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634节
听黄月英如此形容曹操、刘备,袁耀心中很是欣慰。
自己这太子侧妃选的真好,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别的不说,黄月英这立场站得真稳。
在大汉,太子的正室夫人为太子妃,侧室夫人则称为良娣、保林。
袁耀觉得良娣、保林实在不好听。
他便自作主张,侧室夫人改为太子侧妃,这样一听就顺耳多了。
反正骷髅王老爹都已经称帝建国了,理论上来说袁耀已经不是大汉子民了。
他身为大乾太子,什么规矩不能改?
黄月英继续道:
“现在夫君收回了荆州豪族手中所有的徒弟,还遣散了他们的私兵奴仆。
他们引以为傲的权势,几乎都不存在了。
现在荆州豪族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只能依赖于大乾。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纵然想跟其他诸侯勾结,也是有心无力。”
“而只要豪族不乱,荆州百姓对天子是姓刘还是姓袁,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
对百姓来说,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支持谁。
奴家觉得公子一直在扬州施仁政,让扬州百姓过上富庶的生活,对荆州百姓的吸引力更大一些。
我要是荆襄百姓,更倾向于归属于大乾。”
“除了豪族和百姓之外,剩下的就是天下诸侯对大乾的威胁了。
陛下公然称帝,建立大乾,会对天下诸侯产生严重威胁。
尤其是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能对陛下称帝之事置之不理。
天下…恐怕会因大乾立国,而有一场大战。
而我大乾,正好处于此次大战旋涡的正中心。”
“打仗是夫君的事情,奴家帮不上什么大忙,却能帮上一点小忙。”
黄月英说话间,取出一架小乔的弓弩,递给袁耀道:
“夫君,这是我钻研多年,发明出来的弓弩。
这弓弩与寻常弓弩不同,可以做到弩箭连发,一次可发十支箭。
虽然夫君的研究院,也做出了可以连发的弩机,可弩机与弓弩相比,还是有所不同。
奴家这弓弩更加小巧,若是量产的话,可以让夫君的士卒每人都装备一副。
有此弓弩,应该能稍稍增加一点胜算吧?”
第519章 在大乾,我立下的规矩就是规矩
“月英,你当真是给了我惊喜!”
袁耀握着手弩,仔细观察。
这手弩可装备十发箭矢,十箭连发。
箭矢用完之后,再从箭囊中装备即可。
十支箭可一次性装齐,十分方便。
“有此利器,我大乾便能打造出一支精锐弩兵,大军战力至少增强一成!”
听袁耀这样说,黄月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那夫君就给这弓弩起个名字吧!”
黄月英让袁耀给手弩起名,袁耀下意识就想到诸葛连弩。
上一世诸葛亮所使用的连弩,应该就出自黄月英之手吧…
这一世,黄月英把连弩给了自己,自己当然不能再起诸葛连弩这个名号。
袁耀想了想,说道:
“不如将这连弩命名为‘耀月连弩’。
而我新建一营弩军,便起名为‘耀月’军如何。”
“耀月…”
黄月英默念这两个字,俏脸泛起一丝红晕。
夫君以‘耀月’为名,不就是用自己和夫君的名字为连弩起名?
那千百年后,定会成为一段佳话。
“我听夫君的,就叫耀月连弩!”
黄月英很开心,眼睛笑得就像弯弯的月牙儿。
“月英既然对机关术感兴趣,就加入我大乾研究院,当一个副院长吧。
我大乾研究院,有刘晔、张奋等精擅机关奇巧的大师,还有数千技艺精湛的匠人。
月英加入大乾研究院之后,一身机关术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真的可以吗?”
黄月英眼中露出渴望之色,却又不太确定。
“我是大乾太子侧妃,又是女子,还能去研究院为官?”
“当然可以。”
袁耀笑道:
“我大乾是新兴的王朝,所有规矩都不必遵循汉例。
在大乾,我立下的规矩就是规矩。
我说女子可以为官,女子就可以为官。
我说太子侧妃能当研究院的副院长,月英就足以胜任此职!”
“夫君霸气!”
黄月英笑颜如花,称赞了袁耀一句。
“那待我随夫君回到金陵之后,就立即上任啦!”
黄月英想了想,又说道:
“夫君,如今陛下登基为帝,立国大乾,天下诸侯必然蠢蠢欲动。
以奴家之见,陛下称帝对奸贼曹操的伤害最大,曹贼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他甚至可能想办法与袁绍停战,联合诸侯对我大乾出手。”
“还有坐拥西蜀的逆贼刘备,此贼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
陛下称帝,无疑是触动了逆贼刘备的逆鳞。
若曹操出兵,刘备很有可能从西川来犯,进攻我大乾的荆州。
夫君不可不防。”
袁耀点点头,月英身为女子,对天下局势看得却挺透彻。
她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
经黄月英这么一分析,袁耀突然发现月英的智谋不输许多谋士。
袁耀仔细想了想,突然有了一个比较新奇的想法。
如果自己用黄月英为谋士,用吕玲绮为将军,是不是也能战胜强敌?
黄月英继续对袁耀道:
“陛下称帝,按道理夫君是要回寿春拜见陛下,接受陛下的册封。
不过夫君离开荆州之前,一定要留下能够抵挡益州军的精兵良将,以防刘备来袭。
还有曹操,他一定会对我大乾用兵,夫君当早做准备才是。”
袁耀点点头,说道:
“月英说得是,这些我都知晓了。”
……
官渡,曹军大营。
此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正酣,袁绍谋臣审配向袁绍献策,令大军在曹操寨前筑起土山。
袁军士卒可从土山之上,往曹军寨内放箭。
如果曹操退去,便将重要隘口拱手让给了袁绍。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