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做土豪 第123节
孙小平热情地上前与他们握手。说道:“你们来采访,这对于我们青龙山村和我的种植养殖事业来说是好事,也算是给我免费宣传了不是,我对你们是热烈欢迎呀!”
程梅梅笑道:“孙小平,你不愧是混过大城市的,很会说话呀!我们现在就开始采访?”
孙小平看了看自身,说道:“现在就开始,要不,我去换身衣服?”
刚才在山谷里训狗,导致身上穿得衣服皱巴巴地,还到处是泥土,看上去就像是刚做农活回来,比较狼狈。
程梅梅看了看,说道:“不用换了,这样子自然真实!也不用大说特说,就从你为什么放弃大城市的拼搏,回来创业开始,说说你的想法,然后,我们再去看看你的承包的荒山看看。”
“这样呀!那倒是简单。”孙小平放心了,这就是让自己吹牛呀!
程梅梅打开话筒伸到了孙小平面前,李立伟也扛起摄像机,先对把镜头对准了院子外整个孙家村,来了一个大特写,再慢慢拉回到孙小平家的院子和房屋,然后给了孙小平一个大特写。
孙小平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会家乡来搞种植养殖,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接下来,他简单地描绘了一番大城市生活的不容易,生活紧凑,竞争激烈,然后重点说了一下明珠稻香酒家那些原料普通,价格却贵得要死的招牌菜。
听得大家都是一愣一愣地,二十个不到的野生虾仁加一碟子酱醋就要一百三十多,几块猪大肠配着些生的苜蓿草就要上百块,这城里人是不是都傻了?
这哪是吃饭,简直就是吃钱哪!
杨英雄一拍自己大腿,说道:“我们这里这些东西多的是呀,这要卖到大城市,我们也不要那么贵,只要一半的价格,那岂不是发财了?”
孙小平点头说道:“杨叔说的对,农村好东西多,都是原生态产品,便宜的很,可是我们缺乏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的渠道,于是我就想着回来创业,争取打通这样的渠道,把我们农村的好东西卖出去,这样,既能让城市的人们品尝到我们农村的美味,我们农村人也能得到丰厚收获。我深信,农村是大有可为的。”
第109章
杨英雄和孙贤云两人高兴非凡,对孙小平在采访中能提到自己两人的名字极为满意。
这可是记者来采访呀,是要上电视的,要是播出来,就是两人的政绩,绝对老有面子了。
两人对孙小平是越看越顺眼,连带着,对他所说的环境保护也留意起来。
两人的心里想着以后是不是在村里要特意加强这方面的宣传,现在国家也强调文明进村,卫生进村,顺带这强调一下环境保护,也是挺好的吗!
虽说可能要花一点钱,可在面子和政绩面前,钱什么的都是浮云。
孙小平领着程梅梅他们来到养王八的水池前,大王八以为是来给它喂食的,四肢滑动,从水池底部浮了上来,伸长着脖子眼巴巴地看着水池边的众人。
这家伙这段日子好吃好喝,有空间泉水的滋润,身体不知不觉就大了一圈,以前是一百二十二斤,现在估摸着绝对有一百三十多斤。
大王八孙小平杨小燕每天都见到,倒也没觉得了不起,可是程梅梅她们就不同了,这么大的淡水龟,很少见呀!
两人都是目瞪可呆,不过李记者很快就反应过来,记起了自己的职责,扛着摄像机来回不停地拍摄,给大王八来了不少特写。
孙小平说了那天从河里面钓这个大王八的过程,从咬钩到僵持,再到大王八被拉上河岸,被他往大里夸张了不少。什么大王八力大无穷,自己被它拖得倒在了地上,后来甚亏抓住了一颗大树,才没被拖下水,还有自己与大王八来回僵持,手上都被钓竿磨出了一层皮,等等,说得活灵活现,非常刺激。
村里人都只知道他钓上了大王八,可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详细经历,都听得静静有味,更别说程梅梅和李立伟两位记者了,听得是惊奇不已。
杨小燕在旁边横了孙小平一眼,暗道:看不出这人还有这等吹嘘的本事,无中生有,死的都要被他说成活的了。
看完了大王八,孙小平带着他们来到了屋后山谷中。
在山谷,两位记者又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首先是四个鱼塘的塘坝,遍布齐腰高的绿草,如同四条绿色巨龙,相当吸引眼球。
再就是地龙养殖池,孙小平用锄头轻轻地拨开泥土,里面堆积了无数蚯蚓,密密麻麻,数量之多,让人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看完地龙养殖池,孙小平带着他们来到了四个水塘跟前。
通过清澈的水面,可以看养鱼的水塘和养黄鳝的水塘里,不时有黄鳝游来游去,数量极多。
孙小平随口介绍道:“这里大小四个水塘,最大的面积是二十亩,里面养的是鱼,其余的三个水塘,大的有十亩,里面养殖的是作为种鳝的大黄鳝,两个小水塘的分别是五亩水域,里面养着的黄鳝幼苗,已经投放了几次幼苗进去了,具体数量是多少,还真没法说清楚。”
程梅梅问道:“听说你抓了七条巨型的黄鳝,是不是也在这个大水塘里,还有,这么大的水域,你一共养了多少大黄鳝?”
孙小平点头道:“七条巨型黄鳝确实在这个水塘里面,至于有多少种鳝,应该有几万条吧!我在河里面,田垄边钓了不少,又从外面购买一些,加起来差不多有这个数量了。”
其实这个数量应该还要多一些,他空间的黄鳝繁殖很快,在空间水的滋润下,长得也不慢。
到现在为止,这些黄鳝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差不多十几万条,每条都是半斤以上。
至于那些第一代第二代的黄鳝,最少也有一斤多。
孙小平打开一个水塘边堆放的尼龙袋,从里面抓了一把切碎的苜蓿草混合着地龙制成的饵料,用力撒到水塘里面。
很快,许许多多地黄鳝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水面黑压压地一大片。
这些黄鳝如同一条条水蛇一样,在水面上不断地翻滚追逐,争抢着饵料,场面极其地震撼。
在大黄鳝的正中间,七条巨型黄鳝,时不时地露出水面,超大的身体,如同七条大蛇,极度吸引眼球。
李记者的摄像机摄下了这一切,程梅梅捂着自己的嘴,不住地倒抽凉气,
围观的村里人也是眼睛都冒着火花,惊叹不已。
这么多的大黄鳝,不算那七条大黄鳝,就是那些普通的,也要几百万呀!
他们都知道孙小平挖水塘养黄鳝的事,原来还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居然发展到了这样的规模了。
程梅梅笑道:“孙小平,你不愧是混过大城市的,很会说话呀!我们现在就开始采访?”
孙小平看了看自身,说道:“现在就开始,要不,我去换身衣服?”
刚才在山谷里训狗,导致身上穿得衣服皱巴巴地,还到处是泥土,看上去就像是刚做农活回来,比较狼狈。
程梅梅看了看,说道:“不用换了,这样子自然真实!也不用大说特说,就从你为什么放弃大城市的拼搏,回来创业开始,说说你的想法,然后,我们再去看看你的承包的荒山看看。”
“这样呀!那倒是简单。”孙小平放心了,这就是让自己吹牛呀!
程梅梅打开话筒伸到了孙小平面前,李立伟也扛起摄像机,先对把镜头对准了院子外整个孙家村,来了一个大特写,再慢慢拉回到孙小平家的院子和房屋,然后给了孙小平一个大特写。
孙小平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会家乡来搞种植养殖,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接下来,他简单地描绘了一番大城市生活的不容易,生活紧凑,竞争激烈,然后重点说了一下明珠稻香酒家那些原料普通,价格却贵得要死的招牌菜。
听得大家都是一愣一愣地,二十个不到的野生虾仁加一碟子酱醋就要一百三十多,几块猪大肠配着些生的苜蓿草就要上百块,这城里人是不是都傻了?
这哪是吃饭,简直就是吃钱哪!
杨英雄一拍自己大腿,说道:“我们这里这些东西多的是呀,这要卖到大城市,我们也不要那么贵,只要一半的价格,那岂不是发财了?”
孙小平点头说道:“杨叔说的对,农村好东西多,都是原生态产品,便宜的很,可是我们缺乏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的渠道,于是我就想着回来创业,争取打通这样的渠道,把我们农村的好东西卖出去,这样,既能让城市的人们品尝到我们农村的美味,我们农村人也能得到丰厚收获。我深信,农村是大有可为的。”
第109章
杨英雄和孙贤云两人高兴非凡,对孙小平在采访中能提到自己两人的名字极为满意。
这可是记者来采访呀,是要上电视的,要是播出来,就是两人的政绩,绝对老有面子了。
两人对孙小平是越看越顺眼,连带着,对他所说的环境保护也留意起来。
两人的心里想着以后是不是在村里要特意加强这方面的宣传,现在国家也强调文明进村,卫生进村,顺带这强调一下环境保护,也是挺好的吗!
虽说可能要花一点钱,可在面子和政绩面前,钱什么的都是浮云。
孙小平领着程梅梅他们来到养王八的水池前,大王八以为是来给它喂食的,四肢滑动,从水池底部浮了上来,伸长着脖子眼巴巴地看着水池边的众人。
这家伙这段日子好吃好喝,有空间泉水的滋润,身体不知不觉就大了一圈,以前是一百二十二斤,现在估摸着绝对有一百三十多斤。
大王八孙小平杨小燕每天都见到,倒也没觉得了不起,可是程梅梅她们就不同了,这么大的淡水龟,很少见呀!
两人都是目瞪可呆,不过李记者很快就反应过来,记起了自己的职责,扛着摄像机来回不停地拍摄,给大王八来了不少特写。
孙小平说了那天从河里面钓这个大王八的过程,从咬钩到僵持,再到大王八被拉上河岸,被他往大里夸张了不少。什么大王八力大无穷,自己被它拖得倒在了地上,后来甚亏抓住了一颗大树,才没被拖下水,还有自己与大王八来回僵持,手上都被钓竿磨出了一层皮,等等,说得活灵活现,非常刺激。
村里人都只知道他钓上了大王八,可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详细经历,都听得静静有味,更别说程梅梅和李立伟两位记者了,听得是惊奇不已。
杨小燕在旁边横了孙小平一眼,暗道:看不出这人还有这等吹嘘的本事,无中生有,死的都要被他说成活的了。
看完了大王八,孙小平带着他们来到了屋后山谷中。
在山谷,两位记者又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首先是四个鱼塘的塘坝,遍布齐腰高的绿草,如同四条绿色巨龙,相当吸引眼球。
再就是地龙养殖池,孙小平用锄头轻轻地拨开泥土,里面堆积了无数蚯蚓,密密麻麻,数量之多,让人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看完地龙养殖池,孙小平带着他们来到了四个水塘跟前。
通过清澈的水面,可以看养鱼的水塘和养黄鳝的水塘里,不时有黄鳝游来游去,数量极多。
孙小平随口介绍道:“这里大小四个水塘,最大的面积是二十亩,里面养的是鱼,其余的三个水塘,大的有十亩,里面养殖的是作为种鳝的大黄鳝,两个小水塘的分别是五亩水域,里面养着的黄鳝幼苗,已经投放了几次幼苗进去了,具体数量是多少,还真没法说清楚。”
程梅梅问道:“听说你抓了七条巨型的黄鳝,是不是也在这个大水塘里,还有,这么大的水域,你一共养了多少大黄鳝?”
孙小平点头道:“七条巨型黄鳝确实在这个水塘里面,至于有多少种鳝,应该有几万条吧!我在河里面,田垄边钓了不少,又从外面购买一些,加起来差不多有这个数量了。”
其实这个数量应该还要多一些,他空间的黄鳝繁殖很快,在空间水的滋润下,长得也不慢。
到现在为止,这些黄鳝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差不多十几万条,每条都是半斤以上。
至于那些第一代第二代的黄鳝,最少也有一斤多。
孙小平打开一个水塘边堆放的尼龙袋,从里面抓了一把切碎的苜蓿草混合着地龙制成的饵料,用力撒到水塘里面。
很快,许许多多地黄鳝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水面黑压压地一大片。
这些黄鳝如同一条条水蛇一样,在水面上不断地翻滚追逐,争抢着饵料,场面极其地震撼。
在大黄鳝的正中间,七条巨型黄鳝,时不时地露出水面,超大的身体,如同七条大蛇,极度吸引眼球。
李记者的摄像机摄下了这一切,程梅梅捂着自己的嘴,不住地倒抽凉气,
围观的村里人也是眼睛都冒着火花,惊叹不已。
这么多的大黄鳝,不算那七条大黄鳝,就是那些普通的,也要几百万呀!
他们都知道孙小平挖水塘养黄鳝的事,原来还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居然发展到了这样的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