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57节
“同喜、同喜。”
原房主六万八到帐,扭头就付给了另一家。他拿着这钱买了个保存完好的两进院。家里如今人口少,这样就足够住了。
这还不用花大钱收拾房子,又腾出了六万八的现金。实在不行,弄到旅行社10%的股份也不错。
方明澈心道:得,你也没吃亏!怪不得肯答应那钱一年内付清呢。
他为了让对方同意,可是连账本都给人看了。对方肯定也是问了相关人士缺人不会亏,这才同意的。不过,答应先付一半钱就来过户,这已经很给行方便了。
如此,皆大欢喜!
新房本到手还没摸热呢,方明澈就递给了高翔。
“劳驾,赶紧帮我拿去办一下抵押贷款。”就还是老规矩,必须他签字的时候他再去。
高翔如今办这个事儿也是熟门熟路的了,“行,二环内的四合院,这也是优质资源。之前我就已经做过咨询了,可以办下来贷款。不过,你那房子几时修复啊?”
他很清楚方明澈的经济情况。之前凑了四万八,车子抵押贷款三万。这里专门留了一万准备用来好好收拾一下房子。
除了要恢复以前的建筑,还准备做一下古宅维护。当然得多准备一些钱才是。
方明澈道:“古大爷帮我联系了样式雷的后人。四号周日一起去看房子,然后确定方案。争取上半年就能让你们搬进去办公。”
古大爷,四九城的老人儿了,熟人多。遇到遭难的事可能没人敢伸把手,但太平年景他的人脉可就好用了。
高翔一听是周日,点头道:“那我到时候也跟着去看看。”
1981年的第一个周日,方明澈一家四口加上方敏,还有高翔、谢娉一起步行过去。古大爷、袁大妈也兴致勃勃的跟上了。反正没事儿!
方明峰带着大女儿也来了。至于小的那个,还没出月子呢。
另外,林父、林母那边也坐车过来。他们肯定也很关注女儿、女婿买的新房子。十三万六,差点把二老吓住!
也就听韩梅说回头租给旅行社当办公室,他们才稍微好些。
林母还忍不住问道:“那能租多少钱啊?”
“暂时只租第一进院,年租金是2000。跟华侨公寓一样,不过四合院的一个院子要大160个平方,足足400平呢。姐夫说会给我们弄得和住楼房一样方便。冬天没有供暖,会把从前的地龙修复好。厕所也会修成水厕,像抽水马桶一样直接拉绳就冲干净了。至于水龙头进屋就更不用说了。”
林父道:“这弄下来怕是要花大钱。而且,后头两进院还有偏院那些能租得出去么?”
都能租得出去,一年收八千的房租倒是不错。那有个二十年也就回本了!
这是按商用的租,肯定比古大爷的院子租给人住要贵一些。
“没听说哦。唉,如果咱们这边好停车,昨晚我就把姐夫的车开回来了。这样也就不用一早出来坐公交车。”
林母摇头,“那还是算了,回头半夜车轮给人卸了麻烦。他们大杂院那边如今比较太平,咱们这边可不好说。”
林怿道:“还能临时起意来偷啊?”
“那可说不好。现在治安真的太差了,比那十年还差。还是自己坐车,省事省心。”
一时大家都到了,方明澈拿出青铜钥匙来开门。这是很古早的那种钥匙,一直保留着。但是,大门已经很破败了,门口还有几十个电表排列着。这些回头都要整改。
顶多,顶多保留三个电表。如果可能,就三进院分别租出去。但后期估计一个院子都不够旅行社用。
请退伍兵看家护院的事也可以提上日程了。华侨公寓那边安保条件好,但这边可说不上。回头商务车的轮子再给人卸了可不得了。
至于给外地员工提供宿舍,那肯定不可能住这里啊。这儿多贵啊!一进的院子一年租2000呢!
华侨公寓让那三个退伍兵住一间,那是当时有多的。后来想着又要买四合院,所以没有让他们搬出来而已。
如今他们仨也要分到各处了,不然确实可以身兼二职,继续给看房子。不过,现在房子大了,三个人不够用。所以,还是得请专门的人。
至于其他外地员工,宁可回头在团结湖小区给租几套房做集体宿舍,也不可能安排在这里住。
他自己一家,还有他父母都没准备住这里呢。如今钱还不够多,或者说还不能露富。就住小偏院和华侨公寓吧。这住宿条件也是够可以的了。
推开门一看,就更不像样了。完全让之前几十户人住得不像样子。而且,腾出来有半年了,杂草丛生的。
林父他们甚至不明白方明澈花这么多钱,买这样破败的房子来做什么?所有的钱都掏空了,还欠着一半的钱没给,车子如今也抵押了两辆给银行。
方明澈道:“主要是为了买地皮啊。不是被搞成这样,人家哪舍得卖啊?雷师傅,应该能修复好吧?”
样式雷的后人道:“先看看再说,感觉问题不大。但还得进一步检查。目前看来,整体框架问题不大。还有这些木料,有多少还能用,也得具体再看。”
“行,那用你的专业眼光好好看看,然后做个方案给我。咱们再来说下一步。”
“可以。”
林母小声问林嫣,“这姓雷的师傅哪找来的?”靠不靠谱啊?
林嫣道:“圆明园就是他们祖上修的。还是托了古大爷,古大爷又去托熟人才把人家找到的。”
林怿瞠目,“不是,圆明园,有必要修那么好么?”
“哪可能按那个标准修复?主要是想说明人家有水平。”
雷师傅可能听到他们的议论了,扭头道:“其实在雍正爷手上的时候,圆明园相对后期也是比较素雅的。”
后期自然就是乾隆年间了,乾隆的审美就是堆砌。这才有了之后超出一般皇家园林的万园之园。
两亩多地,除了屋舍还有亭台楼阁、荷花池等等。可惜荷花池已经被填了,亭台楼阁当初也被很多多人住得不成样子。
好些平房里头为了多住人,也都自行搭建了阁楼。
雷师傅大致看了看,“方老师,我们再看看,回头给你答复。”
“好!”专业的事,肯定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大家走过来这么转了一圈,身上都暖洋洋的。林嫣低头看了看被方敏推着的小儿子,畅畅回她一个笑脸。小家伙也喜欢出们逛耍。
七个半月的他全程就坐在铺垫厚实的婴儿车里,身上也盖着小被被,头上带着棉帽子。
回到家,方明澈接到支书打过来的电话。
支书给他报账,“你去年投资的一千块,可以分红108!”
方明澈有些惊讶,“不是才半年么?”
“是啊,生意不错。不过钱暂时不分。要扩大规模,再多买些机器设备。你还进一步投资么?以前投资过的,有优先权。”
方明澈道:“那还差钱么?”
支书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实在的,不差了。半年收回10%,现在乡亲们把压箱底的钱都掏出来了。但你和明峰确实有优先权。如果你们继续,那些份额就不分了。”
方明澈道:“那我就不投了。”
“行,回头我再问问明峰。你爸倒是又投了300。”
“支书,不用再打给明峰哥。他就在我这儿。我替你喊他一声,明峰哥——”
方明峰今天应邀过来看堂弟买的新宅子,多少受了点刺激。而且觉得堂弟也太敢花钱了。
不过,确实用得上,而且四合院过去一年是在涨价的。这么破的院子,还这么大,单价居然也不低。
他过来接电话,也是对支书道:“嗯,我也不继续投资了。那些份额就让给乡亲们吧。”
钱在他手上,投资回报可以比那高。
挂断电话,他对方明澈道:“我过几天要回去,你买房的事对家里说没有?”
没说,他就不好越俎代庖了。
方明澈道:“现在跟他们说我为了那栋四合院负债十来万,他们怕不是得昏过去。你就说我买了一进院,四万多。欠了些债,但是不多。”
还欠原房主六万八,抵押车子贷款三万。这可不是十来万了么!而且万一中间出了差错,股份还要损失10%。
买房的情况,他对方敏几个也是这么交代的,别说漏嘴了。
方明峰点头,“好!十来万,你是真敢欠啊!这一点,我不如你!”
方明澈道:“四合院这是非可再生资源。而且,修复好了,又是在二环内。捋一捋也是名人旧宅,将来应该不会被拆迁。”
方明峰是要回去办营业执照。小地方比首都要慢一步,现在才开始办。
但是办了,他才能安心。才能证明那是他的产业啊!
至于税收,看情况吧。首都的,堂弟提醒他该怎么交就怎么交,这边管得严。而且,他回头搞不好要去实名举报一个对家。自己不想被人反手举报,最好是照章纳税。
该怎么纳,高翔那里已经研究透彻了。他就让高翔去办就成。
方明峰道:“再是非可再生资源,也几百年了,也没见大涨过。我不认为有太高的投资价值。倒是广州的东湖新村小区,1979年兴建的。我准备这次去看看,买一套。”
这个小区方明澈也有所耳闻。如果不算团结湖小区,首都、上海的华侨公寓这种特殊情况,广州的东湖新村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商品房项目。
而且,东湖新村还是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1979年兴建,1982年竣工25幢8层、2幢16层的楼房。
方明澈道:“还没有卖完啊?”
这个小区是预售制的,1980年初就开始在卖了。这会儿一年多了,还没卖完?
方明峰道:“没有啊,大家都不习惯预售制。很多人不愿意房子都没看到,就花那么多钱。但是我听家里有逃港的人说,香港那边还有国外都是这么卖的。咦,你应该知道啊。你不是都去过日本了。”
方明澈点头,“我知道。只是我以为卖了一年,应该卖完了。广州过日子应该挺舒服的。”
方明澈道:“要不要帮你看一套?”
“我现在哪有钱再买啊?而且,商品房一修就修不少,不急于一时。”
方明峰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东湖新村也不只一期的。”
他说着压低声音,“我预备让你嫂子过几年过去躲着生三胎。广东那边管得不会像内地、尤其是首都这么严格。82年交房,到时候装修一下放个一年半载的刚刚好。”
他这会儿手头正好有一笔钱。他的废品站一个月也有两千进账,然后录像厅还有两千。这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攒了四万多。
东湖新村的房子700一个平方,比首都的贵多了。但是,那边应该涨得快。毕竟如今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另外,还有些香港人会过来买房。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