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42节
朱标把后续担忧的事情说出来,杨思义也是不由得轻叹一声:
“确实,真如杨小友所言一般进行大规模移民,所承受的危险不是探路者,也不是前边移民的各种麻烦事。
我相信以陛下的铁血手腕,谁敢阻挠,必然会受到严厉酷刑,唯独担心的就是后世皇帝会不支持先帝之举,一旦半途而废,那才是对整个大明的损失,稍有不慎就是动了国运,此事收益十分不错,同时也伴随著十分恐怖的危机!”
“杨尚书说的在理。”
朱元璋两手支撑自己下巴,眼眸下沉声音粗犷开口回应说道:
“自古以来狭路相逢勇者胜,大明变强就必须要走他人从未走过的路,以往皇帝只想著要守住中原江山,维护当前,然现今我们知道大明未来的危机,如不做出及时挽救之举,那对百姓将会是一种残酷的虐待,机遇往往伴随著危机,风浪越大鱼越贵。
想要减小此事的危险,就需要做好万全之策。户部尚书何在!”
“老臣在!”
“朕命你今日回去抽空整理中原出海以来所有的海志图纸,稍后朕会给你一个神奇之物进行总结,后编排出一份完整准确的海图,这张海图将会成为大明出海的眼睛。”
朱元璋没有丝毫犹豫,他口中的神奇之物正是杨晨做的地球仪。
原本他没有打算让自己部下这么快就知道现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一个星球,可时间不等人,形势所迫,必然要尽快制定出一份属于现在大明的世界地图。
“老臣明白!回去后,必然会召集部下收集所有航海图纸进行汇总,编写出一份最新的海图!”
知道这个任务的重要性,杨思义不敢有丝毫懈怠。
“至于船只问题,等到得空,咱会亲自传召工部尚书,让他来走一趟。
创建水师可是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钱财,这倒是一个问题.”
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么简单的道理朱元璋还是知道的。
“等到船只建造完毕,我们就可以让老三率领的舰队沿著南阳开始前进,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就绘制好此地地图,后续人员还能紧跟脚步进行物资补给,不至于没有粮食没有水喝,等到脚步稳定,再接著向深处继续前进,每到一个岛屿,我们都能派遣人员驻留下来,只要后续补给源源不断,迟早有一天我们能创建起来一个完整的航线。”
朱标思路很清晰,自己父亲会命令工部创建全新的船厂,创建大明远征水师,这些人员每一个人都十分精贵,荣不是随便浪费,须发挥他们每一个人的作用。
驻扎岛屿就是他们的任务,为大明后续船只指明方向。
杨晨带著惊喜的目光看向朱标,按照对方所说脉络,这不就是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吗?
这再次证明古人只是古,不代表他们笨。
“大哥,父皇,我有一个提议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三弟直说。”朱标颔首让朱?说出自己的看法。
朱?脸上带著微笑,借朱标上述说的办法往下讲:
“刚才父皇也说了,创建水师是一个十分耗费钱财的事,既然是开路,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出一部分囚犯来进行探索那些未知的岛屿?
他们踏上这些岛屿,在创建的卫所驻守,愿意成为征伐世界的一份子,那么就可以赦免罪状,事后立功我们还能给予部分奖励。
如此一来,不就能大大减少大明水师那些没有必要的损失了吗?”
杨晨惊愕地看向朱?。
‘好家伙,他这是什么澳大利亚行为?’
按照历史时间节点,再过一百多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就会陆陆续续派遣几千名犯人到澳大利亚这个远离纷争的孤岛之上。
说是关押罪犯,其实就是流放到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接著大不列颠就忘记这一群人,任凭他们跟当地土著进行猥琐发育,直到成为一个实力不弱的国家。
在场认可朱?说法的人只有老朱。
他看向朱?的眼神都是满满的欣赏。
这些罪犯既不是编制人员,又没有任何户籍,按照大明律法,关押到牢狱里面的罪犯基本都是没有人权的。
不是人哪怕是死了也不需要对事后进行负责。
要是将来他们讲良心,还能给一个烈士的勋章。
先前杨晨提出的大明群众服务中心的时候就提出来说过,给予那些退伍的士兵一个响亮名声,勋章就是名声的实际化身。
朱标思忖片刻,内心也觉得自己这个弟弟说的不错,只是他把顾虑给说出来。
“按照老三说的去做,确实行得通,不过这次行动是跨海数万里,安排太多罪犯到上面去,我担心会难以管理,老虎不在猴子称大王的事情数不胜数。
谁也不知道把这些家伙丢到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到底是一件坏事还是好事,就目前来看,应该是利大于弊。”
“上策我已经告诉你们了。”杨晨接过话茬往下说道:“至于剩下怎么做,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美洲大陆拿下就能保证大明未来百年甚至千年江山稳固。
中原发生任何反正,大明也不至于落下宋怀宗一样走投无路跳崖自尽。”
提到宋怀宗赵昺这个可怜的皇帝,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心头一颤。
当初元军大将率领两路包围宋怀宗,崖山海战爆发,陆秀夫背负八岁的南宋末年皇帝跳崖,十万军民共同赴死,标志著南宋统治中原的时间结束,汉人从此往后再也抬不起头。
这是真正的绝望,也是真正的走投无路,但凡有机会,都能苟延残喘卧薪尝胆的重新再来。
可惜南宋本就是穷途末路,再也没有任何复国的机会。
“小冰河著实麻烦,作弄的咱头都大了,上策讲完了,是不是应该轮到中策了,杨晨你来跟咱说说,这中策是什么办法。”
杨晨也没多废话,直接说道:
“中策需要两种手段。
首先,推广化肥,我已经把土法制作化肥的办法全部都汇总起来编写成一套书籍,这些书籍到时候会借助大明群众服务中心传播到百姓手上。
让百姓知道化肥的作用,第二就是《换等耕种方法》。”
“杨兄,什么是换等耕种方法?”
朱标满脸困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名字,感觉十分陌生。
“所谓换等就是字面意思,交换同等的耕种模式,让同等耕种模式在不同条件下发挥到极限。
就好比如这个季节种植水稻收成多,那就种植水稻,这个气候、环境种植别的粮食多,那就种植栽培别的粮食,以此达到囤积粮食的效果。”
第150章 靠近太阳的地方
两种办法,一种是杨晨之前就已经想过的,另外一种则是从大清中学习得知。
满清虽是异族统治中原,过程有许多令人诟病的问题,号称签字王朝,后期更是沦为列强的代言人,可作为一个王朝,他身上还是有可取之处。
比如说大力推广农书!
大清的农书教学十分奇葩,为了培育更加多的人口,他们效仿老朱的学堂,在各地教育百姓如何种植粮食。
上面的命令颁布下去,下面的人却是执行的十分混乱。
原本是打算正儿八经的教导种植粮食,到最后演变成使用教花盆培植的办法来教百姓怎么种地。
这种情况造成最后整个大清谁来了都能说上两句关于种地的事情。
大不列颠的人来了都觉得整个满清在种地方面的氛围相当极端,不管这块地能不能种,适不适合种,都要刨个坑往里面埋种子。
只要有两捧土都能整出两根黄瓜出来。
随著数量的上去,质量也奇迹般的提升,使得满清人口居然有四万万人。
换等耕种法说白了本质就是让百姓有的吃,不至于没得选择去吃树皮跟观音土。
百姓能最大成都利用一分一亩田地换取粮食,他们就不至于揭竿而起进行造反,推翻当前统治。
这是一个科技没有发达的年代,除非是权贵,否则他们根本就不能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欲望自然而然就没这么高。
两本书此刻已经分别出现在老朱跟朱标手上,杨思义也被朱元璋挥手示意走上来一起来看。
下方就只有杨晨跟朱?,两人面面相觑,一个对另一人感到十分好奇,一个对另外一个感到略微拘谨。
朱?不是没有打听过杨晨的身份,表面上看起来,这位年轻人来历十分清白,几乎没有什么怀疑的地方,唯一能怀疑的地方就是太清白了,白到就好像是伪造出来的一样。
依照自己内心第六感的直觉,朱?认为,这位朋友肯定跟自己父皇有关,于是他询问自己哥哥朱樉跟弟弟朱棣,结果两人得知老朱跟朱标都没将他身份告知他的那一瞬间,就纷纷闭口不谈。
朱棣也是聪明人,清楚记得杨晨将他的教诲印记在脑海,切勿不能再次出现之前跟徐达类似的事情。
一句话就把他给暴露出去,别说他了,老朱了解情况后都提醒一番。
望著两本书籍,明明书本重量上与其他书籍没有任何区别,却总感觉意义非凡,重若泰山。
他判断说道:
“杨兄所汇总出来的内容对于大明而言绝对意义深远,换等耕种结合化肥带来的功效,最少能让大明在当前供养的人口多增加三四成!”
此话一出,瞬间就让朱元璋忍不住激动,挑眉看向杨思义。
他以前当农民,自然是知道如何耕种田地,也明白粮食的真实收成,在种地方面,老朱绝对不含糊。
“杨尚书,你觉得按照这书上所言,能否达到标儿说的三四成这么多?”
杨思义沉思片刻后应声回答说道:
“按照换等耕种方法上边的这几样办法,老臣认为或许能达到太子所说的效果,大明江山广袤无垠,有山有水有平地,什么地方条件的气候都不同,可只要遵循气节配合化肥加上此等办法,一旦能证实效果,别说供养多余三四成人,哪怕是五成也未必不可!”
玩过帝国时代的都知道,想要让国家变得强大就需要各种粮食,粮食的获取办法有很多,能采集,也能自行耕种甚至去捕猎。
哪怕是拥有大片面积土地,也依然是有人愿意使用多种方式获取食物。
杨晨提出的办法其实在西汉就已经有过类似的记载。
根据《齐民要术》中的‘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
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强调谷物田地需要每年更换作物种类,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导致土壤退化和病虫害累积,指出麻和谷物等作物应种植在肥沃的新田上,避免在旧田或连作田地上种植,以保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无一例外都是指出农作物换等耕种的重要性。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