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从香江开始 第489节
蹲在路边人手一支红双喜,眯起眼吞云吐雾。
卫星他们望着往来车流,霓虹灯光,嘴里嘟囔道:
“这就是宝岛?除了人多一些,看起来也不及香江繁华啊。”
翟远笑着点一点头。
此时的宝岛钱淹脚目,正是喧嚣繁闹,经济上三级连跳的时代。
不过从城市发展来看确实不如香江。
因为戒严令刚刚接触,连夜晚出行都是最近放开,再往前这个点过来,左近的商铺住屋都该关门闭户了。
也就是自今年开始,宝岛迎来第二波娱乐业爆发。
普遍集中在夜生活方面,合法的歌舞厅首次兴起,量贩KTV紧随其后,俱乐部和夜场电影雨后春笋般增长。
“过几年再来,看起来应该会比香江繁华一些。”
翟远蹲在路边,将烟头按熄,呼出一团烟雾笑道:“毕竟省城嘛,发展起来很快~”
卫星他们呵呵傻笑,慨叹:“我们豫南省城不知道啥时候发展起来。”
郑姆斯特丹?
翟远低头笑笑,撑着膝盖起身拍拍手:“走!去参观下另一处景点。”
五个人打了两辆出租车。
这时候的宝岛人说话还比较正常,没那么重的机车味儿。
司机大哥听出来几人口音不是本地人,从后视镜看了翟远他们一眼,问:“几位老板是从内地来的吧?”
翟远笑道:“没错,这不解严了嘛,过来旅旅游~”
“那是很好的啦,自己人就应该经常来往嘛,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最近新开了很多夜总会可以去看看。”
司机握着方向盘,来了兴致般唠叨:“我老家是陕东人,最近正在申请回家乡探亲,他妈的说是解严,每个月还要限定返乡人数,我都二十几年没有回去过了,家乡还有两个姐姐,这些年全靠书信往来。我有个小外甥吼,老大不小了还没结婚,说是小儿麻痹左腿有点残疾,所以讨不到老婆,他妈的今年我回老家,我拿十万块出来,就不信办不成这件事……”
翟远坐在车里,听着司机絮絮叨叨,不时微笑回应两句。
恍若隔世啊。
怎么后来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呢?
出租车停在城市的西北部,
宝岛新竹。
付过了车资,司机很热情的留个名片,让翟远需要向导的话随时联系。
已经临近凌晨时分,
翟远落车后,看着新竹附近的夜景,城市与印象中出入不算太大。
后世这里号称是宝岛硅谷,护岛神山的大本营。
眼下看起来却少了很多工厂园区,车流量甚至不如岛北市区。
至少在翟远的印象里,凌晨以后的新竹,应该是交通道路最拥堵的晚高峰。
因为护岛神山公司的员工该下班了。
就像自己在东洋的半导体公司那样,这个时间点员工们应该还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做研发,灯火通明、货如轮转。
但如今局势两极反转。
“没有员工和工厂,即是没有工开,拿不到订单……看来东洋的生产线还起了点作用嘛。”
平行时空里,护岛神山成立以后,以做代工厂起步,全球订单纷沓而至,也是后来宝岛最大的依仗和筹码之一。
现如今,翟远与东芝的那间半导体公司,从源头上截流了护岛神山的订单。
同样做代工,八十年代东芝成熟的技术和高精尖人才,对上宝岛这座刚成立的神山,毫无疑问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所以英特尔会把东亚的第一笔代工订单交给翟远的公司,而非与护岛神山的孙仲谋。
翟远看着为数不多几间工厂已经熄灯闭户,不禁想起当初对关伟明说的那句话:
‘没有它对我很重要。’
又在新竹的街道上晃悠了大半个点。
期间虽然没看到护岛神山开工,却遇到不少年轻的流莺揽客。
解严以后,宝岛的风俗业也随之蓬勃起来。
“回吧,还是一人给你们安排两个?”
翟远打个哈欠,冲不远处亮着小粉灯的窗户努努嘴,调侃询问卫星四人。
少林四祖尴尬笑笑,接连开口表明态度:“回吧回吧!”
不过翟远总觉得这几个家伙不情不愿的呢?
10月28日。
抵达宝岛第二日,第24届金马奖正式开幕。
期间马克-西蒙回来了一次,与翟远聊了聊报馆的事,又匆匆离去。
当晚在酒店,翟远看了今届金马奖的直播。
果然是三地相辅相成的奖项,九一娱乐没有送片参选,这一届金马奖香江电影少了大半。
全靠陈仕龙的《警察故事续集》
齐秦的《芳草碧连天》撑场面。
间中还有宝岛自家的电影《稻草人》《桂花巷》之流,最佳女主角给了个叫萧红梅的靓妹,男主角居然是齐秦。
又设了个特别奖,分别颁发给陈仕龙和童月娟。
陈仕龙被自己按在香江招呼东阳漫画家,还特么没出席领奖!
“怪不得我刚到宝岛就邀请我出席金马奖……”
翟远被这届水到家的金马奖逗笑,没有香江电影参赛,金马奖含金量骤减,反倒是今年金像奖有冒头的趋势。
在宝岛又等了两天消息。
10月31日,重阳节。
马克-西蒙从朝天宫赶回来,对翟远点一点头。
“《九一日报》在这边开设分公司的手续差不多搞定,明天带你去见几位行政院和新闻署的官员,之后选址建屋搞定办公地点,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报纸年底就能在这边发行……”
第405章 翟远不在香江的日子
牛头角的写字楼这两年随着翟远业务增多,楼层从租赁转为收购。
拿着从股灾里赚的热钱,将整幢写字楼买下。
正式更名叫九一大厦。
新唱片公司,就设在大厦三楼。
“这段时间翟先生不在香江,但公司的业务要继续发展,所以就吩咐我帮手处理唱片公司开业事项。”
利枝烫染短发齐肩,穿着一套干练黑西装,在公司法务的陪同下走进大厦。
新公司的装修按照翟远此前的规划,结合现代感与音乐元素,办公区开放式设计,墙上挂着少女时代等艺人的海报。
录音室又重新修葺翻新,配上最贵隔音材料和专业设备,主打一个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利枝依旧一口蹩脚的广府话。
不过前不久演唱会上周闰发被砸蛋糕的一幕历历在目,如今已经没人敢再嘲笑她的口音。
十一月初,今天是唱片公司开业的日子。
她要负责操办今次的开业典礼,还得逐个安排新员工入职签约的手续,好在此前有意向过档的音乐人大多经过翟远筛选,省去了面试的功夫,她只需要做一些把控流程和归档资料的环节。
独立划分的休闲区里。
林林总总坐落几个等着签约的新老歌手。
兼有各个部门准备上任的主管经理,俱是戴思聪这个级数的港乐幕后人才。
不时还有人陆续赶来。
少女时代的队长叶雨卿挤在利枝身边凑热闹,旁边是来帮手的黄沾、顾嘉辉等人。
港乐圈子比港影更小,大家多是熟人,新员工对接上的流程有条不紊进行。
只是第一次单独经手正式业务,利秘书多少还有些紧张。
这边还没忙完,外面又有新闻媒体来采访。
利枝有些应付不过来,对一旁的叶雨卿说道:“阿卿,我去外面招呼传媒,这里交给你好不好?”
“走吧走吧。”
叶雨卿对唱片公司的事很上心,低头翻看一份档案,头也不抬的摆摆手,一副‘我为偶像做事’的态度。
末了还不忘提醒利枝道:“记得带上新闻稿交给记者,免得他们乱问些无聊问题打乱节奏。”
上一篇:只会一个技能的我,进化成了神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