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第461节

  直到十月二十二日。

  这样一篇来自知名文学批评家翟昊强的批评文章,出现在《文艺报》上——

  《英雄解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何其讽刺!》

  这篇深度解读《芳华》的批判文章一出,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翟昊强认为《芳华》中看似美好的文工团,居然以隐晦的手法描绘内部居然存在压迫,干部子弟的特权等等情节,涉嫌丑化形象,污染革命队伍纯洁性。

  尤其是程路从战斗英雄到被批判者,更是隐晦对英雄的“去神圣化”处理,不利于青年思想教育。

  缺乏光明的结尾,更不符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像这样的文学作品,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眼前,实在是令人心惊震怒!

  ……

  像这样猛烈的,尖锐的批判,文艺界并不少见,但偏偏在眼下这种情况,显得极为惊人。

  翟昊强的批判像忽如其来雷霆暴雨,冲击着人们沉浸在美好青春中的心境。

  将本来平和向好的文学舆论,一朵乌云悄然笼罩而来。

  众多纸质媒体,都对进行了转载。

  一时间,批评之声渐起。

  《芳华》究竟是文学的先锋性太过超前,还是立场性有问题?

  围绕着这两个尖锐矛盾的论点,看似平和的文学界,也跟着掀起一场讨论与交锋。

  然而此时,整件事情的主角程开颜,此时悠闲的陪着老师下棋。

  “既然老师下在这里,那我就只好下在中间了,不好意思老师,我的棋子已经五个连成一线了。”

  昔日春意盎然的小花园,此时也只有菊花盛开。

  院墙边的西府海棠树下,被萧瑟的秋风吹的哗哗作响,泛黄的枯叶,在空中飘荡下来,落在木桌上。

  木桌两侧,两道身影对坐而弈。

  一个年轻得只有二十岁,一个则有八十多岁。

  二人手执黑白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气氛悠闲静谧,丝毫没有被外界的抨击与讨论打扰到。

  “不行,不下这里。”

  叶圣陶听见程开颜这话,顿时就要悔棋,伸手去拿棋子,重新落在程开颜刚才的位置。

  “呵呵。”

  对此程开颜笑而不语,看着眼前这宛如老顽童一样的老师。

  “笑什么笑?好好的围棋不下,偏偏要我跟你下这劳什子五子棋!”

  叶圣陶吹胡子瞪眼,不满道。

  “围棋我又不会下,下他干嘛,况且下棋又不是为了输赢,打发时间而已,何必这么认真呢?”

  程开颜随口宽慰道。

  “你倒是看得开。”

  叶圣陶点点头,意有所指的说。

  这段时间《芳华》刊登以来,他就一直从儿媳妇姚澄买回的报纸中,关注着《芳华》被一些评论家大肆批判的事情。

  激烈的批判言论,一瞬间就让他回忆起那个严肃紧张的时间段。

  这件事饶是他,也觉得有点棘手。

  毕竟程开颜战斗英雄的身份在这里,要是影响很不好的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嘴巴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也管不到别人。”

  程开颜缓缓摇头,他其实看的比较开。

  一来,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了。

  二来,早在创作《芳华》的时候,他就有想过这个问题,有意识的做了控制。

  外面说来说去。

  无非就是抓着

  但这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因此程开颜心中其实没有多少担忧,只是看着老师满头干枯的白发,紧锁的眉头与有些疲惫的脸庞。

  心中既有温暖,也有对他老人家身体的担忧。

  他知道老师这是替他担心,说不定好几天都没睡个好觉了。

  “您老就放心吧,肯定没事的,我自己写的作品我能不清楚吗?一些敏感的情节我压根就没写,做了柔和化处理,要不然您觉得程路进了审讯室,会因为没有证据而无罪释放吗?

  他们这些批评家只能扣着某些字眼和情节,放大式的批判,放在如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盛行的时代,芳华虽然直指集体主义的潜在压迫,但其实没有什么大碍。”

  程开颜看向老师,温声宽慰起来。

  “嗯……”

  叶圣陶沉思一二,觉得也是这个理。

  况且上个月才给程开颜颁发了战地文艺先锋的称号,另外还有采风工作组与自己撑腰。

  这点批评之语,其实并不算什么。

  叶圣陶失笑一声,叹息道:“说的也是,倒是老师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期,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您这不也是关心则乱吗?我知道您是担心我,只不过像您这个年纪,好好休养生息,颐养天年就是了,等再过几年您就等着含饴弄孙吧。”

  程开颜起身给老师重新添上热茶,端到老人家身边笑着说道。

  “哈哈……还含饴弄孙呢?重孙还差不多。”

  叶圣陶老先生心中轻松不少,笑着的打趣道。

  他其实是将程开颜看做孙子一样的。

  “行,您等着。”

  程开颜也笑了起来。

  “你跟莉丫头的动作放快点,老头子我都八十多了……再过几年,说不定……”

  老先生说着说着,声音低沉下来。

  程开颜闻言心头一黯,勉强笑着说:“知道了,您就等着吧。”

  虽然还没达到年龄,但也确实该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

  北京城,总政治部大楼。

  一场关于采风征文大赛与《芳华》的讨论会议正在召开。

  “嗯,从三位的解释来看,《芳华》这部作品并不涉及根本性的问题,组织原则上不对《芳华》及程开颜同志进行处理,不过关于这些负面舆论,三位必须要尽快解决。”

  会议上,副部长江云霞眼神平静的看向刘白玉,魏巍,徐怀中三人。

  “江部长亲放心,我们会处理好的。”

  魏巍老先生面色冷静的点头,这种情况,其实他早在看完这部作品时,就有过猜测。

  而且刊登这部作品,三人都持赞同意见。

  会议结束后。

  三人共同署名的一篇评论文章,刊登在《文艺报》上:“《芳华》并未否定部队整体的崇高性,而是通过个体命运的偶然性悲剧,揭示集体无意识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这是文学对社会的合理批判。

  不是解构,而是重构英雄主义,主人公程路的遭遇恰恰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不在于完美人设,而在于破碎后仍坚持理想和光荣的韧性。

  他的平凡普通与坚持,证明英雄不是完人,而是在泥泞中坚守良知的普通人……”

  三位军旅名家的评论文章一出,将多日以来的阴霾扫平。

  同时《解放军报》也刊登了一则消息,南疆领导亲自购置《军旅采风作家专号》,号召全军阅读学习。

  一时间,整个文学界平静都下来了。

第292章 重归宁静,小姨的打算

  十月二十四日,周五下午。

  北师大。

  教一栋二楼教室。

  “叮铃铃——”

  “当批评者以“政治正确”要求文学时,需提醒的是,列宁先生曾言——

  文学事业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服从多数。

首节 上一节 461/5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下一篇:港综:暴兵系统!开局截胡小结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