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53节

  而如今,新航路的发现自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时消息还没有传开,山东沿海消息比较灵通的商贾已经来到了节度府。

  这倒不是说这些商贾十分为国为民,准备要为刘淮解决缺粮的问题,而是因为这条航路开通之后,山东与宋金两国的大规模走私贸易就成了可能。

  是的,走私贸易。

  山东东路的吏治清明,但是金国与宋国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了。

  金国已经即将开始全国大吃鸡模式自不必多说。

  宋国的苛捐杂税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不仅仅是转运司设卡,地方上更是设卡收税。州一级的也就罢了,他妈县一级的也有设卡的。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从山东通过两淮,到不了长江就会被税吏将裤衩都收走。

  当然,宋国对于官员或者预备官员还是有优待的,比如举人进京赶考的时候就是免税的,也因此,每到科考的时候,举人老爷们往往都要拉着一堆土特产进京摆摊售卖。

  也算是个奇景了。

  魏胜与刘淮二人的名头打出来,两淮自然没有人敢拦,但商业哪里能只是官营而没有民营呢?也不是每个商贾都能与节度府拉上关系啊!

  面对商贾们请求,刘淮自然也没有拦着的道理,让几个商会首领到来庆功宴上,陪坐在了末位。

  在陪着众人喝了几轮之后,何子真就已经喝高了,不顾自家父亲杀人的眼神,开始跟刘淮称兄道弟。

  要说两人的年纪也差不了多少,称呼一两句兄弟倒也无所谓,但两人毕竟有君臣之义,大咧咧的胡说八道属实是有些僭越了。

  “何三爷,莫要这副表情,何二郎乃是有大功之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后说不得咱们的声名不显,反而是何二郎要被立庙祭祀呢!”

  刘淮再次举杯,却是笑着对何伯求劝道。

  何伯求嗤笑以对:“他?就他这副惫懒模样,还能有大名声不成?待到我死了之后,他说不得就犯大错被诛杀了!”

  即便何伯求再惊艳绝伦,也不可能知道后世海权的重要性。

  刘淮刚要给一些保证,就听到何子真醉眼惺忪的摆手说道:“唉……这位大哥说的就有些过分了,我如何就是惫懒了?此番海上与风浪相搏……嗝……”

  听到这里,何伯求终于忍耐不住,向刘淮告了一声罪,随后就拽着何子真离开了。

  刘淮只是笑了笑,随后就看向了那群商贾,让他们近前来。

  “我知道你们想要什么,我准了。”

  商贾们纷纷大喜过望,连连躬身拜谢。

  然而却颇有几人欲言又止,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刘淮视若无睹,随后一挥手,厅堂中迅速安静下来:“我这里有一些优待,也有一些要求。”

  一名老成的商贾躬身说道:“都统郎君请明言,小老儿一定遵守。”

  “好!”刘淮点头说道:“你们痛快,我也痛快。”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航道虽然开辟了,却也不是躺着收钱便可,诸位要一齐努力,摸清楚水文与天气,无论官民,都不得藏私!”

  “我将建立山东市舶司,由王世杰担任市舶司提举。由何子真任航运提督。”

  “尔等想要行船,则需在市舶司获取执照,并且进行登记,否则一律按海寇处置!”

  “所有的水文,天气,风向的记录,都需要向市舶司通报归档,不得有丝毫藏私!”

  “你们在宋国与金国怎么折腾我不管,一旦回到我说了算的地界,就必须遵守我定的规矩!”

  这就是要纳入管辖,方便收取商税了。

  几名商贾互相看了几眼,还是那名老成之人出言作答:“大郎君行事公道,小老儿也看在眼里,因此并无异议。”

  刘淮知道,一旦开始海贸,如此广袤的海岸线,肯定会有人想要走私逃税。

  没准面前这名拍着胸脯保证的老者就在心中已经打着此等主意了。

  但他不在乎,与海贸的好处相比,这些走私只能算是癣肤之疾。

  刘淮再次点头:“第二,我知道海上的情况,尤其商贸兴起之后,海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你们这些人原本就是海商,家中有兵刃乃至于盔甲都很正常,但他们都得入军籍,否则视同谋反。”

  此话刚落,大部分商贾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有四人脸色一变,神色紧张起来。

  刘淮居高临下,看得清楚,却假装没有看到。

  说句难听的,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越难以发展海运。

  因为大海与河流不同,河流再宽,也是在陆军武力投射范围之内,但大海实在是太广阔了,有很多地方是权力真空的。

  但是权力讨厌真空,真空会产生新的权力。

  就是海盗。

  更恶劣一点,是时候官家水军跟海盗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海商想要生存,就得需要武力,否则出海就是为海盗送肉吃。

  也因此,一艘船上的青壮水手往往都是能打水仗的武士,他们有刀有枪,乃至于有盔甲。时代再往前发展,他们还会有火枪大炮。

  好了,现在你是一个沿海县的县令,按照编制,你只能控制二百多土兵弓手,但在你县里有个大海商,他有十条大船,一千多职业水手,上万人靠他吃饭,有刀有枪。

  那这个县是县太爷说了算,还是大海商说了算?

  朝廷中枢会如何认为呢?

  可能会有人问,如果发展海军来压制海盗,岂不是可以解除海商的武装?

  很遗憾,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发展海军,必须得有水手与海船,单靠海军那点编制,根本不可能让造船厂与水手行业生存。

  对于这个情况,历史上的带英已经给出了答案。

  让商船上的水手作为水军的补充。

  事情又绕回来了。

  没有海商,无法有海军;没有海军,海上说了算的就不是国家了。

  刘淮与几名心腹商议之后,他们面对这种新型课题也有些迷茫,到最后也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控制海上的武装力量,以此来作裱糊了。

  至于之后发展成什么模样,谁的心里也没底。

  而面对刘淮提出的要求,这些商贾最终还是低头了。

  没办法,都是为了挣钱嘛,商人吃饱了撑得跟管家作对?

  刘淮满意点头,随后给了这些商贾一些甜头:“第三,三年之内,你们这些人,往山东运送粮食的,按照数量有一定的税赋减免政策。

  而无论是金国,还是宋国的商贾,每三船就必须得运一船的粮食,否则就得原路返回去!”

  几名商贾又是频频点头。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关税,用以保证山东海商的竞争力。

  刘淮趁热打铁,伸出了第四根手指:“第四,我也希望你们等负起一些社会责任,扩建船厂的时候,不妨多聘用一些青壮,多发放一些粮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而官府也不会无动于衷,到了年末,我不是不能多恩荫几人。习文的,在我身边作一任文书,习武的,入飞虎甲骑当我亲卫,自然都是可以的。”

  即便这些商贾都知道这是刘淮因为要安置那些流民已经焦头烂额,不得已用出如此手段来,却也不耽搁他们立即感激涕零。

  这年头能跨越阶级的手段实在是太少了。

  要么到战场上拼死,百战余生;要么到科考场上跟各路人才去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现在能一步登天,到山东东路的二号人物身边历练,还要什么自行车?

  刘淮见这些商贾都已经同意,举杯说道:“今日既然是商贾事,那么我就不说什么前途远大了,祝大家全都发财!”

  商贾们同时举杯,大呼“万岁”,颇有一些立即就聚众造反的模样。

  宾主尽欢。

  宴会散了之后,嘴上只长着一层绒毛的王世杰有些忐忑不安的来到了刘淮身边,拱手说道:“大郎君。”

  作为靖难大军右军统制官王世隆的十五弟,王世杰对于刘淮其实并不陌生,只不过此时依旧有些忐忑罢了。

  “怎么?觉得自己干不好?”刘淮一边喝着解酒茶,一边笑着询问。

  “……是。”王世杰倒也不避讳,直接拱手承认:“我担心自己年幼,做不好此等重任。”

  刘淮嗤笑出声:“呵,你能比我小两岁吗?我又如何,还不是硬着头皮顶上去吗?你在军中作参谋军事有鼻子有眼的,也立下了大功,如何做不得一任市舶司提举?”

  王世杰依旧忐忑:“我……我只是不知道,不知道这些商贾事有什么重要的,为什么大郎君你要如此重视?单单只是为了收取一些财货粮食吗?”

  刘淮摇头:“那可不是一些财货粮食,而是很多很多……但这也不是主要原因,这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孤立的。”

  说到这里,刘淮对着在一旁饮酒之人说道:“梁大判,且说一说你巡视涟水时有何发现?”

  梁球此时已经瘦了一圈,而且脸上黑黢黢的,如同被烈日晒了许久,却没有萎靡,反而显得愈加精干了。

  “都统郎君,大河的泥沙越来越多了,长久以往,淮河入海口就会垫高乃至于堵塞。

  到时候不仅仅是淮河,就连沂水、沭河这种支流都会如同大河这般不断发大水,两淮就会民不聊生了。”

  刘淮点头,随后看向了王世杰。

  但王世杰依旧有些摸不到头脑,没有搞明白海运与黄河的关系。

  想要治理黄河,让黄河回到以往的河道不就成了吗?

  须知道,在宋国进行五易回河的骚操作前,黄河可是比较安稳的。

  “王十五郎,我知道你是如何想的,但黄河入淮还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便利了漕运。

  南北分裂已经几百年,互相交流迫在眉睫。而其中,水运是必须的。”

首节 上一节 453/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