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449节
三位公子同时请求主公称王,可见主公称王,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啊!”
郭图将袁尚劝进之事,混淆成三位公子一同劝进。
袁尚很是不悦地瞟了郭图一眼。
堂中其他文臣武将们也反应过来了,纷纷对袁绍拜道:
“臣等请求主公顺应天意民心,进位为王!”
袁绍见到殿中臣子跪了一片,一起请求自己称王,心里这个美啊。
纵观天下,确实没有哪路诸侯比自己实力更强了。
袁绍心中虽然得意,可表面上还是拂袖怒道:
“吾袁氏四世三公,深受皇恩,岂能行此僭越之举?
此事休要再提!
再有出言劝进者,就给我叉出去!”
听了袁绍之言,群臣越发确定袁绍有称王之心。
要不然的话,为何不对劝进之人做任何惩罚,只是叉出去那么简单?
可他们有有些迟疑,都已经三次了啊,莫非自家主公要四请四辞?
众臣犹豫,袁尚却义正言辞道:
“袁术仅有淮南、扬州,尚且称王。
父亲雄踞青、幽、并、冀,若是不称王,岂不是让世人觉得父亲畏惧了袁术?
那我袁家的门生故吏,岂不是都要摒弃父亲,而投到袁术的麾下了?”
“为天下大业!
为黎民百姓!
儿袁尚,恳请父亲进位称王!
父亲若不称王,儿就一头撞死在这堂中!”
袁尚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逢纪心中暗暗赞叹,尚公子说得真好!
虽然这些话都是自己教他的,完全是效仿袁耀当年的行为。
可尚公子能学得这么像,也不容易。
绝对是可造之材。
第369章 如何破袁绍之势?
袁尚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连正中主位的袁绍,脸上都显露出了震惊之色。
袁尚见袁绍久久没有回应,心一横,径直向一旁的柱子撞去。
做戏,得做全套。
逢纪先生说了,若自己能以一己之力让父亲袁绍进位称王,那自己就是父亲称王的第一大功臣!
自己的胆识和气魄,也会让父亲所赏识。
在父亲将来立嗣之时,自己的优势必然会远超袁熙、袁谭。
所以就算这次脑袋撞出个包来,撞得头破血流,自己也要赌!
“显甫!
显甫且慢!”
见袁尚当真玩命,袁绍大惊失色。
袁尚是袁绍最喜爱的儿子。
他的容貌,与袁绍年轻时最为相似。
袁绍之所以把袁熙、袁谭都派出去当州牧,唯独将袁尚留在邺城,就是想要亲自教导袁尚。
让他明白如何治政、如何治军、如何制衡文武…
这本就是培养继承人的手段。
在袁绍潜意识之中,是倾向于将袁尚培养成继承人的。
自己最中意的儿子就要撞死在堂上,这怎么能行呢?
自己又没说不称王,显甫怎么就这么急?
这孩子,就是孝顺!
实在是太想让自己进步了。
袁绍慌忙道:
“显甫,别冲动啊!
为父答应你了还不行吗?”
袁尚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当即停下脚步,对袁绍叩拜道:
“孩儿恭喜父王!
孩儿拜见父王!”
堂中文武也都有样学样,对袁绍拜道:
“臣等拜见大王!
大王千秋无期!”
看着堂下跪了一地,口中高呼‘大王’的臣子们,袁绍兴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就是称王的感觉吗?
爽!
袁绍生在袁家,自幼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
可以说但凡是世间能享受到的东西,袁绍都享受过了。
唯有称王这等高居人上的感觉,袁绍还未体验过。
自己称王之后,就可以立国。
曹操以后想用天子的名义来压自己,就没那么容易了。
称王都让自己如此心潮澎湃,若是有朝一日能够称帝…
那感觉该当如何?
袁绍突然有些理解弟弟袁术了。
怪不得袁术抱着玉玺,一直急不可耐的想要称帝。
称王称帝的滋味,没体验过的人,根本不会懂。
现在袁绍没有玉玺,都起了称帝的心思。
袁术守着玉玺还能忍住不称帝,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
袁绍心中虽然激动,却依旧装模作样道:
“显甫…你这是在害为父啊!
还有你们…唉!”
袁绍唉声叹气,可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经群臣商议,袁绍决定立国河北,建国大燕。
于十日后筑坛称王,称燕王。
并且袁绍称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出兵中原,对曹操用兵。
这一战,要打出大燕的声威。
最好是能一鼓作气灭掉曹贼,彻底一统北方。
若能如此…
他袁绍到时候更进一步,天下都无人可以阻挡了吧?
袁绍的行动速度很快,称王之后,他便让陈琳写一封檄文,传遍天下。
曹操在许都头风病发作,原本卧病在床。
听闻袁绍进位燕王的消息,又看到陈琳写的檄文之后,惊得冷汗直流,不知不觉中头都不疼了。
曹操早就猜测袁绍有可能称王,可袁绍当真称王之后,还是让曹操措手不及。
如果天下人人都称王称帝,那他手中的天子还有何用?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