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59节
另一个德意志强国普鲁士虽然和俄国签署了瓜分波兰的密约,但那仅限于对付波兰。
普鲁士现在可是和英国人穿一条裤子的,在涉及欧陆秩序的大事上,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英国的意见。
而且眼下普鲁士的兵力也陷在西里西亚,谁知道哪年哪月才能抽出身来。
此外,叶卡捷琳娜二世打算与法国联手,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
相对于俄国的目标——瑞典、波兰、黑海沿岸,欧陆列强更为重视法国的目标——低地国家和莱茵河流域。
低地是英国的禁脔,莱茵河更是德意志的传统势力范围。如果法国真对这两块地方动手,那么整个欧洲的注意力立刻就会全落在他的身上。
届时俄国就可以趁机大快朵颐,而不用担心其他列强的意见了。
当然,如果法国真能顶着整个欧洲的压力拿下莱茵河,叶卡捷琳娜二世也不介意配合出兵,或许在他们的东西夹击之下,连奥地利都能吞掉!
次日一早,外交官员又将斯特罗加诺夫伯爵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俄、法贸易的规划摆在了玛丽王后的案头。
玛丽王后有些无奈地翻开了那份文件,看了几页便开始有些蹙眉——她着实不太擅长这方面的事情。
她正准备叫布里安大主教来,却忽而想起王太子似乎对这方面的事情很在行。
约瑟夫不是还和俄国波布林斯基伯爵一起开了家贸易公司吗?据说生意还非常不错,令法、俄的贸易量翻了几倍。
她想到这里,便召来了侍女,吩咐后者将那份贸易规划送去给王太子处理。
……
卢森堡。
距离巨型露天铁矿“铁海”不远处的开阔地上,几座巨塔般的炼铁高炉正在紧张得建设之中。
希尔克钢铁公司的老板奥利维尔子爵站在一处山坡上,心情舒畅地看着自己的新炼铁厂不断成型。
他只花了不到4万里弗,便收购了卢森堡一座规模极大的炼铁工坊,光是熟练的工人,就得到了700多名。
而后他就开始了扩建与技术革新。
就在他收购来的旧炼铁高炉旁,正有工匠在用耐火砖修建两座普通民居大小的正方形建筑。
那两座建筑几乎全部密闭,只有两根到成年人腹部高的粗大管子将其连接,而管子的末端则接在高炉上。
每個方形建筑旁边还有一部高压蒸汽机,通过机械装置向管道里鼓风。
这就是约瑟夫为法国的炼铁厂带来的“热鼓风炼铁”技术。
其实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炼铁时燃料燃烧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传统的炼铁高炉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空气,而这些空气的温度都是室温,在进入上千度的高炉之后,势必会降低炉温。
而这个时代的高炉能达到的炉温,恰好勉强能够令铁矿石里的铁融化,但通常只能烧成粘稠状的铁水,从高炉底部流出。
这样的铁水质量肯定不会太高。因为融化不充分,内部会包裹杂质,同时造渣剂也无法溶解均匀。
约瑟夫带来的技术,就是利用“热风室”将空气提前加热,而后加压“吹”进高炉里。
这样就能避免冷空气降低炉温,同时加压鼓风还能提高燃烧的氧气量。
仅此一项简单的措施,就能令炉温提高近200度。
再加上改用热值较高的焦炭,法国炼铁厂的高炉已经能将铁矿里的铁质彻底融化。
完全流质的铁水能够和空气充分接触,将其中所含的硅、硫等有害杂质大量氧化,同时通过加入造渣剂,进一步沉淀杂质。
这样炼出来的铁水,质量能接近粗制钢材的水平。通过在高炉末端调节含碳量,高炉出来的铁锭几乎不用进坩埚炼钢,就能满足大多数铁制品的要求。
经过在法国南锡工业开发区的试制,奥利维尔子爵的炼铁厂炼出的铁锭卖出了精钢四分之三的价格,而且供不应求。
他之前让人估算过,这次在卢森堡建的厂全部投产之后,年产量能达到2万万磅。
仅他这一个厂,就比去年法国一年的钢铁总产量还要高!
加上塞纳-莱茵河贸易协议带来的便捷,他的铁锭和钢材可以顺畅地进入南德意志的多个国家销售,沿途再没有之前向德意志卖商品时随处可见的关卡与税务官。
卢森堡的这个厂,明年至少能为他带来80万里弗的收入!
他将一跃成为法国的顶级富豪!
而这一切,都是从他决定在南锡工业开发区投资建厂那一刻开始的。
他一直对人说,那是他一生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不远处,他的老对手格里果先生走了过来,向他欠身示意。
“您说,战争不会波及到这儿吧。”格里果先生停下脚步,望向了另一侧他投资的炼铁厂,有些担忧道,“我可把大半身家都投在了卢森堡。”
奥利维尔子爵笑了笑:“您应该听说了,政府已经开始修建卢森堡通往凡尔登的木轨道。
“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政府是不会搞这么大的投资的。”
“您说得没错。哦,格里果先生也在这儿。”威尔豪瑞钢铁厂的总经理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向两人行了礼,接道,“而且我听说,这次要修的不是木轨道,而是铁质的轨道。”
“上帝,那得花多少钱?!”奥利维尔子爵刚说了一半,却突然顿住。对啊,这里可是卢森堡,别的没有,铁可是要多少有多少。价格不会太贵的。
他旋即眼前一亮,如果政府要修铁质轨道,那么一定会从自己的炼铁厂大量购买铁锭!
或者,自己应该抵押南锡的产业,贷款在卢森堡扩建更多的炼铁高炉……
这正是约瑟夫的计划想要达到的效果。
利用卢森堡价格低廉的铁,上马试制铁轨,培养铺轨工匠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炼铁厂的销量,从而进一步压低他们的成本。
第355章 约瑟夫的迂回穿插
这段横跨大半个卢森堡的铁轨虽然造价不菲,不过一旦和凡尔登的木轨道接轨——虽然材质不同,但轨距等技术参数完全相同,轨道上行驶的马车可以直接通过。
而在法国国内,洛林的木轨道在几个月后就能和凡尔登部分接通。那时卢森堡的铁锭就能大量运至南锡,进行进一步的精炼,或者用于制造蒸汽机、镗床等机械。
同时法国的工业品也能由南锡运至卢森堡,而后从这里销往南尼德兰直至荷兰等地。
木轨道+马车的运输力虽远不及火车,但却能秒杀这个时代的马车公路运输,便捷性又远超河运。
而且约瑟夫还准备在沿途比较陡峭的路段,设置蒸汽机辅助拖拽系统,协助马匹上坡,从而大幅减少马力消耗。
货物运输是商业的根本,而商业则是保证工业良性循环的基础。
可以说,法国境内大量修建的木轨道已经为法国的工业化启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同样产量的情况下,法国的工厂就能依靠木轨道交通达到更高的销量,并触及到更远的客户群。从而更快地回笼资金,投入下一轮生产或研发。
可以预见,即使没有约瑟夫为法国工业开挂,仅凭轨道交通,法国就能在工业革命中取得巨大的优势。
而且修建木轨道看似花费了法国政府大量的经费,但实际上这些钱最后都进了法国炼铁厂、伐木场、工匠乃至为工匠服务的各阶层民众的口袋里。随后这些钱会通过消费进入法国的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这在后世被称作为“GDP的增长”。一个多世纪之后,美国大统领罗斯福就是利用大量修建路桥等基础设施,为美国带来了经济复兴。
至于修木轨道的资金来源,目前暂时还是由法储行提供贷款。不过约瑟夫已经让商业大臣着手规划,以地方政府债务+木轨道股权的模式,从民间筹集资金。
有这些后世很常见的集资模式,在搞民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时,法国民间绝对能提供天量的资金。
……
就在法国的钢铁厂商们在卢森堡大肆扩张之际,约瑟夫已率领近卫军团来到了卢森堡与列日的边境。
按照之前参谋部制定的作战方案,他们将继续向北,借道巴伐利亚的于利希,走亚琛走和列日交界处的荒凉的山路绕过布吕歇尔军,而后急转向西,直插安托尔夫。
安托尔夫是布鲁塞尔北面的省,正是布拉班特起义的重要发源地。
是的,约瑟夫的目标并不是卡尔二世的汉诺威军,而是更北侧的安托尔夫。
贝尔蒂埃转身看了眼身后那暗红色的延绵丘陵,又望向前方隐约可见的鲁尔河,犹豫了一下,还是催马追上了王太子殿下的马。
“殿下,”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您看,就要离开卢森堡了。我仍旧认为,您还是应该留在卢森堡城比较稳妥。
“这次和以前的战斗不同,我们要深入敌人的腹地,而且也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万一您……”
约瑟夫抬手,微笑打断了他:“非常感谢您的关心,总参谋长阁下。
“但不论是遇到什么险情,我都必须要和我的军队在一起。”
他向身旁正安静地快步行军的近卫军团士兵示意:“有这些最勇敢的战士在,我不会有任何危险。”
约瑟夫非常清楚,只有和士兵们一起出生入死,他们才会真正的信服你,支持你。
如果军队在前线浴血,而你坐在王宫里花天酒地,那就别怪士兵会和你离心离德。
拿皇能成为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神,那是他在亲赴前线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而且他作为最高指挥官随军出征,那么军队的胜利就是他的胜利,如果有军官想凭借威望在军中一手遮天,首先无法越过他这道坎。
在18世纪的欧洲,只有能带兵打仗的国王,才能镇得住场子,才能令从贵族到农民的各阶层敬仰与拥护。
至于贝尔蒂埃所说的危险,约瑟夫心里也是有分寸的。
不说他对近卫军团的战斗力有足够的信心,就算遇上万一,这個时代还有赎金这个规矩。
任何有身份的贵族被俘,敌人都会好吃好喝地招待,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只要战俘能拿出一笔赎金,就能体面地返回自己的家中。临行前敌人甚至还会送出好几里远。
所以除非他运气差到被炮弹直接命中——他通常是在总指挥官的位置,不可能有枪弹能射这么远——否则基本上不会有当场毙命的可能。那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就是交赎金回家。
旁边有士兵听到约瑟夫所说的“最勇敢的战士”,顿时压低声音发出一阵欢呼,“王太子殿下万岁!”
“永远守护王太子殿下!”
“勇气!荣耀!”
贝尔蒂埃看着激动的士兵们,只得无奈吁了口气:“殿下,我相信,几十年后人们讲述的故事里,一定会出现今天这一幕的。”
在行军队列的前段,拿破仑疑惑地在地图上分辨一番,而后望向身旁的上校军官:“团长大人,我们似乎是在朝巴伐利亚的地盘走?”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