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47节
如今最麻烦的是火车车皮,战事一起火车站就挤满了准备南下躲避战事的百姓,好在各高校都有学生在铁路部门工作,梅贻琦又按照章星九的吩咐,提前打通了关系,这才为学校南迁争取到了宝贵的车皮。
师生们立刻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小跑来到火车站,迅速登上火车,还有一批专门挑选出来的师生用少量汽车以及大量黄包车把装好箱的设备资料运上火车,并安排专人在车厢两端看管。
有了章星九的提前提醒,并制定了周密的内迁计划,还提前进行过几次模拟演练,现在这些高校的内迁工作可比原历史中高效多了,短短几天时间,愿意走的师生都离开了北平、天津,能带走的物资设备也大多都带走了,有些实在是带不走的,干脆下发给附近的百姓,总比将来便宜了鬼子要强。
还有少数师生不愿意离开,梅贻琦也无可奈何,只能让他们留下,并叮嘱他们,将来若是想去昆明,学校随时欢迎。
章星九和张伯苓、蒋梦麟等人离开庐山,立刻赶往沪上,等他们抵达的时候,震旦大学和诸多沪上高校也大多都做好了内迁的准备,他们的准备甚至比清华、北大更加充分,因为这里才是章星九的大本营,他在沪上经营了四十余年,说话远比北方好用。
还有些教会学校和外国资金成立的学校对此无动于衷,他们觉得就算小鬼子进攻沪上,也不敢动他们,他们待在租界安全得很。
对此,章星九也没太好的办法,他只能安排人尽量劝说这些学校的学生和华人教师,许诺等到了昆明,他们依旧可以在新学校里教书学习,倒是吸引了一些老师学生随同他们离开,只是那些外国领事对此颇为不满,屡屡找到章星九抗议。
章星九早就根据实际提前雇佣好了外国船只,沪上高校的师生们先带着物资、学生出发,北方来的师生物资则乘坐第二艘船。
他很清楚,小鬼子这次是打算全面开战,北平一旦陷落,沪上就会遭受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这时候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能先走最好就先走,免得到时候小鬼子的海军过来,又把船只逼回沪上甚至是直接击沉。
要知道这两艘船上乘坐的可是整个华夏的学术精华,一旦攻击成功,华夏就会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若能如此那怕是美国人的船也干了,大不了事后给美国鬼畜赔款道歉便是。
师生们都走了,章星九和马相伯却留了下来,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迎接北方南下的师生,要处理震旦大学的相关资产。
震旦大学可不是一所普通院校,学校名下还有许多工厂,这些工厂不少都在沪上,为震旦大学提供了宝贵的办学资金,并在制碱、味精生产等领域达到了亚洲乃至世界一流水平,这样的工厂若是留给小鬼子,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能拆走的设备要尽快拆卸打包运走,实在是拆不了或者来不及拆的,干脆就在关键部位装上炸药,并留下信得过的人手看守,要是小鬼子没打进沪上倒了罢了,一旦打进来,那就立刻引爆,宁可毁了也不留给鬼子。
各种文字资料更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让这些宝贵的东西落到小鬼子手里,能带走的尽量带走,带不走的也直接烧掉,连一片纸也不会留给小鬼子。
不幸中的万幸,因为章星九的缘故,北方各高校制定的方案非常详实,对各种突发情况都有预料,所以并未耽搁多久,清华、北大、南开还有其他高校大部分师生都顺利抵达了沪上。
他们继续乘坐
可马相伯却是说什么也不愿意走,他站在震旦大学门口,送走了最后一批师生,转身便准备回学校去,章星九赶紧把他拉住,“岳父,现在学校里都空了,您还回去干什么呢?”
“我不走,州平,我已经快一百岁了,都这把年纪还折腾什么呢?你就让我跟震旦大学共存亡吧!”马相伯老泪满面,颤颤巍巍地说道。
他是鸦片战争那年出生的,到今年已经九十八岁了,在这般高龄还要遭受如此屈辱,老人家心里这道坎实在是过不去。
章星九很清楚,这时候打亲情牌是没用的,所以他选择了另一个办法,“岳父,正因为如今国事艰难,你可不能在这时候撂挑子,此去昆明重建学校事务繁杂,正需要您这样的长者坐镇啊,这是您的责任,您绝对不能不管。”
“我们的国家,怎么会变成这样,连我一个百岁的老头子,都不得安宁!”马相伯摇头苦笑,却还是接受了章星九的劝说,哪怕都这把年纪了,他依旧放不下这些学生。
章星九最后一个上船,他刚上甲板,船长就立刻下令起锚启航,许多师生都不肯回到船舱,他们双手抓住栏杆,泪汪汪的看着学校的方向,直到水手过来催促,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普通师生可以沉浸在伤感之中,章星九、马相伯、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他们却是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马上就聚到一起开会,需要他们解决的事情还多着呢。
第381章 西南联合大学
把各校代表叫到会议室里,章星九开门见山说道,“此去西南人生地不熟,兼之教室、宿舍、实验室有限,若是依旧由各校自行其是,恐怕会耽误教学工作,所以我提一个建议,我们各校联合起来办学,成立一座临时联合大学,这样既可以集合各校之长,也可以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诸位意下如何?”
“震旦大学理工科华夏第一,我们清华也受震旦大学帮助良多,学生们若是能继续跟随州平先生学习,实乃莫大的幸事。”梅贻琦第一个表示赞同。
“我们北大理工系能有今天的成果,也多亏了州平先生的帮助,所以我的态度和梅校长一样。”蒋梦麟有些遗憾,怎么被清华给抢先了呢?
“南开也是一样!”张伯苓言简意赅。
“我们交大成立的时候,同样多亏了州平先生的帮助,如今能继续得到州平先生的支持,那肯定是高兴还来不及呢!”沪上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同样表示了支持。
他是1907年的赴美留学生,先后获哈佛大学理科学士、纽约大学商科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科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科硕士等学位,回国后以铁道部次长的身份兼任交大校长。
原历史中他留在了沪上,交大也迁去了重庆,这次章星九将沪上的学校一分为三,一部分跟随他迁往昆明,一部分迁去重庆,还有一部分去了西安,震旦大学和交大都是如此。
这样既可以分散昆明的压力,也有助于将提高内陆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这些学校在昆明、重庆、西安等地待上几年,自然会招收当地的学生,将来抗战胜利返回沪上,也会有一批老师学生留下,当地就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发展本地的教育事业。
几所名校都表示了赞同,其他那些普通学校的代表就更不用说了,能跟随震旦、清华、北大的师生一起进步,这可是往日求都求不到的大好事,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于是联合建校一事就此通过,接下来就该为这所学校取名了,章星九拿出了原历史中的名字,“既然这所学校是由多所高校联合建立,那就叫西南联合大学如何?”
这名字倒也简单明了,众人都表示了赞同。
接下来讨论学校的组织架构,马相伯当选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名誉校长,章星九当选为校长,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黎照寰四人担任副校长,其他那些普通高校的负责人也进入校委会,担任校委,学校的日常事务都由校委会开会讨论决定。
在院系设置上,哪所学校的实力最强就以哪所学校为主,其他高校的老师学生填充进去进行协助,比如物理自然是震旦大学最强,那就由震旦大学物理系院长叶企孙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院系主任,北大的吴大猷、饶毓泰,清华的赵忠尧等担任副主任。
文学系清华北大比较强,那就由朱自清担任系主任,闻一多、王力等人协助他的工作,阿张的夫人也进入文学系,继续整理阿张的稿子。
医学院由伍连德负责,震旦的汤飞凡,协和的林巧稚等人担任副院长。
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师范学院,西南联合大学用的毕竟是昆明的土地,为了维护同本地人的关系也好,为了普及高等教育也罢,于情于理也要招收一些本地学生,那么成立师范学校就是最好的选择。
争取先为当地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教师来,将来这些教师就会在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开枝散叶,把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师范学院是基础,前沿研究同样也不能错过,所以还得设立研究所,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只是研究的方向要进行一些调整,农学、药学、机械、无线电、航空这些和战争息息相关,成果能够提高国家整体作战能力的项目要优先设立,而那些距离应用还比较遥远的理论研究只能稍微延后了。
这对许多学者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因为他们在这些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现在却要让他们停止研究,转而从事其他项目,他们肯定会觉得遗憾。
然而没有一位教授抗议反对,因为他们都知道如今抗战才是最重要的事,和国家的利益相比,个人这点私利根本不算什么。
从沪上到越南海防港,章星九他们几乎每天都开会到深夜,总算是赶在下船之前,初步理清了西南联合大学的组建事务,并把这些消息通过无线电报发给民国政府。
郑三发子收到消息,对章星九等人自行其是颇为不满,可考虑到章星九等人的声望,还有他们现在做的事情也确实是民国需要的,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批准了西南联合大学的建校方案,还给学校批了一笔经费,至于这笔经费到底能不能拿到,那就不好说了。
只是他也不想看到教育界人士这么团结,就又下发了一条命令,让蒋梦麟、张伯苓等人去重庆任职,美其名曰提高重庆的高等教育水平,他们也只能答应。
倒是没敢让章星九动,因为除了章星九,如今教育界没有一个人能承担起把这么多所学校捏合到一起的重任,而且章星九要是不答应,那他可就丢大脸了,他还没办法处理章星九,既然如此,索性不提就是。
如今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章星九和法国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早就协调好了火车,众人下船休息一天稍微缓缓,第二天就乘坐火车沿着滇越铁路前往昆明。
这条铁路全长859公里(滇段465千米,越段394千米),现在火车行驶的速度又慢,师生们哐啷哐啷了好几天时间,方才抵达昆明。
第一批抵达的师生搜集了全昆明的卡车、马车,还请来了马帮帮忙,来回跑了好几趟,总算是把所有师生物资都运到了滇池岸边的新校区。
至此,此次大学内迁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第382章 马相伯去世
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当初决定在这里建校,他们俩就不远千里来到昆明,仔细研究了当地的地质地形,并根据章星九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
如今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校园分布较为松散,每栋建筑规模都不大,这么做是为了防备轰炸,避免小鬼子的轰炸机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减少建设成本,这样的房子修建难度较低,成本也不高,能花较少的钱,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现在大多数宿舍校舍都已经建好,学生们可以直接开始上课读书,不用耽误太多时间。
可纵然如此,由于这次抵达昆明的师生实在是太多,这些校舍依旧不够用,必须有人去其它地方暂且安置,等剩下的校舍建好再回来。
北大校长蒋梦麟发挥了高风亮节精神,大手一挥说,“我们文学院、法学院的学生去蒙自,那里有多余的房舍,而且安静,适合文脉滋生。”
1885年的时候,清政府签订了《中法新约》后,蒙自被开放为商埠,一跃从偏远村落变为热闹的边境重镇;如今,蒙自因为交通原因渐渐没落,但却因此多了很多空闲的房舍,这些人过去不用发愁没地方住。
于是在昆明歇息数日,这些学生就在朱自清的带领下前往蒙自,并在这里待了三个月的时间,短短三个月却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一是生活习惯上的,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当地百姓改变了女子蒙面的习惯,也改变了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
其二也让蒙自这个小地方的特产开始名扬全国,日后人们提起云南的特色美食,肯定会提到过桥米线,而过桥米线就源于蒙自。
在蒙自小城南边有一个湖,朱自清曾把它比作济南的大明湖、杭州的西湖。
在湖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湖心亭,据传,当地的一位秀才为了科举考试,把自己封闭在湖心亭中苦读,妻子每天经过一座桥,给丈夫送饭。
当地的米线是传统食物,妻子每次送去后,发现丈夫因为用功读书,经常误了吃饭的时间,长期下去对肠胃很不好。
为了让丈夫吃到热乎的饭食,妻子就发明了一种用鸡汤炖的米线,哪怕丈夫读书忘了时辰再吃,但鸡汤的保温效果好,丈夫便能吃到热乎乎的米线了。
因为妻子每次送饭要经过一座长长的桥,因此,这种米线便被称为“过桥米线”。
由于北大文学院师生的口口相传,“过桥米线”渐渐闻名,并被带到了全国各地,成了云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三个月后,这些师生返回昆明,新的校舍已经建好,可以和其他院系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但他们给蒙自带来的改变却延续了下去。
章星九在新的校园里,除了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没有放弃研究和教学,他依旧保持着亲自给学生们上课的好习惯。
而在这批抵达昆明的学生里,他最看重的有这么几位,首先自然是那两位日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出生于安徽合肥,早年间考取了公费留美生,在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归国后先后跟随章星九在厦大和清华任教,如今也来到了西南联合大学,继续教授数学。
杨振宁今年十五岁,原本在北平崇德中学就读,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在来昆明的路上,章星九和他聊了聊,便建议让他直接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以他的天赋和学习进度,继续读中学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杨武之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杨振宁先进入物理系旁听,等学校正式开考录取新生的时候,他再去参加考试,方能成为正式生。
这也是章星九一贯坚持的规矩,哪怕是他的儿子,也得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大学,决不允许有走后门的情况,就算偶尔有偏科的天才,也得先证明自己在某些学科上的能力,最后经由校委会讨论才能入校。
李政道年纪更小,现在还不到十二岁,早些时候在沪上读小学,去年参加了震旦大学举行的少年班筛选,在考试中拿到了高分,和其他天才少年一起进入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少年班就读,如今也和父母一起跟随大家来到昆明。
按照他的学习进度,估计到杨振宁这个年龄,也能进入物理系就读,到时候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师兄弟了。
多所大学联合到一起办学,日常事务非常繁杂,各校师生之间的矛盾,维系学校运行需要的各种物资,再加上一些其他琐事,让章星九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就连马相伯这位已经接近百岁的名誉校长,也无法像其他期颐老人一样,在家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只要有精力,他都会尽量出来帮着学校做一些事情。
除了学校事务,他也没忘记支持抗战,他连续十数次在发表广播演说宣传抗日,虽早已一贫如洗,但他却走上街头,卖字筹款,一个字30元,一副对联50元,就这样筹到10万大洋,捐给了在前线同日寇血战的抗日军队。
他组织和成立了多个民间团体并各种爱国救亡组织,如江苏国难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等,还募捐组建后方医院,值国家危难之际,在他的号召下,全民抗日热情高涨,一个耄耋老人俨然成为全民的“救国领袖”。
就这么过了两年,很快就迎来了马相伯的百岁生日,他没让大肆操办,就章星九和几位亲朋好友私下里一起简单地吃了顿饭。
过完生日没几天,马相伯的身体就渐渐不行了,他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可如今依旧看不到华夏的未来在哪里,他不由得悲从中来。
紧紧握着章星九的手,发自肺腑的感慨道,“我是一条狗啊!一条叫了一百年!都没有把国人叫醒的老狗!”
带着巨大的不甘和遗憾,马相伯离开了人世。
第383章 大逃亡
原历史中,马相伯在从桂林逃往昆明的途中,在经过越南谅山时身患病重,便在这里滞留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大限已至,他坚持就算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
上一篇:神话卡牌供应商:开局哪吒三太子
下一篇:让你耕田,你要当大地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