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444,拜占庭再起

1444,拜占庭再起 第571节

  穆罕默德二世抿住嘴巴,忍着痛风带来的剧痛,缓缓直起腰。

  “但是,我希望,如果真的到了不得不拼死一战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能不计前嫌,并肩作战,为了安拉,为了奥斯曼,也为了你们自己。”

  一些贵族有些动摇,另一些则依然无动于衷。

  “从今天开始,我会时时刻刻与你们站在一起,时时刻刻捍卫我的城市,我的信仰,我的子民!”

  穆罕默德二世举起拳头。

  “从今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万岁!”

  “万岁!”

  “万岁!”

  贵族们高喊起来,山呼万岁。

  穆罕默德二世看着他们,也不知是出于忠诚,还是迫于形势。

  暗叹一声,穆罕默德二世挥挥手,示意众人离开。

  人群稀稀拉拉地散去,穆罕默德二世目送着最后一个身影消失在视野尽头,终于抑制不住颤抖的双腿,瘫倒在王座上,大口喘息。

  “陛下,您怎么样?”

  忠心耿耿的老宦官连忙跑了上来,跪倒在穆罕默德二世面前。

  “现在天气不好,您不该强撑着过来的。”

  “拜拉姆……”

  穆罕默德二世抬起头。

  “您吩咐,陛下!”

  老宦官的眼里满是急切。

  “你跟了我多少年?”

  穆罕默德二世勉强一笑。

  “二十多年了,陛下。”

  “你走吧,趁着布尔萨尚未被完全封锁,找条小路,赶快离开吧。”

  穆罕默德二世凝望着老宦官湿润的眼睛。

  “我有件事要你传达,亲口传达。”

  “您说!”

  老宦官有些不舍,但还是重重点头。

  “你去东边,找到我的儿子……巴耶济德。”

  穆罕默德二世喘着气。

  “你告诉他……如果安拉抛弃了我,如果我没能守到白羊援军到来的那一天。”

  “又如果,连乌宗哈桑都被希腊人击败了。”

  穆罕默德二世苦笑着摇头。

  “那么,他就是奥斯曼家族的主人了,苏丹,贝伊,甚至是埃米尔,这不重要。”

  穆罕默德二世喃喃道。

  “你告诉他,让他尽量依附在白羊王朝的庇护下,这不丢人。”

  “你告诉他,想当年,我们的祖先也是从一名地方领主慢慢起家,只要人活着,希望还是有的。”

  “希腊皇帝再厉害,也有死亡的那一天,让他不要绝望……”

  “陛下……”

  老宦官紧紧抿住嘴巴,眼里全是泪水。

  “走吧,走吧,现在就去,我做出了一些安排,他们会带你绕开希腊人的封锁区。”

  穆罕默德二世解下一枚戒指,递给老宦官。

  老宦官珍重地接过戒指,转身离开。

  穆罕默德二世独自坐在空旷的宫殿中,瞪着跳动的烛影,只余幽幽一叹。

第310章 再殖民运动

  黑海之滨,君士坦丁堡。

  已经是1471年的年末,最为寒冷的一月尚未到来,但微寒的天气已经让君士坦丁堡的市民换上了厚实的衣装,燃起了温暖的火炉。

  早晨的霞光照耀大地,城市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城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负责收购农产品的商队和从邻近乡村赶来的零散农民在卫兵的检查下进入城市,将新鲜的鱼,肉,蛋,奶和蔬菜水果卖给市民和商铺。

  宽阔的石板路面上,负责送货的马车奔驰着,有些马车的货箱中是满满当当的瓦罐,还有些则是脏兮兮的布袋。

  瓦罐中是刚刚运来的牛奶或酸奶,在清晨的空气中散发着氤氲的薄雾,马车上的送奶工会依照订单,把瓦罐摆在市民们的家门口。

  布袋中则是一块一块的焦炭,虽然坑坑洼洼,外表粗陋,但却是不少市民必不可少的过冬燃料。

  每逢清晨,街道上总会传来马蹄的敲击声和悦耳的铃铛声,装满奶制品的瓦罐会被交给中上层市民,装着焦炭的布袋则是底层市民的必需品,当他们在马蹄声和铃铛声中缓缓醒来时,新的一天正式开始。

  解决完饥肠辘辘的肚子后,市民们走上街道,富人会乘上自己的马车进入金融街或各大港口,中产市民们会骑上马匹走进集市,工人们则一边结伴聊天,一边走向西边的工坊区。

  他们会谈论薪水和物价,谈论食物和饮料,谈论新的商品和新的政策。

  他们会谈论安纳托利亚的胜利,谈论远征阿兹特克的壮举,谈论黑金城的淘金热和新色雷斯的扩张。

  他们会路过水手街,一脸羡慕地看着远洋归来的水手挥金如土,左拥右抱。

  他们会路过军官俱乐部,满脸敬意地看着那些刚刚撤下来的老军人,敬仰地看着他们胸前的徽章和腰间的佩剑,也畏惧地看着他们空荡荡的袖子,缠满绷带的脸颊和咚咚作响的木腿。

  他们会偶尔路过富人区的街角,听见报童们的叫卖声,虽然极少购买,但也会兴趣盎然地听上一会儿,然后继续讨论起来,从柴米油盐到军国大事,争得脸红脖子粗。

  他们也会在高等学府外驻足观看,看着富裕人家的孩子结束了假期,兴高采烈或满不情愿地走进校园,再想想自家孩子每周只能上一次的慈善学校,暗自发誓,要用勤劳的双手让自己的后辈也读得起书,上得起全日制学府。

  然而,他们的孩子也会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整天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要么舞刀弄棒,要么去酒吧外捡来破烂的《航海家之声》,缠着会认字的大人,请他们描述远方的富饶,请他们讲解航海与探险的传奇故事。

  帝国正当盛世,也许依旧不能让所有国民都过上幸福且安康的日子,但竭尽半个世界的血汗,依然供养出了一座世界渴望之城,永恒而不坠的君士坦丁堡。

  在这里,人人自得其所,人人不缺吃穿,人人充满奋进而向上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人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人人都有跨越阶层的希望。

  皇帝把他们保护得很好,在这里,埃及的饥荒只是报纸上的寥寥数语,西非的麻醉品泛滥和他们毫不相关,海峡对岸的战争似乎十分遥远,正在遭受灭顶之灾的阿兹特克也只不过是皇帝的又一块勋章。

  他们对自己的出身十分骄傲,对自己的民族充满信心,对自己的国家充满希望,在他们眼里,罗马人优先,君士坦丁堡人则更加优先。

  当然,这群爱好辩论的市民们偶尔也会对皇帝的举措加以抱怨,比如越来越多的外地移民,比如焦炭工坊上空那一团团的黑烟。

  在君士坦丁堡,只要不太过分,他们可以随意发表意见,但皇帝可从来不听。

  一旦附近的街区搬来几户外地人,傲娇而热心的君士坦丁堡人总会探头探脑地找上门,将君士坦丁堡的事情分享给他们,一脸骄傲地展示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君士坦丁堡口音,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把他们也同化为首都市民的一员。

  如果遇上彻头彻尾的外族人,他们也会挤上门,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得赶紧去找到附近的教士,报名学习希腊语,最好还能找个土生土长的君士坦丁堡教士。

  希腊语得学啊,你们也得学希腊语,多学一门好啊。

  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下,君士坦丁堡成为了整个东罗马帝国民族同化最成功的一座城市,无论你来自天南海北,只要来到君士坦丁堡,没过几年,立马会学到一口正宗的首都腔调,加入市民大集体,然后学着老市民的模样,装出一副本地人的样子,对新来的移民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当然,君士坦丁堡市民的价值观灌输法也有失灵的时候,同样在中兴盛世中吃尽红利的迦太基人就对此不太感冒,他们的希腊语带着浓郁的北非腔调,偶尔和君士坦丁堡市民吵架的时候还会飚出几句阿拉伯单词。

  无论如何,手工工坊的巨幅增多,商业贸易的繁荣昌盛和长久以来的轻徭薄赋已经让君士坦丁堡成为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最为繁华的大城市,人口正向三十万大关迅速冲刺。

  金角湾的码头上,一艘舰船缓缓停下,舰船上飘扬着圣安德鲁叉型十字,显然来自于格鲁吉亚的圣安德鲁骑士团。

  船身上,一行希腊文字标注出它的名字。

  大骑士长。

  大骑士长的甲板上,阿莱克修斯趴在船舷边,静静地看着自己久别重逢的故乡。

  自从圣安德鲁骑士团在一年前成功阻挡住萨法维教团的洗劫后,“冰封者”阿莱克修斯的名号在格鲁吉亚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勇士加入进来,骑士团规模不断扩大。

  阿莱克修斯为了自己的事业,将父亲和祖父赠予的地产和庄园出售一空,还把父母留下的结婚钱要了过来,兴建城堡和医院,开辟农场和矿场,引进新的作物和新的技术,吸引落难流民,同正教商人和穆斯林商人签署保护协议,利用萨法维和希尔凡的摩擦增加实力,利用白羊大军外出征战的真空期扶持伊斯兰抵抗势力,将他们安置在圣十字地外围,为朴素的农民守护一方净土。

  这艘大骑士长号是圣安德鲁骑士团唯一一艘舰船,来自于阿莱克修斯长兄查士丁尼的私人赠予,平时停靠在巴统城,负责为骑士团提供钱粮,运送志愿者,和平时期也会经营君士坦丁堡——巴统航线,做些生意。

  格鲁吉亚诸侯们互相不服,但大多不敢挑战东罗马帝国的黑海霸权,尤其是黑海沿岸的几個亲王国,他们连山脉天险都无法依靠,只要东帝国愿意,强大的海军随时都能使其灭亡。

  黑海沿岸的巴统城为圣安德鲁骑士团提供了一座城堡,允许他们建立分团,招募骑士,停泊船只。

  名义上的格鲁吉亚国王令不出首都,对挡在东边的圣安德鲁骑士团表示感激,但也有些忧虑,一再催促女儿和阿莱克修斯尽早完婚,连发几封书信,要求他们前往君士坦丁堡面见皇帝和皇后。

  这位志大才疏的国王还有一些不可明说的野心,试图借助东罗马帝国的力量帮他完成复国,将自己的统治区重新扩大到第比利斯之外。

  面对未婚妻充满期待的目光,阿莱克修斯无奈地放下了手头上的军政事务,将事情交给几位资深骑士,带上她穿过格鲁吉亚的中央低地,踏上黑海的船只,回到君士坦丁堡。

  “阿莱克修斯,这就是你的故乡吗?”

  阿莱克修斯身边,玛利亚双眼放光。

  “好大的城市,一眼望不到边。”

  “嗯,我是在紫衣贵族宫出生的,不过也没在这里住上多久。”

首节 上一节 571/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