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101节
这其中蕴含着极深的含义,意味着嬴政对苏玄的宠信,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苏玄此人,似乎有独特的手段,当初在韩国的时候,韩王也是对其宠信有加,甚至为了他,和姬无夜对抗,废了翡翠虎。
等到苏玄去往秦国之后,投靠了嬴政,嬴政也是对其百般宠信。
这种能力,等闲之人是学不来的。
这不由让卫庄想到了身旁的韩非,若韩非当初有这种手段,刚回国那会儿,又岂会连一个司寇之职都无法谋到。
念头闪逝了一番,卫庄目光又变得坚定了起来。
就算苏玄拥有天问这柄当世剑谱排名第一的剑又如何?
今天,他必要将这些粮草给带走。
这些粮草能否运回韩国,意味着韩国之中的大乱是否能够平息,若大乱不能平息,以秦国眼下展露而出的野心,对于整个韩国来说,将是一场弥天灾难。
卫庄的身躯蓦然跃起,从马背883之上腾跃而出,向着苏玄冲杀而去,手中之鲨齿挥动,赤红色的剑光席卷,须臾之间,化为了八道,一剑既出,便衍生出了八种变化。
虚虚实实之间,留给人反应的时间只有一瞬,若在这一瞬间,不能够准确的认出何为实何为虚,将会葬身在此剑之下。
这正是鬼谷横剑一系的最强杀招——横贯八方!
卫庄知道,苏玄的实力高深莫测,他想要和苏玄对抗,就只有这一招了。
横贯八方之下,八道剑光向着苏玄笼罩而来。
苏玄面色不变,手中天问剑随手一挥,八道剑光同时幻灭,而后,黑色的剑光落在了卫庄身上,哪怕卫庄以鲨齿竭力回防,但这一剑实在太快了,快得卫庄根本反应不过来。
鲜血喷涌、飞溅,卫庄的身躯飞出,狠狠的砸在地上。
他神情难看,眼中,带着深深的难以置信之色。
他知道苏玄很强,却没有想到会强到这种程度。
不过一剑而已,他(aied)便落败了。
当日紫兰轩之中的玄翦,好歹也是和苏玄交手了一阵子,方才被苏玄所杀,而他一剑就被苏玄所败,这岂不是说明,眼下的他,依旧不如玄翦?
不,不仅不如玄翦,更是不如白亦非,不如姬无夜!
卫庄脑海之中,闪过所目睹的那些苏玄同人战斗时的场面,越想,就越发难受。
他唯独忽略的了一件事,那就是苏玄的实力进步。
眼下之苏玄,其实力,比起当初在新郑的时候,不知道进步了多少。
手持天问,一剑将卫庄击败之后,苏玄又看向了骑在马背之上的韩非。
“韩非公子,是你自己下来,还是我请你下来?”
韩非的面色变了又变,最终,自己从马背之上下来了。
他可不是卫庄,还能够反抗一下,他手无缚鸡之力,若是选择和苏玄对抗的话,可是要吃大亏的,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韩非主动从马背之上下来。
苏玄又出手,协助夜幕之人,将剩余的铁血盟之人给击杀。
韩非花费了诸多心血,方才从魏国借来的粮草,就这样落入了苏玄的手中,同样落入苏玄手中的还有两个俘虏,韩非和卫庄。
虽然先前苏玄说了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允许他们两人回到韩国。
但架不住卫庄选择对苏玄出手了,于是乎,苏玄也只能够改变主意了,将这两个人暂时囚禁一阵子。
毕竟,韩非实在太聪明了。
将他放回韩国,鬼知道又能够想出怎样的主意来化解韩国的这次危机,想了想,苏玄觉得还是不能冒这个险。
在囚禁卫庄和韩非之后,虽然流沙的其余几个人,也都是智慧出众之辈,尤其是张良,在未来更是被称之为谋圣,但眼下的张良实在太过稚嫩,紫女谋略不及韩非,勇武不及卫庄,虽然很均衡,但注定是翻不起什么波浪的。
……
韩国太子和诸多大臣一早就接到了韩非的信件,准确的说,是在借到粮食之后,韩非为了稳住韩国君臣之心,就寄出去了一封信。
虽然这借到的粮食,到头来依旧是要用钱来买,但比起国内那高昂的粮价,魏国的粮食实在是太便宜了,这种时候,能够买到这种便宜粮食,化解国内的危机,已经算是一件不幸之中万幸的好消息了。
韩国太子也不会吝啬于国库之中的钱财。
朝堂之上,他和诸多大臣们等待着韩非的归来,国内粮价,已经从一日三变,演变成一日五变了,甚至于,五变之后的粮食,都是供不应求,若韩非再不回来,恐怕要生变。
“边关急报!”
就在此时,一封来自于边关的急报倏地送到了朝堂之上。
坐在王座之上的韩国太子,以及其下的诸多大臣们以为是秦国大军终于跨过边境,向着韩国动手了,这让他们惶恐不安。
不过等到弄清楚这封急报是来自于韩魏边境,而非秦韩边境之后,他们又松了一口气。
“想必是九公子去魏国借粮,已经成功归来了!”张开地如此的猜测着。
韩国太子也是附和着点头。
诸多大臣以为这封急报是个好消息。
唯有姬一虎面色颇为难看,这段时间,他赚得盆满钵满,如果真让韩非将那些平价粮给带了回来,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他赚钱。
早些时候,听从蓑衣客的指点,他派出了夜幕前去阻击韩非,眼下看来,是夜幕失手了。
韩国太子急匆匆的打开这封来自于边关的急报,看清楚其上的内容之后,又是面色大变。
“怎么会……”
其上内容赫然是,韩非从魏国借粮,在押运粮草归来的时候,遭遇匪徒袭击,粮草被劫,韩非也是下落不明,疑似被贼人给劫持。
为了能够成功的将这批粮草给押运回来,韩国太子一早就命边军在边境处等着,等待接送粮草,结果他没有想到,就在魏国至韩国边境的途中,粮草出事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时机已到,誓要一战灭韩!
说句难听点的话,韩非的死活,韩国太子以及朝堂之中的诸多朝臣并不是很在意,或者说,王宫之中,唯一在意他死活的只有红莲公主。
但那些粮草的得失,众人却是异常在意。
粮草被劫持,这意味着,他们指望借助那批粮草化解国内危机一事基本是落了空。
“完了、全完了……”
韩国太子一脸无助的瘫坐在王座之上,面露绝望。
朝堂之上的重臣,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神情难看,惶恐不已。
唯有姬一虎,嘴角不由勾勒起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蓑衣客先生料事如神,实乃他之管仲,他之乐毅!
因为那批从魏国借来的粮草,最终未曾运回韩国,韩国之内的粮食危机,也是~越发严重了起来。
原本虽然大旱,但粮食危机也不至-于这么快爆发的。
但似乎有人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在大旱开始之后,就曾大肆收购平民手中的余粮,等到余粮收购得差不多之后,就又以低价和囤积粮食的粮商竞争,把他们手中的粮食弄得差不多之后,就是最后一步,-大肆上涨粮价。
能够住在新郑城中的,还算是有些家资的人,这里面的人,有的都快买不起粮食了,更不要说韩国其余地方的民众了。
当今之世,粮食产量本就很低,韩国虽然人多,但国土,却因为连年的征战,不断缩小,可供耕种的土地并不多,加之历年征战,又为了供养边军,为了自己享乐,历代韩王不断的加征赋税。
底层的民众,本就是在勉强活下去的边缘徘徊,此番,经此大旱,又遭遇粮食危机,终于是有人活不下去了。
难民,由此滋生,从韩国的边境,不断的向着韩国的都城新郑方向涌去。
整个韩国,因为一件小事,最终不断的发展、演变,终于大乱了起来。
武遂边境。
王齮统率着十万大军,当得知韩国境内发生的事情之后,他苍老的面上,不由勾勒起了一丝冷酷的笑容,“时机,看来已经到了!”
今年南阳大旱,秦国关中同样也处于大旱状态,按理来说,是不适宜出兵的。
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位年轻秦王的手段,当秦王派人将那封信送给他的时候,他也是不由心惊,旋即,仔细的思索了一番,发现,今年真的是一个覆灭韩国的绝佳机会。
首先,韩国乃是当今山东六国之中最弱的国家,加之秦国多年对他的攻伐、鲸吞,两国之边境,没有任何的天险可守,秦国若举大军,可以轻易的开入韩国境内。
当然,韩国毕竟也是为数不少的士卒,若真将其逼急了,韩国也是会竭力反抗的,虽然王齮自信,依旧可以将韩国所谓的大军覆灭,继而一路打到韩国的都城新郑。
但这样以来,秦国自身也会有不小的损失。
不过,若韩国因为旱灾的影响,导致民不聊生,粮草不济,无力供给大军的话,那么就休怪秦国出手了。
秦国对韩国出兵的关键,还是看这场天灾以及后续的人祸对韩国的影响有多大。
原本不算异常恐怖的天灾,随着后续的人祸,不断演变,竟是硬生生的将韩国逼成了这副模样,变成了一派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的景象。
又想到秦王在那封信之中的说辞。
王齮也是不禁开口道:“韩国君臣无道,致使韩国民不聊生,我秦国,秉持仁义,不忍黎民受苦,当出兵,解救韩国苍生!”
他目光看向了身前的几名偏将,冷声道:“大军开拨,进攻韩国!”
这一战,他誓要覆灭韩国。
因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这一战,很有可能是他生平之中最后的一战。
当年武安君虽然南征北战,连败六国,然终究是未曾完成灭国之事。
他秉承武安君的遗愿,今朝,誓要完成此事。
……
上一篇: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下一篇:三国求生:开局获得百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