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124节
堂嫂寄的一千块很快到了方明澈家。他抽了个时间把汇款单拿去交给了堂哥。
“明澈,我已经在村里意向性的找到了要去收废品的村子。村里有几户人家和那边结了亲,说是附近也有垃圾场。既然钱到位了,我这就跟着去看看。今天借你一辆三轮车,让村民载我过去。回头,再把耿山借我使使,带一带我那儿的人。”
“成!你知会堂嫂一声,省得她担心。”
“好的。”
多的方明澈就没有管了。明峰哥不至于依葫芦画瓢都有问题。至于堂哥县城的录像厅什么时候开得起来,他也没有多过问。他的学业有点吃紧。
而且家里一个三岁多不太想当姐姐的小朋友,还有个刚考上大专的孕妇。这都是他的责任,得照顾好了。
日历一天天翻过,转眼到了国庆。堂哥那里的废品站也开张了。他们一家三口送了祝贺的礼物去。
如今国庆只放一天,还没有什么黄金周。黄金周是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朱总理为了拉动内需才搞的,还早。就连周休两天都还早,别说黄金周了。
国庆之后方明澈继续学习。英语资料已经陆续到了,他确实是全部直接就拿回了家。
资料这个东西,回头借来借去,同样是不知道到底借给谁去了。谁要借,就到他家来看或者来誊抄吧。这些资料可不是去新华书店就能买到的。
十月入账一千二。他又买了个进口收音机。这回可以搜短波电台,直接收到BBC的。大的那个就成了颜颜专用的。
阿嫣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不过据她说都可以克服。她的口头禅就是“当过知青的人,哪那么娇气哦?”
不过,如今兜里没那么穷了。黑市、友谊商店又基本不限购。害口还是能尽量满足的。
颜颜已经开始穿秋装了,终于慢慢接受了要当姐姐的事实。
“那他会小我,四岁多。”
方明澈点头,“对了。到时候让他唯姐姐马首是瞻。”
“嗯?”
“就是什么都听姐姐的。”
颜颜点头,“这个可以。爸爸,你在报纸上找什么啊?”
方明澈是想看看有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秋收的消息。但找来找去没找到。
他想了想,都要1982年才正式定下包产到户的政策。也许现在不会大鸣大放。也就老家那些个会进行下一步试点的地方会说一说。现在还是一切求稳。
于是上学后,他去找原籍安徽凤阳县的校友打听情况。
对方惊讶的看他两眼,然后道:“你问这个干嘛?”
“我老家四川可能也要开始试行了。”
对方这才笑道:“大丰收!总产量为上年的4倍,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3万斤、油料2.4万斤,农民平均收入311元。年年“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你们那里既然也要搞,也会很快过上好日子的。”
方明澈一听和上辈子一般无二,也是露出了笑脸。他和对方一起讲起了各自老家村里以前穷哈哈的场景,彼此都很有话讲。
“方同学,会好起来的!那十八个叔伯,去年是冒着杀头风险搞的啊。幸好,土地没有辜负他们!”
“那就好、那就好。”
那改革开放的进程,还是会一如前世的!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可以说是迎来了长达40年的盛世啊!
方明澈托堂嫂帮他和家里也约了个打电话的时间。
到了周日早上十点左右,他第一趟打回去还是占线。应该是有排在前头的人讲电话没有讲完吧。
过了两分钟再打,这回通了,是他爸接的。
“明澈,你在大学听得懂哇?”
“嗯,一开始有点吃力,现在好些了。”
他依然保持着之前学习英语的习惯,背单词、广泛的阅读、听收音机。前几天刚月考了,感觉应该考得还可以。
“哦,那就好、那就好!那儿媳妇呢?她学习和身体都还好吧?你要把人照顾好啊。还有颜颜,也要把她照顾好。你这自己要读书、还要照顾她们娘俩,也是够辛苦的。”
方明澈道:“爸,我晓得。爸,村里和你们说分田的事没有?”
方父道:“没明说啊。但是我瞧着感觉在放风声了,如今大伙儿私下都议论呢。但没有准信,这也不好说得很。”
“我有个校友是安徽凤阳县的,我特地打听到他的宿舍去问了。他跟我说.”
方明澈把那个同学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真的啊?凤阳小岗村能有那样的收成?他不是往自家老家脸上贴金吧?我们可都知道的,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三年倒有两年荒。”
方明澈道:“关人家洪武大帝什么相干啊?反正我校友说的时候可自豪了,简直一洗多年耻辱。”
“如果是这样就好哇。庄稼人不怕吃苦受累,只要能有个好收成。如今集体劳动,生产队长跟喊渡船似的。一个个都摸鱼混工分!”
“爸,那人家混工分,你跟我哥也别太实诚了。攒着点力气,等分下了田地用在自家田里。”
“哎,好的、好的。对了,你只和我说安徽的情况,首都没什么动静啊?”
“首都除非是政策出来了,或者是先有事实倒逼政策。不然肯定是外地试行之后,再说首都的事。农业部应该有消息,但咱们平头百姓,消息没上报纸就什么都不知道。反正京郊的农民,没听说今年要搞包产到户。”
“那估计真是外头试验好了,再传回中枢。明澈啊,你那里钱够不够用啊?不要亏了她们母女,尤其是人家林嫣还怀着你的娃娃呢。”
“够的、够的,我现在收废品,还当菜贩子。挣的钱足够花销。”
方父也觉得收废品有些不上台面,“谁知道你们两兄弟竟然干这个去了。不过现在确实是挣钱最大!不能再亏着我儿媳妇的嘴了。对了,你堂哥还买了大彩电、录像机呢。”
“他是要开录像厅,才不是为了自家看呢。应该是在县城开,这个生意只要黑的、白的关系打通了,生意很好的。”
方明澈也觉得堂哥这样花开两朵,把各自的优势吃到挺不错的。
他再去到学校,唯一在宿舍的郑兴告诉他一件事:“斜对面宿舍出事了!”
方明澈挑眉,“出什么事了?”开学一个多月,因为个人原因,他也就和自己宿舍的人熟悉些。
郑兴道:“月考有人只考了十几分。还都做的选择题。”
“不可能吧,都是英语高分调剂过来的。”话没说完,方明澈反应过来了,“不会是冒名顶替来上大学的吧?”
郑兴道:“我们也分析是这样的情况。大家说不能坐视,去向上反应了,申请调查。”
第127章 明澈请客
方明澈进一步问郑兴才知道,寝室里的人都为这个事,跟旁边两个寝室的人一起找辅导员去了。
大家都看不上这样冒名顶替、混进大学生队伍的人。想让他和原本考上那位同学的命运各归各位。
至于郑兴,他当时端着盆到澡堂洗澡刚回来。刚走到宿舍楼就看到一群人一起下楼来,这才听到了三言两语。
男生去了三个宿舍的人,也就是一个班的男生除了他俩全去了。
方明澈震惊道:“英语系,一丁点基础没有也敢冒名顶替前来读啊?”
他觉得他的录取通知书很安全的寄到家里,没半道让哪个干部子弟截胡。就是因为英语系那就没法冒充啊。你再能耐,一点基础没有,也不能短短时间追上原本能在高考英语试卷超过90分的人吧。
他回想了一下,郑兴说的这个人平时比他还‘独行侠’。原本大家都是大学生了,也能互相包容特异性。如果是只是孤僻一点,那没事儿啊。现在看来,应该就是在害怕暴露情况。
郑兴道:“那可不是么。你冒充其他专业的,政治、历史、语文、数学啥的,好歹不至于这么快露馅啊。听说他们宿舍的人早就在怀疑他了。这种事哪可能一点马脚不露?”
方明澈想了想道:“也许他们那个地方,考上其他专业、又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的通知书没了吧。如今考上大学多不容易啊!就这样把人家上大学的机会都给占了。还幸亏是咱们系,外系真的没这么快暴露。”
如今大学严进宽出。只要能一直冒充下去,四年后分配一个好单位,一辈子就安稳了。
郑兴点头,显然心有戚戚焉。他还嘟囔道:“给干部子弟脸上抹黑。这也是干部子弟里的败类!真的,今年二月还有不少干部子弟去了南疆前线,甚至血洒南疆。”说到后面郑兴有些激动起来。
方明澈点头,“这事儿我知道。”
如今这些老将军,都是毛主席的兵。受他老人家送长子上抗美援朝前线的事迹感召,确实很多都把年龄正合适的、当兵的儿子送去了的。
譬如云南保山区的刘斌司令,大儿(刘光)牺牲二儿上,二儿(刘明)牺牲女婿上。这样的事迹还是很感人的!
郑兴听了方明澈说的猛点头。
方明澈道:“放心,是非黑白,老百姓心头还是有一杆秤的。”
这会儿是午休时分,下午一二节有课。方明澈在椅子上闭目养了会儿神,然后把自己的书拿起来。
“要不,咱俩占位子去?”
今天本来不该方明澈,分配给他的时间段都是相对方便的。晓得他家一家三口,如今情况特殊嘛。
从室长程广志往下,大家基本还是比较照顾方明澈的。有查寝也会千方百计帮他遮掩。所以方明澈来了,也会主动打扫寝室的公共地段卫生。他正准备哪天把寝室里的人请到家里搓一顿的。顺带再请大家伙一起逛逛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如今门票比起后世,贼便宜!正在考虑是这周日还是下周日呢。
往教室去的路上他和郑兴说起。郑兴高兴地道:“要不就这周日吧。下周日我家有长辈过寿,我走不开。”
他原本很不喜欢过集体生活,被家里老爷子批评了。老爷子说他当年当兵要是不喜欢集体生活,难道脱离队伍当逃兵啊?所以郑兴也只能努力习惯和大家相处。
好在戴了耳塞,睡眠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他一些小节,能克服克服吧。他跟大家伙处得还算不错。都觉得他虽然年纪小、家庭条件好,有点少爷的毛病。但确实为人不骄横!
方明澈点头,“好,等下我和老程他们几个说。”
好像王德显家的老爷子也快过寿了。之前听他妈跟人提起过。
郑兴道:“老程他们几个外地人,每到周日只能留在寝室也是怪不容易的。肯定很想家里人吧。”而且他们为了节省钱,也没敢到处去玩耍。
方明澈想了下,别人没怎么挂在嘴边,但老程经常说想他小闺女。当然,中国人比较含蓄。他就是想老婆,也不会说的。
方明澈摸摸下巴,老程好像说过他婆娘很凶来着。但凶婆娘也有凶婆娘的好!真要是一味的凶,或者对老程也凶,他能一下乡就跟他婆娘结婚了,还生了俩娃过了这么多年?
两人刚到教室,结果另外六个室友和其他两个寝室的人也一起到了。就那个考了十多分的人没见到!他们应该是从办公室直接过来的。
方明澈忙问道:“老程,什么结果?”
路上他还和郑兴聊呢,说为什么那人不装病逃避考试之类的?
听说原本是有那个打算的。被同寝室的人揭破他没生病,是伪造的的病假单。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