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14节

  “你知道杨大使是如何说你的吗?”

  刘蕴古脸上扯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在下实不知道。”

  何伯求似笑非笑的说道:“杨大使说你一个幽燕人,父母妻儿全都留在幽燕,只身来到宋国,然后不停的结识官员大族,而且不停的说金国的坏话,实在是过犹不及,八成是个金国的间谍。

  以现在宋金的局势,你怕是要归心似箭,只要将郝东来郝大当家弄死,你就能带着这些造反的流民到淮河以北,到时候是死是活就随你们便了。”

  刘蕴古听着何伯求的言语,嘴巴越张越大,到最后竟然突兀落泪,哽咽出声:“我在金国活不下去,来到宋国,想要立足,如何不得奉承于他们?却没有想到,我如此拿低作小,他们竟然还疑我……”

  “他们竟然还疑我!!!”刘蕴古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嘶吼出声。

  这就是归正人在宋国的艰难处境了。

  如历史中辛弃疾那般身居高位之人,属于特例中的特例,只能说辛弃疾真的很有水平。

  而大多数归正人则是受到了宋国主流社会的排斥。甚至只能操持贱业,碰到个如同秦桧这般的王八蛋相公,一纸命令下达,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到时候就被撵回到敌国等死了。

  如果按照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标准的主客矛盾。

  包括南北朝在内的一系列南北分裂的乱世中,这种矛盾屡见不鲜。

  比如刘蕴古,如果按照正常历史发展,他会被更多的宋国高层结识,并且被陈康伯、辛次膺、张浚等宋国相公看重。

  在隆兴北伐左近,刘蕴古甚至当上了军事主官,想要率领万余兵卒渡过淮河屯田,试图改变淮河以北的局势。

  然后因为隆兴北伐的失败,主战派再次失势,史浩只是略施小计,就“发现”了刘蕴古的间谍身份,并且将其处死。

  这件事还被岳珂细细记录在笔记上,用以佐证不该接纳北人南来。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宋国怀疑刘蕴古是间谍的窗户纸被提前戳破,这导致了这名已经经历过许多的北地汉子当场泣不成声。

  何伯求对此也是心有戚戚。

  北人到了江南当归正人不是什么好路数,他那两位兄长的家小已经用命运展示过一遍了。

  若非如此,何伯求如何会对宋国有如此巨大的恶感?

  另一边,见刘蕴古哭泣不止,郝东来叹了口气:“何大管,你不用杀俺,俺也是可以到寿州种田的,只要能让俺们种田,俺们啥都愿意干。”

  何伯求微微一愣,随后说道:“还不知道郝大当家是为何要反的,是因为有人能在我靖难大军眼皮子底下抢占你的良田吗?”

  郝东来摇头:“俺不是淮西人,是从淮东逃窜而来的,给俺们分地的是陈大相公。”

  何伯求点了点头:“这就对上了,因为淮西是我靖难大军主持的分田,当时我们就已经说明白,谁敢耽搁春耕,到大军中鸣冤即可,到时候自会有人为他们作主。”

  靖难大军主力都在淮西,在池州大军与鄂州大军各自回到驻地休整之后,靖难大军属于无人敢惹的状态。

  何伯求又是恨不得直接扯旗造反的反动分子,由他来主持军中事务,行事风格就一个字。

  硬!

  什么淮西地主豪强,江南世家子弟,我倒要看看你的关系硬还是我的刀子硬。

  来软的也行,礼物全都收下作劳军,所托之事一点都不办。

  而且靖难大军也不是朝中没人。

  虞允文也不是当摆设的。

  宰相陈康伯也是要收拾两淮烂摊子的。

  阴的阳的,硬的软的都不行,面对如此不讲理之人,淮西豪强彻底偃旗息鼓,只等着把这群瘟神送走再说。

  郝东来目露希冀:“真好啊,有人能为淮西作主,真好啊。俺们却不是有人抢地,而是要被征成贼配军了。”

  “不对,也不能叫配军。”郝东来说着,又摇头否定了之前的说法:“因为张大相公开了恩典,脸上不刺字了,倒也不算是刺配。”

  “可来征兵的,却并不只是征发那些少年人,也不是征发一轮,而是没完没了。如同俺这种庄稼汉,虽然不值一文,却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俺走了,俺家人根本耕不了许多地,非得活活饿死不成。”

  “俺也不知道当时是谁杀的阎王吏,就这么乱乱哄哄的开始喊杀人了,那些被捆成一个串的贼配军也挣脱了绳子,开始杀人了。”

  “俺稀里糊涂的跟着走,护着家人到处乱跑,第二日,俺家里人就全跑散了,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只能带着几个亲信兄弟接着跑。”

  “俺们有些勇力,跟着俺们一起跑的人越来越多,俺也只能带着他们到处找食吃,立了几个当家的。”

  “然后就来到这八公山上了。”

  相比于刘蕴古,郝东来讷于言辞,许多话都说不明白,然而到了最后,却还是眼中闪烁着泪花:“何三爷,你说俺们想过个安生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何伯求闻言长叹,也不再绕弯子,径直说道:“你们不要去淮河北的寿州了,涡口还有金贼,虽然打不过淮河,但你们去了,就是去当奴婢的命。

  跟着我们回山东吧,那里分田分地,开荒地三年免税,但是冬日有劳役修河。不敢说能让你们大富大贵,最起码还是能安生种地的。到时候会有船过来接你们。”

  这一路上何伯求已经看得明白了。

  这支流民军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流寇,而是有些类似逃荒农民群体。

  如果时间再长一些,为首的大当家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要么堕落成真正的贼人,要么被更为奸诈的人物火并掉。

  到时候流民军就会裹挟更多的人,到处破坏生产,积少成多,直到局势彻底不能收拾。

  事实上,盱眙那边几支聚啸在都梁山的农民起义军就已经向流寇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能仅仅用言语就能平定了。

  张白鱼已经率东平军精锐出征,无论如何都得将带头之人斩杀了才能论及其他。

  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之处了。

  农民起义军当然是正义的,但他们领导人的短视与堕落却使得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军迅速变质,成为了祸害天下的盗匪。

  而任何想要安定天下之人,首先就必须要镇压农民军,成为所谓的双手沾满农民起义军鲜血的封建阶级走狗。

  从刘备到岳飞无不如此。

  不过还好的是,何伯求行动迅速,来的十分及时。

  刘蕴古此时已经止住了泪水,闻言先是点头,复又摇头:“难道就不能在淮西给他们分地吗?”

  何伯求沉默半晌,摇头说道:“不成了,虽然此时依靠朝中与军中的威势,将田产度清楚,但靖难大军不可能一直在淮西,待到我们走了之后,此时分到田的人还能不能保住田地……唉……难说。”

  说着,何伯求再次摇头。

  “既如此!”郝东来低头思量片刻,终于重重一锤手心:“俺跟你走!反正俺们在淮南待不下去了,还不如搏一把。”

  何伯求见到郝东来如此豪气,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刚刚要说一些场面话,却见郝东来面色狰狞的继续说道:“谁都不能不让俺们种地!金贼不成,官家也不成!”

  “狗儿,狗儿,拿酒来!俺今日要跟何三爷歃血为盟,立下盟誓!”

  郝二郎从门外闪身进来,面露难色:“阿爹,二当家里的那些酒,都被阿爹你喝光了。”

  “啊?”郝东来目瞪口呆:“俺才饮了几口,这就没了?!”

  何伯求摇头失笑:“我们靖难大军中自有规矩,军中不许饮酒,今日就以茶代酒,祝来日一路顺风。”

第524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靖难大军往山东拉人的行动如火如荼。

  北固楼上的酒宴也是风风火火。

  不知道是因为赵密没有参加过如此高规格的宴会,还是说他知道自己被杨沂中拿捏,没的选,干脆破罐子破摔。

  他带着几名殿前司的将领以及总管勾当之类人员在宴席上酒来杯干,放浪形骸,热情的不得了。

  当然,对于主战派的士子来说,虽说对金国的战事免不了用兵,他们大多数也是不想与这些丘八为伍的。

  如果不是辛弃疾上来就拿出来《元夕》这种等级的诗词,他也是很难混进士大夫圈子的。

  也因此,参与这次宴会的士子比较少。

  然而人数虽少,但规格却一点都不低。

  主持的是张孝祥,作陪的是朱熹、陆游、辛弃疾、陈亮和杨倓。

  说句实在话,就这个阵容,摆出来在宋史上都能吓人一跳,赵密一名区区的步军司指挥使,还要啥自行车?

  也因此,赵密并没有感到任何屈辱,反而与有荣焉,甚至事先准备了几首歪诗,就准备与这几个名士作唱和。

  但愿别太丢脸。

  张孝祥也知道赵密的文化水平不行,所以没有任何为难的意思,只是行酒令而已。

  但酒令这种东西不同层次的人玩法是不一样的。

  赵密跟武人玩的时候黑话切口连带着骂街就不断,但士大夫都是文雅人,哪能这么玩。

  也因此,哪怕最简单的飞花令,赵密也依旧难以招架,全靠酒量死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连舞姬与歌女都上了两轮,众人微醺之时,话题也自然说开了。

  “俺们殿前司最能识得好汉了!”赵密对着辛弃疾举起了酒杯:“你们的刘大郎君乃是一等一的好汉,俺在这里敬他一杯。”

  辛弃疾与陆游同时举杯,一饮而尽。

  赵密哈哈大笑,同样将手中酒水喝干,随后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为何今日刘大郎不来,是不是瞧不起俺?”

  这话就有点重了。

  辛弃疾还没有说话,陆游摆手笑道:“我们这些军中文士想要跟赵将军结交,尚且还得需要张先生寻个机会,刘都统来实在是太犯忌讳,来不得,来不得……”

  赵密拍了拍额头:“确实确实,醉了,酒后之言,当不得真,当不得真。俺再自罚一杯。”

  这厮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肚子里仿佛有个无底洞,又是一杯酒下肚,打了个酒嗝后方才叹了口气:“唉,说实在的,俺是真的想要与刘大郎结交,以后外放,也好有个照应。”

  辛弃疾微微一愣,试探着问道:“将军要外放到何处?”

首节 上一节 414/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