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757节
这是一点都不想给他们这些世家豪门活路啊!
大乾立国,杨弘等人本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到了,没想到袁耀挖了这么一个大坑等着他们。
杨弘有些急了,脱口而出道:
“太子殿下,此法万万不可啊!”
袁耀笑问道:
“为何不可?”
“这…”
杨弘大脑飞速运转,急中生智道:
“太子殿下的选官之法虽好,可我大乾,没有那么多人才可供殿下选择啊…
百姓蒙昧,识字之人都不多。
真正的人才,都是大族出身。”
“大族子弟皆有才学,所以考察他们的人品就变得很有必要。
察举之法,依旧是最适合我大乾的选官之法。
太子殿下所说的科举若想施行,至少得经过数十年的积累…”
现在杨弘总算是想到对付袁耀的办法了。
那就是一个字,拖。
只要太子殿下想要施行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国策,杨弘就想办法拖住,最后不了了之。
当然了,这么拖也不是长久之计。
将来有朝一日袁耀当了皇帝,还是会行新法。
可即便能拖得一日,家族就能多享一日富贵。
手中的权力,对于杨弘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实在不行,也可偷偷将家族的财产与子弟转移到别国。
袁绍现在不也称帝了吗?
还有西蜀刘备、中原曹操…
可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可不仅仅局限于大乾一国。
杨弘甚至在思考,要不要把正妻、子嗣和财产都送到大燕或者大魏。
这样即便袁耀掌权,杨弘也可从容撤离,到他国当一个富家翁。
杨弘本以为自己说出大乾人才不足的实情之后,袁耀会哑口无言。
哪知袁耀却摇头道:
“司徒大人啊,你太令我失望了。
你这司徒究竟是怎么当的…
身为大乾三公,竟然连我大乾的国情都不了解!
我大乾人才鼎盛,学子众多!”
“各郡各县的书院,都已兴办了数年之久,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怎么到了司徒大人口中,他们连字都不识了?
我大乾培养他们,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学有所成,为国效力吗?”
“再者说来…
谁说我大乾要招揽的人才,仅仅局限于我大乾治下?”
袁耀对袁术再施一礼,笑道:
“我大乾既已立国,那整个天下的百姓,都是我大乾子民!
凡有志于为我大乾效力者,皆可参加科举!”
第618章 放心大胆的去做,有朕给你当后盾
杨弘等袁术旧臣闻言大惊。
“这…这怎么可以?
太子竟然要让他国学子参加科举?
万一这其中混入奸细该怎么办?”
袁耀笑道:
“奸细肯定是有的,即便我大乾不开科举,敌国混进我大乾的探子还少吗?
父皇英明神武,有包容天下之胸怀。
普天之下的人才入我大乾,定能为父皇所用。”
“太子说得好!”
袁术对于自己的宝贝儿子,完全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他捧着玉玺对众臣道:
“朕得传国玉玺,受命于天,又岂会惧怕逆贼的阴谋诡计?
这些来到我大乾参加科举的学子,或许会有逆贼的奸细。
而真心归顺我大乾之人,将会更多。”
“耀儿,科举的事,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
有朕给你当后盾!”
“儿多谢父皇!”
自袁术称帝之后,袁耀竟然觉得自家老爹是个不错的皇帝。
当然了,袁术的好,仅仅是对于袁耀而言。
袁术当皇帝十分大胆,什么事都敢于尝试。
在诸侯之中,袁术是第一个敢于称帝的人。
他做事基本不计后果,就是莽。
如果什么事情都让袁术来决定,那他的大胆就是袁氏江山的催命符。
袁术一定会穷兵黩武,看谁不顺眼就伐谁,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可现在有袁耀为他出谋划策,袁术基本不需要动脑,只需大胆支持袁耀就可以了。
过往的经历证明,他袁术的儿子十分出色,不论是治政还是统兵的能力,都堪称天下绝顶。
有这么优秀的儿子在,袁术还有什么可纠结的?
只要是袁耀想做的事情,支持就完了。
至于杨弘、李业、袁胤这帮老臣,虽然能力也不错,可终究不如自己的宝贝儿子。
袁耀不在的时候,袁术有什么事情无法决定都会问计于杨弘。
袁耀在,袁术就把杨弘抛到一边,一切都听自己宝贝儿子的。
在皇帝袁术和太子袁耀的支持下,大乾的科举之策立刻推行开来。
由于是第一次开科举,袁耀决定科举的县试、郡试、省试分批次开展。
大乾各郡县的学子们奔走相告,都对科举之事极为兴奋。
“你们知道吗?
陛下和太子殿下决定开科取士,我等学子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太子殿下兴办书院的时候,我就知道此事不简单。
今日看来,果然如此!”
“那是自然,太子殿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别有深意。”
“我原本想着学有所成之后便举孝廉,为太子殿下效力。
现在殿下开科举,就更方便了!”
“即便我大乾吏治清明,想要靠举孝廉出头依旧不易。
举孝廉,还要看家世名望,吾等如何能争过那些豪门子弟?”
“现在好了,陛下开科举,通过考试的手段选拔出官吏。
这对吾等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对,考试凭的就是真本事了!
以真才实学定输赢,即便是输了,吾等也无话可说!”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