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都市,无限进化 第464节
嬴政激动坏了,众大臣也激动坏了。
这实在是太牛逼了!
简直就是在听神话。
不对,神话传说都不敢唱得这么离谱!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盛世在崛起。
万邦来朝,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粮仓堆满,富庶无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仙人,快给我说说,这些神物的具体细节。
这些神物,在全天下,也是这般产量吗?对种植有没有什么要求?”
陈宏微笑回答:“我这些是催熟的,就算到了天下百姓种植,土地没这么肥沃,产量也只不过低了些,差不到哪去。
就是南北环境、土地贫瘠与否、水利如何、病虫情况,都会影响产量。
但平均起来,也低不到哪里去。”
“这……这实在是太好了!”
嬴政等人大喜。
陈宏继续解释:“这小麦嘛,比较适合北方气候,一年一熟。
相比起更加耐旱的粟米来说,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需要兴修水利,才能丰收。
可以和水稻轮作。”
“水稻在北方是一年一熟。
在南方,却能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
相比起小麦,更加依赖水利,必须有大量的水灌溉,才能长得好。”
“这土豆嘛,在北方一年一熟,在南方一年两熟。”
“这番薯嘛,更依赖炎热的气候,在亚热带地区一年两至三熟,在热带地区全年可种。
番薯的产量最为恐怖,我愿称之为‘量产之王’!
若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番薯,足以养活数亿人口,在发生饥荒时成为救命粮。”
秦始皇等人听得热血沸腾,对产量高的农作物根本没有抵抗力,太吸引人了。
“至于这玉米,虽然产量没有番薯和土豆高,但它简直就是‘耐旱耐贫瘠之圣物’。
即使是在贫瘠的山地、旱田、缺水的梯田,玉米依然能维持高产。
于北地一年一熟,于南地能至一年两熟。
玉米与大豆套种,光能利用率提高30%。
玉米低水耗、低肥需、低温敏、低虫害、高热量。
其三倍于粟米的土地收益率、五倍于小麦的边际适应性,足以让它成为大范围种植的首选。
无论南北,无论山地旱地,皆可种植。”
嬴政等人听得热血沸腾,赞叹道:
“此真神物也!”
“至于这最后的橡胶树,乃是开启工业大门必不可少的天然橡胶来源。”
陈宏指着橡胶树苗介绍道:“其第1~5年,是幼龄期,尚不产胶。
第6-8年,是初割期,干胶含量18-22%;
第9-25年,是丰产期,干胶率≥25%;
超过26年,就是衰退期了,干胶率<15%,没有割胶的价值了。”
“橡胶树适合南方热带气候生长,到时候移植到南方,先预备着种起来吧。
以后总有用到之时。”
“好了,陛下。”
“我建议将这些农作物,按照各地不同的气候,推广种植。
不同的地形,不同肥沃程度、水利程度的土地,种植不同的作物。
也可以同一片土地,不同作物套种。”
“另外,应该在关中以及中原、江南兴修水利,引河水灌溉农田,方能提高产量。”
“还有,这南方百越诸蛮夷,也该平定了。
吾会开创些防治瘴气虫毒的药物方子,再开创些防止暑气、水土不服的方子。
让南征的将士死亡率不要那么高。
另外,陛下也应该对南方蛮夷释放善意,引导他们归降朝廷,以利诱之,无论是盐铁、粮食、布帛,还是土地、爵位,不怕他们不动心。
分而化之,再以大军压境,不怕他们不臣服。
等收服了南方,再移民实边,与当地土著通婚融合,砍伐平原树木,开垦南方肥沃的土壤。
到时候,江南之地、南蛮之地,必为帝国之粮仓,其潜力甚至超越关中粮仓。”
“好!好!”始皇帝嬴政听得激动无比,“朕有仙人,何愁大事不成啊!”
第275章 在世圣人陈宏
目前的新高产作物种子还是太少了。
需要进一步在关中先培育良种,一步步扩散种植。
新作物的推广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全国全面换种。
根本就没那么多种子,老百姓也不会接受突然改种一种完全陌生的作物。
而当新作物开始在关中试种,当百姓亲眼见证这些新作物的恐怖产量。
不用别人逼迫,名声传开了,老百姓会用脚投票,争相种植高产作物。
“另外,关中耕地仅占全国11%,却要供养中央机构与军队,关中负担过重了。
陛下应将压力平坦到全国各地,通过直道路网,和各河流漕运,将各地粮食运到各地军营,供应军队。
如此,关中就能减掉供应军队这块大支出的沉重包袱了。”
嬴政和李斯等人沉思,“仙人所言有理,但运输的粮食损耗会不会太大了。”
陈宏只能说:“关中运粮亦有损耗,尽量能水运就水运。
水运的粮食损耗远低于陆运。
吾亦会多设计些漕运的内河船。
有需求才能有发展。
不管是水运需要挖的运河,还是陆运需要修的直道。
都会化为大秦发达的交通体系,推动大秦进一步繁荣发展。”
“仙人所言有理。”
“就依仙人所言。”
始皇帝拍板,按仙人说的照做。
陈宏很快设计出很多内河船、海船的结构造型。
在靠近海岸、河岸的地方,建造一座座船坞厂。
正好此时的南方,还是蛮夷之地,多的是高大的古木树林。
那些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树木,正在造船最适合的龙骨木材。
特别是海船,对于古木的要求更高,此时刚好有大量的古木可以砍伐。
这些古木砍伐之后,还得经过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浸泡桐油之类的,才能造船下海,禁受得住海水的腐蚀。
海船的要求贼高,现在就得先布局。
河船就没那么高的要求了,现在就可以开始渐渐提升产量,造出更多的河船,满足河运的要求。
很快,大秦这架巨大的机器就轰隆隆运转起来。
在陈宏的技术支持下,加快对于百越的征伐。
陈宏发明出了药方,在各地建造药济坊,取各地之药材,大批量制造防治瘴气虫毒,防止暑气、水土不服的药物。
特别是在南方,接近百越南蛮之地的地方,就地取材,以毒攻毒,大批量建造药济坊,制造药物,卖给军队。
吕家也趁机掺了一脚,投资建造了不少药济坊,赚了不少。
南征军队有了援军和药物支持,加上朝廷的利诱政策,还真有不少过得不好的百越蛮族归顺。
他们也不想再打了,和一个大一统王朝硬钢损耗,他们也很难受的好不好。
只要日子过得下去,朝廷不乱搞剥削,谁愿意天天打仗啊。
上一篇:四合院之傻柱换了人
下一篇:海贼王之开局获得幻兽种恶魔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