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1982从香江开始

1982从香江开始 第250节

  身边几位老同志作陪。

  电视画面里,翟远在舞台上慷慨陈词。

  老人一面听一面微笑,说话时带出巴蜀口音:“这个小伙子讲得很不错,如果每一个香江年轻人都有他这种思想,我们还担心英国人搞啥子鬼撒。”

  《东方之珠》的旋律响起。

  老人听翟远唱了两句,微阖双目,手掌轻拍膝盖附和节拍。

  演唱结束,他再度睁开双眼,满意的点点头:“歌词很不错,敏锐捕捉到香江人民真实微妙的迷茫心态,又不失对祖国的认同感。这个小伙子有文采,我觉得这首歌将来完全可以放进教材里嘛!”

  身边的老同志们也微笑点头。

  老人好奇询问:“刚才电视里说,这个小伙子叫么子名字?”

  三分钟后,一份翟远进京时就调查清楚的档案,送到老人手里。

  “翟远,原名翟敬远,出生于香江新界元朗区新田乡下湾村,生于公历1965年2月14,其父翟孝康早年意外身亡(另传死亡原因与其兄长翟孝盛有关)其母赵美珍无业居家,小妹翟瑶目前就读拔萃女书院附属小学……”

  整封档案里,翟远的履历清清楚楚,从中学毕业开办录像厅与邓泽成结仇,到如今身兼九一娱乐、1024、秘密花园、元朗工厂以及自然选择号赌船老板的信息,全部有所记录。

  其中在宝岛放红歌、招揽左边艺人进自家公司,与自由总会频频呛火,更是浓墨重彩的部分。

  “挺好,就是做事偶尔偏激毛躁。”

  老人笑呵呵看完,给出评语:“不过很附和年轻人的风格。”

  旁边有人提醒:“今天文联的夏濛同志跟科学院那边提过一句,这位小同志打算向科学院捐赠一千万港币,希望从里面挑几个搞技术研究的专家,帮他在元朗的工厂做啥子机器。”

  老人翻了下档案说:“录像机和光盘……我记得鹏城叶老四好像也在搞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年轻人愿意钻研科研技术是好事,我们应该支持鼓励。”

  旁边的人担忧道:“他把人才带去香江,万一叛……”

  “哎!说这些做啥子嘛!”老人摆摆手,略作沉吟:“明天安排个时间,我想见一见这个小伙子。”

  …………

  《东方之珠》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京城日报头版头条介绍完昨晚的晚会,副刊第一条新闻就用了五百多字赏析这首歌的歌词。

  标题是: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内地观众第一次知道了‘翟远’这个著名歌星的名字。

  于是。

  在正版的唱片还没灌录出来时,燕京城头脑活泛的小商贩们,已经先一步制作出从电视喇叭里录制的歌曲录音带。

  从西单到潘家园,街面上不时能看到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

  她们凑到路人身边,神神秘秘询问:“大哥,要带子吗?香江著名歌星翟远的《东方之珠》。”

  翟远收到这个消息时啼笑皆非。

  下午一点来钟。

  两位精气神十足的青年警卫,来到翟远下榻的宾馆,敲响房门。

  “翟先生,麻烦跟我们走一趟。”

  翟远坐进一辆红旗轿车里。

  一路无话。

  在长安街附近的一所屋苑里,他第一次见到老人。

  翟远一五一十,将自己制作VCD和光盘的思路讲说一遍,老人听罢频频点头。

  “科学研究很重要,但也一定要按照国际规章办事,希望下次见面你能做出好成绩。”

  一老一少简短的交谈,随着老人的这句话而收尾。

  翟远被送回宾馆。

  坐在床上,他连续抽了几支烟,心情方才渐渐有所平复。

  夏濛叩门而入,笑吟吟望着他,问:“这回紧张吗?”

  翟远扯了下嘴角没说话。

  夏濛又笑了下,说:“科学院那边已经通过你的申请,抽空带你的人去参观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你需要的专业人士。”

  当年这台晚会因为场地问题,采用从各地录制录播的模式播出,书里照顾剧情改成了直播

第217章 时代的一粒沙

  “想不到会在内地遇见。”

  东单的一间旧式茶楼里。

  台上一对相声艺人正在卖力表演,台下两个香江人临窗而坐。

  翟远望着薛婉恩不施粉黛的精致脸蛋,笑道:“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薛婉恩抿了口茉莉花茶,说话时嘴里仿佛都喷着清新花香。

  她话还是很少:“上个月就到了。”

  翟远问:“比我还早?我也住外宾宾馆,怎么没遇见过你?”

  台上的相声艺人偏赶在这时候说了句:“您出去的早,我回来得晚,咱不得拜的街坊。”

  被这样一打岔,两人都忍不住露出笑意。

  薛婉恩说:“我住在友谊宾馆。”

  翟远面色一愕:“打扰了。”

  同样是香江同胞,待遇也不一样,翟远现在肯定住不进南大街1号。

  不愧是坐在第三排的女人。

  薛婉恩见他故作窘迫的表情,笑容又多了几分:“我是靠家里的关系,你凭自己努力,中间区别很大。”

  翟远心想也是,这位家里有电老虎,现在的香江还不是中电和港灯两分天下的时候。

  两人闲聊两句。

  薛婉恩看着翟远,突然问了句:“叶志明除了跟你一起搞赌船,他西贡离岛开发的项目你有没有参与?”

  翟远愣了下:“我做赌船你都知道?”

  薛婉恩拢了下头发,神情自若道:“报纸上有写。”

  这是她和翟远第三次见面。

  两年前初相逢,翟远还是个被烂仔收保护费的中学生,第二次见面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个小导演,还将师妹彭家燕拐走掌镜,顺便写了几首很不错的歌。

  再往后薛婉恩忙于工作,对翟远的一丝好奇逐渐减弱,但却在翻阅新闻报纸时,开始频繁被动的接收到他‘今天和自由总会呛火’‘明天和两大院线交锋’‘后天与合伙人搞赌船’种种消息。

  就这样一点点见证翟远从个屋邨中学生,在两年时间里越爬越高的历程。

  以至于养成个习惯,每天报纸到手,先翻开娱乐版面看一眼。

  让薛婉恩有种窥探别人隐私的奇怪罪恶感。

  翟远对这些一无所知,不过听薛婉恩提到这件事,也没什么隐瞒。

  他笑了下说:“我对炒楼暂时不感兴趣,叶志明离岛的生意冇我份。”

  薛婉恩闻言点点头,略作沉吟。

  翟远挑了下眉:“有什么不妥?”

  “最近在谈一些生意,接触到的人比较杂,也收到些风声。”

  薛婉恩斟酌着开口道:“据说有人准备联手抬高市区地价,打压离岛这种偏远区,这件事如果是真的,叶志明现在投入进去开发离岛的资金,到时候恐怕很难收回成本。”

  翟远听罢轻轻嗯了一声,抬头冲薛婉恩笑道:“多谢。”

  他对开发离岛的前景本就不看好,现在薛婉恩也这般讲,叶志明大败而归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薛婉恩见翟远面露思索,露出个微笑:“我的消息来源未必准确,况且你也没有参与,就当是听个故事。”

  翟远点点头,问薛婉恩:“薛小姐来内地谈生意?”

  薛婉恩说:“现在内地一些厂商有自己的品牌,希望在我那间华恩百货里设几个展台零售,在香江打响名气。”

  翟远问:“谈的怎么样?”

  薛婉恩苦笑摇头:“质量上还是比不了海外品牌,有的厂商仲玩小聪明,样品用良品,交货就用残次品,真的很难帮到他们。”

  翟远听完也觉得遇上这种事比较头大,但在商言商,薛婉恩的做法也无可指摘。

  他想了想说:“我在元朗有间工厂,这段时间在研发新产品,有机会倒是可以和薛小姐的百货公司合作下。”

  薛婉恩来了兴致,问:“是什么新产品?”

  翟远简单跟她聊了两句VCD和光盘的情况。

  薛婉恩越听眼中兴致越浓,修长的手指敲了敲桌案:“这两样产品如果你能做出来,我可以揽下你在香江的零售市场,代理费比其他公司只高不低。”

  华恩百货在薛婉恩的经营下,于香江的中型百货公司里,竞争力已经不低。

  尤其她这两年改变经营策略,以电子产品、新潮玩具和流行服饰等作为主要卖点,吸引了很大一批年轻拥趸。

首节 上一节 250/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只会一个技能的我,进化成了神魔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