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622节
黄承彦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此事也有可能。
月英,你很在意光武传人吗?”
黄月英脆声笑道:
“我倒不是很在意,不是父亲您说的嘛...”
“那先不管光武传人之事了。
为父找机会,让你见一见袁耀如何?”
黄月英点头道:
“好啊,我听父亲的。”
随着袁耀大军临近,荆州的文武群臣各怀心思。
荆州治所襄阳暗流涌动。
刘表在州牧府密切关注各方动向,他现在连觉都睡不着了,也不知这动乱何时能平息。
谋士蒯越急匆匆地踏入州牧府,对刘表道:
“主公,樊城有消息传来。”
刘表连忙问道:
“可是张绣的援军经过樊城,来襄阳支援我们了?”
蒯越面色凝重道:
“战报说...
在王威将军出城劳军之际,张绣突然率军进攻。
王威将军猝不及防之下,被张绣斩杀。
樊城...已落入张绣手中了。”
“什么?!莫非连张绣也…
这...这...噗!!”
刘表闻言先是双手颤抖,紧接着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颓然坐在椅上。
“主公!”
“主公!!”
刘表早就有命,让王威先出城劳军,安抚好张绣。
而后率两万大军回援襄阳,只留三千兵守樊城。
有王威的两万援军,再加上张绣的五万精兵,襄阳当可一战。
现在张绣直接倒戈,斩了王威,樊城两万大军也尽数被张绣收降。
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岂不是死路一条?
刘表本来心脏就不好,又有惊恐之症。
经过这件事之后,刘表的病情更加恶化,竟直接吐血了。
刘表口含鲜血,伸出颤抖的手掌道:
“快…快命黄祖放弃江夏,率十万大军回援…”
刘表现在只想守住襄阳,其他的郡县他都可以不要。
可惜远在江夏的黄祖远水解不了近渴。
袁耀和张绣的大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了。
荆州文武面面相觑,蔡瑁和蒯良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们现在想的并不是如何拯救荆州,而是怎样投到袁耀麾下,保存自身和家族。
仅过了两日,袁耀和张绣的大军便合兵一处,兵临襄阳城下。
两军将近二十万人,将襄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袁军将士衣甲鲜明、军容严整、旌旗如林。
于襄阳城下,就如黑云压城一般。
仅看袁军将士的气势,城上的荆州守军就升起了畏惧之心。
年轻的袁耀身披金甲,被一众猛将牢牢护在正中。
年近六旬、身体孱弱的刘表也被麾下文武搀扶到城头。
以张仲景的建议,刘表此时应该在房中静养,不可随意行动,否则会有性命之忧。
可刘表今日执意要登上城墙,见识见识袁耀的大军。
众臣无法忤逆,只得将刘表搀上城头。
刘表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扶住城墙,居高临下观望袁军。
从刘表的角度,刚好能看到袁耀英俊的面容。
阳光映照在袁耀金色的战甲之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使得袁耀宛如初升的朝阳一般,璀璨、夺目。
而他刘表,则被城墙的阴影所挡住,身躯隐藏在黑暗中。
整个人行将就木,日薄西山。
“年轻…真好啊…”
刘表真心地发出一声感慨。
想当年他刘景升也是天下有名的青年才俊,以温厚伟壮、博学练达著称。
他年少成名,享誉儒林,被大汉名士称为‘八俊’之一。
光和七年,刘表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吏,可同大将军共议天下大事。
初平元年,刘表又任荆州刺史。
他匹马入荆州,纵横捭阖,让荆州各大豪族俯首,将荆州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那时候的刘表,是何等意气风发!
如今他却只能窝在襄阳城中,像一条上了年纪的老狗,祈求袁氏能让自己在荆州终老。
第509章 腰弯下去,就再也直不起来了
如今连刘表这么简单的愿望,只怕也无法达成了。
袁耀在众将护卫下上去数步,朗声道:
“荆州牧刘表,刘景升可在?”
刘表对袁耀应道:
“老夫在此,小将军便是袁公路之子袁耀吧?
他倒是生了个好儿子,羡煞老夫啊…”
直至此时,刘表言语依旧犀利。
他表面上在夸袁耀优秀,实际上是在说,袁耀跟他刘表比起来,不过是个儿子辈的小辈。
袁耀能听出刘表的意思,却也不以为意。
他高声对刘表道:
“刘表,如今我大陈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你若开城投降,念在你汉室宗亲的身份,本公子可以饶你不死。
准你去扬州颐养天年。
若你冥顽不灵、负隅顽抗,只怕是性命不保!”
袁耀麾下的兵马不到二十万,却号称五十万。
这样做,就是为了瓦解敌军的斗志。
袁耀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刘表听了都有几分心动。
现在刘表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了,只想着在荆州养老。
如果能安安稳稳的活着,得享荣华富贵,去扬州和去荆州有什么区别?
要不然...投降袁耀?
袁耀的条件,刘表很想答应。
可刘表心中却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呐喊,让刘表不要答应袁耀。
那个声音,是年少成名、位列‘八俊’的刘表。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