直接导致这个愚蠢的学徒被炸掉了上半身。

李师傅翻动着手稿,在翻译模块的帮助下,一些专门的隐喻也被直白的话表示出来,例如尼可·勒梅先前提过的“四元素论”,本质上就是希腊式炼金术的基础。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雅典学派的贤人们,认为世间万物由四种元素组成:气、水、土、火。

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即燥、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

——土是燥和冷的结合;水是湿与冷的结合;气为湿与热的结合;火为燥与热结合的产物。

这种思想为炼金术的物质转化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炼金术的主要思想就来源于这一时代。

大约公元1世纪,在亚历山大的炼金术士已经基本确立了炼金术实践的基本步骤。

获得原料,在经过黑化的过程,将其变为死物质,再通过转化,得到自己所想的产物。

这就是后来炼金术“理解、分解、再构筑”思想的原型。

同时炼金术士们还提到了通过在“转化”中加入“种子”来完成转化的构想。

尼可·勒梅认为这就是最早对“贤者之石”的追求,但他也在手稿中指出,彼时贤者之石的概念尚未明朗,炼金术师们甚至还用“阿佐特”之类的东西来描述。

炼金术与占星术同样密切关切,通常采用的炼金术符号,最早就是直接使用的占星术符号。

用太阳代表黄金,月亮代表银,后来又对其稍作改变,比如水银的蒸馏就是将水星的符号和蒸馏的符号结合。

当李林阅读完这份希腊时代的手稿后,一阵突如其来的炽热开始从他的左手蔓延上去,他扯下了手套,发现自己的手背上的源石结晶已经蔓延到了手腕部位。

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他皱起眉头,弹动了一下手指。

嗤。

一块被摆放在桌上的黄铜块,突兀地被烧掉了。

没错,就是被烧掉了。

白雾般的火焰扩散开来,像是一个烟圈,这个烟圈笼罩的范围内,一种能够安抚情绪的力量宛如海潮般涌动着,李林感觉自己的大脑似乎放空了一部分。

【金属技艺】

【性相:铸】

【每个铸相的学徒都有属于自己的技艺,或者说,没有自己技艺的学徒,就不能被称之为追奉铸的工匠。】

【熔金术之六:黄铜】

【效果:安抚情绪。】

【黄铜热烈地安抚着所有不安躁动的心,有人说他们的皮肤因雄鹿那黄铜的眼泪烫出水泡。】

就好像所有的启相学徒都会开门,铸相的学徒自然有独属于他们的技巧,现在觉醒了这份技巧的李林,已经可以被称为真正的铸相学徒了。

借着燃烧黄铜带来的镇定效果,李林换了个姿势,开始看下一份手稿。

“炼金术的单词是Alchemie,人们认为它来源于阿拉伯的语言,而在更为光明的年代里,更多的巫师认为它源于希伯来语,意为上天的启示。”

“大约公元7世纪,阿拉伯世界崛起,并在接下来的300年内迅速攻灭了波斯,击败拜占庭,占领西班牙,俨然成了站在欧洲东方的强敌。”

尼可·勒梅在写下这些话时,笔触略微有些颤抖。

“关于阿拉伯炼金术的起源,公认的第一个大师是大马士革的王子哈立德·伊本·亚连德。经过研究,我确信哈立德王子是从一本名为《智者克拉索斯之书》的秘密典籍,得到了启示。”

“大约在公元9世纪,扎比尔·伊本·海扬的名字出现在阿拉伯炼金术大师名录中。”

“炼金术师和巫师们常常就此争议,扎比尔这个名字究竟是属于一个人,还是一个类似于教皇头衔的传承圣名,总之因扎比尔的贡献,炼金术正式由一门技术变为一门学问。”

“扎比尔是什叶派的一支——伊斯梅伊派的传人,这一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坚信在世间经典中,存在着【真理背后的真理】。”

李林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种描述只能让他想到密教世界中的“辉光”。

单纯的深思是不会有结果的,李林的优点就在于他会知难而退。

在阅读完阿拉伯时代的记录后,第二个金属技艺也对他敞开了怀抱。

【熔金术之三:锡】

【效果:增强五感。】

【增强你的五感!雨后的世界总是更加清新,碧绿的叶子和蔚蓝的天,太阳在云层后闪烁着金色的光,且来歌颂新的一切吧。】

这些专属于铸相学徒的金属技艺,无法被等阶所衡量,就像启相学徒的“开门”效果一样,直接和他们本身的精神灵性挂钩。

李林一开始以为这些技艺是秘传的一部分,但很显然只有他完全读完《尼古拉斯的遗嘱》,才能真正得到那份被遗留在手稿中的秘传。

尼可·勒梅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在他之前,炼金术绝大多数的理论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对于贤者之石,也只是一个“成就式的头衔”,谁都想宣告自己完成了这个成就,谁都没能成功。

要不怎么说,炼金术是巫师最好的伙伴呢?你的老师会牛了你,你的妻子会绿了你,你的孩子会长得不像你......但炼金术不会,说不会就是不会。

将古埃及和中世纪两个时代的炼金术粗略读完后,李林的脑子里又冒出来了四个金属技艺。

分别是推动物体的“钢”,拉动物体的“铁”,煽动情绪的“锌”,以及减缓时间流速的“镉”。

当然,他手腕上的矿石结晶也一路蔓延到了手肘的位置,看上去很是触目惊心。

李师傅在尼可·勒梅的庄园中闭了一个月的关,将风起云涌的魔法界完全地抛在了脑后。

136 这贞德河里吗?

首先,是身在苏联的格林德沃宣布建立独立的巫师国度,随后宣布正式加盟苏维埃,将德姆斯特朗并入苏联的境内。

时任领导者的亚纳耶夫与其一拍而合,借助格林德沃币值改革的东风,以及大量巫师的帮助,将这个垂死的庞大国家一点一点地挽回过来。

包括邓布利多在内的绝大多数巫师都被格林德沃这一手玩的眼花缭乱,无论是巫师国还是苏联,单独一个都只能被群狼环伺,而当他们绑定在一起后,所发挥出的力量要远胜于1+1。

盖勒特·格林德沃,这个拥有一部分英国血统的欧洲男人,现在俨然成了隐藏在苏联背后的新一任灰衣主教。

对于这个称呼,巫师们很是陌生,而麻瓜们则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昔年一手搅动风云,维持了足足四十年苏联意识形态的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彼时他便是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无论是己方还是敌方,都敬畏地称其为“灰衣主教”。

格林德沃的手段要比苏斯洛夫更强大,更防不胜防,更润物无声,毕竟用言语和行为改变他们的意识形态,远不如一记一忘皆空来的卓有成效!

甚至在苏维埃中央的批准下,连夺魂咒都被格林德沃释放了两次,分别用来对付落败后的戈地图和叶利钦。

其次,还是格林德沃搞出来的事。

他宣布组成由巫师构成的战略军队——新红军。

原本就已经支离破碎的《保密法》彻底被捅破,然而令保守派巫师们惊愕的是,没有麻瓜来讨伐他们,取而代之的则是各国领导者的一次次磋商和交流。

格林德沃掀起的改变令所有的世俗界领导者们,在恐惧的同时也不禁开始思考起巫师的价值。

巫师不会,或者说很难控制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人数太少了,世界上所有的巫师加起来,也只能算是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人入关的时候,还有足足三十三万人呢。

用某个国家的话来说:我看这些巫师的眼睛都很纯真,闪耀着一股野性的美嘛。

既然不必担心他们反客为主,又不希望他们投向别处,就只能许以利益,诱以恩情,晓以大义。一时间各国纷纷宣布成立本国独有的战略巫师小队。

仅仅四天后,美利坚在太平洋十字路口,即火奴鲁鲁檀香山附近,施放了最新研制的战略级魔法,咒语为“AccioNucleibomba”。

意为“核弹飞来”,简称“招核”。

魔法造成的效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可怕,四百米高的巨浪在一瞬间盖过了火奴鲁鲁,随后丝毫不减地向着四面八方而去,约在四个小时后,第一波海浪出现在日本东海岸。

魔法所的巫师们被迫现身,在付出惨重伤亡的代价后,终于稳定了日本列岛,不至于被连绵不绝的地震拖入海中。

至此,战略级魔法一跃至与核弹等同的地位。

而在“核弹飞来”释放后的第二天,格林德沃现身于科拉半岛超深钻孔附近,施放了第二个战略级魔法,咒语为“Terrae Reducto”。

意为“地核粉碎”。

格林德沃当然不能以一己之力粉碎整个地球,但是他有着得天独厚的施法环境——科拉超深钻孔。

这个苏联在冷战竞赛时留下的超深钻孔达到了惊人的12000米以上,是抵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彼时的科学家希望抢在美国前面抵达莫霍面——即地幔和地壳之间的界面。

莫霍面是一个地震波的强反射面,即可以通过这层界面,在一定范围内观测和干涉到地震。

一般情况下,莫霍面在大洋中是五千米到十五千米深度,在岛弧则是二十到三十千米,在大陆则达到了四十千米以上,若是在青藏高原的则达到了惊人的八十千米。

一言以蔽之,格林德沃借助着科拉超深钻孔,直接钻透了剩下的八千米地层,也就是说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地震控制权,全部落到了苏联手中。

借助着战略级魔法的影响力,格林德沃随后出现于阿尔巴尼亚的森林中,在各国殷切地配合下,所有阿尔巴尼亚的森林都被掏空,堕落为巨蛇的纳吉尼和只能寄居于小动物身上的伏地魔,被一网打尽。

握有伏地魔,又疑似拥有伏地魔魂器的格林德沃,顿时让邓布利多投鼠忌器。

首节 上一节 110/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海贼之建立海贼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