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85节

  耶律窝斡不敢怠慢,指着身后正在马上脱破皮袄,露出金国朝服的完颜雍说道:“这位是大金的曹国公,也是大金的下一任皇帝,他答应不再折腾,发还征宋的契丹儿郎,按照旧例安置咱们契丹部族。”

  撒八喘了两口粗气,没有废话直接问道:“可靠吗?给了你什么官职?”

  耶律窝斡有些赧然:“末将有八成的把握,金国就算是击败我军,北地边防也会乱成一团。大王,咱们契丹人还有用。曹国公与俺结为兄弟,让俺作节度与国公。”

  撒八终于有些怨气:“窝斡,你我……你我也曾是结义兄弟……”

  话一出口,还没待其余人反应,撒八就摆手说道:“不说这个了,既然鹰犬有用,总不会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如此说来,咱们契丹部族竟然还能好生过日子了?”

  完颜雍适时驱马上前:“撒八,你虽然罪大恶极,如果能幡然醒悟,则我也不会不能容你,你也可以封侯,不过不能再回临潢府了,只能寓居辽阳府。”

  撒八却是没搭理完颜雍,只是对耶律窝斡招手:“窝斡,你过来……”

  “节度……”耶律陈家想要阻拦,却被耶律窝斡直接推开。

  “大王……兄长。”耶律窝斡靠近撒八,并且直接握住了对方血淋淋的右手:“你还有什么嘱托?”

  耶律撒八惨笑一声:“俺……俺不知道你对不对,俺……俺从来不是个聪明人,但这次俺真的不怨你,真的……”

  耶律窝斡眼中流出泪来。

  如果不是时局所迫,谁会想造反?若不是部族冬日难捱,前途难明,谁又会想出卖自家兄长君上?

  “莫要哭了。”耶律撒八摇头说道:“之后咱们契丹部族,就真的只能靠你了,你一定要……算了,这年头,什么事都做不得准,说不算数,你对得起皇天后土青牛白马即可。”

  说着,耶律撒八将佩剑倒持,递给了耶律窝斡:“现在,俺要去到天上见先祖了,窝斡,你速速割了俺的首级,也能……也能助你在人间少受点磨折。”

  此时耶律窝斡已经泣不成声,耶律撒八无奈摇头,将佩剑塞到对方手里,并且握住他的手,缓缓向着自己喉咙割来。

  只是一下,耶律撒八脖颈就血流如注,握着耶律窝斡的大手也随之无力。

  耶律窝斡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猛然拖动长剑,将耶律撒八的头颅割了下来。

  “撒八已死!”

  “撒八已死!”

  无论是金军还是契丹人都大声的呼喊起来,不同的是金军是在欢呼,而契丹人则是在惊恐的大叫。

  很快,最后还在抵抗的契丹军队被剿灭,金军大将们纷纷来到完颜雍的身前。

  “陛下!完颜亮已死,契丹已平,请陛下速速登基践祚!”完颜谋衍当先将这个口号喊了出来,将完颜雍吓了一跳。

  就算这番立下了些功劳,也折服了一些大将,难道不应该缓缓图之,等待完颜亮南征大军有了结果再摊牌吗?为什么突然就这么急躁?

  不对!

  完颜雍猛然反应了过来,这必然是完颜亮已经有了结果。

  而且是对完颜雍有利的结果。

  想到此处,完颜雍却没有任何表示,而是拉着耶律窝斡满是鲜血的双手说道:“先不急,我先给你们介绍,这位正是此战的大功臣,契丹部族大头领,也是我的结义兄弟,耶律窝斡。”

  不顾完颜谋衍已然呆住,完颜雍拍着耶律窝斡的手说道:“贤弟,他们都是我女真的豪杰,契丹的英雄又如何能避而不见呢?贤弟不如将他们都请出来,一一互通姓名,来日再相见,也算是有个说法。”

  耶律窝斡此时已经彻底上了贼船,回头不能,又听到完颜亮已死,心中急速思考的同时,让军使将曹逐斡等十余名大将都唤来。

  片刻之后,这些昨日还是生死大敌的契丹将领就站在金军将领面前,一丝若有若无的杀意在人群中蔓延。

  而完颜雍似乎未有所觉,乐呵呵的将这些人聚拢在一起,让他们各自通报姓名,只是在最后看向了纥石烈良弼。

  所谓政治,就是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

  完颜雍可能没本事总结出这句话,却也大概能明白这个道理,此时他已经将拉人头的手段展示了出来,契丹人大部分都站在了他这一边,而且完颜亮都已经完蛋了,在这种情况下,纥石烈良弼作为辽东的实权相公,难道还要为完颜亮张目吗?

  纥石烈志宁、夹谷清臣等大将同样将目光投向了纥石烈良弼,等待着他的回应。

  纥石烈良弼却是拱手行礼:“曹国公,难道真的要在这里登基?难道只封赏我们几人?”

  此言一出,不仅仅是完颜谋衍一个激灵,就连完颜福寿这种憨憨都迅速意识到一个问题。

  登基是要作封赏的,从龙之功从来就是发家的好机会。

  如果现在完颜雍就地称帝,那么辽阳府那群敢为了完颜雍跟中枢对着干的勋贵怎么办?

  事后补发?哪有这个道理?

  完颜雍也醒悟过来:“若非左丞,我险些酿成大祸。既然如此,发信使与辽阳府,让他们做些准备。咱们在此地,将此番大乱作个手尾,如何?”

  纥石烈良弼点头,随后躬身一礼:“既如此,臣先恭贺国公了。”

  这就是在定君臣之礼了。

  眼见纥石烈良弼行礼,纥石烈志宁等人同样不敢怠慢,却不敢只是躬身,又甲胄在身,无法行全礼,只能单膝跪地,口称主上。

  就连耶律窝斡等契丹人也同样跪地行礼。

  完颜雍站在众人中央,只觉得十数年来的郁气一扫而空,恨不得当场大笑出来。

  然而不知为何,完颜雍却是有些乐极生悲之态,莫名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心中忽然大痛,抚着怀中的一抹剑穗,差点当场流下泪来。

第496章 朝中局势风云诡

  站在船头上刘淮望着越来越近的建康城,心中感慨万千。

  此时已经是正月十三,靖难大军诸将都在这艘船上,赶往建康接受封赏,大军则是分为两部,一部驻扎在巢县休整,一部驻扎濠州钟离,与身在涡口的金军对峙。

  但是此时靖难大军两部最高军官都是副统制,统制官一级都被召集了回来,甚至一开始被虞允文与叶义问两人私下商议临时掌管靖难大军的陆游也不例外。

  原因无他,因为靖难大军“虐民”。

  当然,对于民的理解,刘淮与两名宋国相公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

  归根结底还是要应到文彦博的那句大实话:“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文彦博其实并不是教导皇帝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叙述一个事实罢了。

  宋国本来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换句话来说,政权所能触及的最底层,就是地主豪强。

  但无论如何,这并不妨碍刘淮将这句话当作既得利益者的无耻胜利宣言。

  而继承了刘淮意志的靖难大军,自然对这句话不屑一顾。

  辛弃疾杀光定远陈氏男丁,就是这个道理。

  一开始,虞允文还觉得只有辛弃疾杀心太重,将他调了回来。然而没想到主事的陆游同样性情酷烈,直接开始召开公审大会,由那些淮西兵带头,开始对各地的地主豪强乃至于小吏官员开始控诉。

  陆游也不含糊,证据确凿后直接杀人,根本不管刑上不上士大夫,知县都他妈杀了两个了。

  可偏偏这些官吏现在还活着的,要么投降过金人,要么就是临阵脱逃,丧师辱国,现在还在战时,陆游以镇江府参谋军事的身份临阵处置了,倒也是合情合理。

  在陆游的带头之下,靖难大军各个统制官也有样学样。

  而随之带来的一个结果是,靖难大军的兵力迅速膨胀了起来。

  许多还有些志气的两淮士人与官兵都想要加入靖难大军,以期望建功立业,以成不世之功。

  而许多没有尺寸立足之地的百姓,听说山东有类似均田授田的制度后,也想要拖家带口的跟着靖难大军回到山东。

  根据之前刘淮与虞允文的商议,靖难大军的定额有两万人,却一直没有补充完全,此时刚好遴选扩充兵马,以应对接下来回到山东时的大战。

  陆游虽然觉得自己做的没什么错处,然而却架不住靖难大军所过之处,地主豪强哀鸿遍野,不少手眼通天之人甚至将“冤情”递到了朝廷中枢。

  虞允文也有些吃不住劲,干脆借着献俘封赏的名义,将靖难大军的所有管事的全都叫了回来。

  祖宗们,你们可安生一点吧!

  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再加上靖难大军北上之路还算是周全,一路上的赈济也是有条不紊的展开,各部兵马也需要休整,在没有大战要打的情况下,各个高层军官暂时离开,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大郎君,这建康乃是龙潭虎穴啊。”化名李文通的李通此时胡须已经剃光,眉毛已经修剪,脸上也已用炭黑细细敷了,鼻头用胭脂稍稍涂红,甚至专门饿了好几日,让脸颊稍陷。

  现在如果不是十分熟悉之人,乍一看之下,没人会认出这名曾经的金国宰执。

  如今李通已经自认为是刘淮的谋主,自然事事要为主君考虑。

  在他看来,刘淮是绝对不能脱离大军行动的,否则到时候宋国朝廷将他扣留,随即派遣大将前去接管靖难大军该如何是好?

  “李先生安心。”刘淮摆了摆手说道:“我在军中自然是留了后手,颇有几个无法无天之人,就等着撒泼闹事了。”

  山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同时仇视宋金两国的汉儿。

  就比如何伯求何三爷,这厮根本就没想过受宋国的册封,对去建康面圣嗤之以鼻,直言不讳的说哪怕当一个山林野人,也绝对不会接受宋国的一丁点官职。

  陆游只是劝了两句,何伯求差点没当场翻脸。

  李通叹了一口气:“这次去建康,赵构那阉人肯定也会出昏招,甚至想办法对大郎君动手。就算他不动手,那些士大夫们也会有所动作,这不是一个叶相公一个虞相公就能完全遮挡周全的,到时候还望大郎君能忍受片刻屈辱,来日方长。”

  刘淮继续摆手:“政治斗争嘛,那可是毫无底线,无所不用其极的,这点我懂。”

  说着,刘淮扶着船帮,笑容转冷:“但要是指望我能忍气吞声,也属实是想多了。我的信发到邳州了吗?”

  李通点头:“算算日子,也应该到了,只是不知道,以魏公对于宋国的忠直,会不会同意。”

  “必定会同意的。我父亲虽然忠于宋国,却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刘淮脸上又显出一丝忧愁:“只不过淮河以北的消息被徒单贞那厮截断,收不到父亲的回信,真的好愁人。”

  忠义大军以数千兵马直面徒单贞三个万户,即便有退回山东的武成军援助,这仗也是根本打不了的。

  下邳再坚固也不成,因为短时间内,宋国这边是不会有援军的。

  刘淮也是心忧不已,然而经历大战,靖难大军也得需要休整。

  一路向北接收失地是一回事,再跟金国精锐三万户死磕一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之前淮东金军后路被断,仓惶后撤时几乎是唯一一个机会,窗口期只在那几天而已,只要追上去,就可以对金军展开前后夹击。

  但这个机会现在已经被生生浪费掉了。

首节 上一节 385/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