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第237节

  而且,很可能就是方以智这个科学院院长,计算出来的。

  后来他便找到方以智,旁敲侧击之下,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他第一次认识到,这科学的力量,究竟是何等的强大。

  并且,在朱慈烺御驾亲征的这段时间,他没少往科学院跑。

  看到科学院内,各个部门不断产出研究成果,他明白了这科学院有多厉害。

  这一番解释各个科目的作用,都是他自己研究后,总结出来的,而非朱慈烺告诉的。

  看到那些反对的大臣,也都说不出足够的理由,朱慈烺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现在可还觉得朕的安排不妥?”

  “臣等,赞同陛下的决定!”

  看到再无反537对的声音,朱慈烺满意了。

  虽然他现在有着绝对的权威,可以强令这些官员去做,不行就换一批。

  但这种大事儿,还是要他们真心实意的去做,才能以最高的效力完成。

  三天后,也就是神武二年六月一日,朱慈烺下令颁布《义务教育法》。

  这部律法中规定,从神武二年九月一日起,大明六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无论男女,必须进入当地小学读书。

  大明朝廷,将为入学的学生提供免费的教学用具,课本,免除学费。

  读书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朝廷免费提供学堂和先生让自家孩子读书,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拒绝的。

  不过朱慈烺也知道,这个时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严重,很多人不愿意女童读书。

  而且,有些家里儿子多的,会选择让年幼的读书,年长的给家里干活。

  所以,对于拒不执行的,也以抗法论处。

  初犯罚银二两,若仍不悔改,罚银子二十两,还要抓人去做三年劳役。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通过强硬的手段,把适龄儿童,全部送进学校读书.

第256章 十五万缅甸大军进攻云南

  随着圣旨颁布,整个大明都开始忙碌起来。

  学校本就已经开始修建,距离九月初一还有三个月,足够完成绝大多数学校的修建工作了。

  朱慈烺亲自拍板定下的教科书,也由工部的印刷作坊刊印。

  不过,仅仅依靠工部的作坊,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这些被刊印出来的教科书,被发送到各县,作为范本。

  然后由当地县衙,负责组织在当地进行印刷,以供学生使用。

  招募小学教师的圣旨,也一并发送出去。

  原本计划只招收秀才的,但朱慈烺担心这样一来可能人手不太够,于是降低了标准。

  只要会读书写字,经过当地县衙的简单考核的,都可以成为教师。

  而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也不能闲着,需要熟读自己所教科目的教科书。

  这些教科书,都是非常浅显的,能通过考核的,肯定都能理解。

  为了防止有人摸鱼,还规定了赏罚制度。

  教学质量高,学生成绩好的,可以提升等级,拿更高的薪水。

  但混子日摸鱼的,也不可能让他们尸位素餐。

  每年一次考核,各县成绩最差的百分之十五教师,会被开出掉。

  至于民间,更是一片欢腾。

  读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本就是一种奢侈。

  安康县的一处农户家中,身为户主的孙奎,得知此时后,更是喜不自胜。

  “皇上真是大好人啊!我们孙家,终于也能出读书人了!”

  然后看着两个儿子说道“大郎,二郎,明天爹就带你们去县衙报名,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可不能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好心啊!”

  “爹,我们肯定会好好读书的!”

  两兄弟也很兴奋,对皇帝陛下更是充满了感激。

  他们家以前一分土地都没有,连吃饱肚子都难,更别提读书了。

  现在,皇上给他们分了土地,又让他们免费读书,这样的好机会,他们自然会非常珍惜。

  “爹,我也要去读书々々 !”

  一旁,八岁的女儿丫丫,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说道。

  看着自己这个小女儿,孙奎有些为难道“爹也想送你去读书,可以前都没有女娃读书的先例,爹怕送你去了,被人笑话!”

  对于他来说,反正是朝廷出钱,多送一个人去读书也无妨。

  反正女儿才八岁,就算留在家里,也只能干非常少的活。

  他害怕的,是乡间的流言蜚语。

  一个女娃,如果去读书,免不了要跟男孩一起,对名声不好。

  丫丫却一脸认真道“爹,洋洋和秀儿说了,她们也要去读书!”

  “要不,咱们今年先不去读书,看看有多少女娃读书,如果人多的话,再送你去?”

  孙奎还是有些担忧,没有答应。

  这个时候,邻居老张跑了进来,风风火火的说道“老孙,你是不是不打算送丫丫去读书?”

  “丫丫还小,今天就不去读书了!”

  “我跟你说,你无论如何都得送去!圣旨上可是说了,家里六岁到十五岁的,无论男娃女娃,都得送去读书!等到时候没送去的,都得罚二两银子!”

  “若是仍不悔改,罚二十两,还要拉去做三年劳役呢!”

  听到这个消息,孙奎吃惊道“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我骗你做什么,县城都张贴了告示,我是刚刚看到的,专门来告诉你,免得你将来被罚银子!”

  随后,老张也不管孙奎的想法,去通知其他邻居去了。

  “好,那就让三个孩子都去读书!”

  孙奎想了想,还是决定送女儿也去读书。

  毕竟这是皇上的圣旨,违抗的话可是要罚银子,甚至做劳役的。

  虽然现在家里分到田地,日子也开始富裕起来了,但二两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啊。

  像孙奎这样的情况,在大明各地都非常普遍。

  送女儿去读书,哪怕是免费的,他们也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大乐意。

  而义务教育法中的惩罚制度,让他们不得不妥协,也将女儿送去读书。

  朱慈烺做得这些安排,便是为了改变男尊女卑的现状。

  封建王朝,男尊女卑的原因,说白了还是经济问题。

  这个时期的百姓,大部分工作就是下田劳作,男性天生就有优势。

  况且,妇女怀孕,加上产后恢复期,往往有一年的时间无法劳作。

  如此一来,妇女在经济上,自然而然的就不如男性,从而处于劣势地位。

  哪怕到了后世,一些重男轻女严重的地方,往往也是教育发展不好的地方。

  这些地方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获得足够的知识,从而使得经济水平受限。

  而她们知识不够,又往往会收到家中长辈的蛊惑,从而也变的重男轻女,形成了恶性循环。

  朱慈烺明白,短期内要改变大明这种男尊女卑的情况,肯定是不现实的。

  现在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支持女性获得崇高的地位。

  所以,朱慈烺的全名义务教育,便是提升女性地位的开始。

  只有让这些女童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等她们长大后,自然就能提升眼界,从而提升地位。

  推行全民义务教育的任务,推行的相当顺利。

  到六月底,就有超过一半的适龄儿童,在各地县衙登记报名了。

  到了七月,更是好消息连连。

  首先便是第三批草原移民,已经顺利安置结束了,比预计的还提前了半个月的时间。

  其次,便是李如松传回的好消息。

  去年十二月,哈密卫一战,朱慈烺率军取得完胜。

  不但消灭了李自成和巴图尔浑的主力,还歼灭了和硕特汗国的大部分军队,俘虏固始汗。

  后来,他安排李宁的第七军团,押送着固始汗,前去控制青藏高原。

首节 上一节 237/4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