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第157节
北风南下大庆。
最后!
乾元结束内乱,发兵楚国。
韩楚两国交壤,唇亡齿寒,迫使两国联合,对抗外敌。
在这个册子之中,楚国的记录在前的不是皇帝。
而是!
楚国的兵部尚书公孙中庶。
此人不仅是楚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更是一位有名的大儒,他倡导的公孙儒学在楚国近三十年来迅速兴起,成为楚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基础。
公孙儒学以君子五艺为基础,融合了新的思想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
在大楚,君子们不仅精通文治,更需身怀武艺,腰挎宝剑。
君子也可闹市持剑杀人!
公孙中庶本人更是三起三落,历经波折,最终权倾朝野。
在天子年幼无法亲政的情况下,他代理国政。
对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国家恢复和发展,对外则积极推动与韩国的联合。
俞客看到此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只需要再看韩国。
胸中已有破敌之策。
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寒!
第129章 各国之心,无解之局
公孙平溪和公孙中庶二人还是,表兄远亲之间的关系。
公孙氏乃是大楚最有名的大儒姓氏。
提及天下最出名的学府之—白鹿书院,学子们无不心生敬仰,其连续三任掌舵人。
皆出自公孙名门,足见其文风之盛,学术之渊。
俞客看到这里,突然想起,这五国纷争的天下。
试想乡间阡陌,能识文断字者寥寥无几,犹如凤毛麟角。
世家大族皆有藏书,也可说家中有藏书者都是世家大族。
知识被上层人士垄断!
公孙一家相当于同时押注了乾元和大楚。
到是让俞客想到了同样一个家族,押注了三国之事。
这是一个家族门阀林立的时代,皇权也就是最强大的世家!
家而天下,皆系于家族兴衰之上。
俞客继续翻开韩国的册子。
首入眼帘者,乃韩国当今圣上。
宇文炎!
此少年天子,登基八载,终破宦官桎梏,夺回皇权,由傀儡化身为真龙天子。
韩国曾历两百年宦官之祸,神策军权柄被大太监掌握。
朝堂之上太监还能书写政令,罢免百官。
天子也得看太监脸色。
于是朝政昏暗,大太监自称“九千九百岁”,自比帝王。
册中详载,皇权更迭竟由宦官之手操纵。
韩国五代帝王,都未能挣脱那笼罩了两百余年的宦官专政。
韩国其统治权柄,牢牢掌握于太监之手。
想当年!
韩国先帝,却也难逃宦官之祸,被逼至绝境,抑郁而终,身后竟无子嗣承继大统。
临终之际,他满目泪光,痛心疾首,悲呼:“愧对列祖列宗,历代君王或受制于诸侯,我却沦为家奴太监之手!”
先帝崩逝三日,宦官们方慢条斯理地操办丧事,仿佛国之大事,不过儿戏一场。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的大太监韩忠,权倾一时。
从宇文氏旁支中随意挑选一人,以续国祚,轻描淡写地吩咐传旨太监:
“迎大者进宫!”
传旨之声,响彻十三王府门前,太监高呼:
“迎大者,迎大者!大者进宫当皇帝矣。”
众人闻言,一时茫然,随即有人恍然大悟,指向颍王:
“颍王大,颍王大,颍王个高,定是所指之人。”
颍王被匆匆迎入宫中。
然而。
此“大者”非彼“大者”,原是指年岁较长者。
一场乌龙,令人啼笑皆非。
然韩忠对此,却毫不在意,淡然一笑:
“无所谓,谁为皇帝,皆是我掌中傀儡。”
这位颍王也就是宇文炎!
却未曾料到!
这位颍王竟是位深藏不露的雄才大略之人。
八载光阴,他隐忍不发,暗中蓄积力量,静待时机。
终于!
在甘露寺内,他雷霆一击,亲手诛杀了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韩忠,一举终结了韩国长达两百年的宦官专权之祸。
重掌天子大权后,他深谋远虑,锐意改革,设立内阁以制衡朝野,并牢牢掌控军队,巩固皇权。
宇文炎年少痴迷道教,中年信奉“佛教”,立为国教。
俞客轻抚书页,心中暗自思量。
韩国平原广袤,湖泊星罗棋布,素有“千湖之国”之美誉,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国土面积甚至超越了楚国,实为五国之中的一方沃土。
然而!
往昔宦官当道,国家经济停滞不前,韩国在五国之中实力最为薄弱。
宇文炎继位之后,大力推行改革。
俞客轻轻翻开册子的第二页。
李显!
此人现任韩国大司马,也尊称太傅,十六岁便连中三元,登科榜首,才华横溢,本应是仕途坦荡,平步青云。
然而,面对宦官专权,他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游山玩水,以避世之姿,周游列国。
直至三十六岁那年,宇文炎诛杀大太监韩忠,韩国政局为之一新,李显方才归乡,于韩国开设私塾,传授学问。
宇文炎闻其贤名,亲自屈尊下榻拜见。
于是!
三十六岁的李显,一跃成为韩国大司马。
李显走的时候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走的时候笑着对课堂上的儒生:
“读书,亦可平天下!”
李显开始致力于变法!
对外与楚国积极联姻,修同盟之好。
对内则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改革科举制度,重新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上升通道,重视人才。
同时,他鼓励粮食生产,保障民生根本。
上一篇:万族战场:我有一个无限合成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