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86节

  “你赶紧报数吧。”

  堂哥报数,五科计入总分得分都不错。

  但方明澈也暗搓搓关注过北师大中文系往年的录取分数。感觉也是有点悬啊!但应该又差不了多少。

  阿嫣的心情,他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一个不好,他就会掉到首都师院。

  “你这个英语倒是考得很好啊。居然考了96分呢!”

  “这个不计入总分的,只作为参考。”

  “不计入总分你考那么高做什么?你努力把那要计入总分的政治啥的再提一提啊。那个分数不高啊。”

  “我不懂英语,在首都早就不好混了。那政治,没什么发挥的余地。”

第101章 新的生意

  方明澈一进门,林嫣就急急问道:“怎么样?”

  他把总分报了,“跟你一样,有点悬。”

  “但你至少有本科可以读。”

  抓着爸爸给做的短筷子吃饭的颜颜皱皱小眉头。怎么爸爸、妈妈的成绩都有点悬啊?

  那她这几天一定得更乖些才行。

  吃过了,林嫣把碗筷收拾进去洗。

  方明澈顶着大太阳出了一天摊,家务活自然都是她的。一个家庭,肯定是要有分工的。

  林嫣已经没有避孕了,准备抓紧时间生二胎。

  不过,一切都要以这次两人到底考上什么学校来定下一步。

  好在这里确实是首都的中心,去哪都不太远。

  高老师和朱大海没一会儿结伴过来,“怎么样,留首都没问题吧?”

  方明澈把总分报了,“留首都肯定没问题。问题就是能不能上第一志愿。”

  他是报了接受调剂的。中文系是如今最吃香的院系之一,报考的人众多。竞争压力比较大。

  只要能让他上得了北师大,调剂去别的院系也行。

  好歹是后世的985、211。比首都师范好了几个等级。

  高老师道:“能留首都就好啊。你说的新的生意是什么啊?不是,我是想问有什么准备工作,我们可以先做着。”

  肯定不好直接问人家要做什么生意。那人家还不得怀疑你想撬了啊?

  方明澈点头。既然知道了高考分数,确实可以打这个主意了。

  真等到八月底结束了茶摊生意再着手,就有些晚了。

  但是,“高老师,大海,咱们都是没根没基的。赚钱又安全的生意等闲轮不到咱们。我开大碗茶摊纯是踩准了点。”

  踩准了1700万知青回城,政府为了给他们安排工作,大开方便之门的点。

  但五月底天安门广场整顿了,只能在划定区域摆摊。而且集体单位的都给了一个摊位。

  但个体户要单干,其实就干不下去了。

  他不是靠着手工艺品合作社,根本弄不到那个车摊的位置。

  别说出了30块的租金。如果不是图他给做翻译、之前又欠了他人情,合作社的人肯定早就不带他玩了。

  哪怕宋全是里头的小领导也做不了主。

  就这几天,那些手艺人学英语进度缓慢,还有人揣测是不是他‘猫教老虎爬树,留了一手’。

  啧,一个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语言是需要天份的啊!

  王德显学得快,那是他本来就有语言天赋,又是脱产学习。人家脑瓜子也比普通人灵光许多。

  一个班上课,还有优生和差生呢。

  要不是最后40来天,茶摊还能挣800。如果有供销社的残次品能上千。

  而且自己有言在先用教英语换摊位,他是真想撂挑子了。

  王德显好歹还对他客客气气的,给钱、给酒也爽快。

  总之,再想有在天安门广场摆大碗茶摊、借到海量客流量的好生意,那是不可能的。

  方明澈得给眼前这两位提个醒。

  朱大海也知道,不会再有那样的好事了。如果不是那个摊位是靠着方明澈才能有的,他肯定早就自己干了。

  光是他自己,肯定在合作社的地盘弄不到那个位置。

  离得远了,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生意。别处,不可能一天卖掉那么多大碗茶的。

  还不如跟着小方干,还稳当些。不用自负盈亏!

  小方回去25天,他挣了125块。加上之前的,也有200块了。

  他这几天其实也试过租了大杂院里邻居那辆三轮车,买了茶壶、茶碗,把自家的蜂窝煤炉子提上,骑着出去沿路吆喝。

  但大街上完全没生意的。人家在家里,烧了开水想喝多少喝多少。干嘛花钱买他的?

  广场如今不让摆摊了。

  广场附近大栅栏的指定区域,他要是敢去抢生意,那些有摊位、交了租金的直接不让他去。

  至于做货郎,他又没有供销社的熟人,拿不到货源的。

  供销社的残次品,其实都是黑市的尖货。没关系根本不可能拿到。

  高老师道:“小方,你想说什么?说清楚点。”

  “我接下来要做的生意,可能跟你们想象的差别很大。大海,之前说让你当货郎,但如果供销社那边弄不到货了,这货郎都当不了。”

  当货郎,已经是有些丢脸的了。但他要做的新生意,比那还不上台面。又脏、又累,工作环境也不好。

  高老师皱皱眉头。这到底是在说什么生意?

  朱大海静默了一会儿,“不管什么生意,只要能维生就行。当然,违法犯罪的事我可不敢干。”

  “你敢我还不敢呢。我这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高老师还好,到时候以勤工俭学的名义来做个会计,挣点外快。都不用坐班!但大海你的活儿是真的辛苦。也罢,你想占个先手的话,就先帮我找场地吧。你先在郊外找个两三百平的院子,最好附近就有大的垃圾场的。房租能讲成短期支付最好。如果回头你跟我干,这活儿给你按人均工资算。不跟我干,那就一次性付清。”

  如今说是不让雇人,但暗搓搓的年广久那些人也在雇了。

  方明澈要上大学,做生意肯定需要雇几个帮手。但数量不能多,不能超过八个。

  毕竟是皇城根下,他不想当黑典型。

  所以,把高老师算成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不占用名额就是最省事的安排。

  这几年法制不健全。而且新旧交替,各种混乱。

  1983年,牟其中还因为倒买倒卖的罪名被抓起来了呢。

  其实只是他从异地倒腾回来的座钟卖了大价钱。因为数量巨大,赚的比较多。就被人举报了!

  如果不是他在狱中写的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惊动了总设计师,没那么快被放出来的。

  改革开放第一代下海的人,可以说都是以身试法,真的必须处处谨慎。

  朱大海点头,“行,我明天还是借辆自行车出去跑。”

  虽然是三伏天,但小方既然说了干一天活有一天的工钱,就比他闲在家没进项好。

  但什么生意需要靠近垃圾场啊?

  这个工作环境确实够差的。

  高老师推了一下眼镜,有些不可思议地道:“小方,你不会想收废品吧?”

第102章 瞠目结舌

  朱大海震惊了,“小方,你咋想的啊?”

  大学生都考上了,怎么会想去收废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方明澈道:“大学生也是毕业后才真的风光。考上了,是有以后风光的预期。但我等不了四年后再开始。我、我老婆还有高老师都是参加工作几年的了。如果上大学,发补助是按最高等级发。高老师,你告诉他,多少?”

  高老师苦笑道:“22块5。我家就我一个人挣钱,我妈还吃药。这怎么够啊?”

  他妈卧病在床,就拖累得小谢也没法出去工作。当然,如今要找个工作可难了。想摆摊吧,你也得有门路进货才行。

  但如果不是他妈需要人成天看护,小谢那么勤快还是可以出去想想办法的。至少,她做的饭菜、小吃味道就都很不错。不说跟祖上就是厨师的老崔比,但比胡同口那家包子铺的手艺好不少。

  但是,他家有病人。哪怕小谢肯起五更、睡半夜,人家也忌讳买他家的吃食,生怕沾了病气!

  更何况,他妈有时候控制不住,会失禁。大半夜的,小谢可能还在给她换洗。总不能让老太太等到天明吧。

  这个老婆娶的,高老师还是很满意的。但生活的窘迫,让他很难有天之骄子的志得意满。

  倒是小方,家里没什么负担,小林也有一份补助。两口子连房子都买了,居然还这么有干劲。哦,对了。他们还欠古大爷2000呢。不做生意怎么还得起?

  高老师对方明澈道:“早知道学你,早早把教师的工作给卖了。”

  他不像古大爷,为了给儿子治腿就能卖掉还回来的两间祖屋。

首节 上一节 86/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