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第1083节
相信不少观众,和资深影评人员,都会喜欢这种意向和表达的。
林源打算把这个镜头,加入到最终的电影拍摄之中。
果然不经意之间,总是容易产生神来之笔。
完成了艰辛的探路之旅,该重新返回地面了。
和上山容易下山难不同,攀登铁支架这种运动,下去反而简单一些。
林源借助着绳索等道具,很快就返回到了地面。
“没事吧?刚才看你那一脚踩空,我们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孟涛说道。
“对我有点信心好吗?你亲眼看过我经历了那么多的挑战,要是只是因为攀爬一个铁塔就出事,不会觉得太荒谬吗?”林源吐槽道。
“这可真不好说,多少人大风大浪都过了,结果就是在小阴沟里翻船的。”孟涛口无禁忌的说道。
林源:“……”
一旁的米勒导演,羡慕的看着两人谈话。
关系不是好到一定程度,真不敢这么说话。
“走吧,去最后一个地点。确定没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拍摄了。”林源决定不理孟涛这个损友,率先向着正西方向走去。
废旧油田的西面,是连绵不绝而且坡度不断向下,延伸超过了5公里的沙海。
林源将在这儿,利用一块破旧的钢铁门板当冲浪板,在沙海中高速滑行,甩开了战争男孩的追杀。
当一行人走到沙海的坡面上时,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了:
向西倾斜的沙海呈现出反常的几何美感,仿佛这不是被风随意雕琢的混沌之地,而是一道被精密计算过的天然滑道。
五公里的坡面像被无形直尺丈量过,保持着恒定的32度倾角,误差不超过正负1.5度。
整片沙域由三种粒径严格分选的沙粒组成:
表层是0.2-0.3毫米的球形石英,中层为0.5毫米的赤铁矿颗粒,底层则是1毫米的角闪石碎屑。
这种分层结构形成了天然的减阻系统,像是为了顺畅滑行,特别安装了无数毫米级的滚珠轴承。
沙面在正午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数千亿颗包裹着氧化铁薄膜的沙粒相互摩擦时,会产生0.01毫米厚的气溶胶层——这是只有在沙漠腹地才能观测到的“类超流体现象“。
任何物体在此接触沙面时,都会先陷入0.5秒,继而因气溶胶层激活而获得反常的升力。
地质学家称之为“沙之魔毯效应“。
“哇!真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这一幕。当初选择放弃在澳洲拍摄实在是太明智了。要不是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根本无法拍摄沙海滑行这样精彩的动作戏。”米勒导演再一次叹服道。
事实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条件,比澳洲那片荒芜的戈壁好太多了。
无论是前几天那场流沙格斗场,还是接下来要拍摄的这一场戏,都是不可能在澳洲完成的。
“这么爽的沙海,简直是冲沙圣地。我都忍不住想要冲一把了!”孟涛感慨道。
“你会冲沙?”林源鄙视道。
“我会冲浪啊!在保持平衡方面,差别应该不会很大吧?”孟涛梗着脖子说道。
“其它方面呢?”林源继续追问道。
“……”孟涛噎住了。
过一会儿才无奈的承认:“差别还是不小的。”
简单来说,冲沙有三种独特的现象:
第一就是类雪崩效应:当速度>40km/h时,表层沙粒会形成2-3cm厚的流化层,产生类似粉雪滑行的悬浮感。
第二是静电悬浮:干燥沙粒摩擦产生>5kV静电场,可短暂形成毫米级气垫。
第三是热塑形变:高速滑行是,冲沙板的底部会因为摩擦而升温。当温度达到60℃以上沙面会软化,板底形成瞬时沙模降低摩擦。
这三点结合在一起之后,最直观的结论就是——冲沙的速度,比冲浪还要快!
这个结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反直觉的。
但现实就是如此,葡萄牙纳扎雷巨浪区创造的最快冲浪速度记录是:93km/h。
而冲沙的最快世界纪录,则是在纳米比亚硬质沙丘创造的121km/h。
可以说冲沙的速度,比冲浪还要快三分之一。
这么高速的疾驰过程中,人体没有任何的保护。
但凡发生一点意外,冲沙板翻掉,林源以超高速度撞上沙堆……
恐怕结果就是只能拾捡散落的肉块了。
一想到这个画面,米勒导演又一次头皮发麻起来。
第747章 还需要提高难度?
“这……会不会太狂野了一点吧?”站在沙丘上方,看着绵延向下的沙滑道,米勒导演有些担心的说道。
“没事的,只要不出意外就不会有意外的。”孟涛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吧,但我去看看你准备的‘铁棺材板’吧。”林源笑着说道。
“呸呸呸!别起这么晦气的名字诅咒自己,明明是‘沙漠流星’,风驰电掣快如流星,多么酷的名字!”孟涛抗议道。
“……”林源简直无力吐槽。
这还不如自己取的名字呢!
“你知道大多数的流星,都是在大气层中因为高温磨擦,烧成灰烬的吗?”林源说道。
“不,也有不少安全着陆了!”孟涛反击道。
“你确定那是安全着陆?落地的那个叫陨石,一般都是撞的粉身碎骨,还不如在空中燃烧殆尽呢。”林源吐槽道。
米勒导演:“……”
这两人也太百无禁忌了吧?
就算是不相信玄学,保持一点最基本的敬畏不行吗?
米勒导演默不作声,跟着两个像孩子一样争论的大男孩,向着沙丘旁的一栋废弃二层小楼走去。
那儿是临时的道具间,孟涛打开门,吃力的拖出一块像是门板的金属。
“这就是我为你精心准备的冲沙板了。”孟涛说道。
“这就是冲沙板?”米勒导演惊讶的说道。
眼前的这块冲沙板,看上去像是一扇被拆下的旧门板,外表坑坑洼洼的,还有不少的暗红色锈蚀,卖相实在是有些糟糕。
林源把这称呼为“铁棺材板”,在米勒导演看来还是美化了,要是让他来命名,这只配叫“废弃破铁门”。
看到米勒导演嫌弃的眼神,孟涛不满的说道:“你们不会认为,这就真的只是一块烂铁板吧?”
米勒导演没有说话,但是眼神中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晰:那不然呢?
孟涛叹了一口气:“你们应该对我有最基本的信任,就算不信任我的为人,也应该相信我的专业。”
说完,他开始介绍起这块精心准备的冲沙板。
“首先,外形确实有些其貌不扬,但这是为了契合电影的剧情。主角从高塔上跃下,不可能还准备一个专门的冲沙板,他只能是随便捡起一块路边的破门板,就开始冲沙了。”
“这个我们知道,跳过,说重点。”米勒导演说道。
“好吧,你们性子真急。先给你们介绍一下,正面这些破破烂烂的凹槽,并不全是摆设品。这两个洞,是给使用者把脚套进去的脚部固定系统。”孟涛指着其中两个凹槽说道。
脚部固定系统的玄机藏在两个看似随意的凹槽里,槽内嵌着从直升机踏板拆下的钛合金防滑齿,呈45度角逆向排列。
当脚掌插入时,足弓会自然触发藏在锈层下的记忆金属片,瞬间弹出三根0.3mm粗的碳纤维倒刺,像沙漠蝎的尾钩般扣进鞋底纹路。
这套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
正向压力越大,锁死越牢固;
但只需脚踝旋转15度,就能触发磁力释放机关——这是为了避免翻板时造成踝关节粉碎性骨折。
“有点东西啊,看不出这么个破烂玩意儿,竟然有这么精妙的设计。”米勒导演感慨道。
果然专业的活,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受到夸奖后,孟涛更加得意起来:“这只是开始,真正精妙的设计,都在背面的冲沙面呢!”
说完,他费力的把整个门板翻了过来。
当这块破门板被翻过来时,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看出了不寻常。
这根本不是一块普通的铁板,而是有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凹槽!
“你这是在干嘛?像是被耙子弄出来的。”米勒导演不解的问道。
“你这就不懂了吧,这是根据沙粒流体力学设计的。每条主槽深1.2mm、宽0.8mm,间距3.4mm,正好匹配塔克拉玛干沙粒的平均粒径。”孟涛继续解释道:
“当板体以超过60km/h的速度滑行时,这些沟槽会引导表层沙粒形成类超临界二氧化碳态的减阻层,就像数百万颗微型滚珠轴承在同时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冲沙的速度越快,阻力就会越小越丝滑。还有一点你可能意识不到的,减阻还能降低颠簸,让林源更加的安全。”
听孟涛说了这么多,米勒导演也呆住了。
上一篇: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求生存
下一篇: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