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第566节
有些来迟了商贩都缠着李老板不肯走,指着水池里还有的鱼说不是还有了嘛,干嘛不卖了呀。李老板只能告诉他们,这是人家预定的,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单位食堂和餐饮企业后厨预留的份额,必须得留足人家的分量。
其实李老板留的数量都是超出的,多出来的一些等到天亮还有其他的散客过来,正好搭配着其他的鱼卖。总之余见海的鱼卖完了他也不能收摊,还有其他的生意需要照应呢,还不如留点吸引眼球。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水盆,里面放着两条个头最大的草鱼,上面用纱网罩着,要不然这鱼力气大,尾巴一用力就有可能跳出来。而那些经过他家档口的人不管买不买鱼,都会停下脚步看看,有的还会拿出手机拍上一张照发朋友圈。
这时候李老板就会展开他口吐莲花的营销技巧,和顾客聊上两句,有些不打算的买鱼的客人也许就会买一点回家。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整体上提高了档口的人流量,收入也有所增加。
现在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李老板的货源地很快就被打听到了,短短的几天有数个水产批发商找到了余湾,指名道姓的询问余见海家住址,然后厚着脸皮上门求见,想从余见海手里拿点鱼回去,而且答应给比李老板还高的价格。
而李老板也是早有准备,他情愿降低自己的利润,也死死地把货源抓在自己手中。价钱从五块五涨到五块六,再到五块八,六块,再达到历史新高六块五,他自己只保持着三毛钱的利润,没有给其他人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机。
石塘已经拉了好几次网了,每次都是村子里的人来帮忙,余见海每次支付一百块一人的工资,还管一顿午饭。余见刚他们也乐得前来帮忙,既增进了和余见海的交流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啊!
在李老板的建议下,余见海做了两个网箱放在石塘里,四周用毛竹撑开系上泡沫,每次多余的鱼不再放回石塘,暂时养在里面。每到晚上石塘边上便早早的亮灯了,高清摄像头对着网箱的方向,也不用担心有梁上君子光顾。
只是食堂里的鱼毕竟有限,随着捕捞次数的增多,出水的鱼越来越少了。草鱼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花鲢也开始上市,就连数量不多的红鱼也逐渐上市了,只留下生活在水底的鲫鱼暂时还留着。
因为余见海每次捕捞的时候混在饲料里吸引鱼儿的药水都有所不同,要想将潜藏在水底的鲫鱼逼上来,要配置专门的药水才行。
李老板牢牢地把持着货源,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可以替代的鱼。毕竟余见海石塘里的鱼有限,总有一天要卖完的。而他的生意是长期的,到时候没有了优质的货源不知道顾客会不会流失。
南城的渔场面积不小,几十亩地大的鱼塘比比皆是,都是在沿海的滩涂上。
这里在很久前都是荒芜的芦苇荡,每年秋天芦花被风一吹遮天蔽日的。后来被逐渐开发出来,做成了鱼塘,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天润的养殖基地和规划中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在这一片区域,现在新国道又从中穿行而过,交通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李老板几乎将所有的养殖户鱼塘都转了一遍,可是留给他的只有失望。这里找不出一家的鱼能够有余见海家鱼的品质,虽然有些人家的鱼个头更适中更适合卖活鱼,可是口感和余见海的压根就没法比。那种天然鲜味是不管添加多少佐料都模仿不出来的,再好的大厨也比不上精致的食材。
李老板很郁闷,在又一次到小夏家拉鱼的时候,不无遗憾地问他:“夏老板,你们咋就不跟余村长学学啊?你看人家那鱼养的,个头大口感好畅销,那么一块池塘的效益估计比你们几块鱼塘都好,你和他也是朋友,就不能去取取经?”
小夏其实早就眼红了,心里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听到李老板问他,不禁苦笑道:“李老板,我也想养出那样好的鱼啊!可是咱不是没那个技术嘛!”
李老板奇道:“你们不是认识嘛?去学啊!”
“我问过了,”小夏无奈道,“我老表就是那天和我在一起的那个,姓张的那个,他说了,人家余村长的鱼塘里从一开始就在饲料中拌了特制的中药,鱼儿吃了不生病还长得快。我们喂的饲料都是从饲料厂买来的,和他的没法比啊!”
第617章:阴谋论
第617章:阴谋论
“哎!”李老板叹了口气,“可惜了!要是你们都能有他的技术多好啊!我也不用这么费尽心机地东奔西跑了!”
小夏也在叹气,良久没有说话,沉默了半天才道:“我倒是情愿有他的技术啊!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教给我,要是愿意的话给钱也行啊!要不他只要愿意提供技术,我给他点干股都行。”
李老板突然被提醒了,眼睛一亮道:“你还别说,这真是个好主意。你知道吗,他那一个石塘里的鱼已经卖了二十多万了,估计还能再卖几万。你们一个鱼塘才卖多少呀,给点股份给他也不吃亏。”
小夏郁闷道:“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呢,我就怕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
而在余湾,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余见海石塘的丰收无动于衷,有些人羡慕得不得了,连做梦都在幻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够像余见海一样,养鱼发财。
余见海石塘里捞了多少鱼是大家都看到的,帮忙的村民们都知道。而鱼的价格也不是秘密,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计算出余见海卖了多少钱。
虽然不知道余见海在石塘投入了多少钱,可是大概算一下,他这个石塘纯的利润最少也得有二十万。他当时承包石塘花了十五万,村里人都觉得他脑子有毛病,真的是有钱往水里扔,还不带冒水花的。
可是现在来看,他这哪里是傻呀,简直是太精明了啊!现在很多人都在怀疑,余见海当时是不是已经认定了石塘养鱼一定会成功,他当时以帮村里装路灯为名承包石塘,本来就是有预谋的计划。
结果这种无端的猜测刚刚露出一点点苗头,就遭到了以三婶为首的部分人严词谴责。反驳的根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时余见海是在没有人问津的情况下承包的石塘,十五万块钱拿出来的时候村里人都觉得是占了大便宜,用一个荒废的没有半点用处的石塘换十五万,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呀!
哪怕是余见海早有预谋,那也是人家的本事。如果有人不服,那么当时怎么不说?余见海在往石塘里投放鱼苗的时候,有多少人在背地里冷嘲热讽的说风凉话?不是有很多人断言余见海会本利无归的吗?现在余见海养鱼成功了,闲话也出来了,这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三婶甚至公开说,那些背后嚼舌根子的人应该捂着心口好好想想,余见海为这个村子做了多少,他是不是自愿地将自己承包的三十个大棚不要任何补偿的转入了集体的名下?他是不是凭着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余湾蔬菜产业的发展?要是论收益,他如果不将大棚转给集体的公司,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他连三十个大棚都舍得放弃,又怎么会为一个不确定能不能养鱼成功的石塘去耍心机?
三婶的言论得到了村里大部分人的支持,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余见海支持的言论,老羊倌更是公开宣称,现在有很多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人家余见海帮你发家致富,你还在背后嚼舌根子,这特么的还是人说的话吗?
在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下,阴谋论刚刚崭露头角就被扼杀了,再也没人敢提。
这些情况余见海都是心知肚明,他在几次听到有人为他打抱不平之后只是一笑了之,并不打算去追究到底是哪个先说出中伤他的话的。
人嘴两块皮,说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只要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那就随它去吧。而实际上这番突如其来的言论,并没有降低余见海在村民中的威望,反而无形中被提升了。
他们在听了三婶和老羊倌他们的提醒之后,才又想起了余见海做过的那些事情,确实是放弃了很多东西,真正收益的是余湾的全体老百姓。他们也在反思,如果没有余见海,现在的余湾会是什么样子,能有今天红红火火的大棚产业吗?能有这么多人在家就有稳定的工作吗?能有这么富裕的生活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经过反思之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余见海的余湾,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连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现在呢,余湾还是那个余湾,只不过好像人们再提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再说余湾穷了,反而都说余湾人有钱,说余湾人当老板了,家家户户都是老板了,比那些在外打工的强多了。
其实这不是奉承的话,就是实际情况。余湾人现在手上确实是闲钱多了,手头活络了。上镇上赶集的时候,看上什么东西不再思前顾后的了,基本上只要看上了就下手,不用考虑钱包里有没有钱,农业公司每个月都准时发工资,从来没有拖延过。一些比较节俭的人还把钱存起来了,因为天天上班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钱了,不存起来干嘛呀!
他们现在又不用为种子农药发愁,也不用为收割播种留足资金,一切都有公司解决,大家只需要尽心尽职地工作就行,连操心都不用,大小事情有易娟和谢若云安排呢,有三婶他们参照执行呢,哪里需得着他们费脑筋呀!
这一切都是拜余见海所赐,如果没有余见海,这一切估计只能在梦里见到!
甚至连做梦都想不到!
虽然没有人再议论这件事了,可是养鱼的想法已经在好几个村民心里滋生了,再也挥之不去。他们也都想清楚了,在大棚里干活,每个月也就是拿那点固定的工资,股份是另外一回事,不在大棚做事也照样可以有分红。
他们如果自己出来创业,比如说养鱼,按照今年的行情,那肯定比拿着那点工资划算多了呀。今年有人家养鱼赚了几十万呢,看着眼馋呀!
当然也有亏本的,据说渔场有好几家的鱼就出了问题死了很多,估计连承包费都卖不起来。这样是一些人顾虑的地方,这养鱼也是有风险的,要靠技术赚钱的,他们没有半点经验,心里有点没底。不过转念又一想,余见海就是个不择不扣的行家啊,如果拉住他一起养鱼呢,那不是就稳妥多了?
关键还是看余见海答不答应,这个还得要去探探口风。
其实李老板留的数量都是超出的,多出来的一些等到天亮还有其他的散客过来,正好搭配着其他的鱼卖。总之余见海的鱼卖完了他也不能收摊,还有其他的生意需要照应呢,还不如留点吸引眼球。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水盆,里面放着两条个头最大的草鱼,上面用纱网罩着,要不然这鱼力气大,尾巴一用力就有可能跳出来。而那些经过他家档口的人不管买不买鱼,都会停下脚步看看,有的还会拿出手机拍上一张照发朋友圈。
这时候李老板就会展开他口吐莲花的营销技巧,和顾客聊上两句,有些不打算的买鱼的客人也许就会买一点回家。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整体上提高了档口的人流量,收入也有所增加。
现在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李老板的货源地很快就被打听到了,短短的几天有数个水产批发商找到了余湾,指名道姓的询问余见海家住址,然后厚着脸皮上门求见,想从余见海手里拿点鱼回去,而且答应给比李老板还高的价格。
而李老板也是早有准备,他情愿降低自己的利润,也死死地把货源抓在自己手中。价钱从五块五涨到五块六,再到五块八,六块,再达到历史新高六块五,他自己只保持着三毛钱的利润,没有给其他人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机。
石塘已经拉了好几次网了,每次都是村子里的人来帮忙,余见海每次支付一百块一人的工资,还管一顿午饭。余见刚他们也乐得前来帮忙,既增进了和余见海的交流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啊!
在李老板的建议下,余见海做了两个网箱放在石塘里,四周用毛竹撑开系上泡沫,每次多余的鱼不再放回石塘,暂时养在里面。每到晚上石塘边上便早早的亮灯了,高清摄像头对着网箱的方向,也不用担心有梁上君子光顾。
只是食堂里的鱼毕竟有限,随着捕捞次数的增多,出水的鱼越来越少了。草鱼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花鲢也开始上市,就连数量不多的红鱼也逐渐上市了,只留下生活在水底的鲫鱼暂时还留着。
因为余见海每次捕捞的时候混在饲料里吸引鱼儿的药水都有所不同,要想将潜藏在水底的鲫鱼逼上来,要配置专门的药水才行。
李老板牢牢地把持着货源,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可以替代的鱼。毕竟余见海石塘里的鱼有限,总有一天要卖完的。而他的生意是长期的,到时候没有了优质的货源不知道顾客会不会流失。
南城的渔场面积不小,几十亩地大的鱼塘比比皆是,都是在沿海的滩涂上。
这里在很久前都是荒芜的芦苇荡,每年秋天芦花被风一吹遮天蔽日的。后来被逐渐开发出来,做成了鱼塘,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天润的养殖基地和规划中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在这一片区域,现在新国道又从中穿行而过,交通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李老板几乎将所有的养殖户鱼塘都转了一遍,可是留给他的只有失望。这里找不出一家的鱼能够有余见海家鱼的品质,虽然有些人家的鱼个头更适中更适合卖活鱼,可是口感和余见海的压根就没法比。那种天然鲜味是不管添加多少佐料都模仿不出来的,再好的大厨也比不上精致的食材。
李老板很郁闷,在又一次到小夏家拉鱼的时候,不无遗憾地问他:“夏老板,你们咋就不跟余村长学学啊?你看人家那鱼养的,个头大口感好畅销,那么一块池塘的效益估计比你们几块鱼塘都好,你和他也是朋友,就不能去取取经?”
小夏其实早就眼红了,心里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听到李老板问他,不禁苦笑道:“李老板,我也想养出那样好的鱼啊!可是咱不是没那个技术嘛!”
李老板奇道:“你们不是认识嘛?去学啊!”
“我问过了,”小夏无奈道,“我老表就是那天和我在一起的那个,姓张的那个,他说了,人家余村长的鱼塘里从一开始就在饲料中拌了特制的中药,鱼儿吃了不生病还长得快。我们喂的饲料都是从饲料厂买来的,和他的没法比啊!”
第617章:阴谋论
第617章:阴谋论
“哎!”李老板叹了口气,“可惜了!要是你们都能有他的技术多好啊!我也不用这么费尽心机地东奔西跑了!”
小夏也在叹气,良久没有说话,沉默了半天才道:“我倒是情愿有他的技术啊!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教给我,要是愿意的话给钱也行啊!要不他只要愿意提供技术,我给他点干股都行。”
李老板突然被提醒了,眼睛一亮道:“你还别说,这真是个好主意。你知道吗,他那一个石塘里的鱼已经卖了二十多万了,估计还能再卖几万。你们一个鱼塘才卖多少呀,给点股份给他也不吃亏。”
小夏郁闷道:“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呢,我就怕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
而在余湾,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余见海石塘的丰收无动于衷,有些人羡慕得不得了,连做梦都在幻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够像余见海一样,养鱼发财。
余见海石塘里捞了多少鱼是大家都看到的,帮忙的村民们都知道。而鱼的价格也不是秘密,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计算出余见海卖了多少钱。
虽然不知道余见海在石塘投入了多少钱,可是大概算一下,他这个石塘纯的利润最少也得有二十万。他当时承包石塘花了十五万,村里人都觉得他脑子有毛病,真的是有钱往水里扔,还不带冒水花的。
可是现在来看,他这哪里是傻呀,简直是太精明了啊!现在很多人都在怀疑,余见海当时是不是已经认定了石塘养鱼一定会成功,他当时以帮村里装路灯为名承包石塘,本来就是有预谋的计划。
结果这种无端的猜测刚刚露出一点点苗头,就遭到了以三婶为首的部分人严词谴责。反驳的根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时余见海是在没有人问津的情况下承包的石塘,十五万块钱拿出来的时候村里人都觉得是占了大便宜,用一个荒废的没有半点用处的石塘换十五万,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呀!
哪怕是余见海早有预谋,那也是人家的本事。如果有人不服,那么当时怎么不说?余见海在往石塘里投放鱼苗的时候,有多少人在背地里冷嘲热讽的说风凉话?不是有很多人断言余见海会本利无归的吗?现在余见海养鱼成功了,闲话也出来了,这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三婶甚至公开说,那些背后嚼舌根子的人应该捂着心口好好想想,余见海为这个村子做了多少,他是不是自愿地将自己承包的三十个大棚不要任何补偿的转入了集体的名下?他是不是凭着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余湾蔬菜产业的发展?要是论收益,他如果不将大棚转给集体的公司,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他连三十个大棚都舍得放弃,又怎么会为一个不确定能不能养鱼成功的石塘去耍心机?
三婶的言论得到了村里大部分人的支持,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余见海支持的言论,老羊倌更是公开宣称,现在有很多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人家余见海帮你发家致富,你还在背后嚼舌根子,这特么的还是人说的话吗?
在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下,阴谋论刚刚崭露头角就被扼杀了,再也没人敢提。
这些情况余见海都是心知肚明,他在几次听到有人为他打抱不平之后只是一笑了之,并不打算去追究到底是哪个先说出中伤他的话的。
人嘴两块皮,说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只要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那就随它去吧。而实际上这番突如其来的言论,并没有降低余见海在村民中的威望,反而无形中被提升了。
他们在听了三婶和老羊倌他们的提醒之后,才又想起了余见海做过的那些事情,确实是放弃了很多东西,真正收益的是余湾的全体老百姓。他们也在反思,如果没有余见海,现在的余湾会是什么样子,能有今天红红火火的大棚产业吗?能有这么多人在家就有稳定的工作吗?能有这么富裕的生活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经过反思之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余见海的余湾,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连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现在呢,余湾还是那个余湾,只不过好像人们再提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再说余湾穷了,反而都说余湾人有钱,说余湾人当老板了,家家户户都是老板了,比那些在外打工的强多了。
其实这不是奉承的话,就是实际情况。余湾人现在手上确实是闲钱多了,手头活络了。上镇上赶集的时候,看上什么东西不再思前顾后的了,基本上只要看上了就下手,不用考虑钱包里有没有钱,农业公司每个月都准时发工资,从来没有拖延过。一些比较节俭的人还把钱存起来了,因为天天上班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钱了,不存起来干嘛呀!
他们现在又不用为种子农药发愁,也不用为收割播种留足资金,一切都有公司解决,大家只需要尽心尽职地工作就行,连操心都不用,大小事情有易娟和谢若云安排呢,有三婶他们参照执行呢,哪里需得着他们费脑筋呀!
这一切都是拜余见海所赐,如果没有余见海,这一切估计只能在梦里见到!
甚至连做梦都想不到!
虽然没有人再议论这件事了,可是养鱼的想法已经在好几个村民心里滋生了,再也挥之不去。他们也都想清楚了,在大棚里干活,每个月也就是拿那点固定的工资,股份是另外一回事,不在大棚做事也照样可以有分红。
他们如果自己出来创业,比如说养鱼,按照今年的行情,那肯定比拿着那点工资划算多了呀。今年有人家养鱼赚了几十万呢,看着眼馋呀!
当然也有亏本的,据说渔场有好几家的鱼就出了问题死了很多,估计连承包费都卖不起来。这样是一些人顾虑的地方,这养鱼也是有风险的,要靠技术赚钱的,他们没有半点经验,心里有点没底。不过转念又一想,余见海就是个不择不扣的行家啊,如果拉住他一起养鱼呢,那不是就稳妥多了?
关键还是看余见海答不答应,这个还得要去探探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