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111节
一路走到,方明澈看到海报上有《保密局的枪声》便道:“我们看这个吧。”
这个可是曾经有六亿观影人次,票房高达1.8亿的首部谍战电影啊。上辈子看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都忘得差不多了。
如今全国各大电影厂都赶制了作为国情三十周年献礼的电影。这部谍战片显然不够主旋律,因此没有被当成献礼片来看。也不是电影制片厂重点扶持的影片。
但市场买账啊!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了。据说在本片上映后,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就连亲身经历过战争岁月的老地下党人,也纷纷给剧组来信,表达对本片的肯定。
六亿观影人次什么概念?换成后世三四十块一张电影票,票房能到两百多亿!
方明峰和林嫣看了一下其他的献礼影片,也一致决定看这一部。
那十年看样板戏早就看得够够的了,实在不想再看献礼片。这一部好歹听起来还有点意思。
果然,电影一开始,三个人就都开启了沉浸式观影模式。一直到出了电影院都还没有走出来。
走到半道,方明澈道:“回去怎么和颜颜说?”
小姑娘表达了强烈的想看电影的要求,但他们无视了。这会儿估计人已经睡醒了。
林嫣摸摸鼻子,“就说她睡着了嘛。总不能把她弄醒,带来看电影。要不,许诺她哪天花五分钱的电视票,带她看电视去?”
如今真的有单位这么干的。就卖电视票,五分钱一张。一晚上能卖出去几十张票呢。可以从晚上开电视,一直看到晚间新闻结束道‘再见’。
方明澈点头,就这么办吧。
他们回去,颜颜果然气鼓鼓的。她靠坐在姥姥腿边,正拿着一把煮好的毛豆在剥来吃。看到爸爸、妈妈都气得不想理他们了。
直到父母许诺去看一晚上电视赔偿她,小姑娘的嘴巴才没有翘得能挂油壶。
她告诉父母,“韩梅阿姨家里,要两转一响。”
林嫣道:“把哪一转取消了?”
“车车。”
那就是还要求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至于自行车,这么近,腿着就回娘家了。
不过,估计三转一响原本都是她家里要的,不会给带过来。如果带过来,自己父母也不会这么反感。
颜颜道:“还要三十二条腿,什么是三十二条腿啊?”
“家具,一件家具有四条腿。”
林嫣都不用问她妈了,这肯定还是谈不拢的。
到了吃晚饭的点,他们就安静吃饭。也没有理会林怿愁眉苦脸的样子。
这种时候表态,是要承担下来么?他们可不想林怿或者林父、林母有这样的误会。
方明峰惊讶的道:“小老弟,你能力范围外的事还愁什么?愁得来么?你才二十二吧,急个毛线哦。总不能是你等得起,小的等不起了吧?”
这话一出,林父、林母都唰地一下看了过去。如果是这样,如今占据主动的就是韩家了。
林家不答应条件,人家可以去告林怿耍流氓。流氓罪可是重罪,动辄十五年起步!(后来严打的时候还直接枪毙呢。)
林怿赶紧摆手,“没有、没有、没有。”
方明澈看堂哥一眼,“颜颜还在呢,说话注意点。”
又对女儿道:“这是不好的话。你千万不要学舌,也不要去和别人讨论。”
拿着短筷子吃饭的颜颜点头。她还蛮中意姥姥做的凉拌肉的。
方明峰也赶紧比了个‘抱歉’的手势。他一时忘了小侄女儿还在座呢,而且正是喜欢学舌和问为什么的年纪。
等颜颜回到家,兴致勃勃蹲下去点自家的家具有多少条腿。
方明峰听她一路很顺畅的数到了二十多,不由道:“她数数还挺厉害嘛。”
方明澈道:“认钱更厉害!有一回我找错了零,她还给我提醒呢。”
估计是一直坐在旁边看着,自然而然学会一毛以内的加减法了。
“我们家,一共二十四条腿。那舅舅房间,搁得下三十二条腿么?”
林嫣道:“肯定搁不下啊,人家就没打算搬到林家用。这是准备在林家啃一口大的,把两个小的的彩礼一并解决啊。”
除非是条件特别好的人家,不然都凑不齐三转一响、三十二条腿这种的。
那有部分,也很拿得出手了。
而且,韩家还要求韩梅每月拿钱回去呢。
就是明峰哥说的,这完全是林怿能力范围以外的事。就是希望他回来逼父母,可能还有她这个姐姐。
林嫣是绝不愿意做冤大头的。父亲也没有这个想法。他根本就不想和韩梅家做亲家。至于母亲,她如今也渐渐觉醒。关键她如今不管钱!
还有,韩梅这段时间肯定找过别的下家了。那不没找着更好的的么。她妈一定会拿捏住这点的。
那就拖着吧。反正他们林家的是儿子,拖得起。但前提就是林怿不该急的不能急。
这一点她早就提醒过了。如果他还是犯了,那就只能是帮着韩家、以此来要挟父母了。那她更加不会管。这个态度她一直以来给的很清楚。
林怿他凭什么要拿父母一生的积蓄、甚至可能还要举债去给韩家送彩礼啊?
三转一响加三十二条腿,这要上千块的。对普通人家,这是多大的负担了。关键是一样都不带过来。
过了两天,朱大海可能是中暑恢复了。他又准备去农村他舅舅家里住着收菜了。
他觉得之前的思路其实没错,就是找的那两人太贪了。他预备这回按林嫣的方式操作,把菜批发给其他人。
朱大海找上胡勇四个,胡勇道:“老朱啊,这得有个先来后到啊。而且,方老师和林老师这里每天都不曾断过供应。你那里,这回一断就是三天啊!等你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可以考虑在你那里批发一点试试。”
胡勇真的怀疑他这回还是有哪里没理顺。别又出事了!林老师那里,隔壁大杂院的人也在问能不能来进货呢。
当然,如果朱大海那里理顺了,菜又比较便宜,还是可以在他那里批发。
所以他对朱大海道:“要不你去隔壁问问,他们也在问林老师能不能供货呢。”
朱大海对隔壁之前临时涨价的两个回城知青深恶痛绝。如果可能,他一点都不想去找隔壁大杂院的人。
最后他还是找了,但是把那两个排除在外。他也说了规矩,概不退换货之类的。
林嫣知道了有些着恼,“他这是一好,就来撬我的下家啊。他怎么就盯上我这个生意了呢?”
亏得他还知道自己和小谢、崔嫂子关系好,撬不动。没有打那两家的主意。
方明澈道:“一个生意,咱们可以做,他自然也可以做。但胡勇说得很明白,感觉他供货可能不太靠谱。不过好在他本钱不多,不能跟咱打价格战。好了,别管他了。早早晚晚会有人出来竞争的。”
刘青峰和耿山也有点着恼,觉得朱大海太不是个东西了。
方老师都和他们沟通过了。九月起刘青峰升做店长,提成利润的10%;耿山升副店长,提成5%。
这个提成包括废品生意和菜生意,是所有其他收入之外、额外给的。如今让朱大海一搞,别搞得他们生意不好做啊。真不是个东西!
方明澈道:“面对竞争最好的做法是,咱们把自己的分内事都做好。你们多关注着就是了!”
朱大海那里,确实是隔壁大杂院有几个回城知青凑了钱,批发他每天早上载回来的菜。
搞得胡勇他们四个生意都不那么好做了。只能扩大‘打游击’的范围。
这也幸亏菜市场的资源不足,也无心垄断。而且,老百姓也肯掩护。不然他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卖,肯定要被逮到的。
隔壁那两个搞得朱大海那天损失惨重的回城知青,又来找林嫣了。朱大海说了不会批发菜给他们。他们想做这个生意就只能来找林嫣供货。
林嫣便答应了给他们供货。在之前的人手基础上增加了他俩。
她也对胡勇四个说了,“我也不能要求你们非得在我这里批发。都是拿现钱买卖,肯定哪家的价廉物美就在哪家进货。但是,朱大海是早上供货,你们如果去他那里拿了货,就要提前给我说一声。不然我下午带那么多回来,鸡蛋还能放一放,蔬菜是不能放的。”
胡勇点头,“林老师,我们如果用了朱大海的货,一定提前告诉你一声。”
BJ郊区的农村,村支部倒是有电话拿出来当公用的。听说,五六千的安装费是先欠着的,逐年缴清。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当天上午打个电话,还是能通知到魏嫂子那里当天不收菜的。
魏嫂子得到消息,在黑板上那么一写,农民就不会再拿过来了。拿过来也没法收,没下家。
林嫣气得在家道:“朱大海他怎么不再中回暑啊?”
方明澈听得好笑,“人家吃一堑长一智啊。”
方明峰骑着方明澈的新车,接下来几天把首都的名胜古迹、还有各处自发形成的市场包括夜市都逛了一遍。
到介绍信上的第十二天,他拎着箱子离开了。就跟着刘青峰去了废品站。他还没有完全想好要做什么,但心头已经有点数了。
袁大妈知道后便也不过问了。只要不在她眼皮子底下黑着,藏在别的地方并不与她相干。
八月底,方明澈把三轮车以外的、出摊的用品折价100卖给了手工艺品合作社。正式结束了他的大碗茶摊生意。
至此,夫妻二人在首都的全部家当就是:小偏院东厢房、小花坛加半拉庭院,四辆车(两辆三轮车、两辆自行车)。还有给了半年租金的废品站,以及3000元的现金。
林嫣拨拉着算盘珠子在那里算来算去,“还是要差一点才到一万。”
方明澈道:“可以了,半年的功夫咱们挣了九千啊!”
林嫣道:“比起你想买的整套的四合院的价格还差得远呢。”
方明澈挑眉,“你怎么知道我想买整套四合院的?”
“附近有人张贴卖房的告示,你都要过去看看。我还能看不出来啊?”
方明澈点头,“想在好地段买一整套四合院,肯定便宜不了啊。就鲁迅先生,民国时第一流的作家,也得一年的稿费才买得起一套呢。”
后世的人总是说如今的四合院便宜。那是脱离了此时的收入来看的。
跟此时的平均收入比,这二环内整套的四合院一样是只有极少数有钱人才敢问津的。
所谓一万块一套那种,起码在后世的四环外去了。那种除非是以前有钱人的别苑,不然买来也没什么意思。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