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第943节
也是因为管理严格,感业寺在长安城内名声不错。
不少名门望族、达官贵人想进行‘献女侍佛’时,都会送到这里来。
萧瑀的三个女儿,就是放在感业寺里面修行。
再说一下‘侍佛’这种习俗,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了。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四次出家,献身侍佛,逼得朝廷大臣搬空国库,给他赎身。
其实,在梁武帝第一次、第二次献身侍佛的时候,南梁朝廷国库已经搬空了。
在梁武帝第三次献身侍佛时,朝廷拿不出来钱,是朝廷盘剥门阀士族,盘剥普通老百姓,这才凑出来了大笔银钱,把梁武帝赎了回来。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民怨沸腾。
就是如此,佛门还不知足,还诱惑梁武帝继续献身侍佛。
最终结果,梁武帝在第四次献身侍佛时,百姓不堪其扰。
大将侯景,趁机发生叛乱。
原本侯景起兵造反时,身边只有两千人。
但是南梁的门阀士族仇恨梁武帝亲佛,纷纷倒戈归附侯景,让侯景的人马迅速扩充到了十万人。
到了此时,梁武帝已经是众叛亲离,身边连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
侯景最后围困台城,也不攻打,直接把梁武帝活活饿死在宫中。
而这位梁武帝,就是萧瑀的高祖父,也就是四世祖。
萧瑀的家族,不仅有这么奇葩的祖父梁武帝萧衍,而他的姐姐比他的高祖父更有名,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皇后。
萧皇后,就被后世用‘六味地黄丸’调侃的那位一代艳后。
而在传说的六位帝皇中,不仅有隋炀帝杨广,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以及突厥的可汗,最后还包括了李世民。
苏明哲想到萧皇后,就翻找了一下记忆。
在记忆里,李世民年轻时,见过几次倾国倾城的萧皇后。
那时的萧皇后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她的美貌不仅没有衰减,反而愈加耀眼明媚。
所以,在李世民的臆想猜测中,保不齐,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突厥可汗等人,就对如此国色天香的萧皇后,做过什么坏事。
更何况,萧皇后身上还有隋炀帝皇后的buff加持。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李世民有没有做过某些事。
苏明哲翻了一下记忆,没发现相关记忆。
这倒不是说,李世民对萧皇后没想法。
贞观四年,李靖把萧皇后从草原上带回来。
李世民和李渊,都去看望了一下萧皇后。
当他们父子两人见到已经六十多岁的萧皇后时,还都露出过惊艳和迷恋之色。
可惜,萧皇后在回到长安城后,就被萧瑀接走赡养,没给李渊、李世民这对父子机会。
话题转回萧瑀身上。
在梁武帝之后,萧氏的大部分族人,都继承了梁武帝的传统,动不动就献身侍佛。
萧瑀自己不舍得荣华富贵,就舍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代替自己出家。
如今,有人拿萧瑀第五女在去年出家为尼说事。
苏明哲知道,这是有人想把自己当枪使,对付萧瑀。
在朝堂上,萧瑀的嘴比较臭,经常和别的大臣骂战。
这就导致,萧瑀的人缘关系特别差劲,也在朝堂上树立了不少敌人。
而萧氏族人又特别多,在朝堂上占据了不少高位。
有人想借助苏明哲攻击萧瑀,谋取某个位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明哲看着奏折,把那写奏折的人名记了下来。
至于奏折,苏明哲吩咐张阿难把内容抄写一遍,送给萧瑀,让他自辩。
被弹劾的大臣,要上奏折,进行自辩清白。
这是朝堂上的一种潜规则。
不过,如果皇帝信任大臣,会把这份奏折打回去,或者留中处理。
如今,苏明哲把奏折抄送给萧瑀,就是表明自己也很纳闷、质疑萧瑀献女侍佛的用意。
苏明哲明明知道萧瑀没有犯错,却依旧让他自辩。
这自然是因为,苏明哲准备借机针对佛门进行改革了。
而萧瑀接到皇帝送来弹劾自己的奏折后,倒是习以为常了。
他在朝堂上敌人很多,经常被弹劾。
有些弹劾奏折,一看就没什么道理,就是胡编乱造的。
皇帝基本上就置之不理了。
但是,有些奏折,也会引起皇帝的怒火。
如果萧瑀解释不清楚,就会被贬官罢黜。
这就是萧瑀在贞观年间六度罢相的缘由起末。
这一次,萧瑀见到弹劾自己内容,气不打一出来,自家献女侍佛,是萧家的老传统了。
怎么就和皇帝选秀女扯上关系了?
萧瑀虽然很生气,但是为了不被冤枉,还是写了一份自辩的折子送进宫里。
苏明哲看到萧瑀的自辩折子后,就随手放在御案上。
现在,自己要准备斋戒沐浴,准备清明节的祭祀,没时间搭理萧瑀。
等过了清明节,自己再找他的麻烦。
转眼,清明节就要到了。
全国百姓都需要祭祀先人,按照规定,所有人都要斋戒三天。
斋戒活动,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期。
而唐朝,因为高祖皇帝李渊就是一名佛教徒,所以对斋戒的事情规定更严厉。
高祖皇帝规定,作为佛门弟子,每个月要有十天的丁斋日,在这十天里,每天都要斋戒。
这个佛门弟子,不是说出家为僧的佛门弟子,而是指那些未出家的居士。
而清明节作为一次祭祀的大活动。
按照规矩,全国所有人,都要提前斋戒三日。
在这三天里,不能近色,不能食荤。
有些佛教徒,甚至在这三天里,直接断食,也就是三天不吃饭。
而苏明哲之所以跟着斋戒三日,不过是作为皇帝,要遵守规矩,避免朝野争议罢了。
三日斋戒日满。
苏明哲坐着车辇,在大量仪仗队的陪同下,来到感业寺给亲妈太穆皇后上香祈福。
因为有过去的惯例在,感业寺的主持一切照旧安排。
等祈福过后,皇帝就要去后院抄写一篇佛经。
后世人常常抄写《地藏经》、《金刚经》、《心经》等。
正统一些的,抄写《地藏经》。
懒省事的,就抄《心经》。
但是,在唐初,还没有《地藏经》和《心经》呢。
所以,想要抄佛经,只能抄《金刚经》,才能表示自己的诚心。
而一部《金刚经》五千多字,不是谁都有毅力去抄写的。
所以,在隋唐年间,不少权贵为了懒省事,就发明了‘印刷术’。
这种事情,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扯淡?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为了印刷经文,才被创造出来。
苏明哲现在作为皇帝,要诚心祈福、祭祀,就只能手写。
而皇帝抄写经书,旁边肯定要有人给添香研墨。
感业寺内一共有两百多个尼姑,其中年龄大的不符合,李渊的妃嫔,不符合。
上一篇:从妖清开始,把历史打造成神话!
下一篇:震惊!身而为佛的我居然屠了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