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第167节
当然,这皇家科学院,毕竟是朝廷机构,进来的话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考核。
而朱慈烺,也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考核标准。
这个标准虽然不算严谨,但也能筛选掉大部分试图钻空子的人。
然后,朱慈烺叮嘱道。
“举贤不避亲,只要是有用的人才,都可以录用!”
“就比如你父亲,听闻他擅长医药,就可以安排在医学司就职!”
听到朱慈烺的话,方以智感激不已。
毕竟他父亲就是崇祯朝的湖广巡抚,因为剿灭流寇作战不利才被罢官的。
算起来,流寇攻入京城,让先皇蒙难,他老爹也有一份责任。
没想到,皇上非但不追究,反而想继续任用。
“臣替父亲,谢过陛下!”
“你先回去准备吧,等朕的圣旨!”
“臣,告退!”
随后,方以智揣着一颗激动的心,离开了。
而朱慈烺,也决心要打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制度。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些奇特的才能,但这个时代,逼迫着他们去研究科举,去当官。
结果就导致,自然科学方面,很少有人去研究。
就算有,也是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宋应星他们这些考上了举人和进士,当上了官,还不忘初心的。
而这样的全才,毕竟是少数。
……
两天后,宋应星来到朱慈烺面前。
当时,锦衣卫抵达宋应星家里的时候,他还以为朝廷又准备给他什么官职。
此前,弘光朝廷就曾打算启用他,不过他看到马士英当首辅,不甘与之同流合污,就没有答应。
等锦衣卫表明身份,他才大吃一惊,还以为自己犯了啥事儿,皇帝要捉拿自己呢。
结果锦衣卫表示,不是来捉拿他的,是皇帝要召见。
然后,就被带到了皇宫。
来的时候,他一直猜测,皇帝召见他要做什么。
他虽然当过知州,但政绩也不算突出,没啥出彩的事迹,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召见自己。
左思右想,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
“臣宋应星,拜见陛下!”
“宋大人免礼!”
朱慈烺打量着宋应星,发现他虽然年近六十,身体却非常硬朗。
而宋应星,也再观察朱慈烺。
他发现,虽然这位神武皇帝,身上带着一股杀气,但看起来并非像是个暴君。
随后,朱慈烺为他介绍了一番,将要成立的大明皇家科学院的工作和任务。
就和方以智一样,得知这科学院的目的,就是用来研究自己喜欢的这些杂学,宋应星听得激动不已。
期间,宋应星还和朱慈烺,就一些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慢慢的也不再拘谨了。
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很不错的建议。
比如,只要进入科学院的,都给一个正九品的官身,吸纳天下人才等等。
对此,朱慈烺欣然采纳。
看着一脸激动的宋应星,朱慈烺笑着问道。
0 ··求鲜花··· ···
“宋爱卿,怎么样,愿不愿意当这个科学院副院长?”
“臣愿为陛下效劳!”
宋应星没有半点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哦?宋爱卿为何如此果断?就不担心干不好?”
宋应星一脸骄傲道“要说牧守一方,臣不行大多数人,但陛下说的科学院,整个大明比臣厉害的屈指可数!”
“既然送爱卿有信心,朕就放心了!你先去和未来的正院长方以智见见面,未来你们可要勠力同心,建设好科学院!”
“臣,告退!”
方以智和宋应星已经就位。
次日,朱慈烺颁布圣旨,宣布成立大明皇家科学院。
.... ........ 0
方以智,成为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宋应星担任副院长。
圣旨一经发布,立即在大明官场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这科学院院长的品级太高了,正二品。
要知道,正二品大明最高的实权文官官职了,也就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是正二品。
虽然正一品的官职也存在,但都是太子太师,太子少师这种名誉性质的,不是实权官职。
除了六部和督察员,其他部门的头人,例如国子监祭酒,通政司通政,都是正三品正四品的官。
这直接成立一个新部门,地位和六部齐平,这怎么能不让人震惊。
而且,这正二品的科学院院长,居然给了方以智。
这方以智,他们多少都有所了解,毕竟复社四公子的名头那么大。
至于复社中人,也都震惊不已。
前几天他们聚会,方以智才说要去吏部,谋求一个官职。
对于方以智的才能,他们都很清楚,但毕竟资历不足。
在他们看来,就算有空缺官职,也会让方以智补一个六品的官,最多五品。
结果倒好,方以智直接一跃成为正二品大员。
而且还是大明皇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皇家科学院是干什么的,但带着皇家二字,肯定非同寻常大.
第181章 废除士农工商等级制
紧接着,朱慈烺颁布了第二道圣旨。
介绍了科学院的职能,进入科学院的考核标准等等。
只要能够通过考核,便可以入职皇家科学院。
起步就是正九品的研究员,如果能力出众,还可以获得更高级的职位。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虽然这正九品,是大明最低等的官职,但这也是官啊。
此前,在大明当官,必须要经过科举的。
哪怕是正九品的小官,起码要是举人出身,才有资格当。
现在,只需要进入科学院,立马就能当官。
这样优厚的待遇,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向往。
而且圣旨上也附带了招录说明,就是对各种杂学有研究的“四八零”,都可以前来申报。
很多落第秀才,或者从未读过书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的,都打算进入科学院。
毕竟,这可是当官的捷径啊。
本来还有些人担心,前往京城路途遥远,没有足够的盘缠。
朱慈烺也贴心的考虑到了,只要愿意前来,由各地官府负担差旅费。
土改已经基本结束,外加征收的商税,各地衙门现在都不缺钱了。
并且诏书上还说了,如果当地有人被科学院录用,那么在京察的时候,会有加分。
京察,就是六年一次的官员考核。
根据官员任职期间的政绩,评判出他们的表现,并且拟定升官和降职的处理意见,上报给皇帝,由皇帝做出裁决。
可以说,这是除皇帝亲自下旨外,官员们的主要晋升通道了。
全国两千多个县,各级官员五六千人,皇帝也不可能挨个过问。
上一篇: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