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486节

  在另一个世界,自从知道秦国会二世而亡之后,嬴政就一直在审视自己,企图找出秦国灭亡的缘由。

  最终,还真的发现了一些端倪。

  哪怕嬴政不愿意承认,却也不得不接受那个现实。

  那就是继续以战争之时的酷法统治民众,虽然可以让秦国趋于稳定,但也会令得天下万民心中生出怨憎之意,等闲之时尚且不敢发作,一旦寻觅到机会,他们心底积攒的怨憎、暴虐之意爆发,足以酿成天大的灾劫。

  自己的世界,还要稍微好上一些,毕竟,自己在覆灭六国之后,对于天下万民是一视同仁,且还有墨家和公输家相助,研究出了各种精湛的农用器械,在将这些东西推广之后,大大的提升了生产力,解放了民众,使得民众没有那么劳苦。

  而异世界则不然。

  没有墨家和公输家相助,秦灭六国之后,视六国之民为奴仆,而秦人高高在上,对于秦国人而言,这样的日子自然很舒服,可对于山东六国之人而言,这样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六国尚在时期。

  六国还在的时候,虽说民众因为国家的各种苛捐杂税、贵族的剥削,日子也不是很好,但也只是部分人不怎么好,而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是所有的人,日子都过得不舒服。

  平素碍于秦国强大,自然不敢发作。

  可如果秦国失去了强大的主心骨,比如秦皇死了,他们就会立时显露出愤怒的面容,而后,将秦国给撕个粉碎,一直到汉朝建立,与民休养生息,不再以酷法统治民众,民众的怒火方才缓缓消弭。

  这些都是嬴政在另一个世界总结而出的东西。

  在高要那里,他知道了秦国灭亡的真相,在易小川口中,他则是知道了取代秦国的朝代,虽说易小川历史很差,但对于汉朝,他还是知道一些事的。

  比如“汉承秦~~制”、比如“无为而治”。

  如果汉朝是秉承秦国的诸多制度,为什么秦国灭亡了,而汉朝没有灭亡呢?

  嬴政觉得,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无为而治”上面。

  正是洞悉了事情的真相,意识到隐患所在之处,嬴政才会做出改变。

  在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举措,都可能导致很多人的命运发生改变,嬴政不敢轻易冒险,但在异世界则不然,异世界可以当做一个试验场,来测试某些政策的好坏,毕竟,如果按照正常轨迹的话,在他死后,秦国将会迎来灭亡危机,已经没有什么情况比他更加糟糕了。

  所以在异世界处理完胡亥之流后,他就放权给扶苏,进行了种种尝试。

  事实证明,答案,正是“无为而治”这四个字。

  在扶苏放开了某些禁令之后,山东六国之民,对秦国的拥护之心,也是变得强盛了不少。

  这一切,让嬴政找到了答案。

  所以,回到自己世界之后,他吸取了异世界的教训,决定放开某些禁令,这段时间,正是在为这些事做准备。

  说到放开禁令一事,嬴政又不由想到了昔年苏玄所说的话。

  曾经,在秦国未曾统一之前,苏玄提到了统一之后的政策问题,可惜,当时他没有选择听苏玄的,而是固执己见,坚持酷法统治。

  眼下方才发现,国师是何等高瞻远瞩。

  回归正题。

  嬴政在听到焱妃的来历之后,显得有些惊讶,先是暗自思虑起了一番国师为何会传道天下一事,暗中猜测,可能也和另一个世界的某些见闻有关。

  但具体的目的,他一时半会儿间还是无法猜透。

  不过这也不重要。

  反正国师想要做这件事,又派了焱妃来请求帮助,他自然不介意帮苏玄一把。

  于是乎,嬴政很快就下达了圣旨。

  圣旨从咸阳下达,没多久,便传遍秦国诸多郡县,借助秦国官方的力量,这件事,传遍至整个天下(李李好)。

  对于普通人而言。

  国师苏玄将于南山传道一事,和他们相隔太过遥远,且以普通人的脚程,想要抵达咸阳,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对于诸多江湖人,对于诸子百家之人而言。

  这件事,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放在十年前,苏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很少有人知道此人是谁。

  那个时候的苏玄虽然已经成为了阴阳家掌教,但其声名,也只有一些刻意关注阴阳家的人方才知晓,说一句隐者无名并不为过,而现在则不然攻。

  大梁一战,苏玄名动天下。

  农家一役,引得江湖震动。

  之后,乘坐蜃楼出海,携“` 」长生不老药”而归,更是将苏玄这个国师的名头推到了顶点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容错过的机会!

  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人意欲传道天下,在诸子百家,在江湖之中,引起了莫大的轰动。

  桑海城。

  儒家圣地,小圣贤庄之中。

  当苏玄意欲传道天下的消息传到这里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传遍了大半个中原大地。

  儒家二当家颜路和师叔荀子正在临海阁楼处闲聊。

  为什么说没有掌门伏念?

  自然是因为掌门伏念正在咸阳为官。

  自从儒家投效秦国之后,为了表达态度,伏念就一直居住在咸阳,他虽然还有个儒家掌教的名头,但如今儒家真正主事的人早已经变成了颜路。

  “师叔,你怎么看国师意欲传道一事?”

  颜路向着荀子问起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荀子眉头紧蹙,沉声道:“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传道天下,须知道不可轻传,他此番举动,倒是和天下之间的传统理念相驳,但他这么做,定然是有其理由的。”

  荀子猜不透苏玄想什么。

  或者说,当今天下,能够猜透苏玄所想的人实在太少了。

  且这些知道苏玄所想的人,也都是因为知道不少事情,才553能够展开联想。

  荀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苏玄对于荀子而言,就是一个手段高超,实力高深莫测的神秘人,这样的人,其一举一动,都叫人难以揣摩,又蕴含着深意。

  正如荀子所言,道不可轻传。

  当今天下,各门各派,对于自家的绝学,修炼方法,都是守得严严实实,生怕别人学走一招半式,如苏玄这般大肆传道之人。

  要么是故意搞噱头的骗子,要么是另有目的。

  以苏玄的实力,且此番借助秦国官方大肆传扬此事,他显然不可能是骗子,故而,只有后者。

  苏玄传道,是另有目的。

  说起了自己心底的感受之后,荀子又道:“无论那人究竟准备做什么,我打算去南山看一看,想要听听,所谓新的修炼道路是什么。”

  如果是等闲之人,显然是不值得荀子离开小圣贤庄的。

  就连当初封禅一事,他会选择离开小圣贤庄,也不过是因为封禅之地就在泰山,距离小圣贤庄并不算遥远。

  而此番则不然。

  在闻得苏玄传道之事后,时隔多年,荀子准备再度踏入秦国的境内。

  同时,他心底也不乏一些看笑话的意思。

  因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苏玄传道之地乃是南山,南山是道家的祖庭,也不知道道家之人在知道阴阳家掌教即将在他们祖庭传道,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这确实是一件叫人期待的事情,如果不是儒家的诸多事务无法放下,我也很想去看看!”颜路感慨道。

  荀子向着颜路道:“你将儒家的事物先交给别人,此番和我一起去咸阳吧!”

  “师叔,你?”

  颜路不解的看着荀子。

  荀子道:“我有一种感觉,如果错过了这次传道,很有可能会遗憾终生。”

  “儒家的事物,并非不可放下之事,就算真的不可放下,暂时荒废一阵子也无妨。”

  虽然平素看似严谨,但在某些事情上,荀子却处处透露出了不拘小节。

  ……

  芒砀山,乃是一座不是很高的山。

  但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在上古年间,轩辕黄帝曾于芒砀山巡视,蚩尤也在此活动过。西周至春秋时期,芒砀山属宋国领土,相传宋僖公葬于僖山。孔子“去曹适宋”,恰好经过芒砀山避雨,留下了一座以其命名的山峰“夫子山”,传闻之中的墨子也曾在芒砀山北周狄山上隐居过。

  如果按(aiee)照正常的历史轨迹,这座山,还会拥有着很多传闻。

  但在当下,这座山,则是一群流寇的隐居之所。

  这群流寇很少主动去劫持山下民众,实在碰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尝试劫掠一番在山中穿行的商队,历来也只是求财,从不害人性命。

  虽然依旧无法改变他们盗匪的身份,但也算是盗匪之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如果穷究他们的来历,会发现,这群盗匪,全部源于农家。

  昔年,农家六大长老受侠魁田光之邀。联手伏杀苏玄,失败之后,六大长老身亡,侠魁田光也是死去,农家也因此和苏玄接下了梁子。

  苏玄登上东郡的农家总部,以一人之力将农家六堂堂主一锅端,更是一战击杀数千农家弟子,彻底的打断了农家的脊梁骨。

  但农家毕竟家大业大。

  在那之后,有一部分人带着农家残余之人准备重建农家。

首节 上一节 486/7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下一篇:三国求生:开局获得百倍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