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24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90年代末期有一次机会得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户口。不过,年轻人有必要转城市户口,像他哥嫂到时候上了年纪就没必要了。

  农村户口才能保留宅基地啊!而且,如今这个支书挺不错,比旁人早一步抓住了几回。没准让他搞得村民以后个个都能凭着户口分红。

  方明华道:“你还能帮我农转非啊?”

  方明澈道:“如果户口不和粮油这些物资供应挂钩,其实也没有太大价值。看国家这个趋势,会渐渐把掌控的资源下放。计划经济也会迎来转变的。”

  至于买房,在2010年以前买都是不限购的。

  方明华震惊,“不太可能吧?”农转非的名额对金贵啊!

  “这只是我的揣测。”

  这会儿四个孩子已经抬着凳子跑过去,互相帮忙爬到拖拉机后车厢安好凳子排排坐下了。还有村里人听说拖拉机要进城,也有几个抬着自家凳子过来。

  嗯,这种不是免费搭车,要交一毛钱的。坐公交车三毛,自己村里的拖拉机一毛。就是方明澈想的,如今这位支书挺有经济头脑的。这从去年他用四块钱把拖拉机包给方明澈接新娘子就可以窥斑见豹了。

  用支书的话说,‘挣点油钱啊!而且这拖拉机是集体的,人人有份。不收点油钱,没机会搭便车的人岂不是吃亏了?’

  如今村民也挺习惯的,上了拖拉机就交钱。不过,方家去四个娃子啊?小娃娃是不收费的,但通常都是跟着大人。一个大人只能带一个小娃娃。

  拖拉机手一边收钱一边道:“今天这趟是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办村民阅览室。用的是九哥捐的钱里的200块。”

  大家想想方明澈捐的钱,立马不好意思计较他家几个孩子的车费了。

  而且,“200块啊?那岂不是可以买三五百本书?”

  方明澈看众人坐得差不多,就等他了,正走过来。听到这话道:“前期上限是200块,不是要一次性的全买回来。”

  这也算是开启村民智慧的大好事,算是花得值!

  支书和他讲,到时候方明澈家的人可以免费借阅。其他人在阅览室看也不要钱。但如果要借回家,给了押金之后,租金就两分钱一天。损坏或者弄丢,造价赔偿。

  这是对本村人的待遇。外村的人嘛,给了押金借回去看三分钱一天。到阅览室看,一个月一块钱,人证一一对应。

  等方明澈在前头的副驾驶位坐好,拖拉机就发动了。

  拖拉机刚开走不久,昨天和方明澈一起打平伙的两个人走过来找他。

  这两个人一个叫韩平,一个叫方明成。他们昨天听出方明澈的话音了,旅行社要求会说英语、会开车。英语是没法可以想了,但开车和开拖拉机是不是一回事?

  他们俩商量之后就过来想听方明澈一个准话:如果开车和开拖拉机差不多,他们能学会开拖拉机是不是就可以跟他去首都开车?

  没想到来晚一步,扑了个空。家里只有方母和袁淑芬在。

  方母道:“他替村里买书去了,应该中午之前就回来。你们晚一点再来吧。”

  买书办阅览室这事儿吧,肯定是她儿子的活儿啊。就算不是他出的钱,但明澈是这村里的秀才,这活儿舍他其谁?

  要说捐了一千,她心不心疼?她心疼惨了啊。

  另外那一千是投资,以后多半是要能加倍赚回来的也就罢了。但自己还欠着古大爷两千的房款没付清,回来捐一千。

  不过方父道:“他一年就回来这一回,不这个时候拿出来几时拿出来?而且,九月是学年的开始,真有心助学肯定暑假回来就该掏钱了。不然,再拖到过年,恐怕又要多一些中途辍学的娃子。”

  话说到这份而上,方母也不好说别的了。再说了,钱都捐了、支书还在高音喇叭里大鸣大放的表演,她还能去要回来不成?

  不过,私下对着时常一起做针线活的一群老姐妹,她还是忍不住把方明澈自己买房还欠两千的话絮叨出去了。

  方明澈就是知道他妈会忍不住这么做,才没有知会她什么。让她本色发挥最好。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也省得有人上门找他借钱。不然,真以为他多富裕了!

  他自己都还负债,还不忘捐一千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他笨,但心头其实也会更领情。

  到了县城,村民大都散去做自己的事了。小凳子就摞在后头车厢。

  到了新华书店,拖拉机手和方家五个人一起进去。

  方明澈找上书店的人,把支书开的介绍信给对方看。说明他们村要买几百本书充实阅览室。问能不能给个批发价?

  据他所知,前世新华书店卖不出去的书,最后都会进废书机,最后裁成细条。这其实和书上写的经济危机时候资本家倒掉的牛奶也差不多了。

  有介绍信证明是村集体的行为,那新华书店的小领导就有一定的裁夺权。最后双方讲好了,按零售价的八折计价。

  然后方明澈直接拿着书店提高的书单选书。就把编号写下来,然后附上数量。他觉得自家卖的非遗产品,也可以弄成彩色的簿册,然后让人按编号选。

  不过,下一步吧。等这次东京出货顺利,把尾款都拿到之后。

  这五千块赚到手,现金流就会充沛起来。这是长期生意,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前头这半年,旅行社账上就没富裕过。嗯,直到11月前再买下两辆商务车,都不能富裕。商务车真的太贵了!

  四五万一辆,他们到11月前至少得买三辆。那可就是十三万五千了!其实旅行社真的是很赚钱的,都花在了这上头。但转手卖非遗产品,就不需要这么大的本钱了。

  至于四个小孩,就被方明澈打发去逛书店。这里头什么书都有,从小人书到教参。不过,没有方健想看的《楚留香》。他昨晚在芦兴亭听人说,那是有小说的。

  他转了一圈跑来问方明澈,“幺爸,《楚留香》怎么没有?”

  方明澈抬头,“那是港台那边出版的,大陆没有发行。包括录像带都是港台走私过来的。新华书店怎么可能有走私的书卖?”

  大陆要引进武侠小说,得等总设计师看了金庸武侠小说之后。还要再过几年。要走私的话,武侠小说没有录像带的利润高,应该当前还没有人搞。

  不过,“也许广州有。”近便嘛。

  方健有些郁闷,“我又去不成广州。”

  不过很快他又精神起来,“幺爸,我现在再去二爷爷那里看会儿录像行不行?”

  方明澈看看矮墩墩的方康和颜颜,他们在垫脚看着最底层的书册。看到小人书还抽出来翻一翻。方芳在照顾着他俩。

  因为他俩是大客户带来的,书店的人告诉他们不能弄皱之后,便也由得他们站那里看着。反正弄皱了,就让一起买走。

  方明澈道:“只有时间给你看一集。”

  方健赶紧保证道:“我一定准时回来。”

  方明澈道:“说到要做到,不要透支我对你的信任。”

  方健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也是昨天晚上在录像里学的。

  “好,那我就把你当成君子信任。去吧,路上小心点。”

  方健应了一声,快步出去。

  两个小的看到了忙问道:“大哥去哪里?”

  方芳想了想,“估计是去二爷爷那里看录像了。”

  一个小时后,方健守信回来了。方明澈也挑好了要买的书。小人书他其实也买了不少,还是让方芳他们三个选的,三姐弟选得可开心了。

  方康道:“幺爸,不能拿回咱们自己家么?”

  “阅览室又不远,就在村支部。你们想看,走过去就看到了,要学会分享!一本书越多人看,越有价值。而且,没人专门保管,估计这些小人书很快就散落、或者被人借走不还了。”

  方明澈让方芳带着颜颜去坐前头,自己和方健、方康坐后面。

  跟车进县城的乡亲们也都办好自家事,赶来汇合。因为后面堆了两三百本书,比来时挤一些。方明澈把方康抱到自己腿上坐着。

  方健又看了一集《楚留香》。虽然和昨晚的接不上,但也十分满足。

  方明澈道:“想不想经常看?”

  方健看过来,那肯定是想的啊。可是,就算二爷爷容得他经常跑去,也得他能进得了县城啊。

  方明澈道:“古龙笔下,和楚留香相当的精彩的人物还有不少。萧十一郎、沈胜衣、陆小凤、李寻欢、西门吹雪、叶孤城、沈浪.”

  古龙,方健知道啊。昨天录像开始的时候现了:原著古龙。这么说来,和《楚留香》一样好看的小说和录像还有很多啊?

  方明澈道:“不只古龙,还有金庸。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位都是大师啊!”

  方健瞪大眼,“幺爸,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哦,对了,你是全村读书最好的人。”

  原来读书最好,还包括看武侠小说么?

  方明澈道:“对啊,我是全村读书最好的人。所以我喜欢看这些不会有人说什么,我想看就能看。而且,广州我其实也是想去就可以去的。”

  旁边的村民一直都在听着这叔侄俩说话。大家都有些惊讶,还能这样教孩子啊?

  方健重复道:“想去就去?”

  “是啊。我能办到买卧铺票、机票的介绍信,也有钱买票。像这暑假,岂不是想去就去?”

  在村民面前,方明澈并不讳言这些。全村估计也就明峰哥舍得花钱买卧铺票。

  方健很受震撼,幺爸这也太幸福了吧。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么?

  方明澈道:“路已经给你指出来了,只要好好读书,以后就能自己做主。想要什么,都有能力自己去获取。”

  方健点头不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先想办法把那5块钱的奖学金拿到吧。”

  “嗯嗯。”

  回去之后,方明澈把书交接给村支部办公室的人就没管了。他要带着几个孩子回去吃午饭。

  听方母说韩平和方明成之前来过,还说等他回来了要再来。他点点头,“哦。”

  方母道:“看他们好像找你有什么正事的样子。”

  “应该是想跟我去首都发展。”

  “村里那么多人,你可管不过来啊!”

  方明澈道:“肯定管不过来,所以我说旅行社要求懂英语或者驾驶。他们有心,带去也无妨。旅行社里,我也得多些自己人。”

  方母听到这里点点头,“这样啊,这样倒是可以。唉,你大哥”

  “先让他种几年田吧,如今外头也乱。过几年好些了再说。”

首节 上一节 224/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