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92节
必须要将分发下去的岁禄用到该用的地方,否则不仅会让藩王随意使用俸禄募集兵马。
也容易对当地百姓造成一些没必要的苦难。
方法是一个好方法,只是儿臣认为,咱们能在将来慢慢补充一些细节,防止后人钻了漏洞。
避免后人在不变动祖训的前提下,又危害到大明江山社稷。”
“唉!标儿啊,你想的太简单了,这祖训的问题,父皇已经想通了,咱以后得找个机会废掉祖训!”
向来秉承祖训办事的朱元璋现在一听到祖训两个字就头疼。
反常的父皇让朱标感到诧异,以前最喜欢在祖训里加东西的就是他。
怎么现在看起来,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让朱标困惑不已。
“父皇,这是为何?您以前不是这样的呀?”
“标儿,是父皇想明白了,这祖训啊有时效性。”
“时效性?”
朱标一听这个词就感到有些陌生,下意识转头看向杨晨,还没等他完成扭头动作,朱元璋就开始解释了。
“是啊标儿,这时效性啊,说的是一件政策在一定时间内或许有用,可过了这段时间,政策就不能适应当下的情况。
咱以前总是想著一个办法能一劳永逸,可事后咱想明白了。
后事肯定的发生必然会远远超出咱的考虑范围之内。
祖训在咱活著的时候或许有用,你活著的时候也有用,可子孙后人十几代。
总有祖训不适的那一天,届时便是时效性印证的时候了。”
台上,朱元璋说的是头头是道,好似变了一个人,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砍头剥皮的洪武皇帝。
似乎是不习惯自己父皇这般,朱标小心翼翼谨慎开口说道:
“父皇,您何时这么讲道理了?还有这时效性是何物?儿臣怎么从未听说过。”
好不容易正经一回,却被儿子场面道破,朱元璋感到有些下不来台。
下方一直没怎么开口讲话的杨晨在此时举手。
“因为陛下刚才说的都是我的词!”
“混帐小子!什么你的词,整个大明都是咱的,只要你站在大明地界一天,你就是咱大明的人,死了也是大明的鬼。
你的词就是咱的词,咱身为皇帝,难不成还会抢了你的东西不成?”
朱元璋压抑自己掀起波澜的情绪为自己辩解。
瞧著自己父皇这一副模样,朱标却是叹笑:
“原来如此,难怪我说我父皇平日都不识几个大字,却能说出‘时效性’这样的词,原来是出自杨兄之口。”
“嘁~标儿,要咱看来,这家伙就是投机取巧罢了,不能夸赞他太多,否则哪一天他狂妄起来,怕不是任何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跟以往一样,朱元璋的暴脾气不允许他与人交谈过程低头。
当然除了马皇后之外,马皇后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软肋,她一出马,朱元璋怎么样都会低头。
“三位,我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
蓦然,杨晨举手说道,表示自己有意见。
背靠在椅子上歇息的朱元璋却是想都没想直接拒绝,试图让他闭嘴。
“你别说,咱不想听。”
见此庆幸,杨晨不停的在内心诽腹老朱,至于说出口,那他可不敢,至少现在不敢。
相比于蛮横不讲理的老朱,朱标就显得善解人意多了。
他倒是想知道杨晨想要说些什么。
“父皇,既然杨晨有想法,何不洗耳恭听,说不准会有哪些意外的收获。”
“标儿,不是咱不想让他讲,而是这个家伙开口总是说坏事,你说咱哪敢让他继续说呀,万一等会又说谁谁谁嘎了,你也不担心他气死你父皇?”
朱元璋此刻犹如撒泼不讲道理的酒蒙子,朱标却是侧头一笑。
“父皇您这是怕了?”
“胡扯!你父皇年轻时候刀里近,火里闯的,怎么可能会怕,咱就是不喜欢这家伙罢了。”
有人说自己怕,朱元璋当即语气强硬的为自己辩驳。
“杨晨,事先说好了,你要说的事不是关于生死对吧?”
望向朱标,杨晨颔首道:“放心太子,这一次不讲有人生死,而是关于永乐的。”
听到跟自己有关,朱棣顿时腿脚发软打哆嗦。
他现在对杨晨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敬而远之.准确的说是畏而远之。
甚至想著之前答应道衍的事情是不是应该作废了。
每次杨晨提到他,自己就倒霉,今天差点小命不保,日后甚至可能连身份地位难保。
总结下来就是“珍爱生命,远离杨晨。”
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闻言跟朱棣关,朱元璋跟朱标就好奇对方会说些什么。
只见杨晨略微咳咳嗓子润润喉咙,旋即站到中间,将朱棣的手抓住举起来。
“陛下对永乐心存芥蒂的原因,无非是永乐身上有龙气,担心将来他跟太子争夺皇位。
但永乐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表明自己的忠心。
事实上,永乐的确跟他说的一模一样,在皇帝跟打仗两样里面做出选择,我相信永乐他一定会选择后者。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死在北征过程离世的皇帝!”
“皇帝亲征而死?”
朱元璋眼眸动容,他没想到朱棣居然这么有胆子。
就算当了皇帝,还能保持自己的初心,甚至为此付出自己的性命。
要知道,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当皇帝之后,只顾著贪图享乐。
就算没有沉沦礼乐,也会没有征伐过程那般有勇气。
他朱元璋便是如此,当了洪武帝,却没有像朱大帅那般想著要亲自披甲北上。
或许这就是老年人的命运吧,顾虑多了,也就需要舍弃一些东西。
“陛下,请问您封王赐封地的目的是什么?”
心情平复许多的朱元璋此刻也不吝啬自己回答杨晨的话。
“一来是想要让咱的儿子都有传承,咱历经生死十几年时间,最后将这一片江山给打下来了。
每个地方都很重要,是组成中原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奸人担任要职,将来分裂大明。
为此咱安排这些皇子前往当地就藩,必然能将每个要地捞捞掌握其中。
二来也是为了防备边境,你既然什么都知道,那咱也不废话,将来咱会安排九个皇子在应天府北方。
九个塞边藩王将会成为阻挡北方蛮族入侵京城的第二道防线。
且这九处位置,只要不出意外,都能在朝廷碰到危险的时,及时前来支援。”
“不错,陛下所言一切都有原因,可是自古以来,只要是当了皇帝的人,都想尽办法,想要以没有任何损失的代价结局藩王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最经典的就是西汉时期,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
一传二,二传四,直到最后没有土地能够传承为止。
陛下也因此得到提示,将后人传承分为八个级别,这我就不赘述了,在坐的诸位都比我清楚。
而这个办法的弊端我也不多说,我往后讲吧。
按照我所记得的历史,将来永乐称帝后,他担心自己将来皇位被其他兄弟夺走,也担心自己嫡系一脉后人会发生叔侄之间刀剑相碰的场景。
为此他将藩王兵权全部都收回,将所有藩王圈养在自己藩地内,限制对方的行动。
可惜了,他越不想发生什么,什么事就一定会发生。
等到永乐历史后,他的后人同样是出现了叔侄相争的场面。
只这一次胜利的是大侄儿,叔叔则殒命。
我并不是想说陛下的家族跟李唐家族一样,只是想告诉你们。
解决藩王的办法只局限在大明境内,是永远没有办法解决的。”
杨晨此番言语虽没提到谁死,可却比说谁死还要让老朱家的人难受。
特别是朱元璋,他从小就没亲情,为此自己儿孙满堂后。
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后人出现跟李唐家族一样的玄武门继承法。
手足相残向来就是年长之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倘若明知后人会如此,却不出阻拦,朱元璋揪心自问他做不到!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