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1982从香江开始

1982从香江开始 第442节

  “年轻人不要太浮躁,做好内容先啦~”

  翟远乜了他一眼,笑道:“刚刚成立了一个发行部门,现在人手依旧不齐,趁着报纸没有改名之前,我给你一千万的开支,去各大报馆挖一些资深人士回来。另外就是记者,现在公司的记者大半都被韦建邦带走,尽快招一批新人入职,正式开工以后每人配备一辆摩托车,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报道……”

  针对人事方面的问题,翟远很详细的叮嘱潘永强一番。

  自己现在不够黎志鹰那般现金充足,尤其报纸现在的主力编采,全靠新X社的编外人员支撑,从上到下都看不到前景,只剩《天天日报》这一个招牌,所以只能先逐步补好窟窿,再谈更长远的目标。

  “记者配摩托车?”等潘永强出去做事以后,蔡兰眼神发亮:“可以啊阿远,以前从来没人这样试过。”

  “嗯,现在香江的记者出行要么徒步,要么坐面包车,赶到事故现场警戒线都拉起来。”

  翟远点一点头,笑道:“人手一辆摩托的话,将来速度应该比差佬和消防员更快,省得经常从差佬手里拿料,还不准拍摄现场相片。无非是成本贵一些,不过比起来禁果那般烧钱,也算不了什么。”

  “得喔!”黄沾一拍大腿道:“迟点再搞个《九一日报》摩托车大赛,请一班靓女扮记者,拍下来卖给电视台。”

  蔡兰饶有兴致道:“听起来不错啊,阿远你肯做的话,我去和无线采购部门谈。”

  “两位阿叔的思维不要太发散啦!请你们过来做正经事呀!”

  翟远无奈道:“现在《明报》有金良庸,《禁果日报》都请了倪诓连载新小说,香江四大才子就剩下你们两位,起码都要帮我搞定两个版面吧?”

  黄沾和蔡兰齐齐面露难色。

  “阿远,老实讲,你让我写点咸湿笑话轻轻松松,但如果创作连载小说,好艰难嘅!”

  “我也一样。”

  蔡兰附和一句,冲翟远摇头表示很难搞定。

  “放心,连载版面我会找其他人做,请你们来另有安排。”

  翟远很清楚面前两位才子的水准,单论小说创作,差了金良庸和倪诓六扔多远。

  什么叫六扔?即是捡块石头扔六次。

  况且现实终究不是爽文,单凭一部爆火的小说就想创造报纸销量奇迹?

  冇可能嘅~

  “报纸更名以后,照旧是十六大张、六十四个版面,其中新闻和副刊的比例各占一半,《天天日报》之前的新闻版有国际金融地产和华南新闻两个版面,今次我打算直接取消,换成本港美食和风月两个版面。”

  翟远看了眼面前两位阿叔,笑着开口:“怎么样分配不用我多讲了吧?全都是你们最擅长的赛道来的。”

  今时今日,还在发行的《天天日报》依旧保持着正统对开大报的报道方式,即不做口语化,轻娱乐注重公信力,其中掺杂着书评、政论和影评的深度探索。

  亦是此时香江对开大报如《明报》《星岛日报》一贯的风格。

  中产阶级的《信报》《经济日报》《南华早报》等则中英掺杂,从知识分子观点出发,走国际市场的市场专业路线。

  而诸如《成报》《新报》这样的中小型报纸,则要用特别版面,如马经、娱乐消费和风月版面吸引读者。

  虽是小报,却反而能收获极高的销量。

  原因也很简单,只做速食化的小报格局,深耕下沉市场,在任何年代有的赚。

  “所以接下来我这份《九一日报》不会再走传统纸媒一本正经的路线,得五个字,大报小报化,尽可能去掉所有与本港无关的国际新闻,换成市民最中意的噱头报章,马会有个叫董彪的迟点请过来做马经,这样就有了三个娱乐版面。”

  报纸尚未正式发行,翟远已经先一步定下基调:“总之一句到尾,既然港府取消了假新闻罪名,我亦都不必再理会什么公信力、道德观和专业分析,先靠哗众取宠提升起报纸销量……”

  …………

  从报纸写字楼出来。

  坐进车里。

  翟远对卫星说道:“星哥,过段时间可能需要你和上官勇敢他们做一件事,不过暂时不急,等我先在商场上打赢对方。”

  卫星听不懂后半句的意思,但听懂了前半句,微眯双眼说了声好。

  翟远便再不多提一句。

  目前的创刊思路,是以最简单非黑即白的道德观念,将大报小报化,不失为提升销量的手段。

  但能否赢得了烧钱的《禁果日报》仍要打个问号。

  不过无论能不能赢,在得知黎志鹰的身份以后,这场报刊业的竞争就不单是生意这么简单。

  添个彩头吧。

  翟远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等《九一日报》的销量盖过《禁果日报》,哪怕只有一份,自己就去见一见这位号称建国以来最大的汉奸首脑。

第364章 创刊倒计时

  蔡兰和黄沾很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不够格与金良庸并称才子。

  但术业有专攻。

  讲饮讲食,龙科不算专家,蔡兰才是专家。

  “临死之前必吃的30种美食……这个标题听起来都几有噱头的喔。”

  九一文化公司的写字楼里。

  所有人都在为《九一日报》创刊倒计时加班加点。

  蔡兰拿着翟远给他定制好的题目,咬着笔杆思忖。

  这位资深老饕后来也是上过《舌尖上的美食》等知名节目的总顾问,有个食神美称。

  可现在提前转行做美食评价,一时之间真有些难以落笔。

  “随便写啦兰叔,区区30种美食,对你来讲还不是轻轻松松?”

  翟远在一旁监督指导,见蔡兰迟迟没有动笔,忍不住开口催促。

  “话是这么说,但世间美食又岂止30种这般少呢?很难选的嘛!”

  蔡兰思索良久,终于摆脱选择困难症,提笔在稿纸上破题写下第一道食材。

  河豚。

  “停!”翟远直接打断:“这个食材太高端,不适合摆在创刊首日的版面,尽量整点平价美食,这样才能让普通市民更有代入感。”

  “那鲍鱼呢?”

  “还是不够平民化,而且浪费题材。”

  “浪费?何解?”

  “现在做商业报纸,美食这个版面将来要承接餐厅广告,等我们有鲍鱼商单的时候再刊登喽。”

  “哗你真是商业奇才来的!”蔡兰没好气的吐槽一句:“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你教我写什么?”

  翟远说:“创刊第一个礼拜,先写7份家常菜。写河豚、鲍鱼、乌鱼子不算本事,把一份蛋炒饭描写的有滋有味才叫《食神专栏》嘛!”

  蔡兰闻言用力抓了抓头发,感觉这活接的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轻松。

  说好的创作自由呢?

  “兰叔,你慢慢想,我再去盯一盯沾叔那边。”

  翟远一副勉励姿态拍拍蔡兰肩膀,起身又往隔壁桌的黄沾那边走去。

  此时的办公室里,除了蔡兰、黄沾两位分版主笔。

  林林总总还有七八位编辑,全都在奋笔疾书。

  翟远绕过一个写社论的知识分子,与另一个分析本港经济的财经学家擦肩而过,径直伏在黄沾的案台旁。

  “怎么样沾叔?看起来文思泉涌喔~”

  不同于负责食神专栏的蔡兰,黄沾负责的分版叫《豪情夜生活》,听名字就知道是风月版面。

  翟远不知此时‘肥龙’‘骨精强’和‘马交伦’这些前辈是否出世,总之先借这个招牌来用一用。

  相较于如今市面小报上盛行的咸湿故事或笑话。

  豪情夜生活的版面则更像是一份寻欢指南。

  时值香江经济腾飞,虽然港府自30年代便发布禁娼令,但《刑事罪行条例》里117条对妓寨的定义仍非常模糊,当中明确规定,除非完全或主要用于从事肉体交易盈利,否则处所、船只或任何地方均不得视为妓寨。

  这无疑给了咸湿行业很大的空子可钻。

  小到马栏、女子理发室、女子冲晒相片暗房,大到桑拿房、夜总会、卡拉OK,只要经营主体不是皮肉生意,都不能算违反法例。

  陀地和北姑盛行,难免良莠不齐。

  黄沾要做的这个专栏,就是每天发布一篇文章,告诉读者哪间楼凤的靓女质素最高,哪间桑拿房里多少号技师手法独到,标明价格与亲身体验,向香江咸湿佬提供一份寻欢攻略。

  后续自然还要做一份排雷指南,揭露那些收费又贵、服务态度又差的技师,不过这种得罪人的事,要等报纸做大以后再讲。

  “不要吵,会打扰阿叔我的思路!”

  此时,黄沾笔走龙蛇,脸上挂着端庄严肃的神情,俨然在从事一份神圣又伟大的职业,根本不搭理趴在桌上的翟老板。

  面对这般冷淡态度,翟远撇一撇嘴。

  无所谓喽,只要专栏写得好能吸引读者,再冷淡都受得住!

  随手拿起一篇沾叔已经写好的稿子。

  翟远粗粗看了两眼:

  ‘近来读报纸,话差佬又大搞扫黄事业,点解香江的差佬如此无聊?人家已经很惨了,你仲捉她们做什么呢?前些日子从砵兰街一间骨场出来,一个女记者大声疾呼:哗!沾叔你居然招鸡?搞得我以为自己犯下滔天大罪,随后便同她讲:招鸡有什么出奇?你老豆都会招啦,不信回去问问他吧……’

首节 上一节 44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只会一个技能的我,进化成了神魔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