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944节
刘备点头道:
“那就听丞相之言,与乾通商吧...
不过通商结盟可以,半途毁约却不可。
人无信而不立,朕能立足天下,全赖仁义信义!
停战一年,我大汉可以答应。
朕不相信,乾人能在一年内攻下燕国或是关中。
一年后天下有变,朕再出手不迟。”
听着刘备和诸葛亮谈论的事情,许靖表情愕然,心中颇为疑惑。
大汉跟乾人通商,这是好事啊!
若是一切顺利,大汉今年的赋税,甚至有可能翻倍!
怎么陛下和丞相看起来不是很高兴,还谈论到与乾人作战的问题了?
乾人既然愿意通商,应该不会主动来攻吧?
许靖乃蜀中名士,其家族也是川中大族。
他们这些世家极其厌恶战争,世家想要的,只是维护住他们超然的地位。
对蜀汉世家豪门来说,刘备能一统天下更好,偏安蜀地也行。
总之不让乾人入蜀,把他们清洗收拾了就好。
商议妥当之后,诸葛亮和许靖便告辞离去。
离开了刘备的皇宫之后,诸葛亮直接来到驿馆,去寻自己的兄长诸葛瑾。
二人虽然各为其主,可毕竟是亲兄弟。
兄长来到蜀地,还是要见上一见的。
刘备给诸葛瑾的待遇不错,看在他是诸葛亮兄长的份上,给诸葛瑾安排了最上等的房间。
诸葛亮命人摆下宴席,与诸葛瑾对饮。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诸葛亮终于从诸葛瑾脸上,看到了亲兄弟的亲近之意。
“孔明,一别多年,可还安好?”
“有劳兄长挂念,弟在蜀中尚好,衣食倒是不缺。
听闻兄长参加了乾国科举,成了乾国的探花,当真是可喜可贺。”
诸葛瑾摇头道:
“为兄才学有限,能当上探花,已是极限了。
若是孔明参加科举,必能高中状元。
天下人才,又有谁能跟孔明比肩呢?
只是可惜啊...
可惜你投了汉,没能在我主麾下效力。”
诸葛亮端起酒杯,对诸葛瑾笑道:
“兄长,你我各为其主,千百年后也是一段佳话。”
诸葛瑾也举起酒杯,与诸葛亮碰了一杯。
兄弟二人饮下一杯酒,诸葛瑾开口道:
“话虽如此,可孔明也要看看形势如何。
若是蜀汉强盛,为兄也不劝你。
以如今天下之势,大乾必然一统天下,二弟难道看不出吗?
二弟不如跟我回大乾,投效我主袁耀吧。”
第771章 我家太子之意,不在刀兵
“我家主公求贤若渴,定会对二弟委以重任。
二弟在大乾的成就,定不在为兄之下。”
身逢乱世,很多世家大族都会让族中优秀子弟,投到不同诸侯麾下。
这样不论哪路诸侯取胜,都能保证家族长盛不衰。
诸葛氏原本也当如此,可现在诸葛瑾完全看不出蜀汉和关中,有什么一统天下的可能性。
能偏安一隅,不被灭掉就不错了。
天下唯一能跟大乾争锋的王朝,就唯有北方的燕国。
即便是燕国,在诸葛瑾看来,国力也是远远不如大乾的。
弟弟诸葛亮跟着刘备混,能有啥前途啊?
说是丞相,在诸葛瑾看来,这丞相就跟闹着玩似的。
一个仅有一州之地的小国,这丞相当的还不如大乾的州刺史。
如果诸葛亮愿意归顺主公,前途比当这所谓的‘丞相’强百倍。
有朝一日,或许当真可以在大乾出将入相。
诸葛亮轻轻摇头道:
“兄长,此事您不必劝我了,我有我的志向。
匡扶汉室,乃是我毕生心愿!
即便是逆天而为,吾也要试一试!”
“你...
唉,也罢,人各有志。
为兄劝不了你。
但是有一件事,为兄希望你能答应。”
“兄长,你说。”
诸葛瑾一把抓住诸葛亮的手,眼中满是浓浓的亲情,对诸葛亮说道:
“我们三兄弟一路扶持着走到今日,不容易。
如果以后蜀汉败了,你不要殉国寻死,来寻大哥。
大哥护你平安!
好吗?”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父母去得早,三兄弟能长大成人,也经历了不少坎坷。
兄弟间的亲情很浓,诸葛瑾对两个弟弟的爱护,丝毫不逊色于寻常父母。
看着大哥诸葛瑾真挚的眼神,诸葛亮实在不忍拒绝,便点头道:
“长兄如父,兄长之言,亮岂能不听?
若将来事不可为,亮自当托庇于兄长。
如果将来我当真能匡扶汉室,助陛下一统天下,也会护兄长平安。”
“哈哈哈...好!”
诸葛瑾伸出手掌,对诸葛亮道:
“孔明,那我们一言为定,击掌为誓!”
诸葛亮口中匡扶汉室这种事,诸葛瑾觉得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
等到主公一统天下的时候,自己还是得想办法把二弟保住。
诸葛亮也笑着伸出手,与诸葛瑾相互击掌。
他能感觉到大哥诸葛瑾的好意,不过身为隐龙传人,匡扶大汉是诸葛亮必须要做的事情。
诸葛亮可不能学司马懿那般,轻易背叛隐龙。
在诸葛瑾出使蜀汉的时候,司马懿也在府中会见大乾使者。
出使关中之人,乃是袁耀麾下谋臣阚泽。
司马懿眯着眼睛对阚泽道:
“德润先生,袁术、袁耀父子叛汉谋反,僭越称帝。
你来我大汉为使,就不怕孤将你的人头斩下,以正国法吗?”
面对司马懿的威胁,阚泽丝毫不惧,对司马懿笑道:
“晋公,我既然敢来长安,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